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过程及方法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其中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广大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有助于加快学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们普遍感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还难以把握,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还没有变成持续的教学行为。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教师还是过度重视讲解陈述性知识,忽视探究性知识,也轻视情感性知识(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科渗透与培养不强,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构建的有效性和规范化不够,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发生如下变化:
  1.角色的轉变。即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
  2.行为的转变。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形式上,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
  3.观念的转变。要转变角色和行为,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行为不可能转变。
  一、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而主动建构的。所以“情景创设”“协商会话”等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
  2.活动教育理论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教学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是活动教育理论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它阐明了活动与发展之间的因果联系,指出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教学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去操作、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经历再发现的过程,在积极参与的研究型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自我的双向建构。
  3.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素质培养的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主阵地在课堂。因此,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将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重构课堂、重建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做到高质量、轻负担,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有助于加快学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真正使学校形成教学大面积有效、高效、优质的特色。
  2.促进教师发展。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起了一定的变化,但对新课程理念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还没有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从推进新课程实施出发,审视现有的课堂教学状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做到高效的教的策略和高效的学习策略的互动促进,从而归纳出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教学策略,制定出一套相应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
  4.促进学生发展。当前,教学走捷径、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学的长效性、学生发展的累积性和可持续性却受到了忽视。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方法,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要达成的目标
  1.观念的转变
  要转变角色和行为,前提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角色的转变
  即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促进者的关键是在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學习上下功夫,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
  3..行为的转变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形式上,由重教师“ 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由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向立体式信息交流转变,要把学生的个体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
  四、新课程实施中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策略、途径
  1.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探索转变教学行为、实施高效教学的策略、方式和途径。
  2.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的理论学习、研讨。
  3.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评价和管理研究。
  (1)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要以常态课堂教学的教师教学行为为研讨主题,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校本教科研活动,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引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领导、科组长要深入课堂,与教师一起听课、评课,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标准,定期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开展小课题研究
  围绕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研究主课题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笔者认为“读”是诗歌教学的基础,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在笔者的古诗教学中,采用“四读法”的途径来组织教学:初读——读正字音、停顿和节奏;再读——理解诗歌内容;品读——赏析评价诗歌;回
期刊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一个教师上课上的好不好,学生爱不爱听他上的课,以及他的教学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对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与领悟程度,而如何编写课程与教学论,如何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如何让课程与教学论更具有实用性,是对于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  一、课程与教学论结构的简明性原则  随着学科研究的拓展和深
期刊
有人说,农村美术教学是困难的,学生素质低,家长不重视,师资条件差……但是,农村美术教学具有独特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在某些方面又有着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我校地处乡镇,与市毗邻,既有现代化乡镇的面貌,又有美丽的田园风光,依山傍水,地理环境优越,煤矿采石场众多……为此,在农村从教的我也在边教学边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以下就教学谈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课本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  (一)玉米叶、玉米秸
期刊
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还有很多奇妙的功能。  美国一位医学家曾统计了35名美国已故著名音乐指挥的年龄,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4岁,高于美国男子的平均寿命5年。据德、意等国家的调查,经常听音乐的人比不听音乐的人寿命通常要长5~10年。  音乐治疗法已经在很多国家盛行,医学界通过临床实验认定,音乐对放松身心、振作精神、诱发睡眠等,都很有实效。  人体为什
期刊
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训练,对于积累经典诗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在小
期刊
什么是规则?简而言之,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或者说是规定出来让大家遵守的做事规范和行为准则。规则不仅是制度和章程,更是权利、责任和义务。游戏作为儿童最喜欢的、主动的、自愿的活动,由于其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这些属性与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我们通过曲棍球游戏活动,不仅让幼兒在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还能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其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新课标指出,小学品德学科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小学品德学课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德育水平。因此,学生德育与基础知识学习同等重要。  一、彰显学生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规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140万字以上。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爱好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爱好,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期刊
引言:  本文根据不同类别的古诗文内容、学生的文化差异做到因文而异、因生而异,采取不同形式的诵读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激发学生读古诗文的热情,读出古诗文的情味来,引领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文的味道来呢?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诵读:  一、示范诵读法  语文老师的示范诵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信息暗示,当老师绘声绘色地进行诵读时,学生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借鉴,这就自
期刊
一、目的意义(即问題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1.课改要求  课堂改革引发教育管理改革。教育是傳承人类文化的主要渠道,也是创新文化,推动人类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建设的重要方面,在育人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