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与教学论的实用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c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一个教师上课上的好不好,学生爱不爱听他上的课,以及他的教学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对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与领悟程度,而如何编写课程与教学论,如何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如何让课程与教学论更具有实用性,是对于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
  一、课程与教学论结构的简明性原则
  随着学科研究的拓展和深化,近些年以来,无论是课程论还是教学论都取得较大进展,研究视野不断扩大,研究问题不断增多,且在深度上也与先前大为不同,知识积累日益丰富、细微、精深,真可谓今非昔比。但是,作为教材编制,我们不得不看到,学生的学习时间、精力毕竟有限,54课时学完一门课程,教师不可能讲授更多内容,教材内容也不得不浓缩、精简。然而,我们常常看到,当下的一些教育学教材(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太多,篇幅太长,教材越来越大,越来越厚,动辄50万字或60万字,有的甚至突破80万字。有的教材学术性太强,语言晦涩,内容艰深,难以适合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在日益功利、浮躁的今天,网络的吸引、就业的压力、权利的诉求,学生阅读教材的时间越来越少,许多教材被束之高阁。我们认为,教材字数不能太多,20万字左右为宜。同时,教材不同于学术专著,应采用规范的专业语言,简明流畅、深入浅出地叙述学科内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当然,可根据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在内容详略上有所选择和不同侧重。
  二、对学科性质应有科学的表述
  当前的许多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著作已经对“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有科学的认识,强调在理论性和实践性两方面不可偏废, 认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是“应用理论学科”。但这种表述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学科性质分类。科学的学科性质表述, 应该既体现对地理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理论概括, 又体现理论指导下积极有效地解决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还应明确界定学科性质的归属。所以, 笔者认为将“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表述为“研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比较恰当。
  三、要进一步夯实和深化理论基础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理论基础非常宽广, 涉及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传播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行为科学、思维科学、美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但研究者从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的角度研究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较多, 而从系统科学、传播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行为科学、思维科学、美学、艺术学等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甚至有的还未涉及, 造成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应拓展研究视野, 加强对这些学科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关系的研究, 以夯实其理论基础。
  四、应加强课程研究
  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名称可以看出, 它既重视对地理课程的研究, 又重视对地理教学的研究。但纵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已经发表的论文和已经出版的著作, 可以发现, 人们的研究视野和重点集中于地理教学, 对地理课程涉及甚少。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师应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 成为地理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这就要求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应深刻反思传统的学科内容, 加强地理课程研究, 重新构建一套新型的学科知识体系。在这个新体系中,至少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包括地理课程含义、结构、功能、目标、内容和资源;地理课程發展, 包括国内、国外中学地理课程发展;地理课程改革, 包括地理课程改革背景、目标、新课程基本结构;地理课程设计;地方与校本地理课程开发;地理教材基础知识;地理教材发展, 包括国内、国外中学地理教材发展;地理教材分析与运用;地理教材设计;地理教材编写等。
  五、应重构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当前, 应以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归纳总结不同版本地理教学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著作的理论体系, 借鉴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 结合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际, 重新构建一套全面科学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知识体系。笔者认为,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结构应包括四个方面:绪论;基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绪论包括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学科性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内容体系等;基本理论由地理课程论、地理教学目的论、地理教学方法论、地理教学媒体论、地理教师论、地理学习论和地理教学环境论等七方面内容构成;教学实践含地理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实施、地理活动教学实施、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指导等六部分内容;地理教学科研包括地理教学科研的意义、内容、方法、论文的撰写、课题的申请、著作的编写等。
  六、应加强实证研究
  目前,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侧重于文献法、理论演绎法和经验总结法, 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实证的方法运用的很少。其结果是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要么平移普通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 点缀一些地理学科的实例, 使得研究结果理论性太强, 空泛有余, 特色不足, 缺乏实践操作性,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 当务之急是地理教育界应切忌照搬普通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 而应针对地理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加强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实证研究, 逐步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
  课程与教学论应当是实用的,时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脚步,相信我们的課程与教学论一定会愈发完善,更容易被教师接受,更容易被学生所喜爱。
其他文献
六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小六年级写作对学生的感知、思维、创造、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较之其他年级小学生更高的要求,学生写作受挫感较强烈,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慢慢就失去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也越来越淡薄;六年级作文对于写作素材的质量和数量要求相对较高,以前积累的素材不能用,能用也因为联想能力,发散能力,感知能力有限而不知道怎么引用素材,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也不知道怎么引申为写作素材,因而学生写作时有种无从下
期刊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开设小学三年级至部分地区初中三年级科学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分科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体系分散、内容单一、思维局限、学生负担过重、评价体系封闭的弊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而开设的课程。在历史的长河中科学教育也在不断的演变与延伸,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科学课程的脚步虽然在缓慢前行但所走过的路程一直困难重重,步履艰辛,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科学教育的步伐似乎仍在
期刊
在当今社会,节日是传统社会的缩影,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应合理利用节日活动巧妙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应结合幼儿从各个方面的得到的实际经验,设计合理的教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节日是从社会凝聚功能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比较具体的、针对性较强的功能,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一,节日能够满足幼儿社会性心理需求,感受到来自世界的爱与
期刊
汪曾祺对京派的梳理,带有很强的自我认同倾向,是有意识的梳理。汪曾祺把京派追认到周作人,先后提到的还有林徽因、废名、乃师沈从文、萧红,但没有涉及到郁达夫。本文试图对汪曾祺涉及京派的论述做一主要偏于资料性的整理,首先将对汪曾祺论述的京派概念做出阐述;其次试图以汪曾祺从周作人到萧红的论述理清京派发展的脉络;当然,重心是对沈从文论述的分析。  一、汪曾祺的“京派”所指  汪曾祺论述“京派”这一概念的文字主
期刊
一、成果研究背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小学教育中,拼贴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拼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更是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拼贴艺术进入小学低学段教学契合孩子身心发展特质,在拼贴艺术中对美学原则的感性认识,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其他的造型艺术当中。拼贴主要取纸质媒介,是一种易得也易操作的材料
期刊
科探区是指为幼儿创设的、可以自由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索的学习空间。小班的科学区活动应该更贴近幼儿生活,更具有游戏性,它的科学区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和其他活动如角色游戏等结合起来设置设计,而中大班中、大班科学区的创建则应该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游戏性,要为幼儿孩子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下是笔者根据实践经验进行的若干思考。
期刊
记得有人说过,开始是我们创造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了我们。习惯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延续和继承下来的一种文化,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行为习惯 、礼仪习惯等教育内容。今天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把传统文化与教育相契合,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乐趣,用好习惯造就好学生。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当中,知识点多而广,题型变化多样,再加上现代社会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很多学生
期刊
在电视转播的球类比赛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不少球队都请有外援。外援,就是技术支持,有了外援来助阵,球队的实力必定大增,取胜的把握也就更大。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写作文时,如果感觉自己的语言“单薄无力”,就可以适量地引入“外援”,为文章增色。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引入“外援”的方法。  一、善用俗语  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过日积月累,经年流传,约定俗成,得到广泛应用且生动形象精炼的语句。广义上来看,俗语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如何真正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主动积极地识字。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笔者认为“读”是诗歌教学的基础,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在笔者的古诗教学中,采用“四读法”的途径来组织教学:初读——读正字音、停顿和节奏;再读——理解诗歌内容;品读——赏析评价诗歌;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