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其文学成就显著,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由于莫言作品的负面解读与争议性,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一直都以尴尬的局面被拒在中学语文教材的门外,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一直都具有封建性、保守性的特点,再加上中学生的主观接受文学的水平与能力,导致莫言的文学作品在受到众多争议与讨论后才真正走入中学的语文教材中。
关键词:莫言小说;中学语文教材;心路历程
语文是我国的母语教育,也是初中学习内容中的重点。所以,如何遴选初中语文教学篇目也就成了教育行业管理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中学语文教学篇目不仅关系到把中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因此,在以往的语文教学篇目遴选时,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都十分谨慎,始终坚守价值底线,矢志不渝地为中学生提供正能量的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的人格发展健全。那么对于当代具有文学代表性的莫言作品来说,其又是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最终走入初中的语文教材中?
一、 尴尬:莫言小说错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因素
(一) 作品的负面解读与争议性
莫言作品一直以高密东北乡作为创作基地,并始终坚守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狂放不羁的表达为特点进行创作,将中国历史社会的阴暗、丑陋与暴力在作品中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檀香刑》《生死疲劳》《四十一炮》等作品,都是以暴力、批判、讽刺等为主要表达手法,将莫言的文学作品称之为“反潮流”的时尚与样本,同时也站上了与社会意识形态不符的位置,虽然作者已经在文学作品中加入了对真善美的表达,但是在思想解放与意识敏感的大背景下,仍然遭受着赞赏与争议的双面性评价。这样一来,在中学语文教材追求“纯粹化”“简单化”的背景下,莫言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匪气、血腥、暴力、不合时宜的逆反意识形态被拒之门外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 中学语文教材封建性与保守性
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人民的思想获得了解放,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在对中学的语文教材编写时也逐渐趋于多元化与开放化,使教材气氛变得宽松、自由。对于中学教材篇目的遴选,也逐渐将中国的古今文学与国外的古今文学相融合,改变了以往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遴选标准。并在语文教学篇目遴选时,不断更新,逐渐的吸取各个历史阶段较为生动、活泼、开放的经验,以确保学生的人格与素养在当今的社会中顺利的发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对中学的教学篇目遴选时,仍然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的苛刻、封建与保守,具体表现为:一是担心中学生无法适从某些文学作品复杂、超前的特点;二是某些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与现实社会氛围不符,甚至相矛盾,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三是考虑文学作品作者的社会影响。所以,受中学教材封建、保守的影响,广受社会争议的莫言与其“敏感区”的作品一直被拒在中学教材的门外,难以进入。
二、 焦虑:莫言小说进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必要性
(一) 教育改革的深入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在考试分数与教材内容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更加重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弘扬,这样一来就使我国的文学作品在进入中学教材中获得了机会,莫言的作品也就重新得到了认识与肯定。同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语文教材,也可以自由选择教材以外的课外读物,以达到开拓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经验的目的。这样像莫言的《红高粱》作品就被纳入中学生的阅读视野,成为学生的热门之选。
(二) 经典再造的深入
在当下社会中,人们逐渐掀起了对中国经典文学的再造运动,并通过评奖、电影、网络、游戏等不同形式将文学的价值进行充分的展现,以使其迸发出相应的社会效应。在这个过程中,莫言的文学作品《红高粱》也受到了高度的认可与评价,立足于文学艺术与价值的制高点,认为其作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艺术与语文本体的追求,也能培育和推动读者的水平,属于文学艺术中的优秀作品,更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意识到莫言小说对当代社会所做的特殊贡献,所表达的特殊含义,相关的管理部门决定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编入中学的语文教材中。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莫言的文学作品中展现了历史社会的黑暗与暴力,也在当下的社会中饱受争议,但是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清晰可见。在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氛围的改变,人们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在逐渐修正。所以,让莫言的文学作品走进中学生的语文教材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不仅可以解决全球化的文学挑战,也能使我国的民族主体意识被人们重新認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促进学生在文学道路上走向更开阔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任美衡.“尴尬”与“焦虑”——莫言小说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之心路历程探析[J].教师,2018(3):10-13.
[2]李鹏飞.形象谱系与阐释范式:莫言作品如何走进文学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6):101-106.
[3]江冬.莫言:何时走进中学语文教材?[J].年轻人:b版,2016(12):35.
作者简介:
赵思源,中学二级,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莫言小说;中学语文教材;心路历程
语文是我国的母语教育,也是初中学习内容中的重点。所以,如何遴选初中语文教学篇目也就成了教育行业管理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中学语文教学篇目不仅关系到把中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因此,在以往的语文教学篇目遴选时,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都十分谨慎,始终坚守价值底线,矢志不渝地为中学生提供正能量的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的人格发展健全。那么对于当代具有文学代表性的莫言作品来说,其又是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最终走入初中的语文教材中?
一、 尴尬:莫言小说错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因素
(一) 作品的负面解读与争议性
莫言作品一直以高密东北乡作为创作基地,并始终坚守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狂放不羁的表达为特点进行创作,将中国历史社会的阴暗、丑陋与暴力在作品中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檀香刑》《生死疲劳》《四十一炮》等作品,都是以暴力、批判、讽刺等为主要表达手法,将莫言的文学作品称之为“反潮流”的时尚与样本,同时也站上了与社会意识形态不符的位置,虽然作者已经在文学作品中加入了对真善美的表达,但是在思想解放与意识敏感的大背景下,仍然遭受着赞赏与争议的双面性评价。这样一来,在中学语文教材追求“纯粹化”“简单化”的背景下,莫言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匪气、血腥、暴力、不合时宜的逆反意识形态被拒之门外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 中学语文教材封建性与保守性
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人民的思想获得了解放,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在对中学的语文教材编写时也逐渐趋于多元化与开放化,使教材气氛变得宽松、自由。对于中学教材篇目的遴选,也逐渐将中国的古今文学与国外的古今文学相融合,改变了以往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遴选标准。并在语文教学篇目遴选时,不断更新,逐渐的吸取各个历史阶段较为生动、活泼、开放的经验,以确保学生的人格与素养在当今的社会中顺利的发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对中学的教学篇目遴选时,仍然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的苛刻、封建与保守,具体表现为:一是担心中学生无法适从某些文学作品复杂、超前的特点;二是某些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与现实社会氛围不符,甚至相矛盾,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三是考虑文学作品作者的社会影响。所以,受中学教材封建、保守的影响,广受社会争议的莫言与其“敏感区”的作品一直被拒在中学教材的门外,难以进入。
二、 焦虑:莫言小说进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必要性
(一) 教育改革的深入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在考试分数与教材内容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更加重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弘扬,这样一来就使我国的文学作品在进入中学教材中获得了机会,莫言的作品也就重新得到了认识与肯定。同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语文教材,也可以自由选择教材以外的课外读物,以达到开拓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经验的目的。这样像莫言的《红高粱》作品就被纳入中学生的阅读视野,成为学生的热门之选。
(二) 经典再造的深入
在当下社会中,人们逐渐掀起了对中国经典文学的再造运动,并通过评奖、电影、网络、游戏等不同形式将文学的价值进行充分的展现,以使其迸发出相应的社会效应。在这个过程中,莫言的文学作品《红高粱》也受到了高度的认可与评价,立足于文学艺术与价值的制高点,认为其作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艺术与语文本体的追求,也能培育和推动读者的水平,属于文学艺术中的优秀作品,更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意识到莫言小说对当代社会所做的特殊贡献,所表达的特殊含义,相关的管理部门决定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编入中学的语文教材中。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莫言的文学作品中展现了历史社会的黑暗与暴力,也在当下的社会中饱受争议,但是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清晰可见。在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氛围的改变,人们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在逐渐修正。所以,让莫言的文学作品走进中学生的语文教材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不仅可以解决全球化的文学挑战,也能使我国的民族主体意识被人们重新認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促进学生在文学道路上走向更开阔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任美衡.“尴尬”与“焦虑”——莫言小说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之心路历程探析[J].教师,2018(3):10-13.
[2]李鹏飞.形象谱系与阐释范式:莫言作品如何走进文学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6):101-106.
[3]江冬.莫言:何时走进中学语文教材?[J].年轻人:b版,2016(12):35.
作者简介:
赵思源,中学二级,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