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搅动的黄花梨大潮

来源 :南岛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16591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资金带动岛上市场
  如果让时光退回到20年前,提起黄花梨,大多数中国人根本不知道它为何物,甚至连这个名字都感到陌生。当时,黄花梨只是作为一种中药材出现在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等中药市场上,每斤才值几毛钱。直到2000年也只不过涨到每斤三四十元。而今,黄花梨已经由一种默默无闻的药材蜕变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2007年,黄花梨的市价已达到每斤4000元至5000元,目前,上好的板材老料收购价高达每斤2万元以上,特好的木料已很难估价。
  什么样的物品能在短短20余年内升值500倍,而且升值潜力持续不断?考察现当代资本运作案例,像黄花梨这样在各路资本力挺下的升值幅度绝无仅有。这一奇迹的诞生,与打造红木家具第一品牌元亨利的杨波等古典家具领域有识之士的出现和推动分不开。如果说,当年媒体对杨波“囤积黄花梨木料30吨”以及“拆房专业户”的报道惊醒了业内人士,使同行共同发现了黄花梨蕴藏的商机的话,随后杨波的“黄金换木头”以及上海首届国际奢侈品展上一套家具远超宾利价的大手笔,则让全社会意识到了黄花梨不俗身价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像杨波这样远道而来的北京客对海南花梨木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充当了花梨牛市的启动者。这些手提现金,带着保镖,驾车而来,出手就是几万元以上的北京老板让岛上居民意识到了花梨木的价值。
  在北京资金启动了花梨木市场之后,海南花梨木投资的资本魔方一下子转动起来。北京资金让本地资金认识到了花梨木的价值,本地资金又将这一信息传导到了海岛居民中间。涨价的讯息刺激了更多的人加入投资阵营。在海口东湖的花梨一条街上,除了出售花梨木的本地人,其余全是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安徽一带购买木头的商人。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黄花梨涨价能够维持下来并暴涨,和投资者手中资金宽裕有直接关系。据分析,第一批购买黄花梨的投资者大多数是收藏者,他们的钱受益于前几年资金泛滥,藏品价格上涨。这让收藏者有了更多钱投入新的市场。
  在第一代玩家之后,证券市场资金入场了。有分析道,花梨涨价除了供应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股票债券市场风险日益增大,因此不少证券市场的资金转移到了花梨木投资中。同时,原来投资字画等市场的资金在涨价效应带动下也转移了过来。因为花梨木价格一直在稳定上涨,收藏起来可用可卖,十分方便。
  介入的资金呈现梯度分布特征,从地域上看,来自北京、福建的投资者是最早、最大的买家。随后介入的大笔资金来源于上海、广州,之后,深圳也开始有资金投入了。在有限的供应量下,要容纳陆续进入的资金,唯一的方式只能是单位价格上涨。
  华丽转身 收藏领域新贵宠
  狂热的资金经常以几百万的数目进行大单买卖,这主导了花梨木价格走势。方式很简单,不断创出单笔成交新的价格,制造出黄花梨新的天价和短缺效应,带动更多资金注入,创出下一轮更高的价格。海南人缺乏资金,尽管是花梨木唯一产地,但不是花梨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北京、福建、上海、广东,才是花梨炒作路线图。
  花梨玩家分为三类,一是收藏爱好者,二是投资者,三是职业炒作者。收藏者一般买入不会频繁卖出。但后两类资金增多使得将近一半的产品处在不停地转手倒卖过程中,而且转手就是价格翻番,市场投机氛围浓厚。
  2008年,海南某报曾出现过一篇关于黄花梨价格暴跌的虚假新闻,五年之后,这条新闻又被翻出来,重新拼贴之后再次新鲜出炉,唱衰黄花梨木料。如果商战中也存在超越市场竞争本身限度的战争,那应该用什么武器?答案之一或许是大造舆论外加资本炒作。
  不可否认,用炒作等非常规手法开拓市场,属于稀缺品的黄花梨背后的红木家具市场也不例外,这也是中国古典家具市场不规范的现实。
  近十年来,随着房地产业兴起,中国传统古典家具市场发展异常迅猛,资料显示,2010年木质家具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2210亿元。各类红木曾在2006年前后价格飞涨,来自北京红木家具企业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开年之后,浙江、广东、福建、河北等几个省新上马的红木家具企业很多,2009年才100多家红木家具生产厂家,到2010年则暴增到1000多家。虽因金融危机受到重挫,恢复之后增速已放缓,但黄花梨、紫檀等名贵红木因原料稀缺,价格仍居高位,基本退出使用家具领域,进入投资收藏领域。
  著名作家兼古典家具收藏家海岩曾有过论述:“收藏最好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有公认的价值;二、资源不可再生;三、真伪易辨。黄花梨恰恰三者兼备,而且既可做为艺术品欣赏,也可做为实用品日用。事实上,当代收藏热潮中的大多数古代、近代及现、当代艺术品,都无法三全其美。
  因为黄花梨成材以百年为计,而喜爱并有能力收藏的人却与日俱增,供求关系日益尖锐。如同钻石、翡翠、田黄、名玉的价值多以成色及重量分贵贱,而少以年份论高低一样,当海南黄花梨木材彻底难觅其踪时,其供求关系势必推动新仿家具的价位向古董家具靠近,当越南黄花梨同样一木难求时,其价格也将迅速向海南黄花梨靠近。喜爱和稀少是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价格便是平衡其间的有效杠杆。”
  跌与涨 附加价值依旧在那里
  从明代开始,海南黄花梨在硬木家具领域可谓独领风骚,直到清代崇尚的紫檀木后,它才渐渐沉寂,却始终物以稀为贵。马未都在《百家讲坛》中引用古籍记载,讲到一张黄花梨床在明代价值十二两白银,而当时的一个丫环还不值一两白银。也就是说,一张黄花梨床已然抵得十余人身价。黄花梨分三层,最外层是树皮,其次是厚厚的白色内皮,最里层红褐色的是芯材,俗称格,内皮没有多大价值,只有坚硬美丽的芯材才能做成精美的器物。黄花梨芯材长成可以做家具的大料,至少要数百年,直径40公分以上的芯材需要300多年。
  建国后黄花梨并不为人所知,在海南产地,因为木质坚硬,许多民宅都选用黄花梨木材作为上梁的建筑材料,甚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南农村还在将这些价值连城的木材当作废柴烧水做饭。直到跨入2000年以后,海南黄花梨价格在资本的介入下,本身价格不菲的它才逐渐往更高处攀升,可以说是突然之间,海南黄花梨一夜成名变成路人皆知的奢侈品。
  于是,在海南岛内,盛产黄花梨的各地,自然出现了许多与黄花梨有关的荒诞事件:海南农村的一些祖屋被人连夜拆了,存放的老家具也被搬离一空,房前屋后存有野生花梨木者,虽然围起了铁护栏,却也抵不过花梨大盗在夜黑风高之夜将树木连根拔走……此类故事层出不穷,闻者仅能一笑置之。在盛产黄花梨的乐东、东方和海口龙泉镇、龙桥镇等地,从事黄花梨收购生意的人一夜增长许多。起初还是规规矩矩做生意,不久却在利益诱惑下铤而走险,干起了违法的活计,为此锒铛入狱的人不少。这些都是属于最底层的与黄花梨擦边的卖家,也可以说是掮客。而在这条暗流涌动的线索上,却是资本博弈的身影。
  黄花梨家具作为明清高端家具的代表,和火热的艺术市场、古董市场一样,时不时拍出天价,天价的出现,则是投资者对黄花梨地位和价值的认可。黄花梨在资本市场上受重视更多源于它附加的其它价值。而对这些价值的挖掘,依照杨波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资本运作和广告宣传,使黄花梨文化在全社会多个相关产业普及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比较突出的例子是,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重要金融机构因看好黄花梨的历史价值和衍生品市场价值,纷纷奔赴海南,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届合作,全面挖掘黄花梨的未来产业价值。
  二是通过收藏明清两代传世的黄花梨孤品,进行一比一的复制后,再创经典的家具制品,满足高端市场对黄花梨家具的高品味需求,在社会精英阶层推动了黄花梨文化的传播。
  三是通过对黄花梨著述,使黄花梨器物和附着其上的浓厚历史、人文内涵在全民普及并不断深入人心。例如,在制作黄花梨家具、挖掘其文化的过程中,杨波曾先后出书收录黄花梨的古典器物,介绍黄花梨的历史文化价值。
  海南黄花梨材料至今稀缺到以斤论价的地步。海南黄花梨仿古家具的价格已经快速接近古董家具,越南黄花梨的价格也以平均每年近倍的涨幅超越紫檀,成为木材市场上最尊贵的角色之一。
其他文献
“鬼市”与藏家  2001年,每逢星期天,海口羊山地区的村民都会在人民公园门口、东湖边上卖花草盆景、木石根艺,其中就包括黄花梨根艺。海口一个卖文房四宝的年轻人和几个朋友闲来无事在东湖逛,发现村民们卖的黄花梨根艺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于是经常买一些回去收藏。其中一个有钱却不知投资何物的山东小伙子买下一个根艺带回家乡,不想竟小赚了一笔。半年之后,买卖双方一来二去地熟络了,海口根艺收藏氛围也越发浓厚,不
期刊
四楼的蟹王  为了拍摄一张东湖市场的俯瞰图,我们爬上了一座居民楼,却意外发现这栋四层小楼里都是花梨代加工的小作坊,每家每户都有几个工人戴着口罩在埋头加工木料,打着“福建木雕加工”字样的小招牌随处可见。在四楼,我们碰见了“蟹王”。  王殿锋,来自吉林。他的作坊是整栋楼里最杂乱的一家,堆满了书、工具、木料、半成品、成品。但他的阳台却是最小清新的一个,栽着几株花梨和沉香的幼苗,只有手指那么细,正在春天里
期刊
初见王梁森老师,总会被他那自成体系的自然卷发型所吸引。而他却自曝:  “我一辈子没有去过理发店,头发从来都是自己剪。”这位海南工艺美术界的奇人,几十年来没有改变过发型。  他浓眉下双目如炬,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相貌和热忱,你不会想到这位貌似五十出头的长者,实际年龄已经六十七岁。更不知道,那布满茧子粗糙的双手,经手过七八百吨的海南黄花梨。而他,亦是在海南未建省之前就提出用黄花梨做成工艺品出口国外的第一
期刊
在笔者印象里,苏作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因而,在心中,苏作雕刻家,理所应当地被烙上了传统文人的印记:家境贫寒却个人清高、身体羸弱却是精神小强;长袍、眼镜、老北京布鞋,再配上两个红袖添香的小丫环,这是在脑海中给未曾谋面的艺术家韩建贤勾勒出的形象。当和韩建贤见面时,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穿西装、留山羊胡、开名车、开工厂,完全以高富帅的形象出镜。  “难道,这就是苏作的气象?”眼前的这位,
期刊
“在海南花梨界,人们都说你是掀起国宝花梨热潮的第一人。”张志扬先生听后微微一笑,起身给我们冲了一泡普洱茶,客气地说:“坐下来慢慢聊。”他的这个房间里,摆满了古色古香的黄花梨家具和工艺品;窗外,挂着几只鸟笼,画眉在啾啾地叫着;古琴声在屋中绕梁回荡。  他是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会长,收藏、研究海南黄花梨文化20年,《国宝花黎》一书的撰著人,是对花梨最有话语权的人物之一。  家具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  张
期刊
早春逛市场,品味香茗,诸友谈论最多的是海南黄花梨的未来。  黄花梨(降香黄檀),产于中国海南岛,又名,花梨、花黎、花狸、降香、花榈木、香枝木等。黄花梨传统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中国继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陶瓷之后载入青史的国粹,原因在于黄花梨自身具有丰厚的文化魅力,其魅力如百花园中绽放的鲜花,花香无限。  2007年经营黄花梨器物的“润木阁”开张营业,我为其写一海南黄花梨
期刊
谈到海口,我想说这是一座有爱、有人情味的城市,正是这样的海口让我愿意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活。这儿有美丽的滨海城三亚、温暖的阳光、舒适的海滩、绮丽的热带自然风光;游泳、冲浪、潜水、品尝各色海鲜、中国美食等让你尽情享受这独有的海岛风情。谁能逃出人间天堂美丽海南的魔幻魅力呢? 可是说来奇怪,我的选择却不仅仅是因了这些,而是海甸岛的一个孤儿院。  1999年夏,我先生来到中国,随后和我的女儿在海口度过了一个
期刊
“上山下乡”那几年  2001年,20岁出头的周雄决定自己创业。两年后非典爆发,周雄停下博鳌的旅游工艺品生意回到海口,发现根雕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氛围。生意人,往往是哪儿有利润往哪儿钻。由于当时一般的海南黄花梨只要几块钱一斤,好的也才十几块一斤,利润相对较薄,周雄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只一心想着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进根雕回海南卖。后来随着市场的需要,周雄顺带也做一些黄花梨根艺。  2004年,在大
期刊
一件不起眼的黄花梨家具,一旦被“验明正身”,立马身价百倍;同样一串黄花梨手串,价格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这中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玄机?兴致勃勃地买回一尊黄花梨摆件,却被行家告知上当受骗,买的根本不是黄花梨,你是不是会大为光火?黄花梨交易市场鱼龙混杂,即使许多资深的玩家也常常“打眼”,忍不住叹一句“水太深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黄花梨制品多产自越南,甚至还有用非洲黄花梨、大叶紫檀和缅甸花梨木等冒充海黄的
期刊
一个人  明熹宗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却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符其实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作为古往今来唯一一位木工皇帝,虽政绩一塌糊涂,其在木艺方面的成就却极为瞩目。在木工界,名气仅次于鲁班。史书上这样描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