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做”数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ngzh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下面我以徐长青老师的《烙饼问题》为例进行一些阐述:
   一、“做”数学,引导学生“问”
   “问”是“探”之开端和主线,为了让学生能“问”,教师应该创设适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从中找到必要的数学信息,去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问题情景是“做”数学的起点、开端和主线。
   一开始,徐老师说要给孩子们发纸,每人半张,于是他开始撕纸,先把一张撕成两小张,接着再把第二张撕成两小张,在他撕的时候,孩子们下面小声地嘀咕了,一问,原来学生嫌老师撕得太慢了,这样撕,太浪费时间了。那怎么办呢?有人提议,好几张并在一起撕,全班同意,然后撕完要发纸了,一个一个发吗?又被孩子给否定了,提出几张一起发,这样整个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体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得出“统筹与优化”这个思想,为接下去的烙饼问题进行了铺垫。
   二、“做”数学,引导学生“玩”
   少年儿童的天性就是好“玩”,新课程的数学也要一改过去那古板的面孔,让学生好好“玩”!
   “玩”数学就是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下以特质或物质化活动方式去感知事物。有了问题意识的玩,“玩”就有了方向。如果说“问”是学习的起点和主线,那么“玩”就是探寻主线的活动方式。“玩”数学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 “玩”数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习主体处于愉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自觉去“做”。它和被动的“记”数学相比,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而“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要主要是表现在对学习的兴趣上。
   “玩”必须是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之下的“玩”。在这种情景之下的“玩”,才能使数学学习的课堂,变成数学研究和人与人合作交流的场所,才能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要的适应、合作与交流的素质。
   三、“做”数学,引导学生“悟”
   “悟”是数学以及其他任何学习的重要阶段。
   “悟”一般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或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质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如果“玩”是动手、动眼的外在的动,则“悟”是动脑动心的内在的动。玩可以为“悟”提供外部信息,而“悟”则可以使“玩”得以升华。如果只是“玩”,则只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玩”和“悟”互动的过程才是“做”数学的最佳途径。
   就像徐老师说的,学生通过刚才的模拟烙饼,是一个“有经验,有丰富经验的人了”,也就是有了“悟”的基础了。这节课“悟”无处不在,烙4张饼就是在烙了两张饼的基础上悟出来的,包括后来的6张,3张,和5张,都是一层一层地得出的。如果我把这些称为“小悟”,那么本节课的“大悟”就是所有这些经验,形成了一种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每增加一个饼,就会增加3分钟。但是当中又出现一个精彩的小插曲:这个规律在只有一张饼的时候,失效了。学生的“悟”,这时候也达到了高潮,为什么一张饼的时候会失效呢?学生的回答让我们知道这节课真的让他们成长了,他们说:因为一张饼不能铺满整个锅,没有充分利用资源,这里的资源数是2,而饼只有一张。多精辟的解释呀。
   “悟”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当学生有所“悟”的时候,才是真的有所收获。而“悟”不能由别人说出或代替,而必须是在主观努力之下的自身的一种体验和顿悟。
   四、“做”数学,引导学生“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见,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首要的和基本的目标,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
   这节课,表面上看,是在研究烙饼问题,其实不然,徐老师最后的几句话让学生豁然开朗。徐老师先问: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想也没想就答:烙饼问题。是呀,这整节课不是在烙饼吗?但徐老师却说NO,说烙饼不是问题,妈妈就烙得很好。还反问了一句:那这节课你学会了烙饼了吗?学生说“学会了”的时候,又被徐老师给反了,你回家烙个试试,能把饼烙熟吗?是呀,这节课我们只是站在数学的角度对烙饼的现象进行了一些数学的思考,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统筹与优化”这个思想,让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用这种思想去思考,去做事,应用于生活。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人类适应和促进未来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既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要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教学更多地联系实际,更贴近生活,做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总之,引导学生“做”数学,整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其能动作用,恰到好处地去引导,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教学设计背景、意图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梯形特征,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刻意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
线绳类游戏就是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将线绳变成千万种不同造型、不同玩法的游戏活动,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对提供的学具进行想象创造、操作摆弄,这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由抽象感受到具体感知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孩子左右脑的协调发展,而且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线绳类游戏的开展,探索一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帮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和发展
学生的學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行为,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都离不开老师的点拨及各种教学媒体的帮助。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已以独特的优势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公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实践 反思=成长。反思教学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理念,才能为孩子烹制出营养丰富、色味俱佳的“课堂大餐”。孩子爱吃了、吃饱了、吃好了,我们就知足了,就会感到欣慰。正如《礼记》中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倍受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有效的当堂训练,切实使学生学以致用,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创课堂轻松氛围,构建高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古诗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必须符合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探究。  一、朗读,读出意蕴  1.读要融情。正确、优美的诵读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走入古诗意境的一条道路。朗读古诗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读应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教育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跃幼儿思维,激发其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借助多媒体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情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动机  由于个性和环境的差异,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有的幼儿寡言少语;有的幼儿天性外向,说起话来落落大
加拿大哲学家M·邦格曾说过:“光凭逻辑是不能使一个人产生新思想的,正如光凭语法不能激起诗意,光凭和声理论不能产生交响乐一样。”俄国的阿斯摩斯也说:“纯粹逻辑始终只能把我们引向同义反复,它不会创造任何新的东西,本身不能提供任何科学的原理。”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都在人类思维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作用。逻辑思维则是理论系统化、逻辑化的必要方法,但是非逻辑思维是产生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新课程教育研究要求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课做为培养学生们美学方面有个不可替代的责任。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音乐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美妙的音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能够达到启
前一段时间,曾听到一位教育专家在报告中提到过一个生活测试:在厨房里,将精盐、绵白糖、白面粉三样东西放在同样的容器中,让一位12岁的孩子只通过眼睛来分辨,其结果会如何呢?也许,在我们的眼中这根本就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一看便知。然而,通过一位家长的实践证明:孩子几番犹豫,连蒙带猜才把绵白糖给认了出来,其他两样再也分不清了。  其实,他们分不清的何止这三样——酱油和醋、葱和蒜、四季豆和豇豆等等。可他们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