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学视角下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摭谈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n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课堂学生主体性缺失,以师为本、偏重知识、忽视意义建构、智慧生成的局面令人担忧。“体验教学”是以生为本,强调亲历学习过程中习得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思想与策略。在此过程中,推进文本触摸、加强言语实践、深化情感体验等,必将全面构建语文生态课堂,促进师生生命拔节。
  [关键词]体验教学 语文阅读课堂 生态课堂构建
  随着语文课改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但课堂上,“小语姓语”“小语姓小”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作为学习主人地位的“缺失”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
  1.文本细读时,教师越俎代庖,以自己的解读或者“快餐式”“碎片型”的资料截取取代了学生触摸、感悟文本,习得语言表达方式方法的过程;
  2.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下“师生呼应”式或生搬硬接的机械训练下的“串讲”替代了学生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
  3.情感激发上,“道德一元化”主题推进遮盖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学生对语文学习最本真的喜欢、自然成长的幸福感受等都成了无源之水;
  4.课堂氛围里,“游离式”的角色定位让师生徘徊于文本情境之外。对教学的远观,使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以及编者情感和谐相融的美好境界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要改变上述现状,把阅读的权利还给每一个学生,通过话语、行为和细节的教学方式,使师生在互动对话中真正实现人格对等基础上的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创造、交流与交融,真正构建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生态课堂,就必须让体验教学深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在亲历中不断完善对生活及情感世界的认识,让阅读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丰满美好的童年生活。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加以实践:
  一、文本解读,映照真实自我
  “我们解读作品,并不是让作品获得人们的生活对它的辩护和解释,恰恰相反,而是通过作品对人们的生活给予辩护和解释。”作者写作,本身就是对生活的解释。所以,我们要从作品中获取认识生活的道理,让作品帮助我们认识和解释生活,当然也就包括认识应该怎样生活。
  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将文本解读的机会让给学生,切莫抢着当演员,争着替学生“咀嚼食物”。我们所要做的,是当好导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及适时而进的辅导者。
  1.触摸文字,感知“写什么”
  解读文本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读懂文本“写了什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文本内容、脉络等有一个清晰而透彻的解读,从而对文本中字、词、句、段、篇传递的信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2.触摸方法。领悟“怎么写”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什么”,更要关注它是“怎么写”的。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细致解读文本表达的方式方法:段落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句式特点、标点使用等表现手段和写作特色等。
  其中,強烈的题材意识尤为重要。例如: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一则希腊神话,是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篇,前有《开天辟地》这则中国古代神话,后有《一路花香》这则外国寓言。教材这样摆放的意图,应该是一目了然的。那么,关键是如何解读这则希腊神话。课文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位神。他盗火的传说是古希腊人对原始社会火的发明的艰辛过程的一种不自觉的加工。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创作了一个悲剧《普罗米修斯》。这则神话有曲折的情节描写、细致人微的人物形象刻画以及丰富离奇的想象等。在教学中如何很好的把握“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这两个问题呢?在我校五节评优课执教现场,我留心了老师们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感到遗憾的是,大家更多关注了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对于题材的特点,很少渗入。如果研读教材时,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就会情不自禁想到:学生读这样的课文,他们最关注或者最不解的地方,应该是什么?当然,“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是个必然的话题,除此之外,宙斯、赫拉克勒斯这两个人物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同时刻画这三个人物,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作者又是如何刻画他们的?特别是描写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那一段,为什么要写鹫鹰反复啄食他的肝脏?本文的作者,创造这样一位火神形象,又想告诉读者些什么?这么多问题,也许是学生更加关注的。而带着这些问题研究文本,也许能更加真切领悟到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而后,带着知识方法以及生发出来的浓浓兴趣,一定会为课后推进的神话阅读打开一扇窗户。
  3.触摸思想,映照“真自我”
  如果说,以上两个层面的文本解读是扎实而有力的两个支撑,那么,第三层的解读则是基于这两个层面之上的一个重要堡垒。从大语文的角度来看,生活是语文,语文学习也是一种生活。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自己亲历的一种体验,一种文本和自我进行交互的对照。因此,文本解读的核心是从中“读出自我”,将文本和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照,从文本中对照出自己的善恶和美丑,对照出自己的坚强与软弱、丰富和单薄,对照出一个活生生的自己来。这也是阅读文本让学生感动、振奋及深受启迪的根本所在。
  诚然,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原因,这样的“咀嚼”,可能生硬,比较肤浅,也可能离教师课前完美的预设渐行渐远,但它来自学生,在亲历中完善着他们的学习和人生之路,让学习的过程扎实而富有实效,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推进。
  二、言语实践,回归语文本真
  语文教学本真,就是两句话——“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关于语文本身,就是关注字词句段篇,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发展。而它们的习得,就来自于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听、说、读、写、思。如何很好地落实这些实践活动,就决定着课堂是否回归语文本真,回归语文教学“根脉”的程度了。在媒体介入、理念纷杂涌动的时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阅读课堂,“关于语文”的教学太多,媒体演绎的太多,课外拓展的太多,流于表面的实践太多,教师讲得太多,优等生占据话语权的太多……它使绝大多数的孩子没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没有锻炼自己语文能力的实践,更失去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语文素养的机会。要回归本真,真的需要有一种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的勇气和魄力。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尝试着思考现象背后的实质,纷繁背后的简单,是需要潜下心来,琢磨比对的。   首先说说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的教学需要多媒体适时适度的引入,需要画面、文字的交相辉映。然而,是不是所有的课堂及教学都需要媒体参与,缺它不可呢?诚然,有了媒体,学生可以在光影相随中呈现精彩。但是,这样简单表面精彩的背后又缺失了多么重要的经历?在这样热闹纷繁中,我们和语文本真渐行渐远。
  其次,是读与写、读与思相结合的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如何更好地落实写,让写有方法引领,有兴趣参与,有成效彰显,恐怕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大课题了。而且,学生在触摸文字的同时,会有什么哪些困惑,产生哪些问题?这是教学中需要落实的一个基点。当我们渐渐习惯于教师精心预设、精彩牵引下的语文课堂时,当我们慢慢远离孩子发自内心的质疑、提问的声音时,当我们的课堂悄悄走向缺失沉静和真实的空无时,我们需要真的需要反思和追问,需要有扭转和改变的勇气。
  三、情感触摸,钝化“主题开掘”
  语言文字是有温度和深度的,我们研读的文本背后蕴藏着无穷的意思:字、词、句、段、篇有其各自的含义;文本中单篇的、单元的、甚至是堂课的教学主题也各有侧重,各不相同。如果教材主题随着教师的理解无限度地开掘,特别是过于强调文本思想主题的开掘,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就偏离了“语文姓‘语”’的主渠道,走向“道德宣教”的误区了。
  曾听过一名老师执教《海伦·凯勒》(苏教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下册),上课伊始,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对文中人物的印象:海伦·凯勒很了不起,身残志坚。之后,整堂课上都围绕着“从哪里看出她很坚强的?”这个问题展开,忽略了文字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无独有偶,听另一名老师上《永远的白衣战士》(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在品读第5自然段“护士长叶欣冒着风险,不顾劳累、高效率地抢救了一个个患者”时,让学生讨论:从中可以看出叶欣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大家体会她“舍己救人”的高贵品格。这两个教学片段,都忽视了学生触摸文本层层深入的推进过程,过于强调了“道德主题”的教育,有一定的代表性。
  再来反思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定位问题。很多老师采用“一元指向”“道德主题先行”的简单方法,“一叶障目”,将语文教学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弃之不顾,将蕴含文本中的多样化主题置之不理,将语文课演绎成一道简单、枯燥的证明题,失去了本真的意蕴。
  在体验介入的阅读课堂,我们关注学生已有情感基础,通过创设体验情境,开辟角色朗读、角色表演、角色替换等多种渠道,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角色内心,感受文本人物、事情的“血肉”情致,带着“真我”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因为亲历,因为实践,因为有了亲密的近距离的反复触摸,教学凸显有血有肉、情意相融的和谐境界。
  同样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一部分的教学,教者第二次改进了过程设计:先引导学生自由读描写叶欣护士长抢救患者的这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而后交流,引导品析文字,感受叶欣工作强度、危险陛之大以及效率之高。最后创设一个角色情境,角色采访学生:(1)叶欣护士长,两个多小时不停地忙碌,您累不累?(2)面对这样有传染危险的工作,您害怕吗?学生在融人文本角色想想、说说的同时,自然就对救治患者的危险陛,叶欣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了真切的体会,教学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
  因此,阅读课堂的情感触摸,要基于适度、适当的原则,做到“深入浅出”,紧扣语文本真本色开展教學,使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四、课、“我”相融,生成灵动课堂
  充分解读教材,精心预设教学,只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前奏。真正的革命,在于课堂。我一直很向往自然生动、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喜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兴致盎然中走向语文学习,学会知识,提升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全身心的投入是关键。课堂上,教师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学生是否全身心的投入,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文本背后的作者、编者之间是否真情对话,情感相融,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首先,教师与文本的情感是否相融。
  情感是个复杂的话题。每一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性格和气质。有了“字如其人”,也便相随着有了“课如其人”的说法。成熟的老师,首先有的便是自己上课的风格。然后,不同风格之下,必然有和教学文本相融的情感。如果课堂上,教师投入了百分之百的情感,那么,必然会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中,雷奈克为病人疾苦整日思索的忧与观察实践后发明听诊器解决问题的喜;《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普罗米修斯为民着想、智取火种,却遭来残酷折磨的痛;《厄运打不到的信念》中谈迁数十年奔波倾注的心血一夜成空的悲,就隐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如果老师以同样的悲喜投入,那么,课堂的情感磁场就会牢牢定格。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否契合。
  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态决定于教师。教师是否关注学生,是否真正以学定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管学生的基础不好,举手不积极,或者总是会出错。一句话,就是“老师的眼中只有学生”。当课堂的一切都回归这样一个原点时,我们就会昕到课堂真实的声音,就会看到课堂勃勃的生机——因为,这样的课堂就是学生生命拔节的地方。
  所以,俯下身子,站在同样的高度,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用自己的真诚、热情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与学生一同徜徉在语文学习的快乐中,感受文本的真隋,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
  再者,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否多维。
  前文中,我提及了课堂的一个现象——“串讲”。当课堂因为老师本位、教材本位而走向“串讲”的时候,教学就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学不是老师领着学生在课堂“过”一遍自己的教案的过程。教学是师生、生生与文本多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极为重要。有科学证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习得来自于同伴。只有与自己年龄、知识、能力相近的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才能真正生发出对新知识的掌握和新技能的习得。特别是在“最近发展区”内,只有同等程度的交流、碰撞才能引发更深的思考和探究。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多渠道地创设这样的机会,搭建这样平等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只有变“师——生”单一的线性交流,为“师生、生生、生本”等多维的面性,甚至是立体型交流,才能让课堂生发出更多的碰撞,生成更多的精彩来。
  精彩的课堂是简约又不简单的,精彩的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和谐相融的,精彩的课堂应当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促进他们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精彩的课堂更应该是每一个孩子美好人生的一块基石。
  很喜欢薛法根老师的这句话:“语文课要做语文的事;小学老师要做小学的事;这节课要做这节课的事。”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我们只有摆正课堂教学的位置,确定准确又实在的教学内容,才能让课堂走进每个学生的生命,才能耕耘真正的属于孩子的语文教学。为此,我们还需要有一个大胸怀——“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语文教语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的资源。语文教学的真正质量,在于课堂上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更在于课外生活中充足阅读、生动、演绎和浓厚的语文意识的培养。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科学之路。
其他文献
“我喜欢的体育明星”主题源于里约奥运会。暑假后,孩子们对运动健将的热情依然不减,有的说喜欢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有的说喜欢射击运动员张梦雪,有的说喜欢排球运动员朱婷等等。在教师的支持下,全班孩子通过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了最受欢迎的体育明星——游泳健将孙杨,于是主题诞生了。  这个主题开展的过程,是不断追随幼儿发展的过程,主题的内容和脉络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调整,最终形成了支持幼儿学习、涵盖幼儿全面发展
随着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奖惩教育经历了理念与策略的变革。  从上世纪80年代倾向于教师高控制的批评惩罚教育,到改革中期幼儿园开始崇尚赏识教育,再到近年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者和幼儿园教师们开始反思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各自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并探讨促进儿童构建良好行为、阻止不适宜行为的有效策略,以激发幼儿主动调整自身行为的动机和行动。  案例中,田老师认为当前幼儿园奖
【摘要】以外研社五年级上册(一年级起点)His dog can help him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环节设计,对统一的确定性内容的多向组合,对每个教学内容深度开发三个方面,立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真实成长,具体阐述教学过程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过程 育人价值 深度开发  学科育人价值是学校育人价值的基础性构成。学科是最基础、有组织、浓缩的人类文化精
人生中,总有一首歌曲,点燃你前行的希望;总有一抹阳光,照亮你前行的道路;总有一本期刊,给予你前行的力量。自从与《小学教学研究》结缘,她便唤醒了我前行的脚步!  一次国培的机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荣生教授向我们推荐了《小学教学研究》,此后便日夜相伴。  教育改变人生,《小学教学研究》改变了我。  我被《小学教学研究》深深地吸引。原来早晚读诗歌、散文的我,习惯性地捧上了她。这源于她“贴近教师,贴近
营造平等、关爱、友善的良好班级环境,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工作评价的要点。作为教师,我们也尽可能地倾听每一位幼儿的想法,尊重和接纳他们不同的意见,适时给予应答和肯定。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幼儿也越来越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最近,我们大班开展了《老鼠嫁女》的主题活动,很多孩子都对“结婚”这个词语非常感兴趣。他们常常说:“××和××要结婚啦!”“我想和班级里的
【摘要】“景无限、心若莲”课程,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从学科形态、活动形态、探究形态和职业形态等四大形态课程的维度,以“四景六节”和仪程实践教育为抓手,通过整合教学课程以树人,夯实德育课程以立德,从而达成让每个学生都幸福成长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课程形态 “四景六节” 仪程教育 实践教育 学科素养  景莲小学紧邻深圳地标莲花山公园,坐落于全国精神文明社区莲花北村内,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
三年级下册习作2要求为别人画一张像,画好了再写一写,除了写外貌,还要写写他的性格、爱好。为人物画像就必须找准人物特点,画出他(她)的与众不同。可是,事实证明,如果我们破解不了儿童世界的秘密,指导出来的习作千人一面的情况就会比较严重。比如,人物外貌基本雷同——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高的鼻子、樱桃小嘴……性格特点要么活泼,要么文静,要么调皮。爱好、本领也差不多——爱看书、爱踢毽子、爱打羽毛球、跳绳高手……
一  紧贴年根的腊月二十七,太阳早已偏西,乔大炮才光荣地回到家中。  一进那个土坯院子,他的三个孩子从里屋里飞奔出来,将他包围:有摸兜的,有解怀的,还有捏他腰带的,一通搜摸无果,都委屈地嚷起来:我要鞭,我要吃肉,我要花。“去去去,一帮不懂事儿的东西,就知道要要要,老子快累死了。”  三个孩子瞪着大眼跟随在他身后,一直待他坐在东屋炕沿上,仍围着他。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年味儿就浓了。女孩要花,男孩要
1  我注视那人很久了。  那是个废弃的小火车站,山野的黄昏来得有些早,一间青砖屋前停着绿皮火车头,铁轨从山岭的豁口处而来,转身向山坳里钻去,两侧林立着松树,轨道看上去就像消失在时光的隧道里。那人沿着铁轨向前走,把背影留给了我。他走在道砟上,瘦长的身子左右摇晃,不时做出跳跃的姿势,仿佛在枕木间的卵石和松针间寻找下脚的地儿。他的身影越来越远,我没有向他吹响口哨,没有喊出人名,而是在脸上堆积起好友偶遇
一   看见我娘和陈嘉树亲嘴的时候,我爹正在大喇叭里罵人。他先是骂彭启茂在自留地种洋柿子是地主习性不改,然后骂徐寡妇搞破鞋。   我爹每一次在大喇叭里骂徐寡妇的时候,徐寡妇也在大喇叭下面跳着脚骂我爹:“庄正德,你个龟孙子,脑瓜上顶个绿帽子,还有脸骂你老娘搞破鞋,我寡妇自由恋爱碍你屁事,你家老婆倒好,偷汉子偷到舍不得来例假,不信回家问问你那破鞋老婆,她肚子里怀的是谁的种……”   约莫着我爹从村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