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对气管插管风险防范研究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討人工气道风险防范综合管理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风险防范管理;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ICU进行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的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模式进行风险防范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共同风险系数(RPN)和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意外拔管的诱发因素中体位不正、缺乏风险评估、缺乏健康宣传及医护经验缺乏比例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缺乏健康宣传、缺乏防范措施、缺乏风险评估、患者依从差及插管固定不当的失效模式RPN得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人工气道风险防范联合FMEA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管插管;FMEA;RPN;意外拔管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167-02
  Study on risk prevention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by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LIAO Lian-qing, LIU Ai-qun, MEI Yong-hua, OUYANG Jie-an, WANG Hong-ling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283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airway risk pre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tracheal extub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From June 2018 to December 2018, 34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artificial airway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routine risk prevention management was performed. The ICU in our hospital was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19. 42 patients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artificial airway were us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mode were implemented for risk prevention management. The common risk coefficient (RPN) and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extub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extubation in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of accidental extub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luding misposture, lack of risk assessment, lack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lack of medical experienc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a failure mode RPN of lack of health promotion, lack of precautions, lack of risk assessment, poor patient compliance, and improper intubation fixation. Th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bov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tificial airway risk prevention combined with FMEA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extubation and has important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Artificial airway; Tracheal intubation; FMEA; RPN; Accidental Extubation
  在ICU危重患者治疗中,为保障和维持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目前常选择实施气管插管方式保障气道通畅[1]。气管插管是一种侵入性置管,其在保障呼吸通畅的同时还会诱发一定的呼吸道刺激问题,导致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治疗中身体会做出自我保护反应而意外拔管,在出现意外拔管事件后,若未得到及时补救容易危害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如何有效排除气管插管意外事件发生及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风险防范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问题[3]。本研究基于拔管意外事件的相关报道,将常规风险防范管理模式与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模式相结合,旨在更好的探讨和优化气管插管意外事件的防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76例接受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述患者为对照组,共34例;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述患者为观察组,共4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53~70岁,平均年龄(61.14±6.18)岁,插管时间4~14 d、平均插管时间(8.87±2.02)d;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1.73±6.02)岁,插管时间5~14 d、平均插管时间(8.90±1.97)d。所有入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入选患者均无肾脏、心脑血管及其他脏器功能代谢障碍问题及精神沟通障碍问题,两组患者无气管呼吸道手术病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插管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风险防控管理,包括对患者进行意外拔管风险知识的宣教,进
  行意外拔管不良事件的共享、插管各管路接口异常问题评估及感染监测评估,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监测防止出现压力过大引起呼吸道损伤,气管插管固定器检查防止意外松动性脱落,对患者体位及吸痰进行护理,同时在所有患者的床头安置容易触摸的危险求救警示铃便于及时抢救。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常规风险防控基础上,实施RMEA模式风险防范综合管理。首先,建立专业医护工作团队,团队中包含对插管意外事件发生有处理经验的医护工作者,由科室主任医师作为团队领导者;第二,明确团队工作目的,制定排查及防控气管插管意外事件的工作流程,同时按时值班巡视;第三,建立人工气道维护工作的分工细则。第四,组织培训和分析气管插管意外事件的诱发因素,并对风险系数进行计算[4]。第五,依据气管插管意外事件的诱发因素、RPN值(RPN=S×O×D,S、O、D分别表示严重度、频度及探测度)及分析结果建立纠正措施(对于RPN得分125分以上患者及时改进失效模式),提升综合防控管理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1.3观察指标 ①意外拔管事件的诱发因素及占比;②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率;③两组患者的RPN数值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以(例,%)表示,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测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事件不同诱发因素占比及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1可知,对照组患者的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意外拔管的诱发因素中体位不正、缺乏风险评估、缺乏健康宣传及医护经验缺乏占比均高于观察组。
  2.2两组患者在不同失效模式下的RPN数值变化比较
  见表2可知,对照组患者在缺乏健康宣传、缺乏防范措施、缺乏风险评估、患者依从差及插管固定不当的失效模式RPN得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3 讨论
  气管插管是老年危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辅助方法,然而如何保障这种辅助治疗措
  施的稳步实施关键在于治疗期间的防护管理[4]。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事件是人工气道辅助治疗中防范的重点工作,意外的拔管事件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诱发医患矛盾事件[5]。造成意外拔管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四个大的方面即患者自身、患者家属、医护工作及导管因素,如患者的危机意识、患者家属对气管插管知识的了解、医护工作者的风险评估及护理防范措施掌握水平,导管固定不良等[6-7]。为了有效防范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应用到意外拔管事件防护中效果显著,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以证实[8-9]。近年来有大量优化护理方式的报道,如术后躁动不安诱发非计划性气管插管脱落患者行镇定剂注射、协助病人改善体位以及吸痰护理期间导管梳理等,尽管这些措施有一定效果但是仍存在失效性和片面性,因患者依从性或医护人员更换交接班等因素影响仍然会出现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问题,因此系统性评估和防范非计划性气管插管脱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
  本研究基于相关报道,将意外拔管的传统防控管理与混合FMEA防控模式的管理相比较,通过对意外拔管事件不同诱发因素的发生率比较可知,基于传统与FMEA结合的防控模式观察组患者因体位不正、缺乏风险评估、缺乏健康宣传及医护经验缺乏因素诱发的拔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拔管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初步证实人工气道风险防范管理引入FMEA對降低意外拔管事件显著。对不同失效模式下两组患者的RPN数值变化比较可知,对照组患者在缺乏健康宣传、缺乏防范措施、缺乏风险评估、患者依从差及插管固定不当的失效模式RPN得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此结果进一步证实人工气道风险防范管理引入FMEA可有效降低意外拔管风险。   综上所述可知,人工气道风险防范管理引入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对降低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及防控意外拔管风险有积极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晶. ICU護理小组模式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32): 128.
  [2] 朱怡. HFMEA在预防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 163, 175.
  [3] 杨银银, 宫婷, 朱冬梅, 等. 用FMEA护理模式对在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镇痛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6): 235-236.
  [4] 王斐, 刘英新.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气管插管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J]. 实用医药杂志, 2019, 36(7): 658-660.
  [5] 谭琴, 孔丽仪, 曹桥友, 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颅脑外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8(16): 80-82.
  [6] 郭兆霞. 探讨ICU护理小组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 17(18): 6, 8.
  [7] 谢曼英, 卓奕端, 罗杰, 等. 气道护理管理小组在危重症患者气道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 内科, 2020, 15(5): 611-613.
  [8] 曾申娟.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预防心血管病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12): 59-61.
  [9] 钟慧. 综合气道管理干预在ICU呼吸机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20, 33(12): 149-150.
  [10] 张艳, 仲爱玲. 缩减约束方案应用于预防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行性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9, 36(5): 47-50
  *通信作者:廖莲清,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危重症护理学。E-mail:wih1hq@163.com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Cys-C、RBP、β2-MG及Hcy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样本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常规组。所有受检者均采取Cys-C、RBP、β2-MG及Hcy检测的方式,探究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Cys-C、RBP、β
【摘要】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600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及准确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98.67%,差异显著(P<0.05);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恶性肿块Ⅱ级及Ⅲ级血流显著高于良性肿块,0级血流明显低于良性肿块(P<
【摘要】血常规检验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高新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并在各级医院中普及,血液检验科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的作用也因此逐渐被弱化,这使得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有所降低,进而导致疾病的漏诊、误诊概率有所上升,影响到疾病的正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本文针对血涂片细胞形态在血常规检验中
【摘要】目的:探讨64排CT冠脉检查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遴选60例64排CT冠脉检查患者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按1: 1比例分为对照组(n=30,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0,选用综合护理),统计两组造影图像质量、护理满意度、心率波动、心理状态。结果:造影图像质量:观察组I级(73.33%)高于对照组(50.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
【摘要】目的:分析知信行模式对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商洛市综合医院2020年2~6月在岗的12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个人防护行为实施知信行模式的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认知、态度及行为的得分情况。结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认知、态度及行为得分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行为实施知信行模式的干预,能有效提升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妇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较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里状态改善情况明显
【摘要】目的:探究全麻下快通道麻醉技术在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2例,随机盲抽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全麻条件下实施手术,观察组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考察两组手术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费用,对比两组麻醉前5.min(T0)、切皮时(T1)、苏醒拔管时(T2)三个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舒张压,对
【摘要】目的:调查与分析嘉峪关市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病情况。方法: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嘉峪关市女性体检者13679例,所有女性都给予超声诊断并调查一般资料。结果:在女性体检者13679例中,共检出子宫肌瘤1883例,检出率为13.8%,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检出率分别为13.5%、16.3%和11.5%。40~49岁与50~59岁女性体检者的检出率最高,2
【摘要】目的:研究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针对急救护理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镇静、解惊等对症处理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组间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惊厥消失、退热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10.
【摘要】目的:探究在学龄前儿童散光筛查中应用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6岁学龄前儿童300例(600只眼睛)作为研究对象。本院对入选儿童先行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检查,随后进行验光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纳入儿童散光检出率,并分析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检查下纳入儿童不同年龄段散光严重程度、散光类型。结果:不同年龄儿童两种检查方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