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干预房价能否行得通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xiangr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该租的租,该买的买”,构筑一个架构清晰、底座扎实、各取所需的住房供应平台,方是众望所归
  
  近日,有媒体援引“某权威人士”的话称:“发改委将直接干预房价”。此消息即刻引发地产股与金融股双双下跌。且不说这样的政策近期是否真会出台,单就政策逻辑而言,还有待商榷:如果真的把商品房全部转为“限价房”,是否就能帮助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发改委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且现行《价格法》中规定,“对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以及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等,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如此来看,干预房价理由倒也充分。问题是,房价不同于油价、粮价,房价的形成过程更为复杂。发改委如何制定统一的、可操作的限房价政策,是个难题。
  首先,房价区域化定价特征明显。不同地段价格迥异。同一地段还会因户型、朝向不同而价格不同。这正是“不动产”和“动产”价格形成机制的差异。
  其次,房地产产业链环环相扣,上游包括土地、金融、规划设计、建材部品,下游则涵盖建筑施工、销售代理,等等。如果要对房价直接行政干预,是不是要对整个产业链同时进行价格限制或“政府指导”?这势必会引发众多争议。
  第三,房价的显性成本是可见的,比如规划设计、建安成本。但是隐性成本如何计算?这可能是一个更为敏感的话题。之前,诸多坚信“房地产是暴利行业”的人士曾致力推动“房价成本公开”,但始终未果。在房价的成本构成之中,究竟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占大头,还是开发商的暴利是幕后推手,至今仍旧争论不休。
  若发改委真打算“直接干预房价”,敢不敢先捅破房价成本这层“窗户纸”、督促各方公开房价成本?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假如真的实现“全国限房价”,开发商的角色可能就要被重新定位。很难说他们还会再有“保证质量”、“提升品质”的坚持。他们可能会通过偷工减料来与政府“博弈”。会不会因为政府强力限房价逼迫出一大群“楼歪歪”、“墙脆脆”,也未可知。
  经济学上的一般规律是,一旦一种商品的利润减少,必然带来供应的萎缩。房价也同样如此,一旦被行政手段强力压制,势必会传导到供应端。供应下降,需求不减,积聚的压力如何释放?看来就只有使用诸多的“黑箱”手段了。种种曾经在经济适用房、双限房上出现过的“猫腻”,可能还会重演。
  并不是说,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干预房价。实际上,宏观调控,房地产新政,“国十条”、“新五条”,究其实质都是一种政府干预。但所遵循的前提是市场规律——市场机制失灵之时,才是政府干预入市之机。如果“干预房价”脱离宏观调控大前提,极有可能走上歧路,得出与初衷相悖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简单粗暴的“干预”,很可能会抹杀“商品+保障”这一业已清晰的房地产市场格局。政府的责任在于加大、加快建设保障房,通过“增加供给”解决中低收入及夹心层的住房问题。毫无疑问,在保障房上,政府可以充分行使定价权。但对于商品房的定价,恐怕权力更多地在于市场一方。据此看来,盲目干预“房价”,是不是会使政府陷入“为保障房建设不力护短”之嫌?
  最后,有必要回到这一举措能否成立的前提,那就是“国十条”与“新五条”的调控效力是否已经宣告失效?对于痼疾难愈的楼市,这一轮调控已经采用了颇为严厉的行政手段,但手段不是目的,既然称之为市场,迟早就该还其市场调节的本色。压死楼市不是调控本意,调控的最乐见局面,是一方面全力落实保障房供应并扩大保障范围,把低收入群体和年轻的夹心层从冲向商品房的千军万马中剥离出来;同时也必须增加土地和商品房的供给,不能让住房成为“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
  还是那句“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该租的租,该买的买”,构筑一个架构清晰、底座扎实、各取所需的住房供应平台,方是众望所归。
  (作者系中国房地产报编委)
  
  对于痼疾难愈的楼市,此轮调控已经采用了颇为严厉的行政手段,但手段不是目的,既然称之为市场,迟早就该还其市场调节的本色
其他文献
成本定价模式积重难返,涨价赶不上垄断国企以成本增加为由的调价要求,能源产品价格已经进入“刚性”上涨轨道    艰难推进的能源价改,将再度成为新一轮改革的攻坚重点。“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  “体制和硬性成本,使得煤、电、油、气等产品价格几乎不存在下行空间。”一位能源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期刊
现阶段中国不得不接受“汽车改造城市”的现实。如何进行主动和提前的规划,达到机动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动态平衡,成为“堵城”突围的关键    超速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正经历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经之痛。  学界通常认为,交通拥堵非人为意志所能阻挡,其本质在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或者说是滞后于机动化”。  建国初期,中国仅有10%的人口住在城市。60年后,该数字已上升至47%。每年1000万-1300万农村人口
期刊
在一个月之内,央行两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还采用加息手段。无论是从调控频率或力度上看,货币政策从宽松向常态回归已毋庸置疑    央 行再次祭出紧缩利器,进一步验证了之前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  11月10日晚间,央行宣布从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一边面临着美联储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另一边却是国内CPI频创新高,央行不得不在两难中做出选择。
期刊
为遏制市场主体增多带来的风险隐患,“优胜劣汰”已成为保监会着手研究的新课题,保险业的并购重组与退市程序研究提上日程    注册地在南京的利安人寿近日获保监会批准后开始筹建,成为2010年第四家拿到保险牌照的地方性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全国至少还有20家地方性保险公司在等待监管部门审批。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保监会已开始加大审批力度,正在申请牌照的20多家公司当中,有一部分能顺利获批,取得保
期刊
如何化解此轮物价上涨,不仅仅是收缩流动性的简单问题,而是需要探寻更大的改革空间,甚至在经济增速上做出主动调整    从中短期来看,部分商品物价上行带来的CPI系统性抬升将成为明显趋势。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未来CPI增幅将从本轮十年经济增长周期2%均值,向上震荡至3%~4%。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说,未来减少货币发行、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将成为货币当
期刊
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工作,面临既要推进又难落实的困局,平台整顿已对地区投资产生影响    “四方会谈还在持续进行。”11月15日,天津市银监局人士透露,各省市政府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工作相关部门、融资平台公司、银监系统及银行四方近期正进行会谈,商讨清理情况,并为其债务清理定性。  至今,地方融资平台的全面清查工作已持续大半年,而清理结果仍不明朗。“这是一个持续性的工程,不是短期性的工作。”某地方银监
期刊
新方案的出台,能否让北京跳出多年来“一边治理一边更拥堵”的怪圈?北京的治堵实验会不会为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提供最好的镜鉴?    2010年9月17日,小雨。当晚,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电子拥堵路段图几乎全线“飘红”,143条道路拥堵,9个小时的大堵车,让北京市城区的交通几近瘫痪。国家物资储备局一位官员,下班后从位于月坛北街的办公地点驾车外出,原本仅需10多分钟的路程,却走了一个半小时。  “北京市
期刊
国家的远见部长系列访谈  新兴产业的灵魂就在于关键技术,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新兴产业,所以功夫应该下在创新上,这种创新包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从北京北城惠新东街的中石化,到西南面的国资委,再到和平里的安监总局,以及现在西单旁边的工信部,李毅中任职的地理轨迹,划出的是一条贯穿京城东北西南的直线。如今,历经40年传统产业的他,最关注的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财经国家周刊》对李毅中的访问就从
期刊
《首尔宣言》看似老生常谈,但大国领导人聚在一起,传递协商合作的讯息,以避免人人为己、人人受损的“囚徒困境”,也是一件好事    时 间:11月12日韩国首尔当地时间下午3点45分前后;地点: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新闻中心。  突然,广播里传出会议成果《G20首尔峰会领导人宣言》的文本即将发布的消息,各路记者即刻从座位上站起,三步并作两步,奔向材料发布地点。人群迅速从四面八方汇集,场景犹如抢购
期刊
上海,2010年圣诞前夕,突如其来的寒潮并没有影响南京路步行街的喧嚣与鼎沸,在这条上海滩最著名的商业街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而距此不远的北京东路就没有这么繁华了,一座名为“新科技京城”的大厦就坐落在这条并不热闹的街上。这座看似普通的楼,却有一个好彩头的门牌号码“668”,颇似广东人口中的“顺顺发”。  在没有查询之前,一般人不会注意到这里有一家坐拥多张金融牌照、控股多家上市公司的金融巨头。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