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喉舌 能压垮人的职业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44623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发言人吉布斯告别白宫“世上最难的工作岗位”易主
  
  一条领带
  吉布斯和奥巴马的“七年之痒”
  
  从2010年7月份开始,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R0bert Lane Gibbs)开始宣布一个又一个奥巴马身边的亲信离开白宫的消息,终于在2月11日,这个在两年任期内总是替别人说话多过于为自己的人,给自己宣布了个决定:辞职。
  奥巴马总统突然出现在了吉布斯当天的例行新闻简报会上。他给他最亲密的助手和政治知己吉布斯带了一件礼物:一条用相框裱起来的蓝色领带。吉布斯显然有点意外,据媒体报道,他感动得差点热泪盈眶。
  奥巴马对媒体解释说这是他在6年前从吉布斯这里借的,保留到现在,现在终于可以还给他了。
  “你们肯定会有很多人认为在2004年波士顿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更多的注意力会投在我的施政方针演讲上,但实际上,最大的问题是戴哪条领带,而且这个问题直持续到马上要上台。只剩10分钟了,我们还在争论到底用哪条。我买了五六条,但米歇尔(奥巴马夫人)一条也不喜欢。僵持不下的争论中,有人(忘了谁了)指了下吉布斯戴的那条,“那条看着就不错。”
  “说实在话,当时罗伯特并不很乐意给我,他也觉得自己戴着挺帅,但他最终还是决定给了。现在这个正是那天我在大会上戴的那条。”
  “这几年他直没有再提过这条领带,但我知道他肯定在心里暗暗记恨我,为什么还不还”,奥巴马笑着对记者说。“这条领带一直让我想起一个非同寻常的新闻发言人和一个伟大的朋友。”
  写到这儿顺便插句题外话,西方人把领带当礼物送,显得很哥们儿,在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的礼仪,但送的是腰带。据明史写,张居正13岁时去考举人,碰到考官顾麟。顾麟一看这小孩的才学甚是喜欢,然后竟出人意料地把自己的腰带解下送给了他,而且还谦恭地说你以后会佩戴比我这条更高级别的腰带。后来张居正一路做到了大明王朝的内阁首辅(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权力可能更甚)。
  难怪俗语说“男人看腰,女人看包”原来大有来头。现代社会也看,只是男人改看腰包了,女人改看是不是挎着LV,当然,有些男人也挎LV。
  明朝时期,美国还没有总统,印第安人还在这块儿大陆上头戴鹰羽冠,手拿长矛追逐野兽。但历史果然有相似之处,还回到奥巴马和吉布斯那里。就是这条借的领带,让奥巴马在2004年知名的“无畏的希望”演讲中增光不少,该演讲后,奥巴马成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同年11月,奥巴马顺利地以高达70%的选票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5位非洲裔联邦参议员。
  而在2008年,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这期问,吉布斯是奥巴马竞选中的有力支持者。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他又担任了两年新闻发言人和顾问。
  在过去的7年间,真可谓“奥”前“马”后。尽心尽力。“罗伯特很早就跟我走上了这条艰辛的道路。在我迂回曲折的竞选当中和两年来我们面对的难以置信的挑战,你不可能要求别人跟你在这条战壕里做得更好”,奥巴马这样评论吉布斯。
  当然了,吉布斯的离去,绝不是因为不愉快的“政变”。据媒体报道称,他离开白宫后,要做段时间有报酬的演讲,捞点外快,然后回到芝加哥,加入奥巴马2012年连任竞选的团队,参与政治决策,以外部政治顾问的身份,继续宣扬奥巴马的政策和政绩,继续鞍前马后,帮助其竞选连任。
  
  总统的喉舌
  发言人——我们活在“夹心层”
  
  新闻发言人这口饭吃起来其实并不那么惬意。“真有这种不讨好的工作,或者说是残酷苛刻不讨好的工作,白宫新闻发言人就是个例子。”有些美国媒体直接这么说。“没有人能永远做这个,最终,他会深深厌倦于站在群总在问问题的人面前,而且很多时候,你还提供不了答案。”美国网站life.com这样评价现年39岁的吉布斯的工作。
  这是一个处于夹心层的工作:一面是总统的脸面,一面是总是挖空心思试图拆墙脚的记者追问。
  既然是喉舌,吃人饭就得帮人说话。吉布斯就称自己为总统“形象保护者”。关系亲疏自然决定了你是否能做这个工作,胳膊肘往外拐,自然不行。
  这个背后老板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除了要帮总统搜集资料,研究说话内容和技巧,对这个亲疏关系的分寸还得拿捏的准。新闻发言人应该是除了总统外出镜率最高的了,但你还得分得清谁才是背后老板,不能抢了老板的风头去。
  小布什上台后的第一位新闻秘书阿里·弗莱舍介绍说,白宫发言人最难的就是从细微处把握总统的态度。“换句话说,当你在各个重要会议中,你必须弄明白总统到底想让你对记者说什么。但更关键的是总统不想让你对记者说什么。”
  但新闻发言人有时也会苦恼,“你走得离总统太近,几乎失去了自己的观点,成了一个气泡”,有批评者这样认为。并不是所有任上的白宫发言人都能与老板相处得如鱼得水。而且有时候,喉舌也会打结,崩到牙齿。
  据一位退休记者迈克尔·汤普森200年11月发表的文章,讲述了两个发言人与老板决裂的故事。
  在19世纪80年代,罗纳德·里根的新闻发言人拉里·斯皮克斯曾是里根的忠实助手,但他渐渐觉得里根把他排在了信息圈之外。对于里根对格林纳达的入侵更是让他很不爽,他完全被晾在了一边,而且还向媒体否认入侵开始了。斯皮克不久之后就辞职走人,回家出版了他的批判性揭露著作《勇于直言》。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小布什白宫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的。麦克莱伦是小布什的资深发言人,但渐渐对小布什大失所望,他认为小布什受到高级助手的误导,最终把美国引入了伊拉克战争。所以他发表了《白宫内幕》一书。
  除了与老板处好关系,白宫发言人还得有些基本技巧和素养。虽然白宫也会安排一些“御用”媒体记者出席新闻发布会,点名提问,尽量不给不友好者过多提问机会,但也不排除会有“代表亚洲”之类的记者杀出,据位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讲。
  历届白宫新闻发言人基本上保持了低调和谨慎的作风。“这个39岁的阿拉巴马州人惯于使用一种节奏缓慢的谈话方式,作为一种自我防御的武器。”“每日野兽”网站华盛顿分社社长霍华德·柯尔茨这样评价吉布斯。
  说话慢,反应或者说反击得快。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但凡有记者攻击奥巴马的政策,吉布斯总能找到对策回击对方。而媒体记者对于吉布斯也是又爱又恨,称他是“善于和媒体打交道的人”。
  新闻发言人最忌讳的是一时冲动,但吉布斯也因为他的些坦率发言,成了别人的笑柄,比如说他在2010年7月份时,就断言“共和党将在11月赢得众议院的掌控权”,这种“长他人志气”的论断,使得民主党人,当时还在任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非常恼火。
  发言人与记者的交往更是微妙。你要与他们建立友善亲密的关系,还不能踩着地雷。
  吉布斯在很多记者眼里是个幽默的人,但也是个太极拳高手,惯打擦边球。
  2009年5月的一个常规新闻简报会,当时记者纷纷对 白宫发言人吉布斯提出尖锐问题,质疑奥巴马总统将阻止公开虐囚照的决定,气氛紧张。这时突然有个记者手机响起。吉布斯立马停下讲话,向手机响的记者说“把你的手机给我”,虽然是边笑边说,那个记者却一脸尴尬。吉布斯拿了手机径直开门走出发布厅,留下一屋子发笑的记者和那个莫名其妙的“肇事者”。
  “有人打电话,不用担心,我做了了结。”吉布斯回到发布厅后这样说。话音刚落,另一个记者手机又响起,“你也想这么做吗,未来。”面带微笑,伸手要手机。整个发布厅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吉布斯已经把这种没有答案的艺术发挥到近乎完美,他可以左躲右闪,却从不踩到实质性问题”,柯尔茨说。
  因为大多数发言人是记者出身,有相当的新闻报道和管理经验,当然也练就了应对媒体的看家本领,就如吉布斯的继任者杰伊·卡尼曾担任美国《时代》周刊资深记者和美国现任副总统拜登的发言人。
  白宫新闻发言人的工作似乎也是人前风光,背后心慌。一方面是巨大的工作压力,而另一方面薪水也不一定是最高的,《纽约时报》曾报道称,吉布斯在白宫的年薪也只是17.22万美元。
  
  白宫名嘴
  
  对于白宫新闻发言人,克林顿的新闻秘书迈克·麦加里有这样—个总结。他在任期的最后一天写道。“我的办公室在白宫的地理位置包含着—个微妙的隐喻,往那边走50英尺是椭圆形办公室:往这边走50英尺就是逸个我们每天见磷的’新闻发布厅。逸就是新闻秘书的工作;在关系紧张的敌对双方之间保持中立。我们只有一项任务,那就是真实准确地报告总统的工作。我们的信念j屯如果我们忠实诚恳地报告总统的工作——只要无愧于良心。那么我们一定会获得美国人民的支持。”
  
   托尼·斯诺2006~2007
  斯诺以其鲜明的政治色彩,独特的发言人风格和令人嗟叹的结局成为小布什任内最令人怀念的新闻发言人。斯诺在就职白宫发言人之前,是福克斯新闻电视台“托尼·斯诺周末直播秀”的节目主持人,以及福克斯新闻电台“托尼·斯诺秀”的节目主持人。在老布什执政期问,斯诺担任白宫撰稿主管,后来成为老布什的媒体事务副助理。斯诺作为白宫新闻发言人的优势似乎正来自他以前的职业经历:在他的广播节目中,斯诺声音洪亮有力,虽然观点多样,但很容易使人信服,这与白宫发言人善于使用标准的、传统的表达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斯诺的特点在于他不是个简单的传声筒,早在正式就任之前,就有团体翻出斯诺抨击布什的专栏文字 作为保守派的斯诺对于布什的国内政策并不满意,而在斯诺上任之后,他的发言也并不总是精确地代表总统的意图,而多少会掺杂自己的看法。也正是这种融入了自己保守派信念的应答方式,让斯诺永远能够面带微笑地回应自由派媒体的狂轰滥炸而丝毫不失气势,他携带的不仅仅是对工作的热情,而是对信仰的热情。这种热情同样体现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斯诺并不避讳政府发言人的身份,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参加多场为共和党候选人的募款餐会,并为之筹措竞选经费,这也创下了白宫新闻发言人的纪录。
  
  斯科特·麦克莱 伦2003~2006
  布什总统的第二任新闻发言人出身于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庭。早在1994年布什担任得州州长时,麦克莱伦就是州长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布什参加总统竞选时是其随行新闻秘书。
  麦克莱伦被记者们描述为和蔼可亲,性格直爽以及对布什忠诚。在就任后的第次新闻发布会上,先后有数名记者就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发问,麦克莱伦的回答只有一句:“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有人数了数,他的第次新闻发布会竟然把这句话说了9次。美联社曾抱怨说,麦克莱伦直“固执地”依据白宫拟订的“谈话要点”发表意见,有时不惜以“无可奉告”开罪记者。如果有媒体对白宫事务的报道立场不公或内容失实,他会直接致电文章作者,用其特别的得州口音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麦克莱伦素以恪守工作纪律而著称,尽管他学识渊博,与媒体讨论问题的领域比其他些同事更为广泛,但他从不透露白宫不允许公开的消息,就算是自己即将担任白宫首席发言人的消息也不例外。
  麦克莱伦谈吐幽默,平易近人,深受记者的喜爱。同时知识面很宽,对于许多领域的问题都很有见地,深得同事的尊敬。他精于应对媒体之道,经常在与记者的“较量”中占据上风,凭借其风趣幽默的玩笑使记者“解除武装”。美联社曾形容他的笑容具有“传染性”。
  
  阿里·弗莱舍2001~2003
  弗莱舍在1999年11月进入布什的竞选班子,任发言人,2001年1月布什就任总统后出任白宫发言人。
  弗莱舍过去21年直在做共和党人的发言人,1982年他大学刚 毕业就担任了纽约州一名众议员候选人的发言人,后来,他还曾担任过一名共和党参议员的发言人及众议院拨款委员会通联主任。布什正式就任总统后,严禁幕僚们事先向媒体透露他计划要做的事情,因为他相信“政府五级论”,他是第级,切尼是第二级,内阁成员是第三级。布什坚决反对第四级和第五级官员对媒体信口开河。可弗莱舍认为,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因为“如果通过我告诉记者,总统将要做什么,这消息会在第二天上报纸的头条;如果总统直接对记者说他要干什么,编辑们会认为总统的话没有新闻价值”。事后,布什总统也不得不同意了弗莱舍的看法:“我过去认为,有时候突然宣布我要干什么,对媒体的冲击力会大一些,但阿里让我相信,如果把我要做的事提前告诉记者们,效果反而会更好。这真的很奇妙,如果不是这方面的行家,是不会发现这现象的。”
  
  罗纳德·泽格勒1969~1973
  供职于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执政时期
  1969年,29岁的罗纳德·泽格勒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白宫发言人。年富力强的他凭着机智和口才屡屡使爱创根问底的记者无功而返。可几年后,踌躇满志的泽格勒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为深受“水门丑闻”困扰的总统掩盖“黑幕”。
  坚持真理还是忠于总统?泽格勒选择了后者。面对媒体咄咄逼人的质问,他百般撒谎和狡辩,竭力为总统开脱,因而被称为“水门丑闻的丑恶代言人”。在总统自食其言时,他说:“总统现在的声明是’有效的’。”但当记者穷追不舍地问他:“那以前的声明是否”无效?他竟然回答“是”。他说:“如果我的回答听起来让人糊涂,那是因为这些话本身就让人糊涂,当时的情况也确实让人糊涂。我无权做那一个将事情讲清楚的人。”
  2003年,泽格勒在圣地亚哥的家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至死仍坚称没有对媒体知情不报。泽格勒让美国新闻界永远记住了他对总统的忠诚,却也因此牺牲了自己的名誉,有历史学家称他为“20世纪美国最被公众不齿的白宫发言人”。
其他文献
复杂的路况,不仅是驾驶者的战场,也是强者证明其传奇性驾控能力的绝佳舞台。3月初,笔者在依然银装素襄的哈尔滨,领略了路虎全系车型的魅力,也学会了一个简单而有力的英语单词——Go Beyond。    何为路虎精神?    在充分领略了路虎全地形SUV的魅力之后,路虎中国市场营销副总裁狄思豪先生用了个简单而有力的英语单词——“GO Beyond”回答了笔者的这个问题。这两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就是超越自我
期刊
还在为每天重复、平淡、百无聊赖的都市生活感到无法振奋7你需要一个崭新的表情改变现在的自己。如果眼镜是面孔上的一扇“时尚”天窗,那么太阳镜就应该是阳光下的一张灿烂笑脸。看看这一季Prada推出的限量版巴洛克风格的浮雕墨镜!它竞可以将T台上最新一季的时装元素浓缩在你的鼻梁之上!卷曲的黑色装饰线条像一条搞怪的眉毛,仿佛在质问这个无趣的世界。如果你需要储藏这样一个不凡的复古表情,如果你还没有来得及置上一件
期刊
2011年春夏四大时装周中,不乏Hermes将活马带上秀场的噱头和华伦天奴谢幕的伤感而在其中,深受解构主义风格影响的建筑风时装异军突起,让人不由为之眼前一亮。看起来平整的纸片时装、宽厚的肩部设计、夸张怪异的造型,建筑风时装就像秀场中反叛而前卫的“坏孩子”,但背后却蕴含了时尚设计师心中对建筑的会意和对时尚的理解。  上世纪80年代初,建筑与时装在碰撞中悄然擦亮了火焰。在过去三十年中,这把火越燃越旺,
期刊
Bottega Veneta近期宣布品牌将支持一项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筹划的地区发展计划,改善中国偏远地IX农村儿童的教育条件。借此时机,Bottega Veneta创意总监Tomas Maier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在Bottega Veneta以惊人的速度审慎发展中,他从始至终保持着专注、独立的思维。在过去的十年间,他为Bottega Veneta制定了他自己心目中“四个核心”的理念
期刊
“我将7款鞋设定为在爱情里面历险的7个处境,跟我写的那些爱情短信很像。这7种处境是我身边的女性朋友都遇到过的,我曾用这些话来劝解过她们,原本打算把这些话写成诗句,却将它们用鞋子的方式表达出来。”    “恋爱的纪念物,从来就不是那些你送给我的手表和项链,甚至也不是那些甜蜜的短信和合照。恋爱最珍贵的纪念物,是你留在我身上的,如同河川留给地形的,那些你对我造成的改变。”——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摘自蔡
期刊
“很少会有大众品牌来关注‘次文化’的概念,因为他们很小众,从地下音乐、地下漫画,到滑板嘻哈、摄影涂鸦以及运动单车,他们行事低调,不属于大众的审美。而这正好是我自己品牌SUBCREW的文化内涵。”    2011年初,广州,李灿森带着Subcrew设计团队与国内高街品牌美特斯邦威旗下牛仔系列MJeans进行合作,推出了“MJeans,Subcrew”系列牛仔裤,主打“次文化”,推出多款牛仔裤。  早
期刊
人们常说“学而优则仕”,但到了演艺明星那里,则变成了“演而优则设”了。设计在他们眼里可不是什么学科和技艺了,而成为了充满自我感觉的玩乐游戏。通常明星们都以时尚达人自居,是嗅觉最灵敏的潮流雷达。他们见多识广、熟识时尚圈、有一定的积蓄又有充分的相关人脉。他们“开设”可谓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艾玛·沃特森    Emma warson因Harry Potter电影中的Hermlone Granger
期刊
“在我们今天居住的城市里,我们每天都看到大量的广告影像。再没有别的影像这样俯拾皆是。”在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中他曾指出:广告是资本文化的生命,同时,又是它的幻梦。也许,正是这段话解释了为什么当今的时尚杂上一半都是时尚品牌的大片广告,而仍然让人们爱不释手。而在中国逐渐掌握话语权的今天,我们的时装大片拍摄是否给予时装文化生命、属于幻梦范围和具有真正话语能力还有待考量。  对于时尚爱好者来说,除了每
期刊
这是好莱坞的大周末,然而电影工业在这场庆祝之后又将陷入和奥斯卡之前同样的资金短缺状态。好莱坞的许多人——包括克里斯蒂安·贝尔(《蝙蝠侠前传》的主演)都要慢慢地接受个现实,那就是中国将成为他们的新“西部”。  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速度足以让最乐观的人感到吃惊。2005年时,整个行业仅价值2.5亿美元,而好莱坞当时价值230亿美元。当年持乐观态度的评论者估计到2010年中国电影业产值能翻三倍,反对者则摇
期刊
东方人表现在脸部衰老最可个白的不是皱纹,而是松弛与色斑,偏巧这两者又都是极难解决的问题。受限于东方人轮廓凹凸不像西方人那样清晰,一旦松弛起来脸会“糊塌”掉,排除视觉美的因素,这种“糊塌”感最讨厌的是让人觉得不精神,有点垮,为此BQ建议对抗面部肌肤衰老,应该把抗松弛放在第一位,色斑与皱纹放在次要的位置。    说到紧实定让人想起Lift and Flrm类的精华面霜等,有人觉得有用,有人拼命抨击,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