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音色生命的挽歌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ei8133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是肖斯塔科维奇晚期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世界中提琴文献中的瑰寶之一。笔者运用所掌握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演奏实践与体会,对作品创作背景、演奏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和把握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的风格特征与音乐内涵,在技艺上更准确的演绎作品,对于凸显和挖掘中提琴独特演奏风格具有现实意义,在中提琴教学与演奏实践创新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更直接的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提供了必要的文字资料。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012-05
  一、肖斯塔科维奇简介
  原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全名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在圣彼得堡出生,他9岁开始学习钢琴,13岁就创作了第一首管弦乐作品《谐谑曲》,19岁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钢琴,毕业时创作了《第1号交响曲》,显露出非凡的创作天赋和异常的早熟。他的人生经历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置身于前苏联动荡不安的时代,使其以后的作品都富有鲜明的时代印迹。他踏着时代的脚步,充满激情的创作各类音乐作品147部,除15部比较著名的交响曲外,还包括弦乐四重奏、钢琴独奏、协奏曲、歌剧等音乐作品,位于世界著名作曲家之列。
  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既有后浪漫主义时期和新古典主义风格,亦不乏20世纪的不协调音色和创作手法。他的音乐中尽管某些旋律要素和和声要素有些刺耳和生硬,但他的音乐的易受性和坚定的感召力,较好的诠释了音乐鲜明的心理根源、人类知识源泉及音乐的表现力。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缺少幻想,缺乏快乐,更多的是怀疑,年轻时创作的作品给人感觉缺乏年轻人的蓬勃朝气。虽然他不能彻底的控制自己的情感,但他的智慧从未停止活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创作的第七和第八交响曲为他赢得了荣誉,其中反映苏联人民与德国法西斯艰苦奋战精神的《第七交响曲》和后来创作的描写劳动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第十交响曲》,及反映1905年苏联革命的《第十一交响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是现代音乐的力作。“近二十余年,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在全世界的传播范围日益扩大,各国的音乐学者对肖斯塔科维奇的研究也愈来愈广泛而深入,他的艺术创造的非凡价值,他在音乐史上无庸置疑的重要地位,也愈来愈被认同和提升。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从交响乐、歌剧、清唱剧到通俗歌曲,轻音乐无所不包”①。他非凡的艺术创作价值和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得到广泛认同,并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声誉。
  二、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的创作背景
  《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是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所以被人们称为绝笔之作,这也成为作者唯一的中提琴独奏作品。该作品通过奏鸣曲的形式将中提琴浑厚独特的音色与作曲家深沉忧郁的构思完美结合,使中提琴自身所特有的潜能及艺术表现性得到充分发挥,拓展了人们对中提琴地位、作用及音色特征的新认识。
  作曲家晚期之所以对中提琴情有独钟,看重的是中提琴那浑厚悠扬的音色和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能够更好的表现其创作思想和情感世界。肖斯塔科维奇在弥留之际创作的《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运用极富表现力的中提琴与钢琴合奏,诉说了他一生的思想寄托和情感历程。那怪诞、机智的幽默和冷闭、无情的讥讽等极端性情感特征,被中提琴演绎的淋漓尽致。这部晚期作品,仿佛受与当时外部环境或事件相关联的痛苦所困扰,时不时地表现出极度的苦涩和阴暗,令人感到有一种非凡而惊恐紧张的力量。然而,作曲家善良、博爱的情怀及对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一直是其生命中战无不胜的信念。他用音乐不仅讲述了战争的残酷和病魔的无情,也描述了紧张、恐惧、孤独、绝望的人们在远不完美的世界里的努力抗争及对和平、幸福的珍爱与向往,仿佛告诉人们:经历过战争摧残和苦难折磨的人们是多么需要爱抚与柔情。著名的莎士比亚研究家阿尼克斯特评论这部作品道:“在重重灾难中,在箭矢和恶运的打击下,显露出人的美妙和伟大、人的本质和人的精神胜利”②。这正是作曲家赋予该部作品最为深刻的思想内涵。该作品深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作曲家悲切怜悯的情怀、奋起抗争的力量及作品反应出来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永远为世人称颂。
  该曲创作并非偶然,它基于作曲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对中提琴乐器特性与艺术表现力有着不断丰富而深刻的认识和不断挖掘拓展的精神。由于作曲家曾与前苏联贝多芬四重奏乐团有过多年的合作,对四重奏等室内乐体裁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为挖掘和拓展中提琴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M.瓦因伯格③和G.佛利特④的中提琴奏鸣曲激发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灵感。他在详细完整的听过他们的中提琴奏鸣曲作品之后,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觉得他们的作品对中提琴独奏特性和技术表现力的展现还远远不够,还有进一步挖掘和拓展的空间。于是,作曲家凭借多年在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创作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心得体会,想为中提琴这件美妙乐器写一首作品的念头就变得更加坚定了。
  1975年7月1日作曲家给F.德鲁日宁教授打电话,告诉他自己写了一首中提琴作品,并询问了几个中提琴演奏中的技术问题,这意味着这首奏鸣曲已经基本完成了(作曲家从没有对外谈论作品的草稿和创作过程)⑤。而与之相伴的是病痛的折磨令作曲家心情无比沉重,死亡的阴影正无法回避的一步步逼近。1975年10月1日,这首伟大的作品由F.德鲁日宁和M.孟姜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公演中首次演奏。遗憾的是作曲家本人未能等到这一天,没能亲耳听到自己这最后一部作品的演奏。他于1975年8月9日在莫斯科病逝。
  三、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的演奏风格   音乐作品演奏风格是作曲家根据创作动机,通过对作品结构特点、主题特征、音乐术语、调性节奏等方面进行艺术设计,在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音乐品质;也是演奏家在尊重作曲家原作基础上,通过对作品创作动机、创作思想、音乐内涵及表现方式的了解、揣摸与把握,在演奏中做出的艺术诠释。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的演奏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完整统一的音乐结构
  音乐结构是根据作品内容需要而设定的艺术表现形式。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是一部充满了静思与冥想,具有丰富技巧与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作品分为三个乐章,具有完整统一的音乐结构。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十分重视各不同阶段孕育成长和衔接发展的过程,强调各乐章、各主题之间的联系和整体结构的完整。通过强化展示、呈示、再现等各部之间的对比,不仅彰显了肖斯塔科维奇奏鸣曲的个性,更加强了曲式结构内部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1.第一乐章:叙事曲。中提琴以五度拨奏为引子,并承担主题旋律演奏;钢琴从第五小节进入,形成环绕中提琴的旋律(见谱例1)。70小节之后,随着钢琴的一声强奏,中提琴通过三连音的持续运用,与钢琴营造出紧张的音乐氛围(见谱例2)。进入展开部后,中提琴在中低音区极具表现力的呈现与钢琴形成具有肖斯塔科维奇特点的持续机械式对话,随着音乐的变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深刻洞察力的情绪,使作品音乐更富有戏剧性色彩。结尾,中提琴通过非常小心翼翼的弱奏,运用开头引子的拨弦,在略显不安的寂静中结束这一乐章。
  谱例1:
  谱例2:
  2.第二乐章:谐谑曲。中提琴在钢琴两小节引子带入后,以俄罗斯民歌《洗衣歌》为题材,直接进入了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风格的主题旋律。半音阶的采用、旋律集中于中高音区以及钢琴长时间机械式八分音符演奏,都凸显了讽刺、嘲弄和宣泄的气氛(见谱例3)。之后中提琴转入低音区的双音演奏,音乐色彩逐渐明显变暗,对比之前的主旋律描述相对舒缓,但很快又回到主部主题的气氛,紧张感一直弥漫在整个音乐情绪中;展开部延续了主题特点的节奏,中提琴在低音区的喃喃自语始终保持着荒诞、嘲弄的气氛。之后带有民族旋律色彩的拨弦,与上行音阶最后一个令人窒息的高音重音突然间的停止,與之后的音乐描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谱例4)。进入再现部后,用其四度下行旋律音程在极具特点的音区所表现出夸张感十足的乐句,呈现出预感到不幸悲剧的音乐色彩;由于钢琴此时进入,再次显现了副部主题讥讽、轻松的氛围。尾声中提琴重复的八分音符节奏运动,在极弱的音乐氛围下像迈着略显沉重的脚步渐行渐远。
  谱例3:
  谱例4:
  3.第三乐章:是一个极其优美柔板乐章。这一乐章整体回绕在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庄重高雅却又带有神秘感的气氛中。中提琴通过四度下行音程,以一种回忆、怀旧的情怀奏出忧伤而柔美的旋律,展现出坚定和从容不迫的情感(见谱例5);经过几个若有所思的拨弦音后,中提琴在钢琴平静而又流畅的音乐声中进入柔美、舒缓的主部主题。展开部,在钢琴的衬托下中提琴用其特有的声音仿佛描述一段悠长的故事;钢琴声戛然而止,在孤单的独奏中预示着乐章高潮部分的来临,极强的双音把音乐引入了高潮段落,在强奏下展现出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悲伤与恐惧(见谱例6);在钢琴交织的撕心裂肺的呐喊之后,音乐走向平静,再现了主题旋律;尾声主题不断再现,中提琴在低音区的连续沉吟表达了对生命的留恋,暗示命运的消亡,乐曲在不舍的长音中结束。
  谱例5:
  谱例6:
  (二)具有多元而丰富的音乐主题
  肖斯塔科维奇《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47的演奏风格还表现为音乐主题的多元化,可谓是一部具有丰富主题和优美旋律的经典之作。作品既有对作者曲折人生的回顾,也有对残酷现实的呐喊和通向未来的思索,优美丰富的主题旋律仿佛是唱给自己的一首悲切的挽歌。作品通过叙事曲、谐谑曲、柔板三个乐章不同风格的音乐主题,比较完整的呈现了肖斯塔科维奇个性化情绪特征和不同的情感经历。
  1.第一乐章主题风格。以中提琴拨奏独白、中提琴与钢琴相互交替呈现的五度旋律音程及中提琴三连音和颤弓的运用为特征,时而呈现温柔抒情的情调,时而表现出悲凉痛楚的形象;幽静、晦涩的气氛营造了悲愤、幽怨的情绪,无尽无休的宣泄,衍化为苍凉无奈的悲鸣;戏剧化矛盾冲突反映了时代特征,小心翼翼中前行流露出无奈与期待。
  2.第二乐章主题风格。选择俄罗斯民歌《洗衣歌》为主题旋律,呈现出许多具有民族元素的风情画面。有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也有戏弄讥讽的玩笑场面;有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也有其触景生情引发的省思与宣泄。在这里,第一乐章的戏剧化矛盾冲突仍在延续,为整个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做铺垫和准备。
  3.第三乐章主题风格。本乐章中提琴首先以“温柔的四度”独奏,展现了乐观明朗、宏伟庄严的旋律,表现的是一种热情洋溢、清澈透明的主题形象。之后,引用了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主题旋律,意在营造一种神秘朦胧的幻像,让贝多芬那庄严的灵魂气息若隐若现。然而,优美宁静的旋律因不时地被和弦拨奏所阻断而显现出无限的孤寂和苍白,似乎比“月光”更为凄婉和冷寂。由始至终的四度旋律与中提琴时常频繁的转调,犹如作曲家内心深处的肺腑之音和声声呐喊,阐释了作曲家深刻的人生哲学总结。在乐曲最后,中提琴从低音区迂回流转,仿佛在朦胧灰暗中前行,而到达高音区时,柔软优美、简洁安静的音色,又使作者沉浸于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之中。
  (三)具有表现强烈情绪特征的音乐术语
  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作品风格和音乐语言特点鲜明,表现出自成体系的个性化特征。那种爱憎分明、敢于正视矛盾、如实反应现实生活的个性,在作品创作中通过具有表现强烈情绪特征的音乐术语也得到充分体现。
  1.表现情绪化转折比较强烈的音乐术语。如:在一小节间距中标注的sub(突然的)和dolce(柔和、甜美),表现了明显的情绪变化和鲜明的性格特征(见谱例7)。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于2014年6月及2017年6月分别考察了大化和都安两县举办的祝著节,掌握了目前两地祝著节举办的基本情况,如内容、形式的构成等。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尽管存在着各种问题,但依然不影响祝著节是布努瑶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结晶,承载着布努瑶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责任这一结论。  关键词:布努瑶 音乐文化 祝著节 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
期刊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滞后,地位不高,方向不明,始终处于片面化和边缘化的尴尬状态。我们应该确立其基础化的地位,进行针对全体学生的大众化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美感的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基础地位 有教无类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170-03  当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基本是实用主义教育、艺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改革内容进行了阐述,重点讨论了在教改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以学为主、以研为先、以演为辅”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教、研、演并重,培养音乐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以学为主 以研为先 以演为辅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102-
期刊
摘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是全日制五年制大专,生源主要来源于汕尾市周边地区,大部分学生进校前是没有钢琴基础的。如何利用五年的时间,把钢琴基础合理学完,并运用到将来实际教学工作中,钢琴教材的选择并合理安排学习的顺序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条件保证。我校使用的钢琴教材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初级、中级和高级。笔者毕业于音乐师范院校钢琴专业,从事钢琴教学十余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现将多年来的经验总结
期刊
摘要:针对艺术高考中的声乐专业学生起点低、时间少、任务重的特点,对比过去一贯使用的传统声乐教学方法,笔者介绍了一种自己在实践中运用较多的错误示范教学法,进而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的自我认同与知识点实践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较为明显,从而为声乐初学者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探索思路。  关键词:艺考 初学者 声乐教学 错误示范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期刊
摘要:谢维耕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军旅词作家,他长期扎根于红土地、热爱绿军装。他大多数作品都是以云南红土地的百姓生活和军旅生活为题材,蕴含着对红土地火热的情怀,充满着子弟兵青春的色彩,透着一个十足的“美”字。本文通过对谢维耕先生的部分作品进行赏析,旨在希望诸多的音乐同行和音乐爱好者能更深地了解这位植根红土地的词作家和他的作品,更希望能够为广大的歌词创作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谢维耕 歌词
期刊
摘要:今敏(1963-2010)是一位日本动画电影导演、动画师、编剧,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电影《未麻的部屋》(1997),《千年女优》(2001),《东京教父》(2003),《红辣椒》(2006)和电视剧《妄想代理人》(2004)。通过这些作品,今敏试图以一种哲学的方式创作关于梦的电影,他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剪辑风格而闻名,是动画行业中最有才华的电影制作人之一。今敏不仅使用成熟的叙事技巧来构建故事,还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乐种学研究的不断涌现,在非遗文化研究中获得了众多学者的认可。本文旨在对民间乐种——宜春非遗文化三星鼓的研究,从其构成的各个部分,包括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音乐表现的具体形式、具体内容等,立足于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历史传承 地域环境 社会维持  中图分类号:J6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1-0036-02 
期刊
摘要:自2011年的新课标准改革后,各类学科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上,小学音乐课程也是如此。自音乐课程标准颁布后人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也为小学的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气象。  关键词:每个孩子 音乐教育 音乐教研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134-03  面对课改的新形势、新任务,西乡塘区音乐教研室在
期刊
摘要:2015年8月刘再生的第三本个人音乐文集《嘤鸣集》出版。本文通过对文集收录文章的分析,更基于个人阅读感受,从叙述方式、批评观念、自省意识等几个方面透视了刘再生极具“人文情怀”的音乐批评写作,并基于文集“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立意,对作者的学界“友声”作了拓展思考。  关键词:刘再生 《嘤鸣集》 人文情怀 音乐批评观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