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英语报刊阅读中的文化冲突与化解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z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邹滢(1981.10— ),女,汉,2003 年7 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工作, 任英语教师。
  【摘要】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报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进行报刊阅读的过程也就是体会不同语言和文化产生冲突的过程,而且在报刊阅读中进行的文化体验是对教材学习的有益补充。因此教师有必要挖掘报刊文章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 灵活使用策略, 结合阅读, 组织活动, 使学生的英语用语更得体,逐步培养学生对异国语言和文化的接受能力。
  
  一、引言
  在新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个社会科学领域日趋国际化。教育首当其冲,肩负着培养具有世界视野的下一代的重任。结合时代的进步,传统的英语教学正不断向多样化、开放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学校除了使用贯彻教学大纲的基本教材,各种媒介已经成为英语教学有益和必要的补充。近年来,各种英语报刊进入了课堂,在教育部新《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不仅报刊成为基础型课程中阅读课的重要素材之一,而且报刊阅读也加入了拓展型课程的行列。英语报刊为学生感知文化差异、对比东西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如何认识和化解报刊阅读中会产生的文化冲突,是值得英语教师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
  二、英语报刊是体验语言和文化冲突的大舞台
  阅读报刊直面的是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大熔炉折射出西方文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而且,学生进行报刊阅读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透过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看文章, 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从而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可以打个比方,文化犹如冰山,只露出其一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穿过海的平面,进入大海深处,聆听到不同文化碰撞的声音,能为日后有可能达到的移情的语言境界奠定基础。
  (一) 语篇结构映射思维模式
  英语报刊文章的叙事风格清晰明了,尤其是新闻报道,能够较为显著地体现西方式的逻辑思维。如,报道事件的顺序通常是先叙述结果后描述原因,这是典型的分析性思维的例子。与之相反,中国人如果要澄明一件事时往往先描述原因后陈述结果,反映了整合性思维的特性。可以看出,西方偏理性,东方偏感性。英语国家文化中开门见山式的方式和中国文化中迂回曲折的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遭遇后者会显得后者论点含糊不清,后者遭遇前者,会显得前者过于直白鲁莽,两种地域文化中不同的思维方式渗透到了语言中。而新闻英语又因其简洁明快的特性,更能犀利地表现出英美人交际的构思方法。
  (二) 单词词组映射表达方式
  英语报刊因其内容的丰富性,其包含的单词和词组也呈现出多样性。怎样使用单词和词组,英文和中文也存在着区别。以新闻标题为例,北京奥运会开幕,2008 年8 月8 日英国路透社有类似这样的标题:“Games bringjoy, prideto China’s millions” 和“Beijing Games declared open by China’spresident”。而新华社通稿的标题是:“百年奥运梦今夜终成真第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同样都是概括性的新闻标题,却反映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前者用了短小的“joy”、“pride” 以及很普通的“bring sth.tosb.” 这个词组, 而后者用了带有成语韵味的五字格, 来形容中国人民的心情。前者用了“declare sth.open” 这样很常见的词组,而后者在“开幕”前加上了修饰词“隆重”来报道奥运会的开幕。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中用词习惯的不同,西方人倾向于用简单的词语和词组表达思想,而中国人则认为简单的东西不足以表达感情的丰富性,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更讲究对称或押韵之美。
  (三) 文化信息映射价值观念
  英语报刊各种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涉及各个领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隐藏在之下的西方核心文化价值,如个人主义的强调和偏重未来的取向等。这些和中国学生素来接受的集体主义和尊重传统的观念是不一致的。在不同的价值观的主导下,中西方人的言语和行为有可能大相径庭,也有可能表现出微妙的差异。如果对对方的文化不了解,很难看透其中的原因和个中的区别,更不用说地道地运用他们的语言了。
  (四) 地道语言体现语用价值
  对于平时很少直面外国人的中国学生来说,报刊阅读课几乎是“世界信息课”,接触面广了,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文化对比的机会就多了。
  在报刊阅读中经历的文化冲突可以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如去年席卷全球的可怕流感, 学生很想知道英文会不会像中文一样叫“pig flu”,后来看了报纸后获悉它被称为“swine flu” (了解到“swine”含有贬义,不能随便使用),随后又被更名为“H1N1 flu”。新,是新闻的另一个特点,这也是报刊的又一特点,同时也能反映出学生接触英美文化时的心情———虽有不适应,但也充满了新鲜感,有意继续探究。这是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报刊阅读课也好比是语言和文化之旅。这些多而新的经验也具有语用价值。接触到的或新或旧的语言怎样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使用,怎样在实际使用中不要因为用错而闹出笑话来,哪怕在最小的一则广告中都能反映出来。
  三、化冲突为包容,变“中式英语”为“地道英语”
  每一种文化中的人际交流和沟通主要是通过使用其语言代码来实现的。语言代码是用单词制造信息的规律。每种语言中代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并非全都能马上被习惯了另一种语言代码的人所接受、内化(Davis, 2001)。因此,怎样不至于让学生经历的文化休克演变成过于激烈的文化冲突、怎样避免文化冲突恶化是需要一定艺术的。教师有必要采取合适的手段,利用文化冲突,引领学生在文化的海洋里,在新鲜奇特、包罗万象的英语世界里习得纯正地道的英语,并渐渐学习从另一种文化的角度,体会他国人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以下“三部曲” 可用于报刊教学:
  (一) “三部曲”之前奏:利用文化冲突,巧妙筛选篇目在报刊阅读课开始之前,教师选择材料的恰当与否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就像题海战术有其弊端一样, 光有充分的对西方文化的接触还不够,还需要有针对性。教师除了要按常规考虑筛选出难易适中、含有较新文化信息的文章外,不妨再抽时间安排学生阅读一些从不同角度撰写而成的关于两国文化(一方为中国,另一方为英美国家)的报刊篇目,置学生于文化摩擦和冲突的前沿,在教师的分析下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如:
  可以选择一些英美人写的关于英美事件、风俗或节日等的篇目,透过英美人的眼睛看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可以选择一些英美人写的关于中国事件、风俗或节日等的篇目,透过英美人的眼睛看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可以选择一些中国人写的关于英美事件、风俗或节日等的篇目, 透过中国人的眼睛看别国的语言和文化;可以选择一些中国人写的关于中国事件、风俗或节日等的篇目,如春节介绍和成语故事,透过中国人的眼睛看使用英语描述我们特有文化的方式。
  两种文化的异同或明显或微妙,像这样有的放矢的英语阅读方式可以分次进行, 以逐渐发展学生对中西方思维方式、表达方法和价值观念等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的语言日趋纯正化。
  (二) “三部曲” 之高潮:吸收文化养料,尝试写作采访
  在报刊阅读课上或课后,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有关词汇词组的练习外, 不妨增加练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置学生于丰富多彩的操练舞台上,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发挥出自己的光彩:可以事先将报刊中的一段文字翻译成中文,然后提供几段英文,其中包括报刊中的原文, 让学生判断哪段是最贴切的原文;可以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的英语写作,如中西婚礼风俗的异同。此外,可以布置任务,设置问题,让学生用英语采访不同的人,如同学、老师(英语老师或外教)、懂英语的家人等,不妨对采访进行录音,这样既有利于事后检查自己的英语水平,又有助于采访后写成英语文章,有机会的话还能争取将文章刊登在校园报纸或校外刊物上。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扮演了记者角色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写作完成任务、处理问题。
  在操练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中西方隐蔽文化的影响及其区别。如学生写作时, 在谈到自己一方的问题时往往喜欢用“we”,而西方人更常用“I”,这就反映了西方人较为偏重个体的思维取向。同时也要注意习语等值的问题,如“be thin on the ground” 指寥寥无几,而“fat chance”是反语,指机会微小。还有经验等值, 如英国家喻户晓的快餐食品油煎鱼加炸土豆(fish and chips)在中国普及率却很小,所以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这是两道菜。
  (三) “三部曲” 之余音:提取文化亮点,进行值日报告
  在报刊阅读课上出现的有用的词汇、词组和习语,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操练外,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报刊上有趣的话题和不同的文化知识,使用到接下来几天的值日生报告中,置学生于自我展示的天地里,让学生尽情表现自己:
  如喜欢篮球的同学在了解美国篮球文化特性的同时, 在报告中融入了地道的体育用词, 像“playoff(季后赛)” “second string(替补队员)” “tie(打平)”等,并警惕语法结构不要用错。比方说,英语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陈述事件时先地点后时间,有别于中文的句首时间句末地点的规律。这在英语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学生在值日生报告时就会注意正确的表达。
  在值日报告结束时,老师和同学的掌声将是对值日生学习成果的最大鼓励。
  四、结论
  丹麦语言学家耶斯佩森说过:“语言的本质是人类活动。”因此,要学好一个国家的语言, 必须要了解他们的文化。英语报刊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对于避免学生产生“中国式英语” 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中学生进行英语报刊阅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中西方文化间的碰撞。教师需要积极调动策略,利用冲突的产生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借其展示西方语言和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了解英美文化的背景下,化解其感受到的语言和文化冲突,得以掌握更加地道的英语。
  
  【参考文献】
  [1] Davis,L. 2001. Doing 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3 版) .商务印书馆,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9.
其他文献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 创新已成为时代的 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 的更高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小学语文 学科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于语 文教学中呢?   一、 引疑激趣, 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是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的起点, 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 人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 而且能使学
现代的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大都是概念化呈现语文的语体、语境、语言以及为适应各类考试而设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从而越来越少关注语文以外的文化意蕴。但语文教学不仅仅
早期的界面浓度分布观测多采用加入示踪剂的方法.但由于示踪剂的加入对传质会造成干扰,影响了测量的可靠性.
现在的美术高考,水粉静物写生是必考的科目,是考生必须学习掌握的一门课程,对于准备报考美术专业考生来说必须予以重视。下面谈谈我在水粉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绘画工具的使用  1. 水粉颜料。市面上的水粉颜料质量相差很大,种类也很多,有的劣质管装颜料挤颜色时胶水单独流出,袋中的颜料会很快变得干硬如石,还有的会散发有毒的刺鼻的气味,对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有的颜料颗粒粗糙,有的颜色画到画面中很快会变
牟宗三致力建构的"道德的形上学"是20世纪形上学的集大成者,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当代形上学的典范,一方面代表了中国哲学在其现代化过程中的自我转型,另一方面代表着中国哲学以
本文主要讲农村美术课堂的新教法——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美术有更充分的理解,更容易接受教学,使教学不再死板,老师将作为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去发现,去
【摘 要】政治课是门抽象的学科且比较注重德育功能,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理论的问题,这就要求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生活背景知识的有效运用、课堂的优质提问等方面讨论这个话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背景知识 优質提问  学习知识的过程永无止境,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终身继续工作之中和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反过来,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学习语文、
Micro-plasma oxidation (MPO) technique is a new technique by which compound ceramic coating can be grown in situ on AI, Ti, Mg and many other valve-metals. Comp
癫痫是神经精神科常见病之一,欧美国家的患病率一般为4‰。我国六城市的调查患病率为4.6‰,年发病率约0.3‰,癫痫患者中约1/3以上可出现各种精神障碍。现将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
<正> 腹股沟疝的手术修补方法很多,一般认为,对腹横筋膜的缺损,扩大的内环,腹股沟管后壁的薄弱松驰未修复及忽略并存的多发疝囊是引起疝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另外腹肌的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