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IND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减负增效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很多,本文在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三个方面浅谈如何正确利用迁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分析负迁移的产生原因和杜绝方法,对高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迁移;温故知新;数学教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内容繁多,现行高考制度使数学占据关键的地位,如何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好数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每位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都提炼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就自己多年的高中教学谈谈“数学迁移教学”. 所谓“迁移”,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一般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下面笔者就以下几方面谈谈高中数学的迁移教学.
  一、温故而知新的迁移教学
  很多新的数学知识都是建立在一些学过的旧知识上,在系统的知识体系中,先学知识是后学知识的基础,后学知识是先学知识的发展,然而新知识既然是发展,就与旧知识有不同之处,如何在二者之间架设起“天堑变通途的桥梁”,则成了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习新知时应首先理清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寻找最佳引入点,也就是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给“温故”过程找到最佳联系点,然后就能更好地把握从已知到未知,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研究教材,组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新知.
  在高中数学函数章节,教材先安排指数函数的学习,再安排对数函数的学习,首先对应的指数式ab=N和logaN=b之间是等价的可以互化,以此为基础,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很多方面有联系,如定义域、值域的关系、单调性的关系、图像的对称关系等等,把握这些特征,学生在掌握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就可以轻松而且高效地学好对数函数.
  高中数学中这类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等差数列到等比数列的迁移、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的迁移、圆到椭圆的迁移、椭圆到双曲线的迁移等等,掌握这些关键点,再整合适当的教学方法,架设好迁移的桥梁,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迁移指导法的理论依据也就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解题方法的迁移指导
  高中数学在高考中的考查无非就是解题能力的考查,解题教学在老师的教学中占了主体,一节成功的习题课让学生受益匪浅,而失败的习题课不仅老师上得费力,而且学生听得头痛,适得其反,不如没上,所以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效果也是老师研究的重点.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切实感受到解题方法的迁移指导在习题课的教学中非常有效.
  现在的高考题很多都是原创题,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方法的分析和研究,想用题海战术赢得高考是切不可行的,而高中数学知识点繁多,考查的题型千变万化,涉及的方法枝繁叶茂,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学生掌握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呢?
  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最让老师头疼的莫过于一类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还是有学生不能掌握,在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中,这个现象也是老师讨论的重点.老师们都会发现,不同的数学问题,即使考查的知识点毫不相关,它们在解题思路、思考方法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老师能利用好这点来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那么真的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且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三、踏实教学杜绝负迁移
  负迁移是指一种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另一种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干扰作用,如将实数乘法的结合律负迁移到向量数量积的结合律,将直线平行的传递性负迁移到向量平行的传递性(有零向量的干扰),将同一平面中直线垂直的传递性负迁移到空间里直线垂直的传递性,已知函数的单调性,用导数法求参数范围中漏掉导函数等于零,这些错误都是负迁移的体现.
  产生负迁移的原因:一是学生对学过的旧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二是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认识不够深刻,对它们之间的辨别出现偏差;三是对分析问题的思路、解题方法的掌握一知半解、不求甚解.
  所以,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速度和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保持平衡;知识的传授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盲目赶进度;还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负迁移.
  打造高效课堂,追求智慧课堂,不论是新授课还是习题课,教师要适当地架设桥梁指导学生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教材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架设更为通畅、稳固的迁移桥梁.
  【参考文献】
  [1]迁移与数学教学改革.教育科学,1987(3).
  [2]数学教学中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喜欢求新求异的小学生,一个数学教师,如何才能使教学获得很好的效果?我想,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以学生為主体”,适应学生的性格特点,具体来说。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作业设计,等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本文侧重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作业设计三方面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主体;内容;过程;作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是这样定义的:“
一、引 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不断相互统一的过程。学生遇到难题时的反应,对高考成绩有无影响?遇到难题时,持不同态度的文、理、艺术类学生的高考成绩之间有无差异?本文针对学生遇到难题时的反应,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学生遇到难题时的反应与高考成绩的关系,以希望能帮助教师、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难题,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二、研 究  我选取南京市
【摘要】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遇到错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去进行纠正,本文首先介绍了抓住错误在学习中的意义,并就如何化解错误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错误;意义;化解方法  初中数学相比较于小学数学而言,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学生们出现错误也是非常正常的,错误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理解得不够深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经常在校内外听课,遗憾的是,听过的计算课都让人感觉枯燥无味.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其实计算教学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计算法则的得出也不应是生硬死板的呈现,怎样“激”起学生的兴趣、怎样让计算课堂“活”起来成了我研究的目标. 为此,在一次优课比赛时我大胆地选择了五年级上册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通过深入的研究、探讨,使这节课的教学真正“活”了起来,精彩连连.  【精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历来是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进一步深入,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度过初中升入高中学习的适应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影响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衔接存在“脱节”现象  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教学要求在
【摘要】 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能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在教学中,可通过设计概念的构建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变式问题情景,对例题(习题)挖掘与引申;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对老问题进行延伸来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拓展数学思维、培养数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而这一切活动都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会进行自主探究并不断地创新.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目前职高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状态,甚至有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弱.因此,职高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摘要】 新课改以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道亮麗的风景线.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优化的教学设计、风趣的教学语言、恰当的学法指导、和谐的师生互动来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自主探索;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的课程
提问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支持行为,可以提示数学知识重点,组织数学教学促进数学结论的记忆,拓展数学学习视野,解析数学学习疑难;提问是师生数学活动绩效的强化行为,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分析其弱点,搜集素材,检查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提问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启迪行为,能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机会,引导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
【摘要】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问题设计”,“问题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变通性、层次性,要重视情境设计.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设计;思维发展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