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风云再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初,朝鲜宣布正在发展核计划,此言一出石破天惊。今年年中以来刚刚趋缓的朝鲜半岛局势再次变得迷雾重重……布什政府的制裁已经开始(从12月份起断掉每年50万吨的重油供应),一场新的对抗危机正在逼近朝鲜半岛。
  
  张琏瑰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政治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遭世功 《经济日报》国际部高级记者
  朴键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话题背景
  
  2002年10月初,布什派遣总统特使、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前往朝鲜访问。凯利在谈判中专门提出了朝鲜发展核武器的问题,还出示了一些最新“证据”,要将朝鲜一军。朝鲜方面起初否认了这些证据。但第二天,凯利会晤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姜锡柱,再次提出美国已获悉朝鲜进口研发浓缩铀用的离心机组件时,姜锡柱出人意料地承认“确有其事”,并进一步透露“正在研发更具威力的武器”。其后,朝鲜外务省向美国开出停止发展核武器的三大条件:1.美国承诺绝对不向朝鲜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击;2.与
  朝鲜签署和平协议;3.承认朝鲜现有的经济体制。
  
  朝鲜:核计划掀波澜
  张琏瑰:最近一段时间,朝鲜的核问题再次浮出了水面,朝鲜的这一做法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11月17日,朝鲜平壤广播电台的一篇报道说朝鲜已经有了原子弹,有了生化武器,但11月18日该台又进行了订正,改为:朝鲜有能力、有权力掌握核武器。而不像前一天那么明确了。
  美国和朝鲜在1994年10月曾签署了一个核框架协议,协议明确规定,朝鲜放弃核计划,美国负责帮朝鲜建两个核电站,在核电站发电之前,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的重油。
  现在美国所采取的对策,第一步是从12月份起(在韩日的坚持下决定已装船的油继续启运从明年1月起正式断绝供应)先断掉每年50万吨的重油。起初日韩对此表示反对,希望继续向朝鲜提供重油,但在美国的坚持下,日、韩和美国达成了一致。
  现在让世人不理解的是,朝鲜为什么要公开承认搞核计划,我的看法是:布什政府上台后,一直对朝鲜实行强硬政策,先将朝鲜定为“邪恶轴心”,后又将之定为"核打击对象国"。虽然去年6月布什政府也表示愿与朝鲜谈判,但却开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如规定会谈议题是核问题、导弹问题、常规军队的裁军问题、军队从三八线后撤问题等等,这是朝鲜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朝美关系并没有什么进展。
  而从传统上来看,朝鲜在对外关系中一向把对美关系看作是最重要的,其对韩和对日关系实际上都是为对美政策服务的。朝鲜一直非常希望与美国直接对话,但却没有任何可以使美国坐下来与之谈判的筹码(或说硬牌),于是宣布自己有核计划。朝鲜的考虑是:1.美国最担心核扩散,这一宣布会迫使美国坐下来同它进行谈判。2.作为筹码,朝鲜希望通过宣布拥有核计划,然后,再以愿意放弃和销毁换取美国的多方面让步,如与之签订和平条约,取消经济制裁,提供大量经济援助,甚至建立外交关系等。3.分化美日韩同盟。由于美日韩利益不同,他们在如何应对朝鲜这一宣布上必然有不同的主张,从而激化它们之间的矛盾。
  但是美国认为核扩散问题是各种问题中最严重的,既然达成的协议都不算数了,还有什么可谈的。因此拒绝同朝进行任何对话和交易。而且宣布从12月份起停止对朝鲜的重油供应。在这种形势下,朝鲜宣布由于美方的原因。94年达成的核框架协议失效。现在局势正向着对抗的方向发展,朝鲜揭开了底牌,但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现在美国还没有想立即解决朝鲜问题,因为美国正在全面准备打击伊拉克,在伊拉克问题解决后,我估计明年的夏季,朝鲜半岛有可能出现一种非常严重的对抗危机。
  
  曹世功:也不排除柳暗花明的可能
  从今年夏天朝韩重开对话,发展交流合作,到9月日本首相小泉访朝,开始关系正常化谈判,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缓和高涨的势头,但核问题的爆发又使半岛局势急转直下,再度变得扑朔迷离,错综复杂。半岛局势起伏涨落的变化不断交替发生,究其原因,我认为应该从全局上去把握。
  症结在于:朝鲜半岛的内在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南北方关系来看,虽然金大中上台后推行“阳光政策”,南北关系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不少实际成果,如离散家属会面、连接南北方铁路公路、非军事区联合扫雷、体育比赛交往等等,但是双方之间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南北军事信赖还没建立,南北方和平共处尚未获得制度性保障。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南北峰会以后,今年6月仍发生了"西海交火事件"。
  从朝美关系看,克林顿时期对朝采取“软着陆”政策,双方关系有所缓和;布什上台后对朝政策趋于强硬,双方关系又陷低潮。但实际上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始终没有脱离“不统不乱,不战不和”的底线。因为这种局面对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利益最为有利。在反恐被提上美国的战略日程以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生化武器等)成了美国关注的焦点,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朝鲜被抓住了小辫子。朝美矛盾是半岛问题的一对基本矛盾,是影响半岛局势的根本因素。基本矛盾没解决,问题自然会接连不断,即使没有“核风波”,也会有别的什么问题冒出来。
  我认为只有在朝鲜半岛南北关系格局尘埃落定、朝鲜半岛由“停战机制”转变为“和平机制”之后,半岛的不稳定因素才能得到根本的消除。
  核问题爆发后,对目前局势应如何判断?
  我认为应看到两面。一方面目前朝鲜半岛的局势确实相当严重,因为美国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决不会含糊,它不会轻易放过朝鲜;而核问题又直接关乎朝鲜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因此朝鲜也不会轻易做出让步。如果双方处置不当,找不到适当的妥协点和利益契合点,目前的“暗火”就有可能变成“明火”,酿成一场危机。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同时也存在一些抑制危机发生的制约因素,不排除“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能。
  从朝鲜的情况看,我认为其本身意图并不是想跟美国对抗,无非是想借用这个办法实现其利益关切。朝鲜目前经济上仍未脱困,国内的经济调整措施正在推进,和平的环境对朝鲜来说是必需的,也是十分宝贵的。
  对美国来讲,它目前主要精力放在伊拉克,再制造一个新的热点并不可取。就是在伊拉克问题解决之后,美从其在亚太的战略利益考虑,选择与朝鲜对抗也不见得对其有利。
  从周边国家来看,韩国极不愿意半岛局势紧张,日本和俄罗斯也是如此。中国执行和平外交政策,历来重视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有关各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希望并努力促使此次“核风波”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加以妥善解决。
  目前朝美僵持不下,焦点在于双方对解决问题的立场不同。朝鲜在美国答应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放弃制裁等条件下,才能放弃核计划。而美国则要求朝鲜无条件放弃核计划后,才能谈判朝关切的问题。但双方的主张也存在某种契合点,朝的核心关注是获得安全保障,而布什也一再申明美不会侵犯朝鲜。
  近期国际社会有一种动向,即试图把朝鲜的核问题提交联合国,我认为此案荒谬而有害。因为朝鲜不同于伊拉克,把朝鲜核问题提交联合国,结果只能使矛盾复杂化,更加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但如果双边解决不了问题,谋求通过多边方式解决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思路。
  这次美国对朝鲜态度强硬不是空穴来风,美国确实抓住了朝一些把柄。但如果断定朝鲜已经有了核武器,还缺乏确凿的证据。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朝已经进行了必不可少的核引爆试验。到目前为止,美国也拿不出朝鲜已掌握核武器的有力证据。
  
  朝鲜误判了核问题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分量
  朴键一:对朝鲜承认核开发计划,目前有三个问题令人关注。朝鲜为什么承认有核开发计划?目前朝鲜核开发达到了什么程度?今后朝鲜半岛局势围绕着核问题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目前各方对朝鲜承认核计划的意图众说纷纭。中国专家的普遍看法是,朝鲜希望藉此与美国一揽子解决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朝鲜似乎没有充分估计核问题对朝美关系的影响。它原以为藉此能够牵制住美国,但似乎没有充分考虑美国布什政府与前任克林顿政府的区别,以及这种做法究竟会对美国和国际社会带来什么结果。美国不会轻易接受朝鲜的谈判要求。朝鲜提出要签一个朝美互不侵犯条约,美国对之置之不理。美国不可能与朝鲜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如果签了,就会开一个先例,其他国家也可以与通过相同手段要求与美国签订类似协议。这样就会束缚美国的手脚。
  不过,美国却通过11月17日发表的总统声明给朝鲜搭了一个台阶。布什声明表示,美国无意侵犯朝鲜,希望改变美朝目前的这种状态;如果朝鲜在核问题上采取根本性措施,美国也准备采取相应的重要措施。但布什没有说明究竟要采取什么措施。第二天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与记者谈话时把朝鲜说成是一个主权国家。这也可以看作是美国对朝鲜要求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反应。现在,朝美双方都在极力回避正式宣布废除1994年签署的朝美核框架协议,双方都在把违反该协议的责任推向对方。
  从目前的情况看,期待朝美马上坐在谈判桌前是比较困难的,双方已经处在了僵持的状态。最终实现谈判可能要分几个步骤走。中国表示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朝鲜半岛扩案,主张用和平的方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这与美国的立场不尽相同。美国提出和平解决,但和平解决不一定只是对话解决。和平方式也可能会有施加压力的做法,如经济制裁等。
  朝鲜核开发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通过分析大量有关报道看,朝鲜可能恢复了核开发计划,但是换了一种方式。据报道,朝鲜在签署核框架协议前是从石墨核反应废弃燃料棒中提取放射性物质钚。从技术上来讲,使用钚制造核武器所花费的时间会短一些。1994年核框架协议明确制止朝鲜生产钚。不过,对外公布的核框架协议中有个漏洞,它没有说不允许朝鲜用其他的方式提取核材料。目前美国人拿到的证据似乎是,从1999年开始,朝鲜在试图用铀研制核武器。但美国人也并不认为朝鲜已经完全造出了核武器。就像曹世功老师所言,核武器是需要实爆试验的,还没有听说美国监测到了这种试验。
  朝鲜半岛的局势将会怎样发展?最近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到中国来时,曾与中国的专家们有过交谈。凯利提出的问题更多地集中于目前朝鲜进行的经济改革,让人感到美国好像并不十分担心朝鲜的核问题,美国更关心的是朝鲜的经济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对朝鲜有更大的战略设想。目前美国先通过周边国家对朝鲜施加压力,如果朝鲜有变化的话,美国再把朝鲜引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
  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的格局都是建立在朝鲜半岛分裂的这个局面上,只要这个局面出现一点实质性的变化,就会牵涉大国关系。现在美国和日本最担心的是朝鲜半岛将来统一后会靠向中国。日本的朝鲜问题专家明确地反对朝鲜半岛统一,原因是朝鲜半岛统一后很可能跟中国走。美国的半岛专家们也曾向韩国专家们提这样一些问题:将来半岛统一后,是不是在安全问题上会更多地靠向中国?虽然韩国人予以否认,但仍消除不了美国的担忧。
  
  不可预测性将增多
  曹世功:1994年美朝达成的核框架协议有两个重要支柱,一是重油供应,即美国和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每年向朝鲜提供重油,这一点目前已经打了折扣,从12月份起中断供应,这个支柱已经被严重损伤。
    另一个是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的建设,如果这个项目也被中止,那么核框架协议就形同废纸。而要想再达成新的协议,就更加艰难了。这样一来,不可预测性和紧张升级的危险性都将增多。我认为,应该力避走到这一步。朝美核框架协议来自不易,应该充分发挥其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效用。
  
  张琏瑰:目前美国与朝鲜正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下,虽然双方内心都不想激化这个问题,但是事情的发展有时候并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有时会很难控制。因为双方国内都有某种力量在施压,即使金正日或布什本人想作出让步,在周围诸多因素的掣肘下能不能做到也是问题。
  现在朝鲜已经宣布正在搞核计划,美国作为对此必定要采取措施,不可能坐视不理,但如果美国对其制裁,朝鲜也必然进行回应。这样对峙就逐步升级了。而这个升极过程有时是摆脱了控制机制的,危险性就在这里。
  
  有关国家各有利益需求
  朴键一: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以前说大国参与,主要是指美国和中国,如中美朝韩四方会谈。但经过2000年朝鲜和一些欧洲国家和欧盟建交,欧洲的影响在上升,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如核扩散问题、重大安全问题,朝鲜更倾向于通过欧洲与美国对话。这次就是欧盟首先提出冻结明年应该给KEDO的资金援助,并放出风说对轻水反应堆项目怎么做还要再做考虑。
  
  曹世功:应该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的作用不可忽视,有关国家对中国的期待很高,鲍威尔就说过要发挥中国的作用。前不久江主席访美时,朝鲜核问题成了中美首脑对话中仅次于中美关系的第二大问题。但是应该明确,解决核问题主要要靠朝美对话,要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固然要发挥应有的建设性作用,但对自己的作用应该有一个冷静的认识。
  美国之所以对朝鲜的核问题不立即采取强硬措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美正集中精力“打伊倒萨”,不能分心分力;而从提取浓缩铀到开始进行研试、再到搞成核武器需要一段时间,而目前状况并非迫在眉睫;二是美国在解决问题步骤上想分阶段进行。第一步是充分调动周边国家的外交资源,包括中、日、韩、俄和欧盟等。日韩与朝鲜的关系进展太快,美国不愿意;但这个渠道美允许保留,因为既要照顾韩日的面子,更需利用这个渠道来对朝施加影响。第二步是切断朝鲜的能源和经济援助,如停止重油的供应就是其中之一。第三步可能是中止轻水反应堆的建设,进一步施压。再接下去就可能是封锁甚至武力威胁了。
  
  张琏瑰:在反对朝鲜的核问题上,美日韩表面看起来是一致的。但他们各有各的利益需求。美国认为朝鲜掌握核武器是核扩散问题,韩国则对朝鲜是否有核武器并不看得很重。关键是别打仗,别乱,美国别把朝鲜惹急了。日本对此却非常敏感,因为朝鲜如果真有核武器,惟一可以打击的目标就是日本。所以对日本来说,朝鲜乱不乱起来并不重要,只要能把朝鲜的导弹试验停下来,把朝鲜的核武器发展停下来,日本就满意了。俄罗斯却并不认为朝鲜有核武器。俄与朝长期合作,他们对情况的掌握还是比较清楚的。但俄罗斯有明确立场,反对半岛有核武器,主张对话与和平解决。
  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朝鲜搞过核爆炸的实地试验,用计算机模拟,朝鲜还远无这个技术。1999年美国对朝鲜金仓里进行核查时,美国人大吃一惊,什么都没有,远没有想象的那样。
  
  韩国新总统上台给半岛带来的冲击
  
  对朝政策只会微调,基本框架不会改变
  朴键一:韩国大选,目前最有希望的有三个人:大国家党的李会昌,新千年民主党的卢武铉,“国民联合21”的郑梦准。舆论调查表明李会昌的支持率比后面两人要高出10个百分点。后面两人只有联合起来才可能与他抗衡。但不管谁上台,韩国的对朝政策只会微调,基本的框架方针不会改变,韩国学术界和政界的判断均是这样。即使被认为是保守势力代表的李会昌上台,对北方的缓和基调也不会有大的改变,但调整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南北离散家属加在一起有一千多万,这一千多万要和解,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曹也功:我在韩国生活工作过六、七年,我感到这个民族渴望统一的愿望是非常真诚的,同时也有冷静的一面。他们并不急于南北方立刻就机械地合在一起,而是先致力于通过和解、交流,逐步消除民族感情中的对立和不信任,最终水到渠成地实现统一。南方现政府的统一政策是三阶段渐进统一。北方早先提出的是一步到位的高丽联邦制统一,现在也不这样提了,而是承认在完全统一之前需要一个中间阶段,实质上也是渐进统一。
  
  张琏瑰:韩国人对待统一表现得很冷静。因为统一对于韩国人来讲所得到的好处是理念性的,而受到的损失却是现实的。如工资要降低,就业的机会可能会减少,生活水平可能也要下降。另外若是统一过程中出现动乱的话,则现在的和平生活都没有保障了,因而对统一更多的是一种惧怕心理,他们最理想的愿望是把统一作为一种缓慢的渐进式过程。明年,无论谁当选韩国总统,“阳光政策”这种实质性主题——合作、交流、不要战争、缩小差距——仍会继续下去。这也表现了韩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和成熟。虽然在竞选当中在野党攻击执政党“阳光政策”中的诸多弊端,但无谁哪个党上台以后都还是要执行这种政策。今后韩国对北方政策有可能有些调整,但大的方向不会改变。
  
  朴键一:金大中的“阳光政策”,从主干上来讲,实际上从卢泰愚时期就开始了。后来在金泳三时期在南方对北方的援助中出现了一些摩擦。金日成去世之后,南北交往曾有过一段空白。韩国的政治家认为,对朝鲜的和解与合作是历届政府的共同选择,韩国对北方和解与合作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是全体国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并非金大中一个人的功劳。现在对金大中“阳光政策”的批评,主要是指政府在对朝鲜问题上独断专行,不与国民商量,包括南北首脑会谈等。批评者还有一个不满,就是说只是韩国单方面地向朝鲜提供援助而得不到回报。
  
  张琏瑰:我的感觉是新政府上台后韩国对朝鲜的援助有可能减少,韩国可能要提一些条件。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给予援助。
  
  新政府可能会更合着美国的节拍跳舞
  曹世功:我认为也应该看到新政府上台后进行调整可能带来潜在的对南北关系的负面影响。这仍然是因为南北关系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近年来南北方在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挺红火,但要害是军事依赖关系还未建立起来,南北关系的制度性框架还未确立。从更本质的角度来讲,朝鲜半岛南北方是两制对立,从长远来看,统一有个以谁为主导的问题,因此可变因素仍不能忽视。具体而言,如果下届政府是大国家党李会昌上台,虽然缓和、和解的基调不会改变,但具体政策调整仍不可避免。李会昌阵营对金大中的“阳光政策”早就攻讦不断。该党主张对朝支援等举措,凡事要经过国民,在国会批准之后才可以做;并要坚持彻底的“互利主义”,即付出要得到相应的回报,不再会像金大中时期那么主动和积极。金大中时期实行的方针是“先经后政、先民后官、先予后取”。大国家党决不会再搞“先予后取”。另外,大国家党主张援朝时要有“透明度”,这与美国的立场也是一致的。普遍认为,李会昌若上台,与美国对朝政策将会表现出某种“趋同性”。金大中政权后期与美国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存在着不少分歧,包括在核问题上、南北关系进展的速度上等。韩国舆论认为,李会昌合着美国的节拍跳舞的可能性将增加。朝鲜将如何解读李会昌的政策调整?现在已经出现一些不太好的迹象。朝鲜对李会昌上台十分警觉,媒体不时对其发起抨击,语气强烈。总之,我认为在韩国新政府上台后,如果朝韩不能正确解读对方的政策意向,双方关系在一个时期发生冷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特别是新政府上台的初期阶段,双方有一个互相摸底、磨合的过程,斗争难以避免。
  
  张琏瑰:朝韩的这种磨合还不单纯是双方摸底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是朝鲜对韩国的一种策略。因为在整个朝韩关系中,朝鲜是主动的。朝鲜积极,整个南北关系就热;朝鲜冷,南北关系就冷。韩国处在一种完全非常被动状态中。韩国任何一届新政府上台,开始双方关系都很紧张。金大中1998年2月刚上台,3月份朝鲜就宣布全国进入戒严状态,进入一级战备。接着朝鲜就宣布金大中是韩历届政府中最坏的。到了中后期时关系才缓和下来。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也会如此,以民抑官以美制韩、先冷后热,以义取利,是朝鲜对韩政策的基本轨迹。因此朝韩关系总是峰谷相间,周期起伏。
  
  曹世功:还应该考虑到周边因素对朝韩关系的影响,特别是美国的作用。朝鲜要获得安全保障、实现经济振兴和融入国际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朝美关系,取决于美国的政策。朝韩关系进展太快,美国就要进行牵制;但南北关系过于紧张,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另外,周边国家均不希望南北关系紧张激化,这对南北关系总体缓和会起到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读者朋友从本期封面左下角看到一个崭新的标志,那是《世界知识》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的徽识。这是本刊第二次获此奖项。  国家期刊奖是我国期刊业惟一的政府奖,也是中国期刊的最高奖项。第一届国家期刊奖是新闻出版署在2000年颁发的,《世界知识》榜上有名。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由新闻出版总署于2003年1月17日在北京隆重颁发,《世界知识》再次获奖。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的获奖期刊共60种,其中社科类期刊30种
期刊
关于反恐联盟争论很多,有人认为它是乌合之众,很快就会瓦解;有人认为这是美国政府内部多边主义者的杰作,代表着美国决策层内部的理性声音,可能形成新一代联盟体系。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观察布什政府的联盟政策可以发现,规划主义理论显然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该理论认为,美国应尽可能地与其他国家一起行动,但在必要而稳妥时可以单独行动。将这一理论落实为外交政策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意志联合体”。其核心是:几个
期刊
就在我们截稿的这一天,以色列议会大选有了结果。正如许多分析人士所预料的那样,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获得议会中120席的36席。沙龙将继续执政。沙龙执政期间,以色列安全形势异常严峻,一次次爆炸如同一场场噩梦,“头一天晚上睡觉时不知第二天将发生什么事”。这是许多人的感受。可以说,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没有给以色列人带来安全。可让人疑惑的是,仍有许多以色列人支持沙龙执政。难道这就是以色列?  ——主持人手记
期刊
艰难的谈判历程    冷战后核问题一直是美国与朝鲜之间的核心议题之一。1990年,美国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认为朝鲜到90年代中期可能拥有核武器,朝鲜则声明这纯属美国捏造。1993年初,美朝就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对朝鲜核设施实行“特别检查”一事发生严重对抗。美国加大了对朝军事压力,而朝鲜则宣布退出于1985年参加的核不扩散条约(NPT)。1993年6月,美朝代表在纽约举行了自从1953年停战协
期刊
“为什么英国不能保持一个独立于美国政府之外的外交政策?”  ――英国议员    关于英美“特殊关系”,人们的确谈得不少了,尤其是当美国将有重大国际举措的时候。海湾战争如此,对伊“禁飞”和空袭如此,阿富汗战争如此,如今要再次对付萨达姆,又到了英美展示这种“特殊关系”的时候了。在世人眼里,英国早已降格为二流强国,但许多英国人至今不愿承认这一点,首相托尼·布莱尔就是其中之一。五年多前他入主唐宁街10号,
期刊
非洲一直是世界上内部冲突最为频仍和剧烈的大陆。在国际社会、非洲国家以及有关冲突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的冲突形势继续缓和,尤其是一些热点冲突国家的形势出现了令人欣喜的重大突破。  刚果(金):刚果(金)的冲突曾被人称为“非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约瑟夫·卡比拉在其父遇刺后执掌政权以来,在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支持下,重新启动了一度搁浅的卢萨卡和平协议。7月底,小卡比拉与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在南非行政首都
期刊
策划、主持 杨立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副所长  李巨川 《世界知识》杂志  特邀嘉宾 张宏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  魏翠薄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副研究员  越慧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副研究员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    杨立华(代序):为什么要“理解非洲”?这是因为国内对非洲了解得不多。许多媒体的报道缺乏独立采编的内容,大多是转引西方的,而西方
期刊
公民投票是一个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如今年10月19日爱尔兰举行公民投票通过了《尼斯条约》,为欧盟的再次东扩扫清了障碍。瑞士于今年3月举行公民投票,赞成加入联合国,于是该国于9月成为联合国第190个成员国。  今年8月3日,陈水扁向“世界台湾人大会”发表电视讲话时,重弹“公投产法”的老调,叫器要通过“公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台湾前途。公民投票真能成为“台独”的救命稻草吗?台独分子利用公民投票能
期刊
曾记得,去年9月,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届反对种族主义世界大会上,非洲国家提出了“有关西方国家应该就殖民统治和奴隶贸易对非洲国家进行道歉和赔偿”的正义要求。而且,在美国、以色列以中途退出会议相要挟的情况下,非洲国家仍坚持让会议文件将奴隶贸易视为“反人类罪行”,并取得了胜利,充分显示了非洲外交的力量。在今年6月八国首脑会议上,南非、尼日利亚、塞内加尔、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等五个非洲主
期刊
德国与美国关系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做完第19期封面话题《德国,请走好!》,我参加了德国研究会年会。会上,德美关系问题成了热门话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深入分析。以下先自四位专家的发言,作为19期封面话题的后续文章。  ——主持人手记    背景:    近年来,德美关系一直不甚融洽。两年前小布什入主白宫时,一些国家领导人纷纷前往面贺。当记者问施罗德总理有无访美打算时,他的发言人说:“施罗德总理不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