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与基弗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h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所处时代不同的人,素未谋面便无交集联系,但却可以因为艺术,而从此可以有了联系,艺术,作为一种人的精神的产物,不论什么时代,它所表现的核心思想和艺术家的情感都会直击人的心灵,从而引起共鸣,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罗丹和基弗两个处在不同时代的人可以有联系并相提并论。
  罗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离世,而基弗在二战进行时刚刚离世,两个从未蒙面的人要说联系的话就是同样身为极为重要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联系了,在创作过程中,罗丹与基弗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而对此的探索要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环境出发。
  罗丹在一战时眼睁睁看着德军的炸弹投向自己所热爱的法国教堂,而基弗的童年则是1940年代未在德国城市建设的废墟瓦砾中度过的,相似的经历让罗丹与基弗创作以“自然”为主要元素呈现纪念碑式的作品,两人让绘画和雕塑中的那些“不完整”的元素可以自述其故事。
  罗丹,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最杰出的雕塑大师,他的作品涵盖很丰富,从婴儿孩童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恨,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诉,无不在其作品中得到生动传神的体现,罗丹用了如此多变的雕塑,充分的向我们展示了人世间的种种可悲,可喜,可歌,可泣,以及可爱等,体现了生命的真实和艺术创造的意义,而罗丹在雕塑史上创造的奇迹也正是因为他的作品的独特性,和最激起人心的震颤力。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垄断的阶段,这个时期,社会的所有问题和矛盾都已经尖锐的暴露了出来,而罗丹,对这个社会有着很清醒的认识,而这种清醒的认识,也充分在作品中得以体现,罗丹描述的主题是民族历史故事,每个人都担负着自己的悲剧,每个人都有自己沉思的方向,也正是因为这每个人自身为一个个个体,都具有特殊性,都有缺陷和生老病死,才得以让罗丹通过这些去发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也体现了罗丹艺术中的“真”,罗丹无论是描述个体的历史还是人世间的悲剧,都是從爱自然的观点出发的,都涉及对大自然的宗教感,都涉及了宗教的性质,生命的悲剧感,个体必然是脆弱的,毕生的奋斗最终终归于死灭,而剩的欢喜和痛苦总是交织在一起。罗丹的作品充满了生命的丰富经验,惊心而瑰丽,就好像是浪漫主义画家巨幅里的战场,像那海上的风景,死亡的孤伐,猎狮与猛虎争斗的场景。在一种大空间里有种悲壮,浩瀚的气氛,而他的这种伟大之处也就是他的创作思想必须是得用心体会,用心思考的,而身为当代艺术家的基弗正与罗丹的这一思想相契合,从而达到里跨时代的思想的碰撞。
  作为新表现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第三帝国废墟上成长起来的画坛诗人,基弗,他一直专注表现德国的历史,德国的文化命运及纳粹主义的遗产,通过联系我们意识和经历的象征进行创作,从而引发我们对自身的不断思考,“历史”,神话,宗教,文学题材都是他的视觉对象,大屠杀的记忆是他反反复复表现的主题,必须记住人类的恶行,纳粹的恶行也是人类的恶行,假如失去了这恶的记录,我们将因失去一面镜子而无法看清自身的影像,并可能为此重蹈于犯罪的情景,所以,基弗着意保留纳粹建筑的图像,通过这种强烈的空间感,有限性,稳固性,表现为国家的象征,这些实地建筑是权力和罪恶的标志,战后被摧毁是必然的事,而消灭这些建筑,实则是消灭罪证,消灭可怕的记忆。
  基弗在表达他的历史观念态度时,采取了审美的形式,美学的这种歧视性,使他自行退到了一个晦暗不明的位置,他注视任何事物的时候,目光中似乎永远都带着一种灰的色调,对法西斯建筑也是这样的,他批判的目光是明快的,坚定的,直击目标的,基弗相信真实的力量,历史的真实,内心的真实,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他寻找事实中的材料进行创作,比如包括有一些石头,植物,土壤,铅,砖块,骨灰,以及植物。他就像探险家寻宝一样,一直寻找知道源头,他十分看重原型,看重材料及选址的真实性,看重两者间联系的内在意义,因为对他来说这既是实存,又是隐喻。他像巫师一样信赖旧日的造物,拟托亡灵,就像炼金术士一样赋予虚无以生命。生活在战场时代也让他对于废墟有着不同的理解,因为在他整个成长的全部岁月当中,他都被废墟包围着,所以他从来不像人们那样把废墟仅仅看作是灾难和耻辱,而是看作一种新生。正是在这样沉重的历史背景和阴影下,在精神上背负着难以想象的思想包袱之下,在战后废墟和阴影成长之下,才让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得以出现,也正是因为这种相似的经历,背景,才让基弗的创作在表现核心思想上与罗丹相契合,基弗关注的不再是复兴历史性绘画,而是如何将体验历史作为理解历史的先觉条件,通过依靠绘画和象征,揭示历史进程的纷繁和复杂,它是一种非科学的方式接近事件本源。
  现在想想,在罗丹与基弗面前,他们都能让感同身受的人倒在绘画面前停下脚步,让人们的思绪停下,去沉静到这些视觉化的激昂中,他们是绘画语言的可传递性有了可能,实现了个体叙事进入到心里象征的过程,是绘画的真实性因为心理学厚度的加重而显得更加真实,直指世界的问题本质,扩大了人类认知视域的宽度。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1839年,摄影术顺应了历史的车轮轨迹,衍衍而生,没有人预料到它在今后的百年间会对现世产生怎样的影响。最初的摄影被人们发现是无意间通过暗箱操作看到的不一样的大自然的景观,但是真正要将我们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观存留下来,确是需要人工合成材料感光元素才能记录下来。  1844年,摄影术进入中国,此后50年,摄影术在中国大力发展,但大多国人都处于学习西方技术。直到1892年郎静山诞生,41年后带有浓
期刊
摘 要:先秦时代,贵族中的“士”是军队的主力,当兵是一种荣誉与身份的象征。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诸侯国统一战争的需要,“士”渐渐从军队脱离而转向“游士”和“游侠”,成为“四民之首”。“士”的分离使得军队的荣誉感不复存在,兵制也从“征兵制”过早的过渡到了“募兵制”。  一、何为“士”?  从西周到战国,“士”有多种含义:第一,男子通称。第二,等级系列中的一个特定等级。第三,军士。第四,文士。第
期刊
摘 要:赦免是古代君王发明和创制的治国统治之术,现在赦免制度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法律制度当中,发挥着其缓和与化解社会矛盾、保障人权的独特作用。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学界对赦免权的属性认识并不一致,清晰认识赦免权的属性有利于更好的发挥赦免制度的作用。  关键词:赦免权;属性  赦免广泛存在于各国法律制度当中,但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各国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尤其是国家制度的不
期刊
摘 要: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重要的自然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家地质遗产是每一个国民的应尽职责。本文试图探寻国家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保护  地质遗迹是地球在其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且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遗产,同时也是人类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地质环境资源。合理规划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以其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
期刊
摘 要:人类区别于普通动物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人类拥有思考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使得人类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同时,不停地思考也会让人类在不经意间失去捕捉刹那间美感的体验。人的一生中是否拥有无思无想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何种情境下产生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审美层面探讨人类是否有“无所思”的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的产生情境,从而能够让作为审美主体的我们更容易把握那稍纵即逝的美。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精辟、深邃的人学观点,其中包括关于人的个性发展的思想。通过与心理学和哲学一般意义上的对比,马克思从内容上和本质上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内涵作了系统的界定。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更要在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借鉴马克思的智慧,推进人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个性;个性发展  人的本
期刊
摘 要:本研究旨在评价黄檀叶甲醇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为其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其甲醇提取物进行植物化学筛选并进行口服半数致死剂量的考察。使用醋酸诱发的扭体反应和小鼠热板法进行镇痛活性实验,使用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爪水肿进行抗炎活性实验。结果 发现其甲醇提取物含有生物碱,类黄酮,鞣质,皂苷,强心苷和三萜,口服半数致死剂量在5000 mg/kg以上。另外,其甲醇提取物在一定浓度下能明显抑制炎症发
期刊
摘 要:抽象主义是二战后直到二十世界六十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不仅对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平面设计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抽象主义在平面设计中色彩和文字的表达,提炼整合出抽象主义的思想精髓,从而基于抽象主义的角度研究平面设计,对于平面设计情感的传达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抽象主义绘画;海报设计;色彩  一、抽象主义概述  抽象主义画派在众多画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拍卖中曾卖出上亿元
期刊
摘 要:江歌案是2017年热点法治新闻,于2017年11月9日新京报《局面》栏目陆续发布采访刘鑫和江歌母亲的视频,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这起涉事双方都为中国公民,发生在国外的刑事案件,在媒体的推动下掀起國内舆论的高潮,全民讨论出现了网络暴力的倾向。本文试梳理“江歌遇害案”的事件始末和多方观点,从中寻找此次法治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寻找应对办法。  关键词:江歌案;舆论;法治传播  2016年
期刊
摘 要:从笔者的研究中发现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在幼儿的闲暇时间前往周边的商业中心,而伊藤、宜家、肯德基等场所特别受幼儿喜爱,个别家庭在这种购物中心的亲子活动竟然成为了每日的必备生活,有些时间和空间上竟然超过了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特别以低龄儿童为甚。本文期望对此现象进行探究,以日企伊藤洋华堂为例,解释了家长选择伊藤洋华堂作为亲子活动重要场所的原因,进一步深入到企业文化、日本文化以及中国现状的社会、经济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