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小子出好·淘丫头出巧

来源 :上海采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喜欢看主持人采访各类明星的节目,有趣,热闹,直接。有一天,我突然从天衣无缝中发现一隙,或者说一个套路:明星的儿童时代(甚至延续到青少年)都特别淘气。怎么回事?都一样吗?
   比如撒贝宁,他小时候就是混天星,偷部队里的白菜萝卜,给汽车放气,在沙滩上挖陷阱,骂人打架……小时候一共骨折过五次,骨头长好了继续打架。用小撒自己的话说“淘得一塌糊涂”!
   比如王刚,那可是特别稳重的和珅和大人,据他说小时候也是特大淘气包,被父亲痛打是家常便饭,即便鼻子打出血,还忘不了淘一把气,他把鼻血一指头一指头画在墙上。父亲看不懂了:什么玩意儿?王刚解释:您家里还闹臭虫?看墙上全是臭虫血呀!
   再比如张瑜和陈冲,算是两个乖乖女吧?1975年就在一起接受谢晋培训了。有一天两人觉得肚子空落落,特别想解馋,于是到乡下人那里去买鸡。鸡很贵,人很穷,人不如鸡。陈冲灵机一动,悄悄掏出万金油往一只老母鸡的头上抹了一把。那鸡顿时乱甩脑袋,眼睛睁都睁不开,一副死样子。张瑜对乡下人说:这是瘟鸡吧?你自己看看。乡下人大惊:要不要?便宜一点卖给你算了。回到家,在给鸡拔毛的时候,两个人再也忍不住咯咯咯笑出声来……
   为何明星都要说自己淘气呢?那是有句俗话说:淘小子出好的,淘丫头出巧的!小时候淘气是因为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长大了必然变好变巧。倘若明星说我从小就闷声不响老实巴交什么故事都没有,导演肯定挠耳抓腮:这档访谈节目缺了话题怎么吸睛?删吧。
   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淘气,只不过非明星,要淘气自己淘去,又不是淘宝,没人想晓得。
   我小时候在弄堂里和胡荣华他们一起打玻璃弹子(对,就是后来的象棋冠军胡荣华),弹子掉到阴沟里去了,我们便叫比我们还小的男孩撩起袖子到阴沟底去捞,捞得他浑身奇臭。
   长大我到乡下种田,夏天到了很想吃西瓜,可是囊中羞涩。于是我们游过灯杆江,到农民西瓜地里找西瓜,一人摘一个最大的。当我们连人带瓜跳入回程路,瓜农发觉了:抓贼骨头啊!他只有一人,对一群小贼无可奈何。从此我懂了,那么重那么大的西瓜在水里是漂浮着的,不会沉下去,只要一边游一边推就行。那个夜晚,我欢快地跑了六趟厕所。
   我的同学姜瓜比我淘得更促狭一些。有一天看见一个盲人拄着盲杖走来,他立刻拿根竹竿迎面走去,将要擦肩而过,姜瓜用人火了:你这个人怎么走路哪?看不见我吗?姜瓜更火:我是瞎子,你也是瞎子哪?盲人笑了:原来你也是瞎子啊,对不起!
   有个小区的孩子比姜瓜更淘,他要按一个住户的门铃,但够不到。一位老伯伯颤颤巍巍走过去:我来帮你。于是按了三下门铃。小孩拔腿就跑,还回过头招呼老伯伯:还不快跑呀?
   老百姓的淘气五花八门,至于这些花和这些门后来是不是被明星“借鉴”了?不清楚。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何以热卖,就因为它描写了一群淘气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学校停课,大人忙着“闹革命”,孩子们彻底失控,打架、起哄,尽情挥霍荷尔蒙。我相信,这部电影的导演小时候一定是个淘气包。
   继续罗列明星自己说出来的淘气故事,俯拾皆是——
   世界华人杰出设计师谭燕玉还没成名时,只要住酒店就偷床单。她说:因为我没有钱,从酒店里偷了一张白色的床单,盖在面板上,然后在上面展示我设计的东西。我偷了好几次,还把白色床单铺在整个地板上。我没有遭到过酒店的投诉……
   如果广场舞大妈住宾馆也像谭燕玉那么做,肯定会遭到铺天盖地的吐槽。可是明星,她们偷床单却显得那么的有趣。
   明星作家何东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爸爸必把他按在床上,然后死死抱住,然后巴扎巴扎亲嘴,然后抓他脖子后面的痒痒肉。烦不烦?何东反抗了:第一,把眼睛睁到最大最大,瞪着他爸;第二,此招不灵,便伸出小手给他爸一个巴掌;第三,如果还不奏效,就在他爸脸上抓一下。从此,爸爸的亲嘴行动收敛许多——我觉得何东的爸爸倒是个淘气鬼。
   严歌苓,就是那个写《芳华》《陆犯焉识》《金陵十三钗》的女作家,当年在芝加哥读书,有一次下课十点多了,她一出地铁就跑,并且越跑越快,风驰电掣。尽管芝加哥警察又高又胖,就像移动的炮楼,但还是努力追赶她。实在追不上就用步话机通知附近警车。警车终于把她堵住:你跑什么跑?严歌苓说:我跑都不可以吗?我跑着回家呀。警察反复查看,发现严歌苓不像坏人,说:上车吧,我们送你回家。
   后来,严歌苓小姐是否每次下课每次跑,每次都让警察用警车送她回家?就不得而知了。
   倘若这样的淘气故事发生在我们周围,第一,没人在乎有个人在马路上跑;第二,没人会送她回家,有空哦?
   明星的淘气方式真是奇出怪样。著名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小时候学习成绩差,上课听不懂,差生是也。但是她用独特的方式淘气,她说:我记得我特别爱笑,也喜欢逗别人笑,这样大家可以有一点低级娱乐。我想笑的时候很难控制,有时候笑得满脸通红。
   于是,全班同学都哈哈哈哈狂笑起来,老师呆傻了,没法上课了。比诺什的妈妈不相信这事,她给女儿上语文课时,比诺什从来不笑……
   明星小時候的淘气故事听起来是不是有滋有味?他们淘气淘得那么有“创意”。如果光是上房揭瓦,下树偷鸡,那多缺乏想象力啊。
   小孩子淘气不要紧,长大了也许就不调皮捣蛋了,也许由“武皮”进化成“文皮”,就像张瑜和陈冲给老母鸡抹万金油那样,已经是一种“深度淘气”。
   我总觉得如上的淘气故事有加油添醋甚至编造之嫌疑,明星小时候的故事是明星自己爆料的,得不到验证。反正他们上了电视台心照不宣,按照那个模式接受采访:小时候呢,部淘气;长大了呢,都磨难;出名了呢,都辉煌!没有一个明星像葛优那样老老实实说他小时候“被淘气”。葛优看上去有一股老实巴交的蔫儿坏,其实他并不捣蛋。
   有人问他:小时候你是欺负别人,还是被别人欺负?葛优说:我是倍儿挨别人欺负,就属于在楼道里,人家过来“咣”一拳,我就贴近靠墙那儿了,这绝对是真事儿。然后人家瞧我一眼,问:你敢说什么吗?我就不说话了。哪儿敢打架啊?如果说旁边有一块板砖,还有一把刀,那都是给人准备呢!
   淘气是一种幽默?是一种天性?是一种恶作剧?是一种娱乐?还是一种编排?反正我讲了这么多淘气故事,读者自己判断吧。判断不出也无关大局。比如有个孩子问母亲: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打趣道: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孩子又问:我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妈妈一时判断不了,肯定不能说“湿垃圾”,要是说“干”的更糟糕,亲儿子真威了干儿子了——儿子原来是“闷淘”啊!
其他文献
今年是喜剧大师韩非百年诞辰,此刻电影频道正在播放《乔老爷上桥》,看着韩非叔叔的银幕形象,不禁让我想起他和父亲的兄弟情。  父亲顾也鲁在演艺界,除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与十位艺友成为结义兄弟外,还与另外两位影坛艺友亲如兄弟,情同手足,那就是——韩非和顾而已。父亲所著《影坛艺友悲欢录》中有一篇《我与韩非的手足情》的文章,较生动地记述了他们之间的艺术交往、兄弟情谊和被影迷张冠李戴的逸闻趣事。  韩非(1919
期刊
壹  采访到郭晓东,靠的是周小倩导演的安排。  时隔七年,话剧《钢的琴》重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舞台,周小倩是这部剧的导演。话剧《钢的琴》改编自张猛自编自导的同名电影,剧本由“金牌”编剧喻荣军捉刀,2012年首演,2015年换了卡司复演了一回,此番再演,又召回了首演时的配置——这个配置里的核心人物,就是郭晓东,《钢的琴》是他的话剧处女作,也是迄今为止他唯一出演过的话剧作品。  听说剧组正在话剧中心排练
期刊
周有武:  长期从事水粉画、油画创作,擅长人物画和肖像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会展出,并数次应邀在国内举办个人水粉画展览。出版发表油画、水粉画、宣传画、连环画一百数十幅(册),著有《水粉·人物》《水粉人物技法》《水粉静物写生100法》《色彩基础》等专著。系中国美协会员,原上大美院教授。  周教授为人低调,深居简出,整日埋头于画室,构思创作,勾勒草稿,绘制了一幅幅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有评
期刊
徐有武:  别名徐炎,徐幼吾,1942年生,浙江永康人,著名画家,自学绘画,擅长中国画、连环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书画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民盟书画院顾问。擅长古今人物,旁及鞍马走兽,山水花鸟。画风写实,形神兼备,雅俗共赏。刘旦宅先生评其绘画:“胸罗万象、笔传千秋。”他转承广泛,转益多师,先后师从黄胄、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贺友直等大师。  徐有武先生用三年時间精心绘制了一套《水浒
期刊
引 子  年逾九旬的彭新琪老师,是巴金与靳以创办《收获》时最早进入编辑部的一位文学编辑,如今已是硕果仅存。那时,巴金在家办公,看稿审清样。巴金与编辑部的联系,大多由彭新琪担当“二传手”。年届九六高龄的彭新琪丈夫、儿童文学作家孙毅先生说:“老伴一生热爱巴金学习巴金,写得最多的也是巴金。打从《收获》起,担任的就是巴金的秘书工作啊。”知妻莫如夫。彭老师是巴金最信得过的编辑和文友,也是一位没有秘书职称的称
期刊
回想起来也觉得有些奇怪:几十年来,接受过全国各地无数媒体的采访,话题总是围绕着“歌曲翻译”,比如:“您最初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选择歌曲翻译作为您的终身事业的?”“是什么支撑您毕生从事歌曲翻译的?”等等。从没有记者和我谈及我有没有涉足过其他的文艺领域。  是呀,我被定性为“歌曲翻译家”,似乎就此与其他领域绝缘了。  现在,生命之路行将接近终点,借这个机会谈一谈我很少提及的我的文学之梦。  我的家庭并不是
期刊
Smart Caching and Coded Transmission The amount of data traffic continues to grow at astronomical rates,pressing network’s capability to support them with limi
这是一张年久泛黄的“老协”工作照.照片中,从左到右依次是马楠、赵铮、秦德超、李太成、殷功普、两位理事、冯致仁和言行等同志.照片大约拍摄于1998年,当时我们正在召开每周
期刊
什么是“使命”?就是每个人拍照总有一个目的。有些人是快乐摄影,他就享受拍照的过程,拍好以后发在朋友圈里。商业摄影师拍照的目的是把东西卖出去。新闻纪实摄影则要告诉人们真相。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拍照的使命,只不过你不一定用“使命”这个词而已。  我做了三十多年记者,我的大多数精力和兴趣都在新闻和纪实方面,记录上海这几十年的变化。我的照片都是一些“碎片”,但是我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大家看我的照片的时候,不仅
期刊
记得老底子唱过一首儿歌,“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我们小辰光作业只有一点点,一做就做完了,姆妈看我们小囡闲着,就叫我们帮她做家务,什么家务都让我们兄妹俩学着做,只有两桩事体不许,一桩是爬高揩玻璃窗,一桩是动刀切小菜。  现在回想起小辰光我们做过的家务劳动,仍旧觉得就在眼面前。  【生煤球炉子】  要是问我,侬小辰光最讨厌的家务劳动是啥?我想也覅想就告诉侬:生煤球炉子。在没有使用煤气之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