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强则人才强,人才强则科技强,这是一个战略性的伟大目标。我国已经将教育强国作为下一步发展目标。要想成为教育强国,必须要改变传统课堂,提质增效。小学是基础,也是孩子教育的起始阶段,从小学抓起,从每门课抓起,打造小学的“金课”,必将为中国教育走向强国之路打下坚定的基础。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研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爱玩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讲,更是难上加难。数学本身枯燥无味,是一种理性学科,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小学数学课程递进性极强,对于这种环环紧扣、按部就班的课程体系,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了解世界、感知世界的阶段,对于感性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与数学相比,他们更喜爱美术课、音乐课、自然课等。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这便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凡是问题都需要方式、方法、策略,只要找到适合的路径,小学数学课也会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课,中国教育的“金课”。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研究,我认为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有效性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妙设计,增添游戏
爱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将这种天性融入学习过程,那么学习自然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增加孩子们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投入,提高孩子们在课程上的注意力,游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是让孩子们减负、快乐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老师来说,巧妙地将课程学习内容设计到游戏当中,才是最为关键的。小学课程主要内容为四则运算、单位转换、初步几何等知识,那么如何将这些课程内容设计成适合小学生的小游戏,就需要花心思和工夫设计。我们可以将一些现有游戏作为雏形进行修改,比如说,我们可以将“大富翁”这个游戏,改成“百米冲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是单人形式。整个过程是以多个相同的运算题作为前进的步数,游戏开始,同时间作答,答对,则前进相应的步数,答错,则停止游戏5秒钟,以第一个达到100步的为胜利者。这种游戏设定,会培养孩子们协同和竞争意识,也会让孩子们积极参与,燃起孩子们心中对获取知识的渴望。这也是孩子们培养自身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养成。
二、强化动手,增加体验
数学是一种抽象性的知识,要将抽象轉化为具体,孩子们对于小学数学的理解就会进一步加深。动手操作,不但孩子们感兴趣,而且也可以将小学数学的抽象问题转化成实际的具体问题,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是有帮助的。这往往也是一些教师忽略的部分,遇到公式,直接推给学生,对于由来和推算完全没有讲解,那么学生在理解时,无根无据,单单凭记忆去消化,这是不可取的。探索结论过程的数学学习重要性不亚于结果本身。比如,在初步认识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叠纸、剪纸来增加小学生的空间感。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也可以通过此方法来进行几何运算的公式推算和演练。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实际动手操作来推算出运算公式,那么无疑对于孩子们来讲,是非常具有成就感的,无形中,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孩子将问题转化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平行四边形可以跟相同长方形的面积相同,而且,两个相同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推导出来了。这种通过实际动手而得出的公式自然是印象深刻,难以忘却。数学思维也在这些体验中有所增强。在这种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相互渗透,对儿童探索和认识学习方式方法都有一定的鼓舞,加上自身探索新知识的体验和成就感,对于儿童从小培养创新的教育模式上也是有着一定作用的。
三、贴近生活,增强真实感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的要求。那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单位互换的学习课程中,可以将克和斤的换算作为考点,将生活设为背景来进行。以每日做家务的形式,将帮妈妈买生活用品作为其中的一项,如妈妈要买半斤糖,这里有300G装的,需要买几袋等等问题。这样贴近生活,可以让孩子们把数学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同时也能提高孩子们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就慢慢从陌生感转变为熟悉的真实感,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引起注意。这样一来,对于数学思维的训练也是有益处的。在增加练习的同时,自然会增加孩子的知识运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增添游戏,强化动手、增加体验,贴近生活、增强实感等方法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作者单位: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爱玩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讲,更是难上加难。数学本身枯燥无味,是一种理性学科,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小学数学课程递进性极强,对于这种环环紧扣、按部就班的课程体系,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了解世界、感知世界的阶段,对于感性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与数学相比,他们更喜爱美术课、音乐课、自然课等。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这便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凡是问题都需要方式、方法、策略,只要找到适合的路径,小学数学课也会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课,中国教育的“金课”。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研究,我认为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有效性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妙设计,增添游戏
爱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将这种天性融入学习过程,那么学习自然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增加孩子们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投入,提高孩子们在课程上的注意力,游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是让孩子们减负、快乐成长的重要手段。对于老师来说,巧妙地将课程学习内容设计到游戏当中,才是最为关键的。小学课程主要内容为四则运算、单位转换、初步几何等知识,那么如何将这些课程内容设计成适合小学生的小游戏,就需要花心思和工夫设计。我们可以将一些现有游戏作为雏形进行修改,比如说,我们可以将“大富翁”这个游戏,改成“百米冲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是单人形式。整个过程是以多个相同的运算题作为前进的步数,游戏开始,同时间作答,答对,则前进相应的步数,答错,则停止游戏5秒钟,以第一个达到100步的为胜利者。这种游戏设定,会培养孩子们协同和竞争意识,也会让孩子们积极参与,燃起孩子们心中对获取知识的渴望。这也是孩子们培养自身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养成。
二、强化动手,增加体验
数学是一种抽象性的知识,要将抽象轉化为具体,孩子们对于小学数学的理解就会进一步加深。动手操作,不但孩子们感兴趣,而且也可以将小学数学的抽象问题转化成实际的具体问题,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是有帮助的。这往往也是一些教师忽略的部分,遇到公式,直接推给学生,对于由来和推算完全没有讲解,那么学生在理解时,无根无据,单单凭记忆去消化,这是不可取的。探索结论过程的数学学习重要性不亚于结果本身。比如,在初步认识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叠纸、剪纸来增加小学生的空间感。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也可以通过此方法来进行几何运算的公式推算和演练。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实际动手操作来推算出运算公式,那么无疑对于孩子们来讲,是非常具有成就感的,无形中,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孩子将问题转化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平行四边形可以跟相同长方形的面积相同,而且,两个相同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推导出来了。这种通过实际动手而得出的公式自然是印象深刻,难以忘却。数学思维也在这些体验中有所增强。在这种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相互渗透,对儿童探索和认识学习方式方法都有一定的鼓舞,加上自身探索新知识的体验和成就感,对于儿童从小培养创新的教育模式上也是有着一定作用的。
三、贴近生活,增强真实感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的要求。那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单位互换的学习课程中,可以将克和斤的换算作为考点,将生活设为背景来进行。以每日做家务的形式,将帮妈妈买生活用品作为其中的一项,如妈妈要买半斤糖,这里有300G装的,需要买几袋等等问题。这样贴近生活,可以让孩子们把数学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同时也能提高孩子们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就慢慢从陌生感转变为熟悉的真实感,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引起注意。这样一来,对于数学思维的训练也是有益处的。在增加练习的同时,自然会增加孩子的知识运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增添游戏,强化动手、增加体验,贴近生活、增强实感等方法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作者单位: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