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比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i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中文化负载词的大量使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语言系统,大部分文化负载词都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所以给翻译带来了很大障碍。本文以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为例,选取了汉学家宇文所安和翻译家许渊冲的英文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杜甫;宇文所安;许渊冲;文化负载词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112-02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中国诗歌以极为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唐诗在中国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拥有大量英文译本,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唐诗中存在着众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不仅较难理解,而且不易在译入语中找到对应的说法,容易造成文化空白现象,为翻译带来极大的困难。杜甫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词贴近民众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所以本文以杜甫的诗词以及宇文所安和许渊冲的译文作为例,重点分析了两类文化负载词,即典故及生态名词,主要研究两位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及文化负载词的再现情况。
  一、杜甫介绍
  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圣”,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报效国家,一生却仅为官三年,仕途坎坷,所以他的诗作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通过杜甫的诗作,可以看到唐朝由盛转衰的历程,由于唐朝当时陷于“安史之乱”,因此朝廷大量征兵,百姓叫苦不迭,这些都在杜甫的诗中有所体现。因此,研究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研究他高超的语言艺术,语言背后隐藏的社会现实、思想价值更值得后世学习、研究。
  二、译者介绍
  本文共选取了两位在唐诗翻译界影响较大的译者,一位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另一位则是被誉为“英译唐诗第一人”的许渊冲先生。本小节将对两位译者及其采用的翻译策略做出简单的介绍。
  (一)许渊冲
  许渊冲先生中国著名翻译家,从事文学翻译长达60余年,他的英文翻译作品主要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其中30首译诗被国外的大学选入教材。在翻译方法方面,许渊冲先生提出“能意译就意译,不能意译再直译”的观点,所以他的译文以意译的翻译方法为主。
  其次,在长期的诗词翻译实践中,许渊冲先生总结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其中最为广泛传播的就是“三美论”,即译诗需要达到“意美”“音美”和“形美”。许渊冲认为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译文要能传达出原文的意境美,引发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相同的联想;“音美”是较次要的,指的是译文应尽可能选择和原文相似的韵脚,但不可强求;最后,“形美”指的是译文应在诗句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同原文达到相似,保持原诗的结构,“形美”处于第三位的地位。
  (二)宇文所安
  宇文所安为著名美国当代汉学家,他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唐诗翻译和唐代历史两方面,主要著作有《初唐诗》《盛唐诗》等。宇文所安的译文质量比较高,更受欧美读者喜爱,对今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具有一定示范意义。
  此外,在汉诗英译策略方面,同许渊冲先生不同,宇文所安采用的是散文体的译法,防止出现“因韵害意”的现象,也更能迎合欧美国家读者的喜好。第二,宇文所安认为优秀的唐诗译文应当凸显诗人之间的风格差异,即让译语读者一读便知道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获得和中国读者一样的阅读体验。第三,宇文所安翻译时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忠实于原诗,但他采用的翻译方法却十分灵活,不拘泥于直译或意译,尽力呈现诗中的“中国情调”。
  三、杜甫诗歌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比
  文化负载词是指的是承载着某一民族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和短语,是翻译中的重点,更是难点,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使译文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也更加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傳播。杜甫的诗歌放眼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整个历程,因此出现了许多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词汇,文化负载词的使用频率十分之高。本文选取了宇文所安和许渊冲的英文译本,分析两位译者译诗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一)典故
  例: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琴台)
  许译:The lutist ill but fine
  Still loved the phenix proud.(Wooing Lutist)
  宇文译:After great sickness at Maoling,
  he still loved Zhuo Wenjun.(The Zither Terrace)
  (脚注:Sima Xiangru)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因其居于茂陵,所以杜甫在这里以“茂陵”指代“司马相如”,卓文君为西汉才女,这句诗作意思是虽然司马相如已经年老多病,但是对卓文君的爱意却丝毫未减,表现出杜甫对美好爱情的歌颂。
  首先,许渊冲先生将“茂陵”翻译为“the lutist”,即弹奏琵琶的人,将“卓文君”翻译为“phenix”,即凤凰、绝代佳人的意思,对典故做了弱化处理,但是由于大部分读者并没有十分丰厚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可能无法理清译文中内在的逻辑关系。而宇文所安在翻译这句时存在着一定的理解偏差,“茂陵多病后”指的并不是司马相如在茂陵生了一场大病,而是指他老年时期,身体变弱;此外,虽然本句中宇文所安加的注释中只有音译的人名,但是在其他诗句的注释中他详细介绍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有利于读者理解。
  (二)生态名词
  例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许译:How rarely friends together are!   As Morning Star with Evening Star.(For Wei the Eighth)
  宇文譯:Never meeting as life goes on,
  always like the stars Shen and Shang.(Presented to the Recluse Wei)
  (脚注:Stars that are never in the sky at the same time.)
  “参与商”指的就是“参星”和“商星”,这两颗星星,一颗位于西方,一颗位于东方,一颗升起的时候,另一颗便落下,仿佛永远不能相见。这首诗表现了杜甫与挚友久别重逢后的喜悦与激动,杜甫运用“参与商”这个自然名词,表达自己与好友久久不能见面的惋惜之情。
  在这里,许渊冲先生将其翻译为“morning star”和“evening star”,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两颗星星的特征,一个出现在早晨,一个出现在晚上,注定无法相见;宇文所安依旧采取了音译加注的方法,也能体现出原文的含义。同时,在本句的翻译中,两位译者都做到了押尾韵,两个译文都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情感。
  例2: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
  许译:Thinking of winter robes being made far and neigh,
  I hear at dusk but nearby washing blocks fast pound.(Reflections in Autumn I)
  宇文译:Everywhere clothes for cold weather hasten ruler and blade,
  walls of White Emperor Castle high, pounding blocks urgent in dusk.(Stirred by Autumn I)
  这句诗意思为冬天即将来临,各家各户都在赶制过冬的衣服,白帝城中捣制衣服的声音一阵紧接着一阵,杜甫写下这首诗作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也处于晚年多病、漂泊无定、壮志难酬的时期,这时听到白帝城中各家各户为在外的亲人赶制过冬衣服的声音,难免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中,没有直接翻译白帝城,而是将其处理为“nearby”,表现了诗人周围的环境;而宇文所安采取逐字翻译的技巧,将其译为“White Emperor Castle”,但是在英语环境中,“castle”经常指达官贵人自己居住的城堡,与中国文化中的“城”有些不符,同时没有加上注释信息,读者也只能知道这是一个地名,不会了解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位置。
  四、结语
  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两位译者多数情况下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宇文所安常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使用音译加注的翻译技巧,这样保留了原文的意象,通过注释读者也能了解原文的具体含义,但是可能会导致注释太多,破坏读者阅读体验的现象;而许渊冲总体上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常使用释义法,也就是将原文的内涵直接翻译出来,呈现给读者,这样更有利于读者理解,但是剥夺了读者联想回味的过程,不能让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得到相似的阅读体验。两位译者都是汉诗英译领域中的知名译者,但是就像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过的那样:“诗就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诗歌的翻译总会存在一定的遗憾,需要更多的翻译方法,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Owen,Stephen.The Poetry of Du Fu.Boston/Berlin,Walter de Gruyter Inc,2016.
  [2]许渊冲.许渊冲英译杜甫诗选:汉英对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4.
  [3]钱锡生,季进.探寻中国文学的“迷楼”——宇文所安教授访谈录[J].文艺研究,2010,(09):63-70.
  [4]汤菲菲.异化与归化的有机融合:宇文所安唐诗译介策略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8,(01):86-90+110.
  [5]翟颖璐.杜甫诗歌中常见修辞格的英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02):122-125.
其他文献
【摘要】在鄉村振兴背景下,非遗作为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文创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成为发展乡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将非遗保护与文创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多重实践价值。本文以湘西凤凰县腊尔山镇苏马河村为例,提出了非遗保护与文创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挖掘非遗资源潜力,合理配置当地旅游资源,建立新型文创旅游产业体系;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优化乡村旅游产业价值,构建文创生产体系;培育当地经营主体,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中国博物馆内部基础设施条件获得显著改善,馆内陈列展览精品不断增加,特别是近些年实施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与认同,观众整体数量持续提升,观众层次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博物馆在观众教育服务中也发挥出更大作用。故而,本文立足于新时期下博物馆观众教育服务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博物馆;观众教育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构式“×里×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特别是网络上,该构式可以以戏谑的方式表达说话者对某事某物的看法,能够缓解说话环境的氛围。本文将运用邢福义先生语法研究的小三角理论,首先对该构式的变量“×”的构成和其充当的句法成分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里”“气”的语义以及该构式的整体意义,最后总结出该构式所表达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里×气”;构式语法;网络流行语  【中图分类号】H136
期刊
【摘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主要是从中国的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为了解决转型发展困境,由工业化文明转变为生态化文明而建立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和中国传统自然观的传承和发展。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关注课题,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理论基础;实践
期刊
【摘要】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歌曲《关雎》隶属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种类,体现了音乐元素与古诗词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诗”“歌”“乐”常以三位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出现,三者密不可分。从艺术的本质意境维度出发,对《关雎》的歌词意境、旋律伴奏等进行探讨、总结其审美特征。并结合声乐表演理论与实践研究对其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进行演唱分析,力求进一步完善演唱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
期刊
【摘要】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将其与富有现代气息的电影海报相结合将会散发出独特的艺术观感,同时还会为大众带去一定的精神冲击。电影海报设计中的书法艺术运用具有非常高的标准,它要求每个书法符号都要在作品中发挥出作用,这便要求书法艺术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要遵循针对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与适应性原则。书法艺术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形式较为丰富,不同的字体、不用的墨色乃至书法结构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与精神审
期刊
【摘要】近千年来,宝通寺历经沧桑,寺志的修纂更是汇聚了数代人的心血。清光绪八年(1882)续纂本《洪山宝通寺志》是该寺现存唯一一部寺志,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宝通寺的历史沿革、法派传承、田产租税、人物交游以及地理风貌等,是研究宝通寺乃至武汉佛教史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洪山宝通寺;《洪山宝通寺志》;佛教史籍  【中图分类号】B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生态翻译视角为研究译者身份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译者不是翻译生态的单一中心,在生态视角下,译者身份研究必须从主体性研究走向主体间性研究。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译本中对于诗歌意象的三种不同处理方式为例,探究译者的主体身份和翻译策略如何受到翻译生态中的另外两个主体——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影响。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通过识别原文作者提供的前理解结构,根据其与读者的前理解结构相匹配的程度,决定
期刊
【摘要】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学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此一些广为流传的佳作与著作也能够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供读者欣赏,不过考虑到东西方文化的传承基础不同,有很多词汇以及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上下文进行系统化地叙述之后,才能够较为精准地阐述其观点。  【关键词】英美文化视域;名著;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期刊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威塞克斯系列小说之一,这是一个关于农村女孩苔丝悲惨命运的故事。本文选取张谷若和郑大民两位著名翻译家的译本第三十一章中苔丝母亲写给苔丝的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音层面进行翻译过程对比分析。在词汇层面讨论四字结构和叠音词的使用,句法层面讨论表达方式和信息结构的区别,语音层面讨论方言和普通话的翻译策略的使用和出发点的不同。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