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ewq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质量守恒定律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教学重难点,它贯穿于整个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中,是系统理解和把握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重要桥梁。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前后总质量;宏观;微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物质运动观”也可以被称为“变化观”或者“转化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它强调化学运动是有规律的。其主要内容有: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化学变化是有规律的,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一个普遍规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基础,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透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中学化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是承载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章节,在宏观上它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微观上解释了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变化关系;根据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关系,还揭示了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的变化关系。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学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那么如何学好这一内容?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新课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
  根据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九年级化学分成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二级主题(单元)构成。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对于质量守恒定律,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见表1: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课程内容,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②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③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④通过对实验的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理解
  埃里克森在评价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当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概念的归纳,同时在一个深层次的概念理解水平上深入理解科学范式和各种联系时,一系列的“整合概念”如同为其提供了一个概念聚合器,以帮助学生“综合思维”。由此可见,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基本概念,而且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化学基本观念、核心概念和具体化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首先重要的是要明确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其内涵包括:
  第一、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化学反应,对于物理变化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第二、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个数、种类等方面的守恒。
  第三、正确理解“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是不能计算在内的,可以把它当做反应物过量来处理,还有的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但是催化剂是不参与实际的化学反应的,所以也是不能将催化剂视的质量计算在反应物质量之内的。
  第四、特别注意“各物质”的含义,各物质是指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包括固、液和气,分析时不能够有遗漏,特别是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或者固体而认为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三、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首先要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实现的只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对质量守恒定律我們又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用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来深刻理解其实质:
  四、如何学习质量守恒定律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提出以下要求: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8]。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本课时可以采用“创设情境、引发课题→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动画模拟、突破难点→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等环节进行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发课题。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所以在这个部分先复习两个已经学过的化学反应:氧气在空气中燃烧和氯酸钾受热分解,提出问题一: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变了吗?接着回顾蜡烛燃烧实验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出问题二: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测: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减少;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大;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接着介绍三位化学家对此进行的实验研究,并着重介绍拉瓦锡的研究实验原理。这样,通过化学史料的矛盾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进而引出问题三:是否所有化学反应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经历和体会质量守恒定律发展的历史,同时利用熟悉的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也就过渡到第二个流程。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此环节借助课本提出的两个探究实验:①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探究实验;②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探究实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并亲自进行分组探究实验,体会质量守恒实验的方法,并且实践从多个实验的数据中发现守恒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根据这两个探究实验,同学们经过自主探究学习,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什么呢?”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此将利用动画模拟突破难点,于是进入第三个流程。   环节三:动画模拟,突破难点。用动画模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和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直接形象的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数目、质量肯定不变。从而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并且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深入阐述,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学习态度。提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为什么增加呢?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于是通过设问,将教学过程进入第四个环节。
  环节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镁条燃烧实验也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之所以前后质量不一样,是因为忽略了反应物除了镁条还有氧气。在此可以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重难点,特别强调定义中“各物质”的含义,所谓各物质是指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包括固、液和气,分析时不能够有遗漏,特别是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或者固体而认为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接下来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某大师说他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利用今天所学的化学原理就能正确的反驳这位所谓大师说的谎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元素的种类也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在这个题目中铝和金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所以无论怎样反应,铝都不可能变成黄金。利用这个化学原理就能揭穿这个谣言。
  最后是课堂小结环节,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收获了那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呢?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我省思与总结,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系统的概括与总结。通过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剖析,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識——质量守恒定律,同时让学生强化本课题的重难点知识,以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完成本课题的教学任务。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所以要学好化学。根据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义务段的教学更注重自主学习与探究,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初中化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使学生获得知识、观念、思维与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参考文献:
  [1]张映林.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微粒观——以分子原子的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4(6):35-37.
  [2]王文娅.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4(1):93-95.
  [3]胡美玲,何少华,王晶等.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90-93.
  [4]黄育兵.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与应用[J].学苑教育,2011(16):62-63.
  [5]胡巢生.教材微粒观构建方式的分析与启示——以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为例[J].化学教学,2013(8):26-29.
  [6]鞠治秀.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物质微粒观”的构建[J].山东教育,2006(Z2).
  [7]魏建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J].学术研究,2013(1):118-119.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4.
  [9]毕华林.走进生本的教科书设计:中学化学教科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191-199.
  作者简介:
  邹斯婷(1985.06—),女,籍贯:湖北省武汉市;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北大学;现有职称:中教二级。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变得不受控制,甚至被自己创造的东西反过来控制,人逐渐异化了。马克思通过异化概念来说明人与劳动的关系,从
摘 要:当前的数学课堂注重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致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所以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对增强数学意识,全面了解学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日记;了解学生;中学生;数学意识;多种形式;数学课堂;课堂活动;数学教学质量;认知活动;生活形式  通过写数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性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以生态学方法为分析框架,重新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生态体系的
摘 要:对于摔跤教学来说,除了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情操品质之外,还有塑造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当前,在摔跤教学中,学生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有的学生甚至不去上摔跤课,导致摔跤教学流于形式。在摔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从学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参与其中,才能可能提升教学的
“三表”、“五饵”是贾谊民族思想的核心内容,其战略本质是通过“德战”和物质上的诱降来争取匈奴归附.所谓的“三表”指的是“信、爱、好”,即“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仁道也.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
摘 要:新教学理念的全面实施,让初中英语课堂开始越来越重视教学的实效性,这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期间,教师不但要确保学生学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加强他们的语言运用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下初中英语的教学进行了详实的阐释,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教学理念;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尊重学生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模式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方式方面当前主要运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组织学习,通过每小组中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研究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求学生必须能够与组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本文首先对初中英语通说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出要想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就必须采取
从伦理学角度去解读民生问题和民生的伦理意蕴,引出对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伦理价值的思考。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更为清晰的目标与动力、方向与思路,实现民生和谐幸福的目标,为
本文归纳讨论了斯的纳维亚设计与日本禅宗美学的为例,配以实例分析探讨了二者的相似性,为当下国内设计思想和理念提供了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