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杰构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武阁是明代的楼阁,位于容县容州镇真武阁公园内,矗立在唐代的经略台之上,结构巧妙,稳固美观,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设计大胆而又有高度创造性的遗物,以其独特的4根金柱“悬空”闻名于世,被誉为“天南杰构”。
  
  经略台与武当宫真武阁
  
  经略台位于容县县城绣江转弯处北岸弧形突出的台地(北灵山)上,南临绣江,高出河面约20米,周围树木葱郁,古树参天,是军事、防洪和游观风景的有利地点。相传建于唐代乾元至大历年间(758年~779年),因唐代诗人元结任容筦经略使时所建而得名,原用于操练军士、朝会习仪和游观风景。
  经略台平面呈“凸”字形,四周用砖石砌筑,中间夯土,坚实稳固,长约50米、宽15米、高4米。从台上登临真武阁远眺,绣江两岸自然景致尽收眼底,对岸平原宽阔,一派田园风光,东南远处都峤山巍峨矗立,奇峰参天,气势雄壮。
  据文献记载,明代时期的经略台上及其周围曾有武当宫建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容县志》录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武当宫碑》提到“匝厥麓,梯厥磴,人厥阈,陟厥堂,而肃容以临宫……”“迨嘉靖庚戌(1550年)颓敝芜秽,乡耆……等力募葺修完固,黝丹垩饰,鲜明艳直,门堂寝室,神栖有几,鼎丹炼气,道术有处……”,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重修武当宫碑》谓“嘉靖庚……集众募修,财輔制狭,仅取栖神而已”,此时的经略台上有道教的门、宫、堂、室等规模不大的武当宫建筑,还不见三层楼阁。该碑又记“万历元年(1573年),……复憾前修之未备,思以旧贯而扩充之。……募就多金,于是大兴工役,……扩基寻丈,筑土坚乔,创造楼阁三层,隆栋蜚梁,斗窗云槛,辇神像,安置仙人,好楼仙将,帅列旁侍,而钟磬,而鼎炉,而廊舍,而垣墙,而庖厨,巍乎其有成也。”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武当宫创建了三层楼阁,就是今天看到的真武阁,而且按照宗教仪式和道士生活的需要,在其周围布置了其他建筑和设施。现存台上建筑只有真武阁及其附属建筑面面亭。
  


  为何名为真武阁?据清康熙间知县徐发的碑记,经略台改为真武阁,其原因是“容俗民居缉篱编茅,往往不戒于火,谓南山(都峤山)耸峙,实为火宿,祀北帝,所以镇离火也。”经略台上的殿阁,便成了奉祀北帝真武帝(道教称为水神)以镇火灾的真武阁,面对奇峰参天的都峤山,矗立于经略台上。
  
  杠杆结构和悬空柱
  
  真武阁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高三层,三重檐绿色琉璃瓦歇山顶,一层面阔13.80米,进深11.20米,阁通高13.20米。大木构架属我国南方、西南地区普遍采用的穿斗式木构梁架体系。全阁用近三千条大小不一的南方特有的坚如石质的格木构件,通过中国古老而传统的榫卯结合方式,串联吻合,相互制约,彼此扶持,合理而协调地组成一个十分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全阁不用一件铁器,各个构件功能分明,简洁自然,整体造型挺拨秀美。
  真武阁最引人注目和好奇的地方,在于它奇特、精巧的结构方式——二层楼内的四根金柱神秘地“悬空”不落地。这四根金柱承受着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屋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它的方法是利用杠杆结构的原理,在二、三层的该悬空柱上,分上下两层用十八根枋子(拱板)穿过檐柱,以檐柱为支点,组成两组严密的“杠杆式”的斗拱,拱头托承外面宽阔的瓦檐,拱尾托起悬空柱本身,这样二层楼内的四根金柱就悬空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称之为“杠杆结构”“在建筑中是一个罕见的例子”。
  真武阁以纯木构建筑独特的“杠杆结构”方法,像天平维持平衡,在四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经受住了数次地震和大风的考验,体现了真武阁高超的设计和建造水平。
  
  真武阁建筑艺术特征
  
  真武阁耸立在江边高台上,三层,歇山顶,每层出檐深远,显得特别突出,给人一种豪放不羁的印象,在檐层水平线条分布上,不作传统的重檐,上两层没有阁身和阁身以上的额枋、斗拱部分的明显区别。由于上两层的檐柱、角柱都由地面一直贯通,可以使用杠杆式的穿插拱,不受一般斗拱位置和高度的限制,上两层窗都处在一般传统结构拱眼壁的位置上,从而改变了传统斗拱和柱、窗的关系。
  斗拱各层的华拱没有左右联系的拱、枋、层层相迭挑出,越挑越远,到了最远最高的一跳上,又不用枋子或替木之类的辅助构件,就把挑檐桁(檩)直接放在上面,此外,在更高一层的枋子上,在檐深一半的位置立一根瓜柱,上面又放一根圆材——挑檐桁(檩)直接放在上面,这两根圆桁(檩)都是各组斗拱间仅有的左右联系的构件。中层檐的斗拱由华拱三跳组成,最上一跳的上面一层耍头,代替一般的梁头,在耍头的枋头安放挑檐桁(檩),但在耍头枋身长约一半处又立一瓜柱,瓜柱上端又穿插一枋,穿过檐柱直至金柱,瓜柱顶上又安放一桁(檩)。下两跳华拱尾仅仅插入檐柱,第三跳拱尾和其上两层枋的尾端都穿过檐柱再插入悬空的金柱。华拱出跳的长度都比传统比例长得多。拱的断面接近1:4,不是一般传统的1:2,不同于宋代《营造法式》和清代做法的模数,拱头不分辦卷杀。上层檐斗拱出四跳,第一跳是华拱,以上三跳是假昂,实际是三层水平的拱或枋,仅仅在拱头或枋头上另加一条像尾巴那样下垂的昂嘴。中上两层比较起来,上层斗拱出跳较短促,中层檐挑出较长,呈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下层檐的左右两侧和后面用繁复的如意斗拱,前面仅在当心间两柱上直接插拱两跳以承托乳袱的梁头,柱头直接承托正心桁(檩),而在正心桁(檩)下约20厘米处用额枋一道。因此,下面异常开朗,与侧面、后面极低的额枋及其上繁复沉重的斗拱所呈现的闭塞感形成极其强烈的简繁、轻重、虚实、高低的对比,并且借以显示出真武阁主要立面、侧面和后面的区别。
  


  柱真武阁柱子有类似宋《营造法式》规定的卷杀,圆柱柱脚都杀小一些。当心间前面的檐柱和内金柱的柱础最下层都作八角形,金柱柱础有壶门和花饰,这几根位置重要的柱础和柱脚之间都加垫一层木质。悬空柱柱头上端也有卷杀,最上端做成圆饼形盖状,柱头内侧与外侧承桁的斗相对的位置上,则作出云形花饰一朵。这种处理柱头的手法在别处未见。
  梁架真武阁的梁大多是断面接近圆形但上下两面削平的梁,梁与相交处多砍削成枋形或拱形的长榫,插入或穿过柱身。由圆形断面过渡到长方形的枋或拱断面部分,则斜削成半圆形的斜面。但艺术要求较高的地方则用月梁的做法。各层梁和枋上的瓜柱,多做成下大上小的胆形,下端也是圆的,骑在梁枋上。桁或梁头穿插在瓜柱上,由瓜柱顶端直接承托桁条(檩)。瓜柱的轮廓显示了精美的卷杀。这种结构方法,呈现了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效果。
  真武阁的许多构件、构材都经过艺术加工,按其部位和重要性而给予不同的处理。除上述正面檐部与两侧和背面的檐部的不同处理外,还可以看到当心间和次梢间的不同处理。例如底层的周回廊,两侧和背面都在檐柱顶端安放一道三椽袱以及上两层梁,由角檐柱至金柱之间也用同一方式安放三椽角袱,彻上露明造,仰望可以看到椽条和椽上板瓦的底面,但到前面当心间,则改用一道乳袱,做成月梁形状,其上用雕作卷草花纹的两个驼峰,承托两组斗拱,与一道短短的月梁相交。短月梁两端又刻作拱形,成为斗拱的一部分,其上又安放十字交叉的第二跳拱,中心承托一道元宝梁和与之相交的两道元宝脊檩。通过这些艺术处理,将前面廊当心间内部装饰成元宝脊的形式,把这部分突出出来。在许多构件相交接的地方都用了些类似雀替或麻叶头的辅助构件,这些构件上的雕刻都十分精美细致,驼峰上的卷草纹不但圆和流畅,而且在比较光润的面和细密线的配合上,既有区别又很协调,圆与尖相互交接,处理得很成功。
其他文献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自2007年4月4日正式起动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全面的田野调查,数万人投入到了普查工作中。普查队员暴风雨,涉险滩,攀高崖,探洞穴,或潜水,或飞行,以自己的纸笔和镜头,借助卫星遥感及航空拍摄等技术手段,复查登录在案文物的现状,记录众多不曾发现的文明印记,源源不断地充实着中国的文物资源宝库。让我们跟随着普查队员的镜头,管中窥豹,欣赏新发现文化遗产的丰富与精彩,体味普查工作的艰辛与
期刊
1971年8月,国际博物馆协会(1CoM)第九次大会在法国城市格林诺布举行期间,法国人乔治·亨利·里维埃(Geo rges Henri Riviere)和于格·戴瓦兰(Huguesde Varine)提出了一个新的博物馆名词“生态博物馆”(ECO—museum)。此后的40年中,生态博物馆一直得到国际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领域的很多关注,不少国家按照里维埃提出的基本理念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生态博物馆相关实
期刊
滇越铁路始建于1904年,1910年全线通车,起于中国昆明,终于越南海防港,全长855公里,其中越段长389公里,滇段(昆明——河口)长466公里,至今已有105年的历史。一个世纪的风雨,把这条铁路冲刷得有些陈!日。在深邃的河谷、连绵的山脉里,静静的铁轨,奔腾的列车……勾勒出了一幅滇越铁路沿线的和谐山水画。数千年封闭在崇山峻岭中的云南,跨出了国门,随着滚滚的车轮,率先与世界接轨,首辟了20世纪初云
期刊
2009年6月20日,是明长陵建陵600年。它的营建开启了明十三陵辉煌的建设史。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的天寿山麓,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 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从1409年6月20日开始营建长陵,到清初建造思陵,十三陵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建设。陵区内共计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除皇帝陵外,陵区内还有明朝皇妃墓7座、太监墓1座,以及行宫、神宫监、祠祭署等若干附属建
期刊
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向广大读者展示我区50年来文博事业发展的成就,宣传我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交流我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普及文物保护知识,促进我区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自治区文物局组织专家撰写有关回顾总结和宣传介绍我区文博事业50年发展方面的文章,分别在《中国文物报》和《中国文化遗产》结集刊发。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中国文化遗产,纪念广
期刊
银山岭地处五岭山脉都庞岭的南侧,是平乐县张家镇燕水村旁的一座小土岭,附近岗峦起伏,平地开阔,燕水和同安河从旁流过,沟通桂江,这里上通湘漓,下达西江流域,西通郁江、黔江,东达南海。银山岭富含锰矿,1950年代以后,在银山岭西北麓的锰矿开采区不断发现有青铜器、陶器和铁器等古代遗物,它们的来历引起了人们的好奇。1974年6月,桂林地区文化局邀请广西文物工作队派人现场调查,经过试掘,确认银山岭上有一个战国
期刊
战国秦汉时期,江南以及岭南各地居住着众多越人,因其支系繁多,故统称“百越”。西瓯和骆越是“百越”中的两大重要支系。西瓯人主要生活在今广西西江中濰及炅渠以南的桂江流域,骆越人则主要聚居于西瓯族的西部和南部,即今广西的左、右江流域和贵州省的西南部以及越南的红河三角洲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是西瓯、骆越的活跃期。受中原青铜文化影响,自春秋时起,瓯骆本土铸造的青铜器逐渐增多,器物的地域特征也随着青铜文化的发
期刊
1993年,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拉朝圣之路(Route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中第一条“文化线路”。该线路以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拉为终点,向整个欧洲大陆延伸出网状的道路。作为整条朝圣线路的精华部分,位于西班牙境内被称为“法兰西之路”的陆路段,长约850公里,它连接了莱昂、布尔戈斯、圣地亚哥德孔波斯拉等著名的历史城市,保存了共计约1800
期刊
在中国古代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山海关之外,是辽阔的东北平原和一望无际的白山黑水,这里曾是满族诞生之地,也曾是中国最后一代封建王朝——清王朝的崛起之地。  沈阳市就位于这片土地的中部,它是清王朝开国奠基的都城,以及清迁都北京之后的陪都。正是由于清朝于沈阳定都和崛起,才造就了沈阳城“天佑盛京”的美名,造就了沈阳在整个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来到沈阳,最值得看的文化遗产,应该是清王朝留下的盛京(沈阳)故宫和福
期刊
天津是由明清时期军事卫城发展起来的中国北方特大中心城市,虽然600多年的建城历史在我国众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中属于新兴城市,但是,京师门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迅速发展,在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中举足轻重。  天津是座移民型城市,早期的军事驻防和耕作,使大量的移民移居天津;历史上河海漕运和商贸的发达,形成南北商贾云集、八方百姓杂处的包容性地域文化底蕴。  天津也是座开放性城市。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