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让心归零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iser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哈佛大学的校长访问北京大学时讲了一段自己“让心归零”的经历: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于是,他孑身前往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在那里,他去农场打工,到饭店刷盘子,背着老板抽支烟,偷偷地与工友说句话。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最有趣的是有一次他在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仅仅干了四个小时,老板就把他叫来,跟他结账。完了老板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归零”后的老头重新回到哈佛大学,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觉得以往熟悉的各种东西都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对他来说成为一种全新的享受。
  什么是“归零心态”呢?“归零心态”就是指清空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把一切归于零的心态,也就是清空过去,从零开始。归零心态有“五无”:心中无我,眼中无钱,念中无他,朝中无人,学无止境。如果教师能尝试一下“归零心态”,或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次,有位老师来到驾驶学校,坐到了教室里,和学员们一起上下课,从零开始认真练习每个项目(倒桩、过连续障碍、过起伏路……),把“教师”清空,当了一周的学生。之后,他推心置腹地对我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当学生真不容易,什么不顺心的事都得忍着。我不喜欢有人用高八度的嗓门且用指头指着我、用眼睛瞪着我讲话,但我必须忍着;我不喜欢每天都看到一张讨债似的脸,但我必须忍着;我不喜欢‘鸡蛋炒番茄,番茄炒鸡蛋’一成不变而腻味的练习,但我必须忍着;我不喜欢把思考的万紫千红变成梨花一色,但我必须忍着;我不喜欢把兵马俑时期的脑袋安装在‘微软’人的头上,但我必须忍着;我不喜欢老师当面说好话背后“撒毒药”,但我必须忍着……”
  “哦?”见我愕然,他又诠释道:“假设你清空‘教师’,当回学生,定会亲历N个‘忍着’。”每一个被学生“忍着”的,都是为师者心中积攒多年的职业“垃圾”。只有适时尝试归零心态,才能自觉地对职业“垃圾”进行有效的清理。
  我们当家长的心中是否也积攒了很多“陈年垃圾”呢?
  2000年7月某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诚恳地说:“我们现在的家长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原因是她的女儿要自杀。不可思议的是,她和孩子的父亲竟然都是某重点中学的高考把关老师。一天傍晚,他们回家很晚,女儿饿得受不住了,就到抽屉里拿出10元钱,买了晚饭。当他们回家后,发现抽屉里的钱少了10元,不问青红皂白,拉起女儿就打,并一边打一边问:“谁让你当小偷?谁让你成了贼?谁让你这样做人?”女儿没有机会申辩……
  女儿自杀之前,写下了遗书:“老父老母,我不怕你们打我,怕的是你们太主观、太武断、太不讲道理。为什么问都不问我一声,我为什么要拿钱……”
  目睹这样的事实,提示我们家长早应该尝试“归零心态”,站在女儿的角度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不过是肚子饿得受不了,才拿了10元钱,你们就这样对我又打又骂,还给我扣上“小偷”、“贼”这样的帽子,叫我如何见人?你们想到过我的感受吗?又不是我不承认,是你们不给我解释的机会,口口声声叫我“小偷”“贼”,这样的侮辱叫我怎么受得了?既然我是贼,就让我离开你们吧……面对如此伤心的女儿,我们做父母的不可能熟视无睹,不可能不心疼?
  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校长和家长,如果能适时尝试归零心态,回归原初状态,就能自觉地对职业“垃圾”,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清理,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呀!
  只有把心态“归零”,才会给人们留下一片洁净的天空,让人们共享一片蓝天;才会让孩子、师生和家长健康、快乐、和谐地成长;才会让每个人心中充满阳光,春暖花开!
  作者单位
  云南省禄丰县广通西堡小学
  ◇责任编辑:张臻◇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这篇童话叙述了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还跳出了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则童话故事给人启迪: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
期刊
研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感觉与“实验稿”相比有了明显变化,下面谈几点个人感悟。  一、“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的变化  1?郾重新阐述了数学的意义与性质,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教育的作用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同样是爱学生,因为有了笑脸,效果也就不同!  上学期学校选派一位和我教同年级的语文老师到昆明参加培训,他所教班的语文课由我代上。学期结束,学校发了一张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程度”评价表,学生的评价让我大吃一惊。在我任班主任的班里,作为任课教师,学生给我的评价是“基本满意”,而作为代课班里的教师,学生给我的评价都是“十分满意”。这真是太戏剧性了,同为一人,同样的
期刊
城市中一对父子散步,一陌生人问路。父亲十分热情,告诉路人先乘几路几路公交车,再拐几道几道街,最后再穿几条几条巷,路人听后,一脸茫然。倒是旁边的稚子插嘴:“就是前面那座最高的楼房,眼睛看着楼顶,一直向前,就到了。”路人大喜。多么简洁的方法,多么智慧的回答,把已经复杂化的问题简简单单交代清楚了。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也许我们太像这位热情的父亲了,过于细密、周到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自己设计的语文迷宫里绕
期刊
在生活和学习中,人人都有“粗心”的体验并因此受到过损失。当老师之后,常有家长与我探讨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因为孩子们总是因为“粗心”做错题,在考试中丢分,家长迫切希望能与老师商讨得到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有效方法。作为老师,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并仔细观察了一些有“粗心问题”的孩子,有如下一些发现。  一、责任意识淡薄是造成“粗心”的主要原因  在当今的家庭生活中,孩子能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机会太少
期刊
近日,笔者参加某镇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会”,某领导如是说:“我们只要最后的结果,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仔细一想,不难明白其言外之意就是不管老师采取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考试的分数高就行。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诚然,学习获得好的成绩——高分无可厚非。但我们得问问高分是怎么得来的。毕竟,教育不同于种庄稼,只要收成好就值得称赞。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作对象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教育需要师生的心智、精神、
期刊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这一组教材以“自然奇观”为专题,所选的4篇课文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依据单元训练目标,笔者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文章生动的描写和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并能熟读成诵,背诵第3、4自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课后整理了如下片段并进行了反思。  片段一:导入新课,
期刊
教材简介:  《螳螂捕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巧妙地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即将被身后的黄雀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很危险的,由此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课文情节简单,道理一读即懂,教师应重在引领学生品味看似简单的语言,通过多读,特别是读好对话,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思维方式,进而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期刊
学生在一年级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明白了它们的含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学生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在这之后又经历了许多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学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之后,教材又安排了有关“0的运算”教学内容,旨在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郾在活动中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郾探索图案的形成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郾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剪出简单图案,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具准备:  剪刀、硬纸(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各2张以上;纸的大小要合适,一般长边不超25cm。长方形的纸长是宽的2~3倍)。  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