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os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教师要以生活化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以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以个性化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美国C.芮代瑟尔在《小学数学教学》一书中强调,教学方法因数学课题,所教的儿童,以及教师的风格而有不同;教学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把某种教学方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一原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但有的老师想搞一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也有的老师想推广某一种教学方法或某一个课堂教学结构于各个年级,使每一节课都按照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还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限制教师的创造性,因而不利于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以生活化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选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形成新概念。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时,若能联系生活实际,把例题改编成学生熟悉的——元、角、分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自然,不陌生。可以从钢笔与圆珠笔的价钱引入,求两种笔一共多少钱,就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几分和几分相加。这就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第一步: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就向前一位进一,学生就能理解:分和分相加满十后,就是1角,则在角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角;当角和角相加满十后,就是1元,就在元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元,依此类推。这样,学生对小数的退位减法也能轻松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在计算时想到了买东西付钱的情景。这样,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不但推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算。
  二、以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
  知识来源于实践,深刻于体验。数学课程则以传递人类文化的积淀为主,脱离于学生生活,枯燥乏味在所难免。在教学中我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激活“间接经验”,赋予生命活力,使“间接知识”具有现代意义。如学习最大公约数时,布置了“我为书房铺地砖”的学习任务,学生依据各自个性特点在设计、选材、画图的过程中不仅深化学习了最大公约数的概念,而且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验了知识的情趣,看到了知识的价值,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是软的,有的说是硬的,有的说是圆的,还有的说是有角的……这样,让学生在看不到的情况下通过摸进行体验。然后,又让学生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闻一闻,推一推,滚一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之后,设计了一组游戏活动——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搭东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有的一个人搭,有的几个人一起搭,结果搭出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体。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学生迅速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感到更加自然、亲切、真实,深刻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三、以个性化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我们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灵活地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如建立1立方米的空间的观念,我们就设计了“心目中的1立方米的大小”活动,有的学生用独凳拼搭出1立方米的大小,有的学生用语言叙述或画图的方式表达1立方米的大小,有的学生利用合作伙伴“凑拼”出1立方米的大小……尽管他们的方法各异,但都用各自的方式理解并表达出1立方米的形态。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有什么样的“教”,就有什么样的“学”,学生的学习根本就不可能有个性。因此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必须彻底改变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着重研究小学生学习个性中的共性和共性中的个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是一个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有着共同的特征和特点。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殊对象的共性,研究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选择学习方式的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从而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是个性化学习的保障,我们一方面中打破班级中座位的限制,建立学生“选组或者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特长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伙伴进行学习和共同研究。学习内容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个性分为基础达标型、拓展延伸型、提高发展型等。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利用人机交互、生生对话、师生交流等方式,开发数学课程本身资源和学生内部经验资源,让学生在能选择内容的背景下,充满个性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孔企平编著.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2]孔企平,胡松林著.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一分(一)第53—54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重要性;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比较和观察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会用折纸和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在小组交流中经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  3.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长期以来,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
从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根系形态分析,为根系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高效的、可靠的工具。研究了多种二值图像细化算法,在此基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关注的是整个教学流程围绕自己的“预设”铺展开来,对学生“对上路子”、近乎“标准”的回答总是津津乐道,却很少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害怕乱了“套数”。其实,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相辅相成,教师需要首先练就熟练的教学技巧和良好的教学能力,其次课前全面充分理解文本,关注生成,用教师自己的机智,通过有效引领,启迪训练学生的思维,捕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创造精彩的课堂。  一、
该文讨论了匣钵传热过程的计算机数字模拟方法及其定量结果。由于匣钵传热过程属于非稳态综合传热过程,定量计算很复杂,应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进行过程模拟,可迅速得出定量解答,用来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导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情感因素,让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实施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下面我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谈谈体会。  一、创设导课情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以信息技术手段为重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信息技术能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备,使得优质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将引入数学课堂,为学生进一步展示数
摘要: 数学教学中,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寓教于乐的重要手段,故事、猜想、动手操作和不同形式的竞赛,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学数学,学生能掌握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游戏 情感体验 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