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式设计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间进入21世纪,网络化时代甚至移动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信息的传递需要直观化与创新化。而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求,主要探讨设计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实验性的”探索式”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具有参与性、探讨性、趣味性、创新性的新课程教学方法,并为同类课程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实验性 研究与实践 设计课堂 教学模式
  时间进入21世纪,网络化甚至移动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各自都在拼命想办法传递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微信圈,博客,QQ群,点点网,各种信息源都以最富创意和最具简明的方式的发布各种信息至终端。信息的爆炸导致信息传递方式变革,信息的高效传递需要非常直观化与创新化。更需要简洁明快。所以,如果我们的设计教学还是墨守陈规,不能与时俱进,依然是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还有可能快会被快速变化的时代淘汰。
  一、传统设计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的现状分析
  我国设计教学模式长期一贯的习惯是:“理论讲解—经典案例分析—学生应用性练习”这样一种三段式教学模式,在信息不发达的八九十年代,传统教学模式尚能达到设计教学的目的与效果,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生难以接受这种刻板的,慢条斯理的授课方式,于是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便老师理论方面讲得再神采飞扬,津津有味,学生都提不起兴趣,他们即便能够被动的座在课堂上,但心神早飞出窗外。有的学生在干脆在下面昏昏欲睡,最终课堂教学的效果很难收到成效。
  另外,设计应用练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具有良好的跳跃性、发散性思维,而常规教学方法仅依靠讲授法、案例法以及课堂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少数几个学生能通过反复修改推敲,找到具有一定新意的创作点,但是大部分学生却难以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由于缺乏创作的激情与欲望,只能故步自封的一味模仿经典案例,缺乏创新意识和自我特色。
  二、探索式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势
  因此,突破学生自我思维创作的局限,进行理论探索式教学,激发出学生设计与创作的欲望,并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建立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平台,达到以师生高度融合模式推动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是当下设计课程教学中需要革新的教学方法。具体到教学环节,这种实验性的探索式教学方法是: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尝试解决(做)---作业讲评(找出答案)---总结理论(答)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开刻板的理论讲述,使得学生来课堂不再是一种被动。而是将课堂演变成一项参与度很高的的设计探索游戏。变被动为主动,其二,其探索方式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二元辩证的验证方法。符合我们认知具体事物的客观规律;其三,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在探索式教学模式里,我们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来进行PK与互相讲评,可以使每个学生高度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里面来。
  我们以室内设计教学为观察点,高校中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注重设计技法训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室内空间创意与表现的主要方法和相关技能,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创新性、想象力的启发和训练。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分也更多地趋向老师的主观经验来判断,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而这种参与既可以让老师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同时取长补短,在进一步修改作品时能找到相应的方法和思路。再者,传统灌输式教育仍然是当前家居空间创意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将教师所授知识奉为“经典”,各班学生作品创作风格和该班任课教师喜好风格趋于一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逆向思考和探索精神。
  三、探索式设计教学的具体实践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家居设计行业输送优秀设计人才,要提高优秀人才的数量,尤其是质量,就需要让学生掌握设计的创意技巧,家居空间创意设计课程便是培养学生家居创意构思的主要场地,家居空间创意设计课程学生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便是如何进行平面布局分析与空间创意,而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去认真的分析与努力的创意,但这些都需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来催化,这传统教学模式下显然是无法做到的,而“设计探索式”教学模式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机会体会学习的快乐与激情,融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从而能从各个方面感受到一个设计师的愉悦感与成就感。
  那么,具体到教学中是怎么做的呢?针对家居空间创意设计课程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僵硬,教学效果低下的现状,笔者和教学团队围绕探索式教学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首先,将传统的讲授法、案例法以及课堂练习法转变为“探索式”(理论探索、设计探索、讲评探索)结合式教学,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设计创作中去,同时,可以通过“探索式”案例互动讲解教学让学生变被动思考为主动学习;其次,逆向式的学习和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课堂气氛的活跃,使得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详细阐述“探索式”教学模式运用的步骤和特点。
  设计课题:在40平方的小户型空间里,以上班族为对象进行室内创意设计。
  该设计课题的展开从户型分析开始,首先给出一个实际的小户型,这个小户型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原结构设计,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设计出合理的平面布局,这是首先抛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设计与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布局图完成后,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对所有的方案进行评价,当然也包括自评,这个阶段中,老师需要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要求学生找出设计平面布局的规律与技巧,同时总结家居平面设计的功能与要素,指导老师适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将所获得的理论与技巧变成书本里的条条框框。
  在这个阶段里应该要多穿插一些互动性较强的互评,比如要求学生选出3组优秀方案。每个小组选出心目中最佳的3个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设计中去。毕竟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方案能获得大家的认可,另外这种方式也非常公平公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抓住学生一两点优点并进行激励,学生就能信心倍增,进而大大提高对课堂教学参与的兴趣。
  依次类推,在设计的深化阶段,老师可以提出类似:如何使室内空间色彩统一起来?如何将室内各自纷杂的材料简化并统一在一个主题内?如何提高室内空间的软装品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设计或根据这些问题去检验自己的设计成果,然后在统一进行讲评和互评,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并提高到理论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总,始终要贯彻“探索教学”的方法,一定不要提前告诉学生这个要怎么做,那个要怎么改,只进行方向性的引导,最过程和节奏进行把控,让学生去自由探索,自由进行讨论,自由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设计的探索和修正中得到知识和理论的顿悟!根据人类对知识与技能的记忆特点,这种对知识的主动式顿悟是难以忘怀的,足以铭记于心。
  四、结 语
  对于家居空间创意设计课程“探索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历时近4年,从最初的照本宣科到至今的“探索式”教学的创新应用,笔者在家居空间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实践,让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职业感得以提升,学习氛围得以加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探索学习,互助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也必然会让他们在未来室内人的道路上走得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 杨东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的快速化建设带来了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但是同时因为传统技艺、建筑材料的缺失,城市失去了本土性应有的印记。熟悉的环境变得生涩而疏远。立足于本土建筑材料,识图通过案例梳理在重建场地情感方面为设计工作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场地情感 传统材料  一、技术更迭——消失了的场地情感  进入近现代历史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化规模生产代替了传统手工生产,加快了生产速度;城市逐渐
期刊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城市的规模及数量日渐增长,人们对于新的建筑形式需求逐渐扩大,非常多的建筑设计创造了新的时代潮流。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科布西耶的代表作品朗香教堂,它简约特别的外形设计和美轮美奂的用光手法被誉为20世纪最具震撼力、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文章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出发,逐步分析朗香教堂的空间设计、外部造型和材质、色彩、光影以及设计师的巧妙构思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我们的聚集地经历了由聚落到城邑、墟市、镇市最后发展到现代的都市。城市作为当代人类最重要的聚集地,其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形成的城市美学将城市慢慢分解成满足人类所需的方方面面,城市建筑是城市美学的重要承载介质也是城市精神的密集载体。《城市画报》中建筑影像所传递给我们的城市美学理念对当代城市发展有着一个良好的借鉴作用。城市主体才是城市特色的根源,不仅彰显城市文化的多姿
期刊
摘 要:情感主导决策,体验决定印象,结合设计作品浅析有意识的将情感的共鸣带入设计,带给用户个性化的体验,对于设计的成功无疑是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商品;竞争;情感;体验  一、情感于体验判定成败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对于设计而言,在用户五花八门的意见反馈中,是什么在驱使他们做出反馈?是什么让他们鉴别设计的好与坏?粗浅来看,对用户来说,使用过程中,简洁、直观、顺畅的感觉
期刊
摘 要:在中外美术艺术史上,明代的徐渭和荷兰的凡高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大师,因为他们超凡的艺术成就和坎坷悲苦的人生显得尤为与众不同,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数以万计的人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墨葡萄》和《向日葵》,通过这两幅画的研究,更能对他们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与比较。  关键词:艺术风格 情感 继承 影响  一、徐渭与《墨葡萄》  徐渭,字文
期刊
摘 要:通过观展的感受,引发了对于艺术家运用“日常之物”所转化出来的艺术作品进行思考,进而对其创作手法和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索,最终有了对于阿瑟丹托关于艺术哲学的研究和理解。  关键词:日常物品 阿瑟丹托 艺术哲学  2014年9月19日,由著名策展人何桂彦先生策划“日常之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日常话语与观念生成的展览在成都蓝顶美术馆新馆成功开幕。这次展览主题探讨的是“日常之物”如何经过艺术家的处理
期刊
摘 要:老子云:“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在“道”之思维创造方面,新媒体艺术以深刻的哲学视角洞悉着人们的生存境遇,又平台的开放和互动吸引公众加入到这场美学游戏,成为这场艺术表现与完成的重要仪式。在“器”之实践表现方面,新媒体艺术高度的交叉融合性驱动着艺术创新力,而艺术家和商家的跨界实践则让新媒体艺术对生活本身有了更多的关照。当艺术遭遇新媒体,一种大众美学意识便蔓延开来。  关键词:大众
期刊
摘 要:安东尼·高迪是当之无愧的建筑界天才,有着“上帝的工匠”之称,巴塞罗那那些盛名建筑几乎都是出自高迪之手,不管是他传奇的人生还是他的作品都有着聊不完的话题;高迪的建筑天马行空,造型怪诞陆离并且梦幻神奇;蜿蜒起伏的曲线是高迪建筑上最具特色的表达形式,是对大自然最真实的模仿;高迪的建筑是多种风格的融合,不但具有哥特复兴式和新艺术运动,还具有阿拉伯风格、巴洛克、自然主义和加泰罗尼亚民族风情。  关键
期刊
摘 要:关于“艺术性纪录片”的争论,在这一概念提出伊始就相应而生。到底什么是“艺术性纪录片”?它与当时的所谓“纪录性艺术片”有何关联?它到底是一种 “纪录片”还是一种 “艺术片”?针对这些问题,有关学者和电影人进行了相应的解答和阐述。但纵览这些讨论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关于历史文献上的梳理和概述,受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在当下我们在重新拾起“艺术性纪录片”这一概念以及相关的命题时,除了在历史话语的惯性内做
期刊
摘要: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是王澍先生2007年在杭州进行的成规模的校园建设实践。文章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作为研究对象,从选址布局、材料美学、空间处理、场所精神等方面去分析校区的环境营造。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转塘镇,因为美院的到来,这个小镇变成了著名的艺术创意产业园,可以说美院给这个小镇注入了新的灵魂和生命力。美院象山校区顾名思义,依着象山而建,在校园中,能享受到山耸水环,风景优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