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对新生大鼠原代培养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型钾通道Kir3.1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新生SD大鼠原代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型钾通道Kir3.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该通道及乙醛在急性乙醇中毒引发心律失常的过程中所发挥的效应。

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及Ⅱ型胶原酶提取并培养150只新生SD大鼠原代心房肌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肌钙蛋白I鉴定。采用细胞计数套件-8(CCK-8)法分别测定200~800 mmol/L乙醇及50~500 μmol/L乙醛处理24 h后细胞的生存率,以确定导致新生SD大鼠原代心房肌细胞凋亡所需的乙醛及乙醇浓度。建立以最大非凋亡浓度(200 mmol/L)的乙醇处理24 h及相应剂量(100 μmol/L)乙醛处理24 h的新生SD大鼠原代心房肌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乙醇处理组、乙醛处理组及对照组心房肌细胞Kir3.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成功培养新生SD大鼠原代心房肌细胞,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所培养细胞为心肌细胞,且90%以上细胞肌钙蛋白Ⅰ染色阳性。(2)CCK-8法测定显示400 mmol/L以上的乙醇处理组的心肌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00 mmol/L及以下的乙醇处理组心肌细胞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0 μmol/L以上的乙醛处理组的心肌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350 μmol/L及以下的乙醛处理组心肌细胞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检测显示200 mmol/L乙醇及100 μmol/L的乙醛处理24 h的新生SD大鼠原代房心肌细胞Kir3.1蛋白表达分别高于对照组(44.52±23.07)%及(45.04±22.01)%(P<0.01),而乙醇组与乙醛组之间Kir3.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乙醇及乙醛处理均能够明显上调乙酰胆碱敏感型钾通道Kir3.1蛋白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比较环肺静脉隔离(CPVI)和线性消融,基础上结合或不结合心房碎裂电位(CFAEs)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PAF)术后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PAF患者69例,分别行CPVI+CFAEs+线性(Linear)消融(A组)或CPVI+Linear消融(B组)治疗,于术前、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随访结
目的探讨心电图Ⅱ导联R波第1峰时限(RWPT)分布特征及其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电生理研究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2~68(46.1±13.4)岁。32个病例164份心室不同部位起搏12导联心电图,2名心电工作者双盲法手工测量RWPT,并比较不同部位心
目的比较起搏器植入术两种不同切口缝合方法的缝合时间和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的462例患者,按照手术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A组,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拉合法:起搏器184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3例,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18例,其中更换34例;B组,使用连续皮内缝合:起搏器209例,ICD 11例,CRT
期刊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治疗儿童右前/中间隔旁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了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资料,均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右前/中间隔旁路,行冷冻消融手术。结果本组儿童右前/中间隔旁路冷冻消融成功15例,即时成功率83.3%(15/18),术中一过性房室阻滞6例,发生率33.3%(6/18)。平均随访5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6.7%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总结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后迟发性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和救治结果。方法分析解放军第306医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共503例STEMI行PPCI后并发迟发性心脏压塞3例(0.6%)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结果3例迟发性心脏压塞发生在STEMI后18~54 h内,PPCI术后14~46 h。梗死部位均为前壁,靶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