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骄子 民族脊梁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113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月7日,是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和优秀党员周保中同志诞辰11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纪念日子里,我们深切怀念大理人民的优秀儿子——周保中。1902年周保中出生在时为大理府太和县湾桥村的一个白族农家。这里山清水秀、地灵人杰,1915年,周保中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大理第二中学读初中。1917年2月,年仅15岁的周保中毅然从军,参加“靖国护法”战争。1922年11月至1924年在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1926年他到广东参加著名的“北伐战争”。1927年3月,周保中担任程潜第六军五十六团副团长,转战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参加了攻打南昌、袭击雨花台等著名战斗,战功卓著。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毅然于1927年7月在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指示,继续留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做党的秘密工作。1927年12月,他担任六军十八师副师长,在湘、浙、豫等省从事兵运和联络工作。1928年底,党派他到苏联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赴东北参加抗联领导工作。从1932年1月到1946年的14年中,周保中作为东北抗联的著名军事指挥者和卓越领导人之一,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14年的抗日斗争中,周保中历任满洲省委委员、军委书记,绥宁反日同盟军军长、党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吉东省委书记、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中共东北委员会委员、书记,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周保中担任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兼吉辽军区司令员,吉林军区司令员,吉林省政府主席。新中国建立后,周保中历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书记,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云南大学校长等职。1952年底,他调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部长。1953年8月兼任西南政法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周保中相继当选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在中央“八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并担任全国政协一、二、三届常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在北京病逝,终年62岁。
   周保中同志一生追求真理、献身信仰,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高尚品德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周保中同志追求真理、信仰坚定。1927年7月,在大革命失败,无数共产党员人头落地,血流成河的腥风血雨中,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国民党革命军第六军党组织委员。1928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机关遭到破坏,时任驻湖南六军少将军事参议的周保中的中共党员身份暴露,蒋介石下令通缉他,只好离开长沙到上海,后调到中央军委,秘密到浙江、湖南、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派周保中到苏联学习。1929年秋,周保中因在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批评王明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而被定为“托派嫌疑”,于1930年3月被开除党籍,送到莫斯科附近一个五金工厂去当工人,但周保中同志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相信党组织,直到1931年2月才恢复党籍。在东北抗战的14年里,面对日寇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周保中和抗联战士经历着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的艰难困苦的考验。在抗联第二路军主力部队西征后,日伪军将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列为重点“讨伐”对象,悬赏周保中的首级由1万元增至10万元,后来甚至增至周保中身上的一两肉换一两黄金。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他志坚如钢,特别是1938年入冬以后长达7个月的漫长寒冷季节里,他率部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吃树皮、住雪地,在已不具备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情况下同日军在茫茫雪海里进行一次次恶战,充分体现了周保中同志坚定的革命信仰和献身精神。
   作为抗日民族英雄,周保中以他的人格、胆略和献身精神为“英雄”荣誉作了最好的诠释。1934年,在一次与日本鬼子的遭遇战中,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腹部,当时,肠子像麻绳一样从肚子里挤了出来,周保中将肠子塞回到肚子里,又继续战斗。1932年10月周保中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攻打宁安县城,他身先士卒,奋勇冲杀,却因小腿中弹倒了下去,但他马上站起来,振臂高呼:“冲啊!同志们快快冲啊!”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似下山猛虎,直杀得日寇丢刀弃枪,狼狈败退。战斗结束后,几名战士把周保中背起来,送到指挥部去治伤,因为子弹已穿入腿骨,急需动手术。在没有医生,也没有麻药和器械的情况下,他斩钉截铁地说:“干脆点,用刀子挖,拿钳子夹,我受得了!”于是,在他的坚持和不断催促下,医生硬是用刀子和钳子将弹头从腿骨中取了出来。周保中负伤不下火线以及他强忍剧痛刮骨取弹的事,在救国军中传开了,全军战士听后无不深为感动,都称赞参谋长是个英雄好汉,当时还有人编了两句顺口溜:“刮骨取弹真英雄,胜过昔日关云长。”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和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14年岁月里,周保中奉中共中央之命,在极其险恶的战斗环境中,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数千次,无数次重创日本侵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并牵制了日本精锐的关东军,积极配合了全国的抗战。时任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后来曾任苏联国防部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对周保中十分敬重,称他是“二战中了不起的军事家”。1949年8月中旬,周保中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毛泽东称赞说:“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作为人民公仆,周保中同志不搞特殊,心系人民,鞠躬尽瘁。1950年6月,中央电令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陈赓代表中央前往越南帮助工作后,周保中主持云南省人民政府和昆明市军管会的全面工作。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又是和平解放,斗争复杂,工作繁多。周保中为云南的旧政权接管改造、新政权建设、肃清匪特、支援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都做出卓越的成绩,受到了云南各族各界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和拥护。1951年12月21日,云南西北丽江、鹤庆、剑川等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周保中积极有效地组织了全省救援灾区的抗震工作,并冒着余震的危险,亲自深入到地震灾区慰问和领导救灾工作。他南征北战20多年没有回过老家,回到昆明工作后常有亲属来看望他,也有人提出,请他给安排个工作,他所能做的,只有热情接待,亲切说服和劝慰,勉励他们好好劳动发展生产。他和夫人王一知同志在俭仆生活中节省下的钱,尽其所能帮助照顾亲属,从没有徇私情安排任何人在昆明工作。
   作为大理人民的优秀儿子,周保中秉承了白族人民包容兼蓄、急公好义的优良品德。少年时代,正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为了寻求真理,年仅15岁的他便怀着振兴华夏的抱负进入云南陆军第一师教导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靖国护法”战争。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他接受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军阀统治的中国社会现状强烈不满,立志改造中国社会。他的家乡远在云南边疆,但日寇侵占东北,他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同仇敌忾,毅然投入残酷的抗日战场。他刚到东北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中共党组织直接领导的抗日队伍非常弱小,而在同一地区的抗日义勇军队伍却有数万人之众。因此,他到东北后不久即深入到抗日义勇军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很快就改造收编了各类抗日武装。在东北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周保中以他的人格魅力协调抗联内部党的干部之间的关系,军队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加强了抗联部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
   1949年8月,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的周保中到北平参加第四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会议期间,党中央决定调周保中回云南,参加筹组云南省级政权,出任省人民政府主席。不久,中央军委电令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率四兵团进军云南。11月中旬,周保中动身南下,到贵州境内时,得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在昆明率部起义,卢汉为云南的解放乃至西南的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央考虑由卢汉出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任。鉴于云南的特殊情况,中共中央于1950年1月19日决定,改以陈赓担任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任副主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职务变动,周保中毫无怨言,顾全大局,全力支持和配合陈赓同志工作。
   周保中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铁骨铮铮、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强敌、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在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理州经济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更大的成绩来告慰周保中同志的在天之灵。
   周保中同志永垂不朽!
  责任编辑 左家琦
其他文献
一直以为   父亲,还是我心中的那尊神   可是,突然发现   父亲,真的老了     花白的头发深凹的眼   伛偻的脊背乌黑的脸   我的挚爱的父亲   突然间就让我看到了沧桑的岁月     曾经,因了父亲   小村的一切是那么鲜活   因了父亲的生机   袅袅的炊烟飘香   潺潺的溪流歌唱   满院总是鸡飞狗跳的热闹场面     父亲老了   却没有老房前屋后的土
期刊
张卫平,男,1967年10月出生于滇西北一个日渐萎缩的高原湖畔。曾从事野外地质、电视传媒及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以诗性作为内心的泉水,在自然与市井中独自进行诗歌、散文、小说、新闻、电视脚本等徘徊于灵性与禁忌之间诸多文体的文字操作。性情亦介于散淡闲适和狂狷的浮隐中。有近百万文字见世,为云南省作家协会及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会员。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
期刊
2012:龙年吉祥     在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里   2012年,曾令人惊恐地淹没在   世界末日的滔滔洪水里   而在喜马拉雅山脉悄悄崛起的   中国,在它的12生肖里   2012年——   是金龙银龙领舞神州大地的龙年   是大红灯笼点亮中国的龙年   是爆竹礼花笑脸一起开放的龙年   是梦想希望阳光大面积播种和生长的   龙年。千百年来   作为中华民族永恒的象征 
期刊
饮牛于小溪,溪水清清。牛饮水于河,河流脉脉。   乡村的溪流总让人凝静,五步开外,牛搅动的痕迹便荡然无存。牛涉水而过,小河一阵喧响,牛哗哗地踢着水,溅起的水花变成了天空跃动的鸟儿,灵动飞快。牛大饮,便听到咕咕的汲水声音自喉管发出,可以看到牛伸缩的喉咙,如一只抽水的拉龙。这是乡村缩写的符号。   看得久了,总免不了要向水中丢个石头,阻止牛的渴饮。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此时浪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淡淡的波
期刊
站在高山上     如果我依然站在高山上   清脆的牧鞭赶走了黄昏的夕阳   牧归的羊群忘不了回家的路径   我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隔山远望   远方的亲人就坐在对面的山岗   青草芬芳的气息拂面而来   我是一个习惯醉酒的汉子   跌倒在乡村那道低矮的门槛     如果我依然站在高山上   我会不会为村庄迎娶到一轮明天崭新的太   阳    春天、冬天    
期刊
东莲花,一座马背上驮出来的村庄,一串遗落在恒久历史时空中的古道马铃声,于悠悠流淌的岁月中,拂去云烟,弹尽浮尘,任凭光阴的大手匆匆掠过村庄上空,弥久安然地停靠在巍山九曲十八弯的红河源旁,经年地恪守着那份不事张扬的宁静和安谧。   期遇东莲花是藏匿已久的心思,未曾想乍然一见便已惊鸿。秋水碧荷,袅袅晨烟,葱葱林木,青青稻田,慈祥的老人,头戴白纱的回族少女,青瓦土墙的古民居,停靠路边的小马车,眼前如画般
期刊
梦呵,如此奇特!   也许在大理这块和谐养心的沃土上生活久了注定是要滋生奇特之梦的。梦里的我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大理,扮演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无法想象,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居然也能这么精彩。    了悟洱海     我从未见过大海,因此我对洱海的感情非常深厚,因为我是一个渔民。渔民能生活在洱海上是幸福的,因为洱海的鱼总是多得超乎我的想象,所以打鱼倒成了我的副业。我总喜欢在有月的夜晚划着我的小船泛舟
期刊
出昆明记     从遥远的滇西大山中一路东来   昨晚洗去尘埃   在旅馆里睡了一宿   一觉醒来   说是继续南行   向着河口   向着祖国最边陲的小镇     这一宿住在大观河畔   大观路上的民委招待所   一个几乎可以忽略的十字路口   和其他十字路口一样   有着嘈杂的车声   嘈杂的空气   嘈杂的标间   嘈杂的床、褥子   还有嘈杂的洗浴工具  
期刊
蓝色的是奔腾的河流   红色的是蜿蜒的道路   站在一张自治县地图前   我温暖的指尖   顺着弯弯曲曲的线条   一寸一寸,靠近   魂牵梦萦的故乡      大峡谷中,黑色的羊群   在夕阳的吆喝下   越过密集的等高线   回到炊烟袅袅的村庄   我白发的亲娘   正背着高高的草垛   走在腊月的边缘      现在已是傍晚时分   几厘米的版图上   窄窄的
期刊
“森女”、“小资”全都有乐    现在被巍山人称为“四方街”的巍山古城,是以拱辰楼为中心的。这座威武的拱辰楼是当年的北城门,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拱辰楼至今仍然是巍山最醒目的建筑。拱辰楼原为三重檐城楼,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改为二层,楼阁南侧悬“魁雄六詔”,北侧悬“万里瞻天”匾额,一方面显示当时的统治者向着京都,表达了巍山心向中原,归附天子的忠诚之心;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城楼的高大巍峨,一览全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