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流失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v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技能型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就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得以蓬勃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学生流失现象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严重制约着中职学校的发展。文章分析了中职生流失的原因。并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流失现象原因对策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2007年再扩大招生50万人,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01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经大体相当。但是中职教育本身的发展,特别是规模的迅速扩张,也提出许多新问题,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尤其是学生流失现象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恶疾,而高流失率则影响和制约着中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就流失现象形成的原因、流失的负面影响以及应对流失问题的策略和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流失现象的形成
  
  中职学校流生现象由来已久,但目前由于受高校扩招和普高升温的影响,中职学校招生困难,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中职的社会形象受损,从而使学生流失更为严重。据统计,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率均在15%以上,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和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率高达30%以上。下面以九江地区的中职学校(含承担中职教育任务的高职院校)为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流失比率还是较大的。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但五年制高职生流失相对较少。中职生流失现象在今天看来,究其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社会方面的原因。虽说中职生年龄尚小,与社会接触还不算多,但社会观念及流行的思潮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思想。首先。在社会上职业教育地位不高,公众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甚至存在偏见。其次,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不够理想,许多人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尽管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帮扶,出台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在这些社会偏见和陈旧观念的影响下,中职生思想压力大、学习劲头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普遍存在自卑感,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从而导致学生流失。
  2 家庭方面的原因。目前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主体是工人和农民的子女,也是弱势群体的后代。以笔者这些年所带的班级为例,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家庭特别贫苦的农村或者是被初中学校淘汰下来的春季生。对于农村的贫困家庭来说,一年几千元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是一个沉重负担。尽管政府每年至少要拿出164亿元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所有来自农村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享受到每学年1500元的基本生活补贴,但对特别困难的学生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所以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决定着一些学生的去留。而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的春季生都是初中成绩差,表现差的“双差生”。这些“双差生”大多是因父母亲长期在外打工或父母亲离异导致无人管教。这类学生很容易染上各种不良习气,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甚至被学校开除。
  3 学生自身的原因。从现有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看,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也比较差。再加上一方面由于基础差,对文化课没兴趣学,对专业课又学不懂,厌学情绪严重,从而导致流失。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中职生品行不良,常常违纪,给学校和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经常受到学校教师的批评和处分,于是产生退学念头。
  4 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中职学校由于“差生”多,学生管理的难度加大,而部分“差生”进入学校后,不但不认真读书,反而无事生非,在学生中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影响极坏,使其他学生无安全感,不能安心学习,这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其次,职业学校大都是从普教改制而来的,在教学模式上未能走出普教模式,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开设不合理、教材选用不恰当、专业特色不突出、学生动手机会少等诸多教学问题,学生普遍感到学不到东西,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致使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这是中职生流失率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最后,由于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就业压力增大,由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而竞争力不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使得就业压力也就成为了中职生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流失现象的影响
  
  1 对流生个人而言。影响了他们的终身发展。流生离校后,除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在社会游荡。学校教育无法涉及,家庭教育也很难有效。一部分流生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无形中会给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
  2 对学校而言。失去一个学生就失去了一份信任。学生大量流失势必给原本不足的教育资源造成更大的浪费。由于过多流生的产生,使得许多班级学生数严重不足,又因专业不同等原因不能并班,使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单位成本大量增加,学校经济效益下降,办学经费更趋紧张。
  3 对社会而言,中职生流失现象与教育的终极目标背道而驰。大量流生的产生不仅加深了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还严重束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产生了众多的新一代素质低下的国民,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如果把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简单地抛向社会,这将不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控制流失的对策
  
  1 加强学校管理。严格的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不少中职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养成了旷课逃学、吸烟、赌博、打架等不良习惯,因此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严格学生管理是减少学生流失的重要手段。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教育、引导、监督学生养成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培养遵纪守法意识。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违纪事件要及时查处,对严重违纪影响极坏的学生不能姑息迁就,应坚决开除,要知道留住一个差生可能流失一大批好生。同时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和课任老师的协同作用,这样才能构建立体平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2 爱心感化学生。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成绩差或品行不佳受到别人的歧视,普遍存在自卑感,他们自控能力差又经常违纪。面对这一特殊群体,职教工作者不能一味的埋怨学生素质差、难教,要真正用爱心去关怀他们,帮助他们拭去心灵的自卑,找回自信的感觉。坚定学习的信心,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例如为了能更好地留住学生,笔者原来所在的学校就制定了节假日班主任定期家访的计划。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其家人能够很好的沟通,也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感受到老师和学校的关心。同时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给招生带来了便利。这项措施在笔者原来所在的学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生源,又拓展了新的 生源。
  3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教师要争做“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向学生更好地传授知识。所以专业课教师除要具有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之外。还应具有自身特殊的要求。即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无论是没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还是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都必须到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第一线实习锻炼,学习最新操作技能,并应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相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针对学生基础差,学校应减少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开设的比例,加大实训课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笔者原所在校对2006级新生进行教学计划改革。减少或者删除学生听不懂、老师不愿上的课程。大大减少了文化课课时,使原来每周四节的语文、数学、英语均减少为每周两节。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课程也不同程度调整。通过课程改革,使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比例达到1:1。这样不仅减少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畅通就业渠道。就业难是中职学校招生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了,中职就没了吸引力。因此,要吸引和稳定生源,必须要解决就业问题。所以,职校应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以保障毕业生就业。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学校提出了“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为中职学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关键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所以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和创建学生就业新机制,切实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例如举办双向洽谈会,使学生直接面对人才招聘市场,目的是让学生及早融八就业市场。了解就业形势,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从实际出发,为求职做好铺垫,为自身的发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5 内拓外联闯新路。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中职学校应积极尝试与高等院校联办大专班,提高育人层次,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从上表也可以看出,五年制高职生流失的比例就相对较低。此外,中职学校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办学条件、实习场所、师资等方面的优势,主动与劳动部门联手,积极承担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毕业生学习期满由劳动部门统一考核,并择优推荐工作。这既无后顾之忧,又为职校找到了出路,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根据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中职学校可以面向返乡农民工实施学历教育,还可以因地制宜地面向青年农民、乡镇企业职工、退役士兵、进城农民工、下岗轮岗职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对学生实施“定单”式培养。
  当前中职生流失现象是严重的,引起中职生严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中职学校必须“以人为本”。大力改进教育手段,提高教育实效,建立和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就会得到有效遏制,职业教育将会得到更快更好发展。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长期不能自愈的、也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指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和医疗费用昂贵,并且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
研究背景和目的: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2012年全球约有136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69万人死于结直肠癌。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当代职中课程改革的一种方向和趋势.本文通过
《大风车》栏目照在电视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传播分众化的今天,品牌经营无疑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形象,增强媒体竞争力的一项重大策略。对消费者来说,品牌是优质的标志,是货真价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素养对于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对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其学习、工作的客观需要.本文就此问题
摘 要: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和新教材的使用,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案例为载体所展开的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并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案例教學 初中地理教学 应用
摘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职业学院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师生的开放学习、交流。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在进行促进优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目标的确定,优质教学的组织,要合理利用案例、电子资源、全程教学录像等,注重协作学习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使精品课的资源切实促进优质教学的合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教育教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高校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为国家奠定人才基础的主战场。近年来,高校改革逐步推行,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教学模式的革新也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当然,由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时间尚短,一些教学改革理念还不够成熟,我们一定要转变过去的思维模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充满挑战和机遇。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声乐通选课是培养学生声乐审美水平,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学分制改革的逐渐深入,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声乐通选课,以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声乐通选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1998年教育部倡导开设音乐选修课以来,全国许多大学开设了音乐选修课,声乐通选课也在不少大学中开设。实践证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考虑问题,即“过去的思维影响当前的思维”.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中学学习物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定式,经常会束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