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ang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原《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教学观念的改变。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因此,它不仅要求掌握听说技巧,还要求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可以说,它要求的面广了,标准也提高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情境的创设流于形式,不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价值,学生的互动机械勉强,使得口语交际课陷入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单向互动,弱化交际性
  话题《学会感谢》(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练习1)。
  师:在今天这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地向帮助过你的人道谢,那么你现在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
  生1:我要感谢小童,上次我摔倒后是她把我扶到医务室的。
  生2:我最想感谢的人是邻居阿姨,上次我没带家门钥匙,她让我到她家里去做作业,还留我在她家吃饭。
  师:你准备怎样感谢她?
  生2:我想对她说一声“谢谢你!”
  ……
  问题聚焦: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可是上述案例中呈现的只是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流。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就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
  应对策略:创设“互动”情境,形成交际场。
  师:同学们,你们最感谢的人是谁?他做的什么事让你感动?让我们把自己的感谢大胆地表达出来吧!
  生1:我最想感谢的是老师,上次我没带钢笔,是您到小卖部帮我买了一支,让我及时把作业做完。您还经常为我辅导作业,谢谢您!(深情地鞠躬)
  师:(拍拍他的肩膀)老师听了你的话,非常感动。有了你的这份理解,老师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生2:我最想感谢的是妈妈。她每天既要上班,又要忙家务,还要关心我的学习情况,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
  师:现在我就是你的妈妈。儿子,你说的话我是第一次听到,妈妈感到太幸福了,因为我发现你懂事了。儿子,我也感谢你,有了你,妈妈的生活才有意义,是你带给我们生活的快乐。
  生3:我最想感谢我的同桌,上次下雨天我没带伞,她撑着伞一直把我送到家。
  师:孩子,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请他的同桌起立)趁今天这么好的机会,赶紧对同桌表达你的感谢之情!(相互致谢)
  师:两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大家用掌声感谢你们的互相帮助!在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同学中,有许多人,许多事值得我们感谢,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让我们走下座位,用我们的真情表达感谢!(学生互动)
  案例反思:围绕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话题——“学会感谢”,教师创设了一个现实的交际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一个“交际场”。学生在这样真实、自然的交际场中,投入地说,聚精会神地听,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创造性,从而奠定了双向互动的基础。在交际互动过程中,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伙伴,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并巧妙地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深入。最后通过选择伙伴,相互表达感谢,把师生互动扩展到生生互动,丰富了互动形式,使学生获得多种角色体验,使不同的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都得到提高。
  误区二:平面推进,忽视语言提升
  话题:《小小展销会》(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7)。
  师:我这里有一个削笔器,谁能帮我推销出去?
  (指名两个学生上台表演。)
  生1:卖削笔器啦!快来看哪!
  生2:多少钱?
  生1:15元。
  生2:太贵了!
  生1:阿姨,这个削笔器多漂亮呀!很好削的。
  生2:好的。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还有哪位同学也想推销自己带来的东西?(学生分小组开始推销自己的物品。)
  问题聚焦:从表面看起来,课堂上很热闹,教师通过模拟“微型展销会”让学生尝试推销、购买物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际自主权。但细细分析,教师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表达不清楚等情况,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交际练习在同一层面徘徊,没有推进和提升,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应对策略:创设“生活“情境,提升语言素养。
  师:我这里有一个削笔器,谁能帮我推销出去?(学生踊跃举手)那好吧,我请三位同学到台上来,由你们负责把它推销出去,表现最出色的同学将获得“超级推销员”奖章。(老师临时客串“顾客”。)
  生1:阿姨,您好!想买削笔器吗?
  师:你挺有礼貌的!请问这个削笔器多少钱?
  生1:阿姨,不贵,15元。
  师:15元?太贵了!
  生2:阿姨,这个削笔器多漂亮呀,上面是如今最流行的“喜羊羊”图案,您家孩子一定会喜欢的!再说,它削起笔来又快又省劲,可管用了!不信您试试!
  师:看起来不错,可惜已经用过了,那它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2:这个削笔器是我两个星期前买的,当时我花了二十多元钱呢,再加上我平时特别爱惜它,现在还像新的一样,卖15元真的不贵呀!您看,它还有一个新功能,上课时还可以将它固定在课桌上,多方便呀!
  师:那我还不如直接买个新的呢!(装着要走)
  生3:阿姨,就给点儿面子吧!要不是为了献爱心,我还舍不得卖呢!
  师:我身上没带那么多钱,10元怎么样?
  生2:阿姨,我们这次义卖所得的钱都要捐献给“爱心基金会”呢,要不这样吧,12元卖给您,让我们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好吗?
  (掌声响起,生2被评为“超级推销员”)
  案例反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再次创设购物情境,使学生通过实践来训练刚才学到的推销方法。她把自己化身为一个苛刻的顾客,不断地用语言和表情、动作来提示“推销员”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推销技巧,让学生感觉到这分明是真的在购物,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倾听、表达和应对。同时,“超级推销员”的评比也潜移默化地将表达规范、交际应对策略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而且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误区三:追求统一,缺乏个性
  话题:《学会劝阻》(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1)。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劝阻别人不正确、不文明的行为。放学回家,如果你看到爸爸正坐在沙发上一根接一根地吸烟,你会怎样劝阻他呢?谁来演一演?
  生1(“儿子”):老爸,你怎么又抽烟啦?
  师插话:这样叫爸爸不太礼貌哟!
  生1:爸爸,请您不要抽烟,好吗?
  生2(“爸爸”):儿子,爸爸就这么一个爱好,你还是别管了。
  师插话:你应该皱起眉头,显得很不耐烦的样子。
  生2:(皱眉)儿子……爸爸就这么一个爱好,你还是别管了。
  生1:不,爸爸。您看,烟盒上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呢。
  师:请把香烟对健康的危害说具体点儿。
  生1:吸烟能引起很多种疾病,比如……(说不上来)再说,您吸烟还破坏了环境,到处都是烟雾和烟味,多不好呀!您还是别吸烟了,好吗?(师插话:你可以做出剧烈咳嗽的样子。)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还有哪一组同学也想来表演一下?(另一组同学表演流程及内容与刚才的表演相似。)
  问题聚焦:“劝阻爸爸吸烟”是学生并不陌生的生活场景,学生应该有话可说,会说,为什么会出现两组同学表演雷同的现象呢?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孩子很多语言是真实生活的语言,比如“老爸”这一称呼,可教师不断地引导孩子表演,牵得过多,介入太深,总想按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表演,试图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期待的内容甚至感受去表达,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将自己真实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与课堂里所表演的“口语交际”割裂开来,同时千人一腔,缺乏口语交际训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应对策略:创设“角色”情境,彰显学生个性。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劝阻别人不正确、不文明的行为。那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景呢?
  生1:我爸爸最喜欢抽烟,我们家里到处都是烟味,我和妈妈劝过他好多次了,都没起什么作用。
  师:是吗?看来劝阻你爸爸吸烟还是件挺有难度的事。不过我们班的同学肯定愿意接受挑战,谁来试试?(请一位自告奋勇的同学扮演儿子,与生1一起表演,劝阻没有成功)其他同学既是观众,又是评委,可要仔细观看,准备发表自己的看法哦!
  师:看了他们的表演,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请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
  生2:我觉得“爸爸”表演得不错,只是要注意“儿子”在劝阻时态度要诚恳些,不要嬉皮笑脸的,特别是要把“吸烟有害健康”道理说清楚,可以举一些事例来说。
  生3:我建议“儿子”在劝阻时要把自己闻到烟味的难受感觉表达出来,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这样更有说服力。
  师:这位“爸爸”和这位“儿子”,观众的建议对你们有什么启发?愿意再尝试一次,改进自己的表演吗?(二生再次表演,成功劝阻。)
  案例反思: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时,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交际情境中扮演的那个角色。为此,在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即引导学生从语音、语气、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为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使他能想角色所想,思角色所思。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角色需求,还可以通过其他同学对表演的评价作适当的提示,以此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行比较真实的言语和社会交际活动。在这样的交际互动中,“爸爸”和“儿子”表演都很投入,他们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都能在表演中获得提升,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得到彰显。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清安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最近听了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是两位数”,颇有感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其除的顺序、试商的方法与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完全相同,只是商的位数多了,需要解决商的每—位书写的位置。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弄清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特别是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虽然顺利完成了教学设计的内容,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尚未真正理解。  片段一:
期刊
数量,英文是Ouantity;质量,英文是Quality。一眼看上去,两个Q还真差不了多少,本质却有天壤之别。  2007年6月,中国汽车分别在俄罗斯和德国做碰撞实验不过关,国外媒体纷纷称中国汽车为“夺命车”、“敢死车”,甚至说它们是“来自中国的废铁”。想想也不足为怪,德国“大众”在“帕萨特B5”的基础上研制“帕萨特B6”,人家可是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而中国市场每年涌现50款以上的全新车型,其中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跳绳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跳绳,跳绳是一种有益的活动,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我们的体质。跳绳还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并解决跳绳活动中蕴藏着的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跳绳)  师:昨天老师和
期刊
2010年3月1日召开的云南省“三生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透露,由云南原创的“三生教育”教材已被13个省市采用,其中陕西、河南、安徽三个省均以发文的形式在全省学校推广使用。据悉,云南原创教材被省外使用这在云南教育史上尚属首次。此外,省教育厅近期还将出版《三生教育中国公民读本》。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掌握生存技能,了解生活常识,最终获得人生的幸福,2008~2月。云南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
期刊
《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只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在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呢?    一、明确互动目标。发挥教师教学智慧    明确的互动目标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而师生互
期刊
百闻不如一见,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深受启发。现摘录其中精彩片段,和同人一起欣赏,一起思考,一起共享。  片段一:寓数于景。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登山的生活照片)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谁吗?  生:是黄老师。  师:对,暑假里,我和同事们一起出去旅游了。能看出我拍照的地方吗?  生1:在一座山上。  生2:还是一座不一般的山。  师:是的,这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教学理念:对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经历被剥削压迫的儿童来说,学习本篇课文就是要让他们了解为人民翻身得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毛主席;通过听讲和朗读课文,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高尚品质,体会乡亲们饮水思源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课文中的两类生字
期刊
教学简述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课文记叙的是红三军团过草地时,为了解决部队断粮的燃眉之急,彭德怀将军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杀掉给战士们充饥的事。大黑骡子是彭德怀将军最钟爱的坐骑,但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了它。文章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高贵品质,赞扬了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故事感
期刊
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物”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由《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个片段的描写方法、侧重点不尽相同,可以说这三个片段均为入物描写的经典。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算单位“千”,初步体会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2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 通过数学活动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