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鹤痴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qiang7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淀,且具备丰富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所谓“打造”某种文化,实质是人为介入缩短该文化自然形成时间。“打造”一种全新的文化往往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文化源流。把鹤文化“打造”成为齐齐哈尔城市主题文化的提出,是近20年间的事。从目前的状况看,齐齐哈尔鹤文化的源流还没有研究清楚。笔者仅就清代、民国以来齐齐哈尔涉鹤问题进行研究,探寻齐齐哈尔鹤文化的源起及其早期形态,为齐齐哈尔鹤文化提供基础支撑。
  贡鹤园鹤——齐齐哈尔鹤文化的发端
  在齐齐哈尔市博物馆举办的“嫩江的述说”主题陈列中,有3根昂昂溪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雕纹骨管。其中的1根器长11、6厘米,最大径1、3厘米。通体刻几何网纹和三角形勾连纹,布局合理,富于变化。两端一侧有钻孔。专家认定,器物是由大型鸟类腿骨加工而成。有学者提出骨管是丹顶鹤腿骨,系齐齐哈尔原始先民制造的乐器假说,并就此界定,早在7500年前,就有鹤类在齐齐哈尔地域栖息。如果说齐齐哈尔地域有近万年的鹤类栖息史,似乎没有什么异议,但说骨管与丹顶鹤相关,需进一步的科学测定。
  查考史志文献我们发现,世居齐齐哈尔地域少数民族的鸟类图腾,绝非温驯的丹顶鹤,也不是天鹅、鸿雁,而是海东青。海东青是一种挚猛的猎鹰,在辽代深受契丹贵族追捧,更是女真民族精神的象征。这种崇尚勇武精神的图腾崇拜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康熙末叶齐齐哈尔流人方式济撰著的《龙沙纪略》中,我们找不到有关鹤类的记述,却可以看到有关海东青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根据目前所见史志文献,最早记载丹顶鹤的是嘉庆年间被户部派至黑龙江将军衙门任银库主事的满族学者西清。
  清代,丹顶鹤是黑龙江重要的贡赋。据《黑龙江外记》记载:“往岁,恭遇高宗八旬万寿,将军、副都统呈进贡物:有鹤,有鹿,有马,有堪达汉,有四不象,有貂鼠,有灰鼠,皆沿途谨饲以进。”乾隆八十岁寿辰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这是目前所知齐齐哈尔进贡鹤类的最早文字记录。鹤是长寿的象征和代名词,列于寿贡之首是正常的。嘉庆十四年(1809),皇帝五十寿诞,黑龙江将军,依往制供奉,其中就有丹顶鹤。记载说明丹顶鹤并不是经常性的贡品,而是专门在皇帝逢十大寿时才进贡的吉祥物,并且形成了则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丹顶鹤在乾隆时代已经成为黑龙江贡赋的一种。
  在《黑龙江外记》中,还记录了这样一件事:“辽东鹤,本方物。或得其二,略不加惜,以遗某公。日放置园中,饲以料,修颈高趾,殊自得。性喜浴,每雨过,轩舞有节。或啄薪木掷空,作添筹戏。丹顶日鲜,乃知此物非可剪翎而笼畜之者也。余谓某公日:是盍名放鹤园。”文中的某公,是镶黄旗出身的黑龙江将军爱新觉罗·斌静。从西清的叙述看,斌静是偶然得到这两只丹顶鹤的,没有主观搜罗的迹象。两只鹤随遇而安,受养容易,举止形态怡然自得,活泼健康,说明时人对丹顶鹤习性有所了解,并相应的有饲养方法。黑龙江将军府后花园因有丹顶鹤而显得生气勃勃,成为齐齐哈尔历史上第一座“动物园”,而斌静则成为清代齐齐哈尔饲养丹顶鹤的第一位高官。民国时代魏毓兰的《龙城旧闻》也记载了这件事,称“并征集文人诗歌纪其事。时嘉庆十五年(1810)七月”,成为有文字记载的齐齐哈尔人工饲养丹顶鹤准确时间。从西清的“此物非可剪翎而笼畜之者”的话,并建议起名“放鹤园”的建议分析,实则有劝谏斌静将丹顶鹤放归大自然的意思。而魏毓兰之说,则告诉我们当时曾经有文人咏鹤诗集,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辽东鹤”是一则典故,本没有辽东产鹤的意思。但從西清“辽东鹤本方物”之说,我们可以理解为:丹顶鹤是齐齐哈尔地方特产。
  养鹤驯鹤——文化流人与丹顶鹤的结缘
  养鹤、驯鹤一般说来是古代王公贵族奢靡生活的表现。但在清代的齐齐哈尔,养鹤并非权贵专利。这可以从上述斌静将军得到丹顶鹤的过程来验证。关于齐齐哈尔养鹤驯鹤状况,流人诗文体现的最为明显。
  道光八年(1828年),因督修宝华峪孝穆皇后陵寝工程不坚而导致漏水,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英和获罪,被流放齐齐哈尔充当苦差。在戍所,抛开繁琐事务的他,触事见闻,创作了文史笔记《卜魁纪略》、骈体文《卜魁城赋》和诗集《卜魁集》,文、赋、诗三位一体,英和成为清代齐齐哈尔以卜奎为主题撰著类别最全的文人。其中多有描述齐齐哈尔风物之作,英和《卜魁集》中的“驯鹤”、“鹤浴”就是有关饲、驯丹顶鹤的诗篇。
  “夙具青霄志,樊笼暂借安。寿闻千载健,声到九皋寒。饮啄情何适,飞腾与未阑。江鱼自肥美,日贳(shi)以供餐。”这是专以《驯鹤》为名的诗。诗中,英和以细腻的手法对丹顶鹤青霄的志向、隐忍的性格、长寿的特点、高亢的声音进行了概括,这些无疑是鹤文化之精髓。而对于在饮食、飞腾等方面驯养丹顶鹤的方式方法,则简要带过,突出了丹顶鹤随时准备腾飞的愿望,反映出流人心态。抛开诗意元素分析,英和面对的丹顶鹤无疑是有志而身困牢笼的丹顶鹤。英和似乎直接见到,甚至参与了养鹤活动。饲养的丹顶鹤日常生活也有写照:
  “身垢不忘浴,孱躯苦不勤。况来苦寒地,寒气生脚跟。仙客知我意,盆水何相亲。来回屡照影,长喙时为伸。冲波浴浪意,作势殊纷纷。初测试以颈,继乃周其身。须臾鼓两翼,一色云氅新。物知爱羽毛,不欲沾纖(纤)尘。人为万物灵,好诵汤铭文。”诗中,英和以《鹤浴》为题,对身处极边的齐齐哈尔气候和环境进行了描述,用拟人的手法,把丹顶鹤从见到水的那一刻起,照影、伸喙、冲波、浴浪、鼓翼等一系列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把丹顶鹤性喜清洁,临水忘情的特点描述的细致入微。
  两首以养鹤、驯鹤为背景的诗对于我们了解清代齐齐哈尔丹顶鹤驯养史有重要价值,对于流人心路历程的研究提供了另一条途径。在目前没有更多史志资料记载的情况下,流人诗词成为解析齐齐哈尔历史文化,其中包括鹤文化的极好素材。
  观鹤咏鹤——齐齐哈尔诗词新风
  清代,齐齐哈尔文人以丹顶鹤为吟咏对象的诗词并不多见,吟咏者且多以流人为主。应当说,流人是齐齐哈尔鹤文化发蒙的奠基人。   观鹤诗的滥觞。在齐齐哈尔,是谁第一个记载了扎龙湿地?是谁第一次写下观鹤之诗?是谁第一次把仙鹤和人类品格结合在一起?就目前所见,是流人英和。他的《龙沙秋日十二声诗》之一《仙禽警露》可为代表作:
  “芦苇清湛波,目穷望不及。(作者自注:城东南六十余里为呼雨哩河,芦苇丛生,长广百有馀里。)深处育胎禽,飘然重仙质。鸣阴半夜知,披氅凌晨出。丹顶常唏阳,商音共协律。休矜亮以清,端在翔而集。临风舒远怀,澡雪见本色。韵己入云霄,羽何待修饰。豢养却樊笼,向我昂首立。”
  英和把每年秋季齐齐哈尔重复发生的事件,归纳为《龙沙秋日十二声诗》,分别是“教场合操、战船划橹、城上吹螺、圃中射鹄(hu)、密雪打窗、狂飙卷地、土竃拨灰、霜钟报夜、仙禽警露、骏骥嘶风、锦鲤跃江、寒萤(qiong)居壁”十二幅景致,并以诗歌的形式给予描摹,比民国“奎城八咏”要早近100年。从上面的这首“仙禽警露”诗境来看,作者是曾经身临其境的,由此,才把清代扎龙的地望、面积、植被用简短的语言介绍的清清楚楚。从诗意来看,作者把丹顶鹤的生活状态、栖息环境、活动规律、行为特点、外在形态、内在情操等多方面进行描述,最后以“豢养却樊笼,向我昂首立”,表达了对丹顶鹤高雅品格的赞扬。结合所有特征,可以认定,英和及其观鹤诗是齐齐哈尔描写扎龙以及丹顶鹤的第一人、第一诗。
  咏鹤诗的首倡。直接以《咏鹤》命名作诗的,是流人张光藻。
  “本是蓬瀛豢养来,偶然铩羽落尘埃。清标旧与鸾凤友,远志偏遭燕雀猜。为市吴门成往事,乘轩卫国笑庸材。海天空阔今飞去,肯恋鸡群首重回。”这首诗是同治年间因“天津教案”被流放齐齐哈尔的原天津知府张光藻所作诗集《北戍草》中的一首。作者在序言中写到,著此诗集,是因思及津门之役“尚有余痛,岂为一官之去就,一身之屈辱计哉!江河日下,大局如斯,忧愤孤衷,不能自己,留此一编,聊以质当世之知我者。”分析《咏鹤》一诗,作者从鹤的出身与来历说起,借鸾凤、燕雀、吴门、卫国、鸡群等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但不流低俗的道德情操。仙鹤高洁的气质,是鹤文化内涵的重要方面,从中我们可以寻找到齐齐哈尔鹤文化的根底。
  在张光藻《龙江客思十二首,以十二月令为次,步德润堂将军,
其他文献
摘 要:芥子园作为李渔的园林代表作品,是他创作思想的映衬和造园艺术的呈现。本文从李渔的人生经历与戏曲文学创作的联系入手,研究其创作特征对他造园的影响,提炼出贯穿其造园活动的“闲情”,并以“芥子园”为例探索园中“闲情”,以期对当今景观实践活动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李渔;园林;戏曲;文学;芥子园  作者简介:叶子祎(1999.12-),汉族,四川自贡人,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风景园
在齐齐哈尔,流传着红豆山房的故事。故事并不久远,但却催人泪下。  一处庵房  清代乾隆年间,齐齐哈尔城东隅有一处庵房。至于以前那是什么庵,由于什么原因萧条而变成民房的,赁谁也说不清楚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一月,原驻藏大臣保泰,因处理驻藏事务既违反宗教政策,又违反国家公职人员则例而获罪。乾隆皇帝把保泰的名字改称“俘习浑”,流放到黑龙江充当苦差,进行“改造”。在满语里,“俘习浑”可能是现在的土
摘 要:1842年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自那以后,直到近代,我国文化沿着这条不算完全正确却也没有明显错误的文化道路。在本身传统文化的稳定加持下,完成了自主的文化融合,建立了新时代独有的大中华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了文化引入与文化融合的我国,开始了文化逆向输出,中文的国际化,各地孔子学院的兴盛,都印证了这一点,而文化外译,作为文化直接“出口”输出的软实力,其从历史角度出发所产生各种
基金项目:此篇为创新项目成果文章,项目号YCX18011,项目名称《唐代经济的文学呈现》。  摘 要:中唐是唐王朝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也是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章开始崭露头角的时期。韩愈的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和他入朝为官有关,另一方面就和他的生平有关。在贞元十九年,韩愈因为一纸文书,触怒唐德宗,从而被唐德宗贬官,这一纸文书就是《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是一篇无论处于何时,都情感真挚,立场
摘 要:2016年村田沙耶香凭借作品《人间便利店》荣获第155回芥川奖。作品围绕主人公谷仓惠子作为“便利店人”的经历和感受展开介绍,一经问世就引发了各界的热议。惠子这一人物兼具大龄、未婚、无业等特点,是当今社会下一部分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而便利店这一空间也可以看作是日本社会的缩影。可以说“便利店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日本职场当中社会人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村田沙耶香;便利店人;便利店;社会人  
摘 要:芥川龙之介自幼熟读中国古典,是一个对中国抱有美好幻想的作家。在他创作生涯的前期,以这种美好幻想为背景而创作的中国题材的作品有很多,并且其中登场的中国人的形象大部分都是良好的。这些作品主要有《杜子春》(1920)、《南京的基督》(1920)等。  可是让人不得不注意到的是,芥川1921年以后的作品中出现的中国人的人物形象有了很大的变化。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芥川于1921年进行的一次中国之行。
摘 要:英语情景喜剧以其短小、集与集之间关联性弱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国人观剧的首选。而字幕翻译则是该类剧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以《IT狂人》字幕翻译为例,在顺应论视域下,探索该剧译者在进行语言选择时,如何发挥其主体性,旨在为英语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语情景喜剧;语言顺应论;译者主体性  作者简介:栗艺(1992.4-),女,汉,河南漯河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摘 要:如何认识晚清中国西学东渐过程的逻辑是西学东渐史的一大热点。熊月之先生继学界的普遍说法后,提出一番独特的见解,其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修订版)》一书中将西学东渐的过程分为四大阶段,认为西学东渐的逻辑是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西学东渐;西学东渐史;晚清中国;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2 
摘 要:在我国古典诗词发展过程中,杜甫诗词树立了不朽的诗学典范。杜甫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精神贯穿古今,对后世影响深远。而意象作为诗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为诗人和读者拉近距离提供了重要的纽带,使之诗人的精神世界得以通过意象被读者更为全面地解读和诠释。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由读者和作者创造的。而翻译是原文与读者、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流过程。
摘 要:文体学是一门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原则和方法的独立学科。近年来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就是用文体学的理论研究翻译及其规律。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翻译与排比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翻译与文体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文体学;排比  作者简介:朱琳、女、1996年8月生、汉族、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