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疑使人求知,质疑促人探索,质疑激发灵感,质疑助人成功。本文主要从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思维、营造教学的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提高学生质疑素质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的能力, 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质疑使人求知,质疑促人探索,质疑激发灵感,质疑助人成功。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思维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这个机会,通过实验、分子模型等直观方法创设更多问题情境,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从中产生疑惑,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如在演示浓硫酸与铜反应时,有意识地把反应后的试管留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产物。学生就会发现生成的并不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是白色固体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倒去试管中的浓硫酸,将剩余固体(含少量浓硫酸)倒入盛少量水的烧杯中,发现所得溶液为蓝色。黑色固体未溶解。这黑色固体是什么呢?是氧化铜吗?及时质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设计实验验证,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过量浓硝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加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结论:白色固体为无水硫酸铜。白色沉淀为硫酸钡,从而确定黑色物质含硫元素和铜元素但不是氧化铜。从而进一步质疑为什么不是蓝色溶液,而是无水硫酸铜?此反应是否是离子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这样学生就有了质疑时间、质疑空间,久而久之,良好的质疑习惯就养成了。
2、注重亲历性,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形成问题情境
现代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化学,日常生活的化学问题很多,学生也较难弄清。如福尔马林、酒精、紫外线等为什么能杀菌消毒?明矾为什么能净水?泡沫灭火器的成分是什么,灭火的原理怎样?烧水的水壶为什么有水垢?该如何处理?为什么用加碘食盐?加的是什么形式的碘等?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形成问题,再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实验或查找资料等方法去解决问题。从中不断培养他们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平时多做有心人,凡涉及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和事物多问一个为什么,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和提高质疑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
一些当地的谚语、民俗、典故学生耳熟能详,如"雷雨发庄稼"、"卤水点豆腐""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种豆不上肥,连种几年肥"等,把这些生动、鲜活的精粹诗句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双导学生赞美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营造教学的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言驾驭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切忌挖苦讽刺,要多用赞扬的语言鼓励他们,要有耐心,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影响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对那些成绩好、问题多且质量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作为典型,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以带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问。在这样的气氛中,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数量就会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提出质疑的勇气也随之增加。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教师要有高度容忍精神,尊重学生提出古怪问题,别出心裁的念头,不反对猜测,不讥笑课堂中说错的学生,可以通过说"你再好好想一想"、"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很多同学还未想到这一点呢!"等来引导学生自悟或避免尴尬,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权威性的说法提出质疑。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长期坚持,营造了和谐质疑气氛的同时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提高学生质疑素质
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题,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适当留给"空白地带",巧设机会质疑教学中,对一些容易混淆、易忽视和值得思考的问题悬而不决,让学生有机会自我质疑,互相质疑,自己探求答案。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质疑使人求知,质疑促人探索,质疑激发灵感,质疑助人成功。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思维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这个机会,通过实验、分子模型等直观方法创设更多问题情境,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从中产生疑惑,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如在演示浓硫酸与铜反应时,有意识地把反应后的试管留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产物。学生就会发现生成的并不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是白色固体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倒去试管中的浓硫酸,将剩余固体(含少量浓硫酸)倒入盛少量水的烧杯中,发现所得溶液为蓝色。黑色固体未溶解。这黑色固体是什么呢?是氧化铜吗?及时质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设计实验验证,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过量浓硝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加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结论:白色固体为无水硫酸铜。白色沉淀为硫酸钡,从而确定黑色物质含硫元素和铜元素但不是氧化铜。从而进一步质疑为什么不是蓝色溶液,而是无水硫酸铜?此反应是否是离子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这样学生就有了质疑时间、质疑空间,久而久之,良好的质疑习惯就养成了。
2、注重亲历性,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形成问题情境
现代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化学,日常生活的化学问题很多,学生也较难弄清。如福尔马林、酒精、紫外线等为什么能杀菌消毒?明矾为什么能净水?泡沫灭火器的成分是什么,灭火的原理怎样?烧水的水壶为什么有水垢?该如何处理?为什么用加碘食盐?加的是什么形式的碘等?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形成问题,再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实验或查找资料等方法去解决问题。从中不断培养他们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平时多做有心人,凡涉及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和事物多问一个为什么,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和提高质疑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置问题情境
一些当地的谚语、民俗、典故学生耳熟能详,如"雷雨发庄稼"、"卤水点豆腐""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种豆不上肥,连种几年肥"等,把这些生动、鲜活的精粹诗句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双导学生赞美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营造教学的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言驾驭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切忌挖苦讽刺,要多用赞扬的语言鼓励他们,要有耐心,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影响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对那些成绩好、问题多且质量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作为典型,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以带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问。在这样的气氛中,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数量就会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提出质疑的勇气也随之增加。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教师要有高度容忍精神,尊重学生提出古怪问题,别出心裁的念头,不反对猜测,不讥笑课堂中说错的学生,可以通过说"你再好好想一想"、"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很多同学还未想到这一点呢!"等来引导学生自悟或避免尴尬,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权威性的说法提出质疑。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长期坚持,营造了和谐质疑气氛的同时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提高学生质疑素质
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题,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适当留给"空白地带",巧设机会质疑教学中,对一些容易混淆、易忽视和值得思考的问题悬而不决,让学生有机会自我质疑,互相质疑,自己探求答案。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