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开心是儿女们每日要做的最重要的小事。我把81岁的老母亲搁在心里,时刻感到一种沉重,不是对她的身体状况的担忧,而是担心自己不能读懂老人的心思。
人老了,有时会做些我们看来幼稚可笑的事情,而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一片苦心。母亲牙不好,吃不了硬东西,但是有一天她突然大吃牛肉,一连吃了多日。原来她认识一位牙齿很好的老太太经常吃牛肉,母亲认定牛肉能补牙,就认准了吃牛肉。可是没几天,她又一口也不肯吃了,原来那个爱吃牛肉的老太太中风了。“牛肉风波”让我发现母亲其实很在意自己的牙齿,下决心带她去补牙。母亲平日节俭得有些过分。到市场买菜一定挑最便宜的,还爱吃剩饭,有的菜都变质了还是舍不得扔。我性子急就从她手里夺过剩饭扔进垃圾桶,母亲一见急了,非要从垃圾桶里把剩饭捡出来。我更火了将垃圾桶倒了。这下子可惹了大祸,母亲大骂我是败家子,气得血压升高。我狼狈不堪,更是委屈万分。还是妹妹聪明,她听说母亲和我为了吃剩饭的事情吵架后,故意愁眉苦脸地跑回娘家,说:“胃疼得要命,吃药不顶用,医生说有个偏方,将剩饭烧焦了,吃下去能治病,可是到哪里找那么多剩饭呢?”母亲一听乐了:“我说剩饭有用处吧。”妹妹趁机将家里的剩饭搜罗一空,母亲还忙不迭地说:“以后剩饭都给你留着,你定期回来拿吧。”妹妹一边高兴地答应,一边快步出门,待走远了,才将剩饭倒了。
人老了,常常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我们为了让母亲高兴,常说母亲脸色好,走路有劲儿的话。母亲听了却不高兴,立即“哎哟哎哟”地叹气呻吟,说自己这不舒服,那儿有点疼。后来我弄明白,母亲是怕自己身体太健康了,儿女不把她当回事,所以潜意识里“示弱”给我们。我为此改变“战术”,常提醒母亲注意身体、预防疾病,谁知道母亲更不高兴,有时候还有点恼恨我们这样说。所以,我们只好现场发挥,看母亲的眼神说话。有时候母亲说:“我这么大岁数还活着干啥。”其实这是母亲对死亡的恐惧,但是细细分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这里有她给儿女添麻烦的歉意,也有对儿女们心理的试探——你们对我活这么大年龄是不是有点不耐烦了?
每当想到母亲言不由衷的话,莽莽撞撞的行事,我难免有点心酸,更多是对自己的鞭策,听懂父母的心里话,虽然不容易,但却是我们作为儿女尽孝的最重要的“小”事。
填平“家庭代沟”
人们在谈到子女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经常把矛头指向年轻人,认为他们不懂得孝顺。笔者认为,在要求年轻人多孝顺老年人的同时,也要多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有一个老友,儿子如果每周去看望他一次,彼此相处都很开心。但是如果儿子连续几天和他们在一起,总要大吵一架,不欢而散。老友为此很是伤心。笔者觉得这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更是双方的不理解。父母跟孩子吵架,潜台词是觉得孩子不够关心他。作为子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条件的话,一个星期多回来几次,每周一次很多事情都没有机会处理,矛盾就累积下来,成为一个不定时爆炸的火药桶。多回来几次多解决一点问题,不要老让父母的心理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而从老人的角度来说,子女工作上有很多压力,不可能有足够长的时间给你做伴。回家时候,工作上的压力。也不便跟父母说。虽然知道父母爱他,但是家人团聚往往是工作之余,疲惫和烦躁很容易使他们情绪和态度失常,一点简单的争执就演变成为粗暴的口角。
老年人其实跟子女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是“寂寞”,而年轻人的心理问题是“工作压力”。笔者建议老年人要学会适应,尽可能找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全部的压力释放到儿女身上。解脱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是要跟他人去交流,跟朋友去交流;跟比自己年长的人交流。第二是如果还能活动,就到社区玩一玩儿,到老年大学学一点东西,有事散心理压力就会减少,第三是更要学会自我解脱。
很多老年人习惯对自己的子女很严厉,但是跟成年的子女沟通更需要温柔。跟子女谈话的时候,如果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谈这个问题,一定能谈通。有的时候需要做一些适当的让步,双方的让步可以使绝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解决“家庭代沟”,老年人一则要学会和子女加强沟通,二则要尽力自我解脱压力,不做被“压力”和“寂寞”夹在中间的人。
(编辑:孙 展)
人老了,有时会做些我们看来幼稚可笑的事情,而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一片苦心。母亲牙不好,吃不了硬东西,但是有一天她突然大吃牛肉,一连吃了多日。原来她认识一位牙齿很好的老太太经常吃牛肉,母亲认定牛肉能补牙,就认准了吃牛肉。可是没几天,她又一口也不肯吃了,原来那个爱吃牛肉的老太太中风了。“牛肉风波”让我发现母亲其实很在意自己的牙齿,下决心带她去补牙。母亲平日节俭得有些过分。到市场买菜一定挑最便宜的,还爱吃剩饭,有的菜都变质了还是舍不得扔。我性子急就从她手里夺过剩饭扔进垃圾桶,母亲一见急了,非要从垃圾桶里把剩饭捡出来。我更火了将垃圾桶倒了。这下子可惹了大祸,母亲大骂我是败家子,气得血压升高。我狼狈不堪,更是委屈万分。还是妹妹聪明,她听说母亲和我为了吃剩饭的事情吵架后,故意愁眉苦脸地跑回娘家,说:“胃疼得要命,吃药不顶用,医生说有个偏方,将剩饭烧焦了,吃下去能治病,可是到哪里找那么多剩饭呢?”母亲一听乐了:“我说剩饭有用处吧。”妹妹趁机将家里的剩饭搜罗一空,母亲还忙不迭地说:“以后剩饭都给你留着,你定期回来拿吧。”妹妹一边高兴地答应,一边快步出门,待走远了,才将剩饭倒了。
人老了,常常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我们为了让母亲高兴,常说母亲脸色好,走路有劲儿的话。母亲听了却不高兴,立即“哎哟哎哟”地叹气呻吟,说自己这不舒服,那儿有点疼。后来我弄明白,母亲是怕自己身体太健康了,儿女不把她当回事,所以潜意识里“示弱”给我们。我为此改变“战术”,常提醒母亲注意身体、预防疾病,谁知道母亲更不高兴,有时候还有点恼恨我们这样说。所以,我们只好现场发挥,看母亲的眼神说话。有时候母亲说:“我这么大岁数还活着干啥。”其实这是母亲对死亡的恐惧,但是细细分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这里有她给儿女添麻烦的歉意,也有对儿女们心理的试探——你们对我活这么大年龄是不是有点不耐烦了?
每当想到母亲言不由衷的话,莽莽撞撞的行事,我难免有点心酸,更多是对自己的鞭策,听懂父母的心里话,虽然不容易,但却是我们作为儿女尽孝的最重要的“小”事。
填平“家庭代沟”
人们在谈到子女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经常把矛头指向年轻人,认为他们不懂得孝顺。笔者认为,在要求年轻人多孝顺老年人的同时,也要多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有一个老友,儿子如果每周去看望他一次,彼此相处都很开心。但是如果儿子连续几天和他们在一起,总要大吵一架,不欢而散。老友为此很是伤心。笔者觉得这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更是双方的不理解。父母跟孩子吵架,潜台词是觉得孩子不够关心他。作为子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条件的话,一个星期多回来几次,每周一次很多事情都没有机会处理,矛盾就累积下来,成为一个不定时爆炸的火药桶。多回来几次多解决一点问题,不要老让父母的心理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而从老人的角度来说,子女工作上有很多压力,不可能有足够长的时间给你做伴。回家时候,工作上的压力。也不便跟父母说。虽然知道父母爱他,但是家人团聚往往是工作之余,疲惫和烦躁很容易使他们情绪和态度失常,一点简单的争执就演变成为粗暴的口角。
老年人其实跟子女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是“寂寞”,而年轻人的心理问题是“工作压力”。笔者建议老年人要学会适应,尽可能找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全部的压力释放到儿女身上。解脱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是要跟他人去交流,跟朋友去交流;跟比自己年长的人交流。第二是如果还能活动,就到社区玩一玩儿,到老年大学学一点东西,有事散心理压力就会减少,第三是更要学会自我解脱。
很多老年人习惯对自己的子女很严厉,但是跟成年的子女沟通更需要温柔。跟子女谈话的时候,如果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谈这个问题,一定能谈通。有的时候需要做一些适当的让步,双方的让步可以使绝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解决“家庭代沟”,老年人一则要学会和子女加强沟通,二则要尽力自我解脱压力,不做被“压力”和“寂寞”夹在中间的人。
(编辑:孙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