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课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一方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以概括为:1.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2.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
  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例:高一年级学生刚进校时,一般我们都要复习一下二次函数的内容,而二次函数中最大、最小值尤其是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求法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为此我作了如下题型设计,对突破学生的这个难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包括基础差的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始终保持活跃。设计如下:
  1〉求出下列函数在x∈[0,3]时的最大、最小值:(1)y=(x-1)2+1,(2)y=(x+1)2+1,(3)y=(x-4)2+1
  2〉求函数y=x2-2ax+a2+2,x∈[0,3]时的最小值。
  3〉求函数y=x2-2x+2,x∈[t,t+1]的最小值。
  上述设计层层递进,每做完一题,适时指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如:设x2+y2=25,求u=的取值范围。若采用常规的解题思路,μ的取值范围不大容易求,但适当对u进行变形:转而构造几何图形容易求得u∈[6,6],这里对u的适当变形实际上是数学的转换意识在起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如“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等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从容作答。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后,学生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常忽视定义域问题,为此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判断函数在区间[2―6,2a]上的奇偶性。不少学生由f(―x)=―f(x)立即得到f(x)为奇函数。教师设问:①区间[2―6,2a]有什么意义?②y=x2一定是偶函数吗?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学生意识到函数只有在a=2或a=1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时才是奇函数。
  使学生暴露观点的方法很多。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谈心的方法,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要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以免暴露不完全,解决不彻底。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当然,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不满足于用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90年9月版)
  [2]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91年6月版)
  [3]顾越岭《数学定向分析法》(95年5月版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作文”,都被当做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最流行的一句口头禅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老师怕作文,因为作文最能体现语文教学历来最受诟病的“少慢差费”,任你劳神苦思去批阅讲评,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依然如故”;学生怕作文,因为写作文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作业,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好不容易写了一篇,能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自己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把握。“会不会写作文,那是天
【摘要】阅读是一种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多种感官的整合活动,作为幼儿教师应善于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情趣,使幼儿在听、看、说、做中激发阅读兴趣,获取知识,在充满情感的语言氛围中灵性阅读,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快乐成长。下面,本文着重试述早期阅读中"感受阅读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能力 感受 快乐成长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命题来自于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纲要》提出--教育内容要"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环境中的教育因素,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游戏,从教育实践中思考总结有效的经验,将游戏、教学、课程进行整合,创建符合幼儿发展的
【摘要】从现在全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现状来看,现在的初中生对于学习的专注力不够,而家长对于所谓的成功式教育的理解也存在着诸多误区,"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往往会让我们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大打折扣。"学习如何变被动为主动""课堂如何体现人性化、个性化"这些疑问都在国家教育部实施的一轮又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中,逐步体现出来。作为高中教育下 "小三门"学科之一的美术专业,如何在"大三门"的影响阴影下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自然就成了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也是培养小学师资的中等师范学校最为关注、直接需要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师范数学教学应该怎样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呢?  中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适当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索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教学以提出数学问题为起点,经过观察、发现、实验、猜测、验证、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性活动,成
2011年10月18日,在丽水中学举行了“浙江省高中数学课堂评比”.来自全省12市的上课选手在山清水秀的丽水中学“各显神通”,将各自精心准备的课向600多名观摩老师作了精彩纷呈的展示.大会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组织了12节评比观摩课,本人荣幸聆听了6节高一必修内容“随机事件的概率”,对其中获得一等奖的三位老师(温州中学孙军波老师、宁波效实中学梁毅老师、台州玉环县楚门中学施小斌老师)的三个实验进行了研究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对空洞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有亲身的体验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健全学生个性品质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关注点心理健康  在数学课堂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对空洞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有亲身的体验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健全学生个性品质的目标。这也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中总不免有磕磕碰碰。我们常常抱怨父母不太了解自己,不能够尊重自己。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具有自己的主见,在生活中常常会与父母发生分歧,甚至是争执。它常常会让我们感到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些成长的烦恼是不可避免的吗?有没有方法可以解决?请让我们跟着作家张之路一起走进《羚羊木雕》,来进行一次成长的思考!(板书:课题)  二、解读课题,整体感知。  一)解读题
【摘要】化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在最小的投入和最短的时间内,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取得,从而使全体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    化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对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在最小的投入和最短的时间内,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取得,从而使全体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和进步。那么,如何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呢?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