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诵读为主鉴赏为辅的诗歌教学实践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应该抓住诗歌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的特点,运用“诵读为主,鉴赏为辅”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读、背、赏、品的多层次鉴赏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关键词]诵读;鉴赏;诗歌教学
  
  诗歌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头,具有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诗歌教学历来是件头痛的事,弄不好就会教得支离破碎,意境全无,索然寡味,而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有三个单元是诗歌,如何将诗歌上得兴味盎然,妙趣横生?面对这个挑战,我觉得以“诵读为主,鉴赏为辅”的方法不错。在实际教学中,同学们反应很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1 诵读为主,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事有了兴趣,就会挤时间去做,遇到困难就会去问,去钻研,去想办法解决,学习也是这样。孔子曾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鉴于此,我觉得诗歌教学最根本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诗歌最初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虽然现在不再歌唱了,但读起来仍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教学时我就鼓励学生多诵读,当然形式是多种多样,齐读、分读、男生读、女生读……凡是能想到的读书法都用上,以期调动学生积极性。另外还四处寻找范读录音。学校条件差,教学课件少,就自己从电视、电脑中找,让学生多听高水平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从而去模仿学习。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固然是阅读量少的缘故,又何尝不是记的少的缘故,因此我还要求学习对诗歌要熟读成诵,张口就来。古人不就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吗?要想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必须吸收他们的知识和智慧。背诵了,应用起来,才可能得心应手,才可能“雏凤清于老风声”。为此举办“我最喜爱的诗歌朗诵会”、“诗歌朗诵挑战赛”等,同学们兴致很高,比着读,比着背,学的不亦乐乎。
  三个单元的诗歌教学是短暂的,但很多同学在周记中都提到诗歌,有的说自己到了风景优美的地方,或心情愉快时,总想吟几句写几句;有的说要是从小就这样学诗歌,说不定早就成了诗人了。许多同学还写下不少诗句,虽然这些诗句大多显得幼稚,但其中流露的真情却不容轻视。有位同学还在报纸上发表了两首诗呢。更多的同学则喜欢在作文时引用诗句。
  
  2 鉴赏为辅,提高阅读品位
  
  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对诗歌的好坏有一个直觉的感受,但是让他们说往往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不悱不发”,这时候就应该“发”,传授些诗歌鉴赏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就会很快地掌握如何鉴赏诗歌,从而提高阅读品位。当然高中生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和人生体验的缺乏,不应该像大学生那样要求把鉴赏放在首位,而只能为辅,为进入大学做好准备。
  首先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孔子说“举一隅而不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学会举人反三,才能真正理解诗歌,才会真正产生学习兴趣。学了《再别康桥》之后,同学们感动于徐志摩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但有些同学的还作了扩展。有的说:“当我们离开优美的风景区时,不也可以说:‘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好带走回忆。”’有的说:“当一个人退休或是去世时,如果他能说自己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那该是何等潇洒,他的一生定像康桥一样美丽无憾。”能如此联想,真可谓读懂了此诗。
  其次要能融会贯通。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其他诗歌的鉴赏上,才能将死知识变成活能力。在教学中我尤其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和关联,让同学们感受到诗歌教学不是一首一首的孤立学诗,而是互相联系的行为,让他们尝到运用以往的知识鉴赏诗歌的甜头,从而愿意多读多想。在鉴赏“千古俊句”(明词评家贺裳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联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去感受它情景交融、景中有情的特点;联系“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去体会它名词造景、联想无限的特点;联系“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去品味巧用设问,发人深思的妙处。还通过比较“杨柳岸”与“芳草地”、“晓风残月”与“凄风冷月”来感受巧选意象,触动离愁的特点;比较“酒醒”与“梦醒”的异同来把握词人巧定时刻,情深意真的特点。通过联系比较,同学们普遍感到有联系才有鉴赏,有比较才有鉴别。
  以“诵读为主,鉴赏为辅”,只是我在诗歌教学中的一点尝试,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知道诗歌历史是悠久的,探索诗歌教学的路也是漫长的,只要真正爱诗,这探索之路也会变得充满诗意。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政治课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现代丰富的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网络资源可跨越时空,浓缩精华,扩大教学容量;处理好教师、学生、多媒体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资源;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使政治课更贴近中职的学生,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期刊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普通教育相比其步伐还是相当缓慢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呢?我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老师对此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希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1 职业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的原因    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从现象上来说主要表现在办学的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上:招生、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而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是多方
期刊
一场新的教学改革自2005年开始在中学教育展开,绵阳作为这次改革的试验区,推广至今已快五年了。我作为一名中学一线教师,在这五年中,一直在探索,实践新教改,那么,新教改后,如何贯彻新教改理念,搞好中学历史教学呢?以下几点是我五年来的点滴感受。    1 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推崇的是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学生只能充当一个知识的接受器,对于历史上发生
期刊
如果教师认为课程就是教材,那他充其量就是一个只会站着授课的教书匠而已,如果教师能够从更客观的角度来理解课程,那么他就能够充分地利用一切资源来教书育人,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  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感触良多。的确,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材只是一种学材,它只是众多课程资源之中的一种。教师还可以开发更多的资源如教师、图书馆、历史音像资的料、家庭、社区、历史遗存、互联网等。然而,对于
期刊
[摘要]民间美术走进课堂,学生更直观、更直接地与之“亲密接触”,调动起对新事物、新问题、新知识的探索兴趣,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观察美和发现美的能力,从此更加热爱家乡、深刻理解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观,美术课堂因此更加鲜活。  [关键词]民间美术;亲密接触;兴趣;审美观    《中国民间美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16课。本课的内容与劳动生活紧密联系,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加热爱
期刊
近年来,中职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中职毕业生多能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强,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随时应用于工作实践,针对性强且工资待遇要求低。但是,目前由于金融危机使大批下岗失业人员面临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导致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中职生就业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用人单位较少,中职生难就业等,面对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既是对职业学校的一次挑
期刊
[摘要]以美国南北战争宏伟壮观的场面为背景的《飘》,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这是得到举世公认的,而对于其中的人物,尤其是瑞德·巴特勒,人们对他的评价却毁誉参半。本文运用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解析瑞德深层次的精神结构,重新阐释他与郝思嘉和卫希礼之间的爱恨情仇,剖开表层瑞德对二者的复杂情感与态度,探悉深层的蕴育于瑞德精神结构中原因,从而得出瑞德内在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与冲突外显于他对郝思嘉和卫希
期刊
[摘要]作者将结合文革发动之前的历史背景,从毛泽东的哲学观角度来深入探讨文革起因问题。  [关键词]毛泽东;哲学思想;文化大革命;起因    1981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这个全局性的、长期的严重‘左’倾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同时,《决议》客观地实事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历时地展现了鲁迅在《野草·希望》中从现在回到过去,再到现在的时间转换的叙述方式,进而分析希望中蕴藏的虚妄,以及鲁迅对生命终极意义已有悲剧性的彻悟。  [关键词]野草;希望;虚妄;悲剧    1 《野草》写于1924—1926年间,其中1925年的篇目为最多,《希望》恰恰是二五年一月一日的作品。就外部环境来说,24—26年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段祺瑞复辟、五卅惨案以及女师
期刊
[摘要]数学不仅有利于人们逻辑思维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人们的创造性才能,中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在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中具有奠基性价值。具体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就成了一线教师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又一个新的挑战。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反思性    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就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也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我们有必要深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