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法制中的辩证思维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o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各个时期社会思想的内容与当时法律的适应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历史;辩证思维;法典;法律
  “刑始于兵,礼源于祭祀”。中国古代的法律主要是由刑和礼所组成。由早期的以“重礼轻刑”,到“法治、重刑”,再到“德主刑辅”,在不断地发展中,我国的传统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夏朝政乱,《禹刑》的产生;商朝政变,《汤刑》的产生;到了周朝乱政,周朝在继承《禹刑》,《汤刑》的基础上,诞生了《九刑》。然而,《禹刑》、《汤刑》、《九刑》及其后的《吕刑》等皆为习惯型法典,是由过去的案例、经验所审判,审判人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却打破了这种局面,他所著的《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最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后世的秦律、汉律、唐律等法律皆在《法经》的基础之上而修改、制定。
  夏朝、商朝、周朝作为奴隶制时期,思想方面是由神权法思想转变为“明德慎罚”,但受到周朝的血亲分封制度影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仅有天子之名,却无天子之实,各诸侯国谁都不将周天子放在眼中,诸侯吞并已成天下大势,且百家争鸣,从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到儒家的“德治、仁政”,到墨家的“兼爱非攻”,再到法家的“法治、重刑”。百姓的肉体饱受战乱的煎熬,精神上又受到各种学派的纷扰,在这种状况下亟需一种适合当时情况的思想将当时混乱的局面统一。这种混乱的局面为法家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法家的代表人商鞅游说秦始皇嬴政并得到重用,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秦灭六国统一中原,标志封建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在当时出现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因为当时中国的混乱局面,确实需要这种新生的封建制度来打破僵局。以往的奴隶制度是奴隶主拥有奴隶,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的强制劳动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并可随意决定奴隶的生死。而封建制度是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削。在封建制度,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虽然同样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不得不说封建制度相对与奴隶制度在人身权和生命权这两发面的保障方面是有跨时代的发展的。商鞅的法家变法,使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1]”。
  然而夺天下可以重用法家、治天下却不可以独遵法家。始皇帝为统一思想,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为的就是使百姓愚蠢,听从自己的号令。且国家成立伊始,苛政猛于虎,当时全国近十分之一的人都是囚犯,由此可见当时的刑罚是多么严厉。这就为后期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项羽、刘邦逐鹿中原埋下了伏笔,加快了秦朝的灭亡。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充分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充分理解了《吕刑》中“刑罚世轻世重、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的理论。采取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使汉朝的经济得到很快的发展,而后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然而安逸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在汉景帝刘启的执政期间,出现了以吴国、楚国为代表的七国之乱。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分析,导致七国之乱的重要的原因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到了汉武大帝刘彻更是格外重视董仲舒,其治国理念“大一统,罢黜百家、独遵儒术”,充分符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专制主义思想,并结束了七国之乱。在当时来说儒学的推广确实为当时的混乱的国家打了一剂强心针,在当时是有积极的时代意义。然而自西汉至清末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其核心价值观“三纲五常”,尤其在董仲舒进行改造以后,儒学更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哲学,“三纲五常”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愚忠愚孝滋生蔓延。中国开始了长期闭关锁国,自给自足,整日做着世界大国的白日梦的生活。
  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和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人这才如梦方醒,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现已经成为西方列强随意瓜分的猎物,变法迫在眉睫。这时,辛亥革命应运而生。辛亥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直至今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治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谋求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际富强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正是以此为目标。每个制度的产生都存在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正确的路。
  参考文献:
  [1]引自《过秦论》
其他文献
摘 要:离婚自由是现代社会所肯定的自由范畴,但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我国现有离婚法以感情确已破裂为标准模式在司法实践之中存在着种种困难,应当将其修正为以情感破裂为表征的夫妻关系破裂,必须考量家庭实体形成过程中存在的赡养对象、抚养对象、财产与债务等社会关系。  关键词:离婚;感情破裂;社会因素;家庭实体  婚姻自由包含离婚自由,这是个人自由在婚姻领域的彰显自1950年颁布《婚姻法》以来,我国就肯定了
在以儒家思想为纲的封建社会,女性地位普遍低下,但当时作为我国附属国的高丽王朝,女性地位极高,她们不仅同男子一样享有财产继承权,还能成为左右国家的重要力量。随着女性主
摘 要: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利益观以及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对于工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总的来说,新时期工会的发展必须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道路,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前提条件,在工会发展中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推进工会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则对新时期工会自身建设的实践创新给予综合分析。  关
“生产许可”认证产品承载着百姓对政府公共权力的信任,倘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将会衍生诸多的不良社会影响:削弱政府公信力,加剧社会焦虑感;挑战公民基本道德底线,冲击整个社
摘 要: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呈井喷式的发展态势,用工形式不规范,行业经营混乱,派遣工的经济利益与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对于此立法者连续颁布三部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制。然而,在这种严立法的状态下,一些企业舍弃劳务派遣,转而投向“外包用工”,即以外包之名从事劳务派遣之实,规避法律在劳务派遣上的一些硬性规定。  关键词:劳务派遣;外包;我国界定标准;国际化界定标准  近几年来随着众多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
“最佳旅游城市”的评选是打造国际化旅游品牌、提升我国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社区文明是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本文以成都市青羊区光华社区为蓝本,通过“创佳”的实地调研,阐述了
关于“语境”的学说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三方面加以论述:其一。语境是使定义精准的工具,然而维氏在根本上是反对下定义的,这与其语言游戏说相关。其二
摘 要:行政解释的主体是拥有法规、规章制定权的行政机关,其抽象解释权依附于制规权而取得,具体执行解释权则源于法的授予;不具有制规权的行政机关经法律授权亦可作为行政解释的主体。文法解释是一切行政解释的基础;体系解释是文法解释之后必须首先运用的解释;法意解释和目的解释是体系解释之后的解释选择方法。应综合利用各种解释方法以获得合理的解释结果。  关键词:行政解释;法律解释;解释方法  王泽鉴先生指出:“
"80后"辅导员面对一批思想空前活跃,个性独立的"90后"大学生,如何在揭开自身困惑的同时又满足辅导员既是人生导师又是知心朋友的社会要求?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文章通过对高校创新能力的深入探讨,开发了高校创新能力测量模型,系统地识别出高校创新能力的各个维度,揭示了高校绩效水平的提升机制,并以黑龙江省高校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