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进行童谣仿创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ke11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呼唤创造力,一线教师的使命是在课堂教学的拼搏中点燃学生创造的火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写“几句连贯的话”尚属不易,如何能让他们有创造性的言语表达呢?笔者在参与余志君老师进行言语表达与学生创造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切认识到学生是天生的诗意者、探索者、自由者。基于此,我们尊重学生的诗性,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依托教材,在常态语文课中进行童谣仿创教学,以此提升学生言语表达的创造力。
  一、熟读成诵,感受儿歌内容美
  熟读是创编的起点。在反复诵读的一咏一叹之间,让学生感受儿歌的节奏美,感受儿歌的内容美,无形中就激起了学生创编的兴趣。熟读成诵,可以让儿歌的优质语言以模块的形式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为学生自由创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达到熟读成诵呢?可以分三步走:初读正确,精读理解,赏读领悟。怎样读才会让低年级的学生保持较高的兴趣呢?首先,每一次读都要有目的、有层次。其次,诵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教师范读、师生对读、男女分读、拍手读、表演读等,也可以让学生有创意地个性朗读,比如想象自己正面向大海深情诵读,也可以变成一位老太太随性朗读,等等。活泼多样的诵读既可以避免枯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证明,没有反复的诵读基础,儿歌创编就会成为为编而编的机械活动,还会变成个别学生与教师的“独角戏”。
  二、发现特点,感受儿歌形式美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儿歌,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大小多少》这首童谣巧妙地藏着数量词,《比尾巴》通过问答的方式介绍动物尾巴的特点,《影子》每一段的前两行都是重复影子在哪个方位出现的,等等。
  记得教《小书包》一课时,熟读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词串组合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学生读着读着突然跳起来兴奋地说:“我有新发现,每一行前面两个词是两个字的,后面一个词是三个字的!”
  “太棒了!你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你们再读一读,这样的编排读起来感觉怎么样?”我不失时机地引导。
  “读起来很顺口。”
  “好像诗歌一样。”
  “很有节奏!”
  引导学生发现儿歌特点的过程,既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又是一个让学生感受儿歌形式美的过程,是创编儿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头脑风暴,打开学生思维
  有一次听一位老师讲《四季》,在创编儿歌环节老师感觉有些吃力。儿歌也读熟了,要点也讲清楚了,为什么学生编不出来,或者很受局限呢?究其原因,就是在熟读感受与创编之间少了一座桥梁,一座引导学生跳出儿歌本身的限制,跳出自身思维局限的桥梁。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找到了这座以“联想”做支架,以“头脑风暴”为形式的“思维之桥”,有了这座桥梁,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变得流畅、变通,更具独创性。
  比如,在让学生创编儿歌《四季》之前,先让学生联想四季,再仿写。如:“看到夏天,你马上会联想到什么?”夏天—绿树成荫—西瓜—游泳—雷雨—彩虹—风筝—冰淇淋……多角度发散以后,学生再写就变得不那么难,内容也更丰富。就会出现富有童趣的诗句:“冰淇淋凉凉,它对小朋友说:‘我是夏天。’”再如《大小多少》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跳出儿歌描写自己的生活:“请你观察一下我们的生活,除了比大小多少,还可以比什么?”
  在教《影子》一课时,在学生兴趣盎然地背诵完儿歌,课间与影子游戏之后,我问道:“你还觉得影子像什么?”学生一个接一个说,不停顿,因为教师没有立刻评价优劣,一时间他们的各种想法都冒了出来,教师只需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并让他把思维向其他同学呈现出来。
  生:影子还像一个大巨人!
  师:因为影子变得长长的啦!
  生:影子还像一只小黑猫!
  师:它总是悄悄地——
  生:跟着我!
  生:影子还像一只小黑兔,我走到哪里,它就跳到哪里。
  生:影子还像一只小黑豹。
  师:你怎么觉得它像黑豹呢?
  生:(迟疑了一下)不知道。
  師:是不是因为豹子跑得很快呀?
  生:(站起来喊)你跑到哪里,影子都能追上你!
  ……
  启发学生联想的过程,突破了学生固有的定式思维,有效避免了在儿歌创编中千篇一律的现象,给学生的语言发展创造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学生在一次次的语言表达实践中,言语变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还经常闪动着创造性的火花。这样的联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四、适当辅助,启迪学生仿写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它是创新的起点。在学生自由创编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自身的示范适当辅助,激发学生创编的兴趣,渗透创编的方法,建立创编的坡度。模仿的目的是借鉴,而不是抄袭,是为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做准备,为独立创编打基础。这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
  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让学生自由创编前先通过提问“小鸭的脚印还像什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开他们的思路,再出示“毛毛虫、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仿照课文创编,熟悉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相继创编出属于自己的儿歌。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启而不发”的现象,等待是一种方法,而教师适时示范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教师在教学时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在学生“僵”在那儿时,点一下,就那么一下,有些学生会觉得原来还可以这样,他的思维一下就打开了。难怪张耀辉教授在《表达的含义》一书中指出:“你教育别人有创造力,你自己就会提高创造力。”
  比如,在教《阳光》一课时,我追问:“阳光还会洒向哪里,带来什么变化呢?”学生们迟疑了一下,课堂短暂的空白正是学生快速思维的表现,需要教师的耐心与目光的鼓励。
  “我想阳光会洒向玩耍的孩子,孩子们的小脸蛋变得红扑扑的,更可爱了!”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勇敢起来。   “阳光会洒向小水珠,变出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同学们感觉眼前一亮,都笑了。
  “阳光会洒向湿湿的衣服,湿湿的衣服因為有了阳光,变得干干的,香喷喷的!”回答的学生很是自豪,因为好多学生似乎都在闻衣服上阳光的味道。
  “阳光会洒向雪人,雪人融化了——(师:变成了——)朵朵白云!”本想搞笑的同学没想到最后也蛮有诗意,乐了。
  “阳光会洒向大地,会有影子和我们玩耍!”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仿而思,思而创,创而乐,用他人作品的思维火花激活自己智慧的火焰。
  五、自由创编,分享学生创造
  经历了 “背诵—发现—联想—模仿”这四个阶段,最后就是学生自由创编,这是学生思绪飞扬的时刻,也是分享他们创意成果的甜美时刻。自由创意可以个人进行,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分享的形式可以是个别学生读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小组推荐最有趣的、最有创意的学生展示,还可以在个别展示之后,让几个学生上台,每人说一段,组成一首完整的儿歌,做一个较为完整的展示。
  除了教材中的童谣儿歌可以让学生创编模仿,我们还对其他文本进行创造性使用,以童谣总结课文、升华主题,用童谣创编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于是学完《棉鞋里的阳光》这样一篇朴实简单的课文后,学生就创作出了这样的童谣:
  《棉鞋里的阳光》
  棉被里有阳光,那是妈妈的爱。
  棉鞋里有阳光,那是小峰的爱。
  黑板擦得干干净净,那是我的爱。(吕周鹏)
  作业搬到办公室,那是我对老师的爱。(陈
  思慧)
  阳光照着大地,那是太阳的爱。(沈念成)
  我帮爸爸捶捶背,那是我的爱。(郑文刚)
  ……
  如果“依据教材中的童谣,在常态课中进行童谣教学”是日常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开篇曲,那么“选定课外读本或篇目,设计主题式童谣课程”则是学生创造力提升的乐章。我们尝试每两周上一节主题童谣课,围绕“季节、自然现象、儿童生活”等一系列主题,开展了“收集童谣、分类整理、专题阅读、欣赏仿创”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正确朗读、感情诵读和品赏韵律中获得语感,提高内在素养,在欣赏、分析和感悟中创编童谣儿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言语表达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我们举办童谣比赛,创办班级童谣周报和《童心》诗刊,创建学校儿童诗社,尽量拓宽学生作品展示的渠道,以此激发学生更大的热情和创造潜能。
  放假了,
  微风们都跑出来了,
  有的帮人们吹风,
  有的吹干衣服,
  他们到哪里,
  哪里就快乐起来。
  也许你和我一样不能相信,这是一位连几句连贯的话都写不好的一年级学生在童谣比赛中的现场作品。童谣课程的实践,让我们看到被唤醒的儿童散发的诗性光彩,爆发出创造的潜能。不得不感慨,儿童原本就是富有想象力的诗人,儿童需要诗意的教育,需要诗意的幸福童年。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区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教学理念】  “快乐读书吧”的读书活动,虽然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但是教师要在读书活动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中国古代寓言》中的两篇寓言为引子,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由此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从而达到海量阅读。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三本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
期刊
记者:余校长,您好!在您长达34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是如何寻找自己的专业方向,并最终聚焦于言语创造的?  余志君:在一线教学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定下专业坐标并持之以恒地实践研究,确非易事。确切来说,我是在2004年成为一名特级教师之后,才拨云见雾般找到并确认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就是说,我成了特级教师,才认真考虑“特”在哪里,于是着手提炼教学主张,基于教学主张开展系列聚焦言语表达与儿童创造
期刊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儿歌等,正确认读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  母ɑ、o、i、u组成的音节,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  母ɑ、o、i、u组成的音节。  2.能在四线格内准确书写b、  p、m、f,掌握书写技巧。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过程】  
期刊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以“伟人”为专题,让学生从多个侧面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大禹治水》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故事。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课文脉络非常清楚,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大禹的奉献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的内  容,体会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学习并借鉴。  3.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古汉语精练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学习并借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古汉语精练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名言趣导入  1.回顾旧知,引发期待。  同学
期刊
【教材及学情分析】  《葡萄沟》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介绍了:1.葡萄沟盛产水果。2.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3.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4.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具备一些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但准确理解词语、自主感悟的能力较弱,体会语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霜、吹、落、降、飘”5个生字,学写“春、冬、雪、风、飞”5个字。  2.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一年四季不同的特征。  3.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儿歌《四季》,请四位学生朗读。  2.从儿歌中认识四个美丽的季节,它们分别是春、夏、秋、冬。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3.结合课题,指导
期刊
【教材分析】  《小青蛙》是统编本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本课将汉字与儿歌融合,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清、晴”等12个生字,了解“青”字族的汉字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病字旁。  2.会写“青、清”等7个字和一个新笔画横折提。  3.通过对韵文的诵读,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喜欢和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
期刊
【教材分析】  《听故事,讲故事》是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三个任务:看图、听故事和讲故事。第二部分以八幅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老鼠嫁女》的故事。第三部分是本次口語交际的要求: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但只是听听,并不知道如何听故事,要记住哪些
期刊
【教学目标】  1.认识“相、遇、喜、欢、怕”等12个生字,会写“字、左、右”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字谜,通过线索发现谜  底,进一步了解构字规律。  3.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培养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今天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人们会吃元宵,逛灯会,猜灯谜。老师这儿正好有一个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