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总结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的,杜威主张,教育要对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繁荣进步有用,提出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并改造社会的人,他认为这不仅具有社会的功利价值,而且具有个人的功利价值。
  关键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特色,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优化和整合专业教学计划,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式。它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制度、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校园文化诸要素。
  然而,人才培养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就大学来说,不同的大学,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方式。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论的是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本科应用型是本科层次教育,既有着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别于普通本科的自身特点,它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人才培养目标、制度、过程等要素特定的多样化组合方式。
  如何进行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是所有本科院校都关心的事情,因为它涉及到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以下我就从培养模式中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指向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师资队伍
  师资是教学工作之本,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使教育改革获得成功,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也需要应用型的教师。对于所讲课程的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教学内容,相信学生的收获会比单纯讲书本丰富得多。因此,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本科院校应尽可能为新教师及年轻教师创造机会,到校内外一些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以丰富和生动教师们的授课内容和方式。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进行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其结构是否连贯、课程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培养工作。
  1.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的安排是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的,课程设置者应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及合作,充分了解该行业到底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知识的人才,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计,以保证学生所接受的课程教育是以将从事的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项的、有的放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的。
  2.课程突出职业能力
  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讲,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学生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而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又一关键;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加强与上司、顾客、同事、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
  三、教学内容
  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保证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分以下三步:
  1.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
  理论知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所有实际问题的指导。然而要摆脱以往大学本科里象牙塔式的教育,我认为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可以相对灵活。
  2.案例的学习和掌握
  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关注案例。应用型人才应该能够做到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通过以往学习和掌握的具体案例的折射,再加上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紧密结合清楚眼下的问题将如何解决。
  3.社会实习或实践
  纸上谈兵,终归是没有用的。因此,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一步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际操作中,经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尽早的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进入角色。
  四、考核指向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主体对培养对象质量的规格的设计,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和发展规律。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性考核应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并采用。本科院校一方面应该尽最大努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资源,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各方面教育资源的潜力,广泛开辟新的实践环节教学与考核基地,通过主管部门和院校统一验收,监督、指导、选择有条件的单位作为考核基地。真正实现以实践为导向的考核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固有的背书本的学习方式。
  總之,要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素质、知识、能力三个体系,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最终实现为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
  [2]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4
  [3]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3011.3
  [4]钱国英.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受湖北民族学院校级重点项目(2014JY018)资助。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青壮年肺炎支原体肺炎给予莫西沙星治疗的价值评价.方法:选择70例患者开展临床试验,依照随机平衡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n=35)实施莫西沙星静脉滴注联合口
生活中的知识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是混沌的整体,应施以综合教育,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导向.现在小学阶段的课本也常常有意“跨界”,为小学教师实施“全科”
本文针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重大需求,阐述了“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创新点及推广应用效果,破
一、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己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的部分指出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软件专业属于电子信息大类,与大部分专业相比,软件专业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摘 要:为了确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各个高校相继实施了本科生学业导师制。这项制度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陕北某高校问卷调查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更好实施学业导师制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学业导师制的良好运行,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目的: 观察维生素D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科室收治的10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一些新的教育思维和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终归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新课改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减负增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依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究了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希望能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助推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