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开展作用。方法:本次研究进行于2017.01至2018.06期间,以我院因冠心病心绞痛就诊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遵循随机数字表完成49例/组的分组处理后,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分析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各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统计护理滿意度,依据组间数据比较结果确定预见性护理干预作用。结果:分析组各项时间指标均少于常规组,P<0.05;分析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落实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快速改善缓解病情,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价值
冠心病是机体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后,心肌组织的供血供氧量受限,导致心肌组织出现坏死而引发的病症。而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心绞痛,一旦心绞痛发作,将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影响。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因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报告中,主要体现我院针对98例就诊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对比研究内容,确定了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进行于2017.01至2018.06期间,以我院因冠心病心绞痛就诊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遵循随机数字表完成49例/组的分组处理,常规组由29例男性与20例女性组成,年龄区间在39~81岁之间,中位年龄(55.41±5.73)岁,病程区间在3~15年之间,中位病程(9.21±1.71)年。分析组由28例男性与21例女性组成,年龄区间在38~82岁之间,中位年龄(55.70±4.92)岁,病程区间在2~15.5年之间,中位病程(9.30±1.28)年。检验各项资料,未见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组内落实常规护理干预,比如:健康饮食指导、观察生命体征、做好生活指导等。分析组组内落实预见性护理干预,如下为具体内容。(1)致病发展原因护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体位突然改变、情绪刺激、天气变化等多种因素均能够导致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将这些诱发因素告知给患者,让患者能够了解影响病情因素,正确的认识冠心病心绞痛这临床症状,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与护理人员充分配合,日常注意随着天气变化加减衣物、及时调整情绪等,以此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降低病症影响[1]。(2)心理护理。冠心病有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治疗的特点,且心绞痛症状具有突发性,极容易在发病时给患者造成恐慌、焦虑等情绪,心理压力越大患者病情越严重。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的极大患者提出的问题,并通过讲解治疗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降低情绪对病症的影响[2]。(3)加强病情观察。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发病时的疼痛情况,比如:位置、性质等,以确保患者在发病时能够向护理人员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情况,护理人员依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出护理方案,及时缓解疼痛症状[3]。增加病房巡视次数,主动询问患者感受,通过病情观察了解患者是否有心绞痛前兆,如果发现,需要立即让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嘱咐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通;根据患者个人喜好帮助其调节饮食,将盐、油脂的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嘱咐患者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4)运动指导。向患者讲解身心训练的必要性,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放松计划,对患者做出正确指导,让患者通过静坐、静躺等放松达到身心放松;对患者实施全身按摩,使其能够达到身心全放松的状态。
1.3观察指标
记录各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统计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发放形式调查,通过自制问卷分数区分出高度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患者例数,分数区间分别在≥85分、60~84分、≤59分。总满意=总例数-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资料均录入SPSS17.0软件,以均数差(±s)显示临床时间指标,采用t检验;以百分比(%)显示护理满意度,采用x2检验,若比较结果为P<0.05,确定分析存在统计价值。
2.结果
2.1两组间临床时间指标比较
见表1体现,分析组各项时间指标在数值上均更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且有统计价值(P<0.05)。
2.2两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体现,分析组总满意度95.92%,常规组总满意度65.31%,组间比较分析组体现更优,且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冠心病的治疗与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重点研究课题。现阶段,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式呈现多元化,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彻底治疗该病症,且由于个体化差异,治疗后呈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4]。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更好的减少病症带来的影响,有必要提升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性。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措施,目前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护理重点阶段在病症发生前,通过患者生理、情绪等多方面的表现,评估患者的发病风险,并做好预防措施,以此降低病症发生风险,进而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5]。
上述研究中,分析组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时间(4.96±1.42)d、临床症状消失时间(3.15±0.73)d、(7.33±1.05)d、护理满意度95.92%均更优于常规组。
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缓解病症,进而减少了治疗经济成本,同时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琴.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7,2(23):129-131.
[2]杨妙珍,廖赵林,洪明花.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8):55-56.
[3]黄琳.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2):157-158.
[4]王美萍,吴萍,苏云波.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 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1):155-156.
[5]胡晓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考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5):209-210.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价值
冠心病是机体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后,心肌组织的供血供氧量受限,导致心肌组织出现坏死而引发的病症。而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心绞痛,一旦心绞痛发作,将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影响。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因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报告中,主要体现我院针对98例就诊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对比研究内容,确定了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进行于2017.01至2018.06期间,以我院因冠心病心绞痛就诊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遵循随机数字表完成49例/组的分组处理,常规组由29例男性与20例女性组成,年龄区间在39~81岁之间,中位年龄(55.41±5.73)岁,病程区间在3~15年之间,中位病程(9.21±1.71)年。分析组由28例男性与21例女性组成,年龄区间在38~82岁之间,中位年龄(55.70±4.92)岁,病程区间在2~15.5年之间,中位病程(9.30±1.28)年。检验各项资料,未见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组内落实常规护理干预,比如:健康饮食指导、观察生命体征、做好生活指导等。分析组组内落实预见性护理干预,如下为具体内容。(1)致病发展原因护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体位突然改变、情绪刺激、天气变化等多种因素均能够导致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将这些诱发因素告知给患者,让患者能够了解影响病情因素,正确的认识冠心病心绞痛这临床症状,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与护理人员充分配合,日常注意随着天气变化加减衣物、及时调整情绪等,以此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降低病症影响[1]。(2)心理护理。冠心病有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治疗的特点,且心绞痛症状具有突发性,极容易在发病时给患者造成恐慌、焦虑等情绪,心理压力越大患者病情越严重。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的极大患者提出的问题,并通过讲解治疗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降低情绪对病症的影响[2]。(3)加强病情观察。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发病时的疼痛情况,比如:位置、性质等,以确保患者在发病时能够向护理人员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情况,护理人员依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出护理方案,及时缓解疼痛症状[3]。增加病房巡视次数,主动询问患者感受,通过病情观察了解患者是否有心绞痛前兆,如果发现,需要立即让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嘱咐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通;根据患者个人喜好帮助其调节饮食,将盐、油脂的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嘱咐患者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4)运动指导。向患者讲解身心训练的必要性,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放松计划,对患者做出正确指导,让患者通过静坐、静躺等放松达到身心放松;对患者实施全身按摩,使其能够达到身心全放松的状态。
1.3观察指标
记录各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统计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发放形式调查,通过自制问卷分数区分出高度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患者例数,分数区间分别在≥85分、60~84分、≤59分。总满意=总例数-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资料均录入SPSS17.0软件,以均数差(±s)显示临床时间指标,采用t检验;以百分比(%)显示护理满意度,采用x2检验,若比较结果为P<0.05,确定分析存在统计价值。
2.结果
2.1两组间临床时间指标比较
见表1体现,分析组各项时间指标在数值上均更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且有统计价值(P<0.05)。
2.2两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体现,分析组总满意度95.92%,常规组总满意度65.31%,组间比较分析组体现更优,且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冠心病的治疗与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重点研究课题。现阶段,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式呈现多元化,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彻底治疗该病症,且由于个体化差异,治疗后呈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4]。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更好的减少病症带来的影响,有必要提升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性。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措施,目前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护理重点阶段在病症发生前,通过患者生理、情绪等多方面的表现,评估患者的发病风险,并做好预防措施,以此降低病症发生风险,进而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5]。
上述研究中,分析组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时间(4.96±1.42)d、临床症状消失时间(3.15±0.73)d、(7.33±1.05)d、护理满意度95.92%均更优于常规组。
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缓解病症,进而减少了治疗经济成本,同时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琴.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7,2(23):129-131.
[2]杨妙珍,廖赵林,洪明花.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8):55-56.
[3]黄琳.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2):157-158.
[4]王美萍,吴萍,苏云波.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 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1):155-156.
[5]胡晓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考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5):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