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来源 :清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音乐可以有效地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音乐教学中,要想切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鉴赏能力。
  乐感指的是学生认识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鉴赏能力则是学生判断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只有切实有效地培养好学生的乐感及鉴赏能力,才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提升。以下将对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以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策略
  第一,重视歌唱教学的实施。学习音乐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使他们掌握唱歌的技巧,而这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歌唱教学的实施,如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节奏清晰的音乐,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一首节奏明确、旋律简单的歌曲,且学生对这首歌曲十分熟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这首歌培养学生的乐感。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自主搜寻自己感兴趣的歌曲,在课余时间自主聆听,感受歌曲所特有的节奏和旋律等。在对歌曲充分熟悉之后,学生还可以自主演唱歌曲,进而提升乐感。
  第二,落实好因材施教。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且有多个民族聚集,不同地域、民族的居民由于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存在差异,诞生了诸多极具民间特色的音乐,这些音乐带给了听众不同的情感感受。高中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乐,因此在学习音乐知识时,也有属于自己的诉求。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保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
  第三,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乐感时,教师不能只是单方面关注理论知识的获取,还需要从实践方面着手,结合教学现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创造的机会,在实践中让学生全方位感知乐感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提升学生乐感。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
  第一,创造轻松活泼的音乐环境。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越轻松,越容易将学生引入音乐学习情境中。比如,在教学《雨打芭蕉》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初设播放段雨声,让学生直观感受雨声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雨打芭蕉”产生的音效是什么样的,其是否具有美感,在此基礎上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音乐鉴赏能力不仅包含音乐欣赏的内容,学生还需要学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音乐欣赏技巧,准确地对音乐价值进行判断,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类似,其都包含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是创作者抒发和寄托情感的产物。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及成长环境不同,即便是同一首歌曲,个人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时,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可能无法展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真善美。教师需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使他们感受音乐之美。
  第三,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对高中生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流行音乐的身影无处不在。流行音乐广泛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之美;从消极的角度来说,其可能使学生的音乐认知过于片面,如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流行的就是好的,对部分优质音乐的学习丧失兴趣,这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实际上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时,教师还需正确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予以引导,使其正确了解流行音乐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培养学生相关领域能力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相关教学工作,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课,感受到音乐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享受音乐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蔚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侵权责任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第七编,也是最后一编,可以说是《民法典》最后的“安全阀门”,其关系到民事权利的司法救济与民生民权的维护方法。第七编从逻辑上对民事权利赋予了实质性的保障,也给私法所保障的私权利赋予了可预测性、还原性和弥补性,使得法律信仰与法律现实可以完美融合。  第七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第九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以及第十章《建筑物和物件损
期刊
现如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已经成为判断学生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因此,心理测试成为各大学校评判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除此之外,学校也会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辨识能力不强,容易迷失自我。在此过程中,一旦产生不良心理,纠正要费较大力气。家长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疏导和鼓励极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正确引导,才能使其健康
期刊
拥有健康的心理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而言非常重要,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的价值观以及个性的发展。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非劳动力人口留守,如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成长过程中相对缺乏父母的陪伴,与父母面对面的沟通不足,接受的父母教育不够,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阐述,并提出提
期刊
中职学校思政课是开展德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的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果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观念落后、教材内容枯燥乏味,将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创新中职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使教学具有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启发性与时代性,切实增强实效性,是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
期刊
幼儿园时期正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让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幼儿园语言教学正在不断改革创新。对幼儿的语言教学,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资源制订一些与教学目标相符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提升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保障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部分幼儿园语
期刊
教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设计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并切实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工作所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需实现的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上通过阅读积累
期刊
幼儿阶段是人生中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很强,是开发全脑功能的最佳时期,因此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注重开发儿童的多元智能,以带动儿童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认知是儿童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开启儿童心灵之锁的钥匙。  生活中处处皆教育,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善于发现寻常时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感兴
期刊
在对幼儿开展素质教育时,教师应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基本导向,关注幼儿的综合发展,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时,幼儿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多关注幼儿的想法和行为模式,对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可以从幼儿发展的视角出发,从小建立幼儿良好的言行和生活习惯。这些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也会让幼儿更积极健康地成长,实现幼儿教育的多元培养
期刊
党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财富,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接受党史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努力培养热爱党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应积极发挥“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合理利用创新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完善中小学党史教育工作。  为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政治觉悟,不断落实当代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合理渗透党史教育精神,依据中小学生
期刊
五四運动孕育了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中爱国主义是核心、灵魂和总纲。不论处于何种历史场景,爱国主义旗帜总能凝聚起最广泛的民族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五四精神为思想资源的直接源头,创制并不断完善革命话语体系,以适应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推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