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探究的核心问题,小学体育教师也不例外。因为只有实现了有效的教学,才能够更好地达成目标、完成任务,展现出学科教学的功能与价值,让学生可以获得知识、能力的全方面发展。所以,促进并实现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十分重要和迫切。本文将从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制定适合的目标三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促进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科学策略,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过去小学体育教学并不受重视,且小学体育教师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机械的训练方法,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和情绪,最终造成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体育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也向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彻底跳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现实学情为基础来推进教学方法、策略的改革创新,构建全新的教学结构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树立科学指导思想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有效教学方法,能够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整个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过去统一性的授课模式,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尝试在学生学习水平、身体素质等整体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和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随后再积极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沟通、讨论与交流,实现互帮互助和相互促进,收获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单脚跳”这项运动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锻炼学生们的身体协调力与跳跃能力,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配合能力,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然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训练内容,以此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这样一来,笔者通过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树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体育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难以唤醒学生的潜能,更不用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了。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从过去的“以师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和展现机会,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勇敢地表现自我、提出问题和质疑、实现创新和创造,最终才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
例如,在教授《跳短绳》这项运动时,跳绳是一项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运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们的主体。所以,笔者在课堂中给予了学生们充足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与此同时,笔者会在学生们训练的过程中观察学生们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们的错误动作,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程的内容。这样一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笔者通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制定适合的目标,为高效课堂获得动力
目标通常是具体行为的方向和指引,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目标则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为高效课堂的创建和获得提供动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细致研读并分析新课程标准,结合体育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情况来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保证目标涉及知识、情感与能力三个不同的维度,从而明确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让整个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体育学习都能够向着既定的方向开展和进行。
例如,在教授“立定跳远”这项运动时,由于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在学习立定跳远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会不同,这个时候,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根据学生们的素质安排教学任务。在上课开始后,笔者先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立定跳远的初步成绩进行调查,然后,笔者再将学生们根据成绩以及身体素质,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学习动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样一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笔者通过制定适合的目标,为高效课堂获得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广大教师不懈的追求。所以,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教学形势下,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我们,需要树立科学的观念和先进的思想,通过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制定适合的目标等策略的运用,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的问题,最终实现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发挥出体育教学的无穷魅力。
參考文献:
[1]吴秋霞.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J].才智,2019(34):15.
[2]张利鹏.基于有效教学视角下的小学体育课程开展分析[J].才智,2019(29):71.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过去小学体育教学并不受重视,且小学体育教师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机械的训练方法,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和情绪,最终造成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体育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也向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彻底跳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现实学情为基础来推进教学方法、策略的改革创新,构建全新的教学结构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树立科学指导思想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有效教学方法,能够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整个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过去统一性的授课模式,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尝试在学生学习水平、身体素质等整体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和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随后再积极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沟通、讨论与交流,实现互帮互助和相互促进,收获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单脚跳”这项运动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锻炼学生们的身体协调力与跳跃能力,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配合能力,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然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训练内容,以此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这样一来,笔者通过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树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体育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难以唤醒学生的潜能,更不用说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了。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从过去的“以师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和展现机会,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勇敢地表现自我、提出问题和质疑、实现创新和创造,最终才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
例如,在教授《跳短绳》这项运动时,跳绳是一项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运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们的主体。所以,笔者在课堂中给予了学生们充足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与此同时,笔者会在学生们训练的过程中观察学生们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们的错误动作,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程的内容。这样一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笔者通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制定适合的目标,为高效课堂获得动力
目标通常是具体行为的方向和指引,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目标则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为高效课堂的创建和获得提供动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细致研读并分析新课程标准,结合体育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情况来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保证目标涉及知识、情感与能力三个不同的维度,从而明确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让整个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体育学习都能够向着既定的方向开展和进行。
例如,在教授“立定跳远”这项运动时,由于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在学习立定跳远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会不同,这个时候,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根据学生们的素质安排教学任务。在上课开始后,笔者先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立定跳远的初步成绩进行调查,然后,笔者再将学生们根据成绩以及身体素质,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学习动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样一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笔者通过制定适合的目标,为高效课堂获得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广大教师不懈的追求。所以,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教学形势下,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我们,需要树立科学的观念和先进的思想,通过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制定适合的目标等策略的运用,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的问题,最终实现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发挥出体育教学的无穷魅力。
參考文献:
[1]吴秋霞.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J].才智,2019(34):15.
[2]张利鹏.基于有效教学视角下的小学体育课程开展分析[J].才智,2019(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