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思想有深度的语文课堂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396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一篇课文承载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是很多的,而一节课是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囊括进去的,这时就要学会做有效“减法”,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最需要什么、他们可以接受什么、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等方面来设计教学,尽可能多地剔除那些不需要教的,才能使教学内容提炼得很精粹,让课堂真正有思想有深度又有效。
  一、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
  首先应选好切入口,设计好主题。如果能找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应该是带着学生在文本的言语间徜徉,对其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以透过其表面语境触摸深层次的韵味,尤其是能领起全篇的“文眼”,更要重锤敲打,以迸溅出耀眼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经典名篇时,可以学生的求知需要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实现师生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力求把对学生的教变成一种引导学生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想的行动,让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把学生的阅读引向作品的深处,引向心灵的深处。
  如在教学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这篇课文时,我们只要抓住“怨”和“恨”两个要点进行品析,尤其对诗中两句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进行反复品读,品味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这样的教学自然选准了切入口,又使教学落到了实处。
  二、让课堂阅读成为审美、批判和创造的舞台
  鲁迅先生曾以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老师不重视引导为例来形容其必要性:在暗胡同里瞎摸,有些人摸了出来,更多的人终身留在暗胡同里。我想这个教训必须记牢。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是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要求。
  文章是思想文化的载体,阅读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起到培养学生审美、批判和创造的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审美活动,使学生具有感悟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在审美中获得体验,使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都成为精神怡悦的对象。如《瓦尔登湖》的自然环境美,《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艺术美,《小狗包弟》的自我解剖人格美,《游褒禅山记》的哲理美,《兰亭集序》中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死的感悟等,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学生在审美中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了心灵美的塑造。在阅读中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识,在分析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要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做书本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崇尚真理,大胆怀疑,科学阅读。阅读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及阅历,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领悟,读到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
  三、仅让多媒体技术成为语文课堂的点缀
  现代化教育媒体以其强大的优势,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相融,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并且在教学当中用上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大教学的密度,加大上课的容量。然而我们常说:科学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会起大作用,用得不当会伤到自己。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也一样。
  例如:有位老师上曹操《短歌行》一文,光让学生看有关酒文化动画,听《好汉歌》等音乐的时间就近二十分钟。一幅幅精美的动画,一首首节奏激烈的歌曲,使学生目不暇接,耳不闲闻,陶醉其中,可对课文的文字之美之巧妙学生已无暇顾及。有些老师,为了使画面吸引学生,不仅充分展示了色彩美、形态美,还充分运用了"动画"技术。如:主页的左下或右下配有课文插图,不断变换着各种景象;一个问题答对,立刻掌声响起;课题的出示就花样层出不穷,一个字一个字由远及近地出现,再由大变小,逐渐消失。这些手段的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那是对媒体的兴趣,而不是对语言文字的兴趣,长此以往必定会削弱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想象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多媒体之于语文课,就像化妆品之于女人,化妆品可以使女人更加漂亮-----假如运用得恰当的话。不过假如女人本来不漂亮,单靠化妆品也是无法使其美丽起来。
  四、追求有思想有深度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读懂课文,挖掘文本内蕴,这是有思想的课堂。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其次,我们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作者情况、写作缘由、写作意图等等),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圈点法、质疑法、猜测法、讨论法等等),然而归根究底,用心、仔细地阅读才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使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中国的语文课,师生的生命浪费是世界之最”,语文课成了废话的集散地。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精练自己的课堂语言,同时另一方面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加强提高自身的素质,奠定丰厚坚实的教学基础,具有随时可提取的丰厚知识与经验积累,灵活睿智的调控教学能力,在文本挖掘上下功夫,对文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后才能生成有深度有思想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这个学期伊始,我们学校的教导处主任宣布我担任一年级(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听到这,我脑子里没想法了,因为我没有担任过一年级的教学工作,而且听过一年级的老师说一年级学生上课不懂得听讲,他们根本不听老师的话,自个儿做自个儿的事情。  真有那么麻烦?  第二天上课开始了,学生们见到新老师挺开心的,问这个又问那个。显得格外积极,幸好我受过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训练,运用了这种教学方式,才能够把学生掌控好了。我
期刊
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很难学,原因多种多样。有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薄弱,记忆能力欠缺,学习习惯不好等等。我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课堂效率较低,课堂专注力不够。经常是教师在课堂上看到他们在认真听课,有时还能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但他们大部分时间像一个“躯壳”,人在心不在,导致相同时间内接受的知识大打折扣,学习效率极低。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期刊
思想政治课,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灵魂就是方法论。在思想政治课中,用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方法论,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深远的意义。  一、方法论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方法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  (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学校教育要坚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体现所谓“课改精神”,就在课堂上组织“讨论”,看上去热热闹闹,气氛不错,可学生一动笔做题,问题就来了。难道是“讨论”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出现了问题?其实,往往是这些教师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组织起有效的课堂讨论。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组织起有效的课堂讨论,达到教学目的呢?现结合自己20多年的生物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怎么讨论  (一)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协作能
期刊
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成长与成才的基础。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如何利用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进行人生教育,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形成对这个世界至情至理
期刊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没有一个凡人能不泄露热情,即使他的嘴唇保持沉默,但他的手指也会喋喋不休地泄露天机”。非言语行为对言语行为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集中于言语所指向的内容;其次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言语,使它更加有力精确;第三,非言语行为伴随言语行为,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言语信息的同时得到生动的形象,从心理学上说,这样产生的多种神经联系能使理解更为深刻,记忆更为牢固。  
期刊
研究漫画教学已经超过六年了,从开始的刻意坚持,到如今的快乐与轻松,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我喜欢漫画,爱画漫画,至今还深刻地记得十年前在北京琉璃街上看著名的漫画家方成老师现场给游客做漫画肖像的场景。不敢说爱好漫画就源自于此,至少我的性格深处有着一种跟漫画不可分割的情愫。因此今天把漫画当作我工作的一部分,同时漫画又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漫画教学与漫画工作中,我试图探寻一条适合自己的专业发
期刊
我们地理教师平常追求的优质地理课,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价值观、思维观、行为观的传播;我们探讨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探索的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切使学生得到美感快乐的东西都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 地理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地理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美丽的地理课堂是地理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表象美,给学生直观的美的感受  (一)利用媒体,让学生感受世界之美  现
期刊
数学问题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解决它们无固定方法,就是对同一问题,由于审视角度不同,往往也会得到不同的解法,各种解法又相去甚远。面对一个陌生的问题,事先并没有准备好现成的工具或方法去套用,而是在直觉选择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结构的过程中来探索方法,从而使问题获解。它决定发现方法的性质,如有效性、简易性、独特性等。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一旦接触到某题中的题设条件,就能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知识,即看到了
期刊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仅仅是教师备课思考的一部分,更多的老师把课堂的目标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教师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路、强化学生的认知,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设问关系到学生思维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也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发展学生思维,应从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开始。  一、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