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育评价不可彼此分离,本文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学伴”为例,对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如何借助“智慧学伴”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合理运用评价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与学习质量,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智慧学伴;教学评一体化
有些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总把学生设想为“学霸”,总以为这个知识点我教过,学生已经学了,现在考试一定全部拿高分。因此,总是关注自己对于学习重点是否教过,有关知识点是否讲漏。而很少去关注哪些是学生可以自主掌握,老师不必再花时间去分析的,以及课堂上学生听懂了多少,是否需要再讲解。其实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所以,我们要把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一味地讲)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提前针对课内有关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把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地,主要作用为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日本学者水越敏行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原则。课堂评价可以验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基于评价诊断而作出的课堂教学決策能更好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因此,评价的过程就应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促进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教育评价应凸显初中地理的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形式多样的学习,老师进行诊断、评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辅导,从而实现评价的最终目标。如下图,可综合考查学生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核心素养。
而具体到地理学科,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智慧学伴”的帮助,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更富个性化及差异化,“智慧学伴”多种类型的微测、丰富精彩的视频资源、功能全面的诊断报告,都能对课堂上的教与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教学一般分成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智慧学伴”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功能体现基本一应俱全,面面俱到。
先说课前,以前老师备课费时费力,除了准备课件,还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和做题,让学生预习这个环节上,资源是个大问题,毕竟课本自带的材料与习题很有限,课外的资料五花八门,仅在备课阶段就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最让老师头疼的是,课前没办法了解到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到底难度系数有多高,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如何,只能根据考纲和过往的经验来备课。
而现在老师可以在“智慧学伴”自带的题库里挑选合适的习题发给学生,不用再在网上和辅导教材里挑花了眼。并且能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为老师分析第二天上课要讲的知识点,是难还是容易,哪些知识点要重点备课,哪些知识点可以轻松带过,老师能做到胸有成竹,从此告别熬夜备课。如我在执教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的“地图的运用”这一节时就通过“智慧学伴”进行课前的预测,了解到学生应用实践这一方面比较薄弱,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强化训练,也更好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此外,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很难当堂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换句话说,老师想知道学生在课堂上到底有没有听懂,怎么办?按传统办法也许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或也许布置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但这样做老师却不可能在课堂中能完全了解每一位学生对老师所教知识掌握的情况。而这些难题,“智慧学伴”却能很好的解决了,“智慧学伴”上的微测可让每一位学生当堂完成,并当堂生成诊断报告,老师也能有的放矢的调整教学策略了。这样学生不仅准确的把握住了重点、难点,还能将新旧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利用知识的迁移,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串联联系和并联比较。这样就能够做到“三分教、七分学”,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同时,还能够掌控全局,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设疑、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不再是纯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的小主人。整堂课中,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师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交流,激发了同学们对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最后是课后,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微测诊断报告进行分层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比如可按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三层次在“智慧学伴”进行分组并分派作业任务,不同组别的学生应完成的作业难易程度及任务类型都可有所变化,目的就是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利用“智慧学伴”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最大的收获。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线上学习平台“智慧学伴”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将“智慧学伴”的功能应用发挥到最大,让它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更好的启迪每一位学子。而“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对于这一基本的理念,也会因在这过程中借助了“智慧学伴”的辅助,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智慧学伴;教学评一体化
有些教师在备课或上课时总把学生设想为“学霸”,总以为这个知识点我教过,学生已经学了,现在考试一定全部拿高分。因此,总是关注自己对于学习重点是否教过,有关知识点是否讲漏。而很少去关注哪些是学生可以自主掌握,老师不必再花时间去分析的,以及课堂上学生听懂了多少,是否需要再讲解。其实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所以,我们要把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一味地讲)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提前针对课内有关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把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地,主要作用为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日本学者水越敏行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原则。课堂评价可以验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基于评价诊断而作出的课堂教学決策能更好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因此,评价的过程就应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促进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教育评价应凸显初中地理的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形式多样的学习,老师进行诊断、评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辅导,从而实现评价的最终目标。如下图,可综合考查学生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核心素养。
而具体到地理学科,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智慧学伴”的帮助,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更富个性化及差异化,“智慧学伴”多种类型的微测、丰富精彩的视频资源、功能全面的诊断报告,都能对课堂上的教与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教学一般分成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智慧学伴”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功能体现基本一应俱全,面面俱到。
先说课前,以前老师备课费时费力,除了准备课件,还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和做题,让学生预习这个环节上,资源是个大问题,毕竟课本自带的材料与习题很有限,课外的资料五花八门,仅在备课阶段就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最让老师头疼的是,课前没办法了解到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到底难度系数有多高,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如何,只能根据考纲和过往的经验来备课。
而现在老师可以在“智慧学伴”自带的题库里挑选合适的习题发给学生,不用再在网上和辅导教材里挑花了眼。并且能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为老师分析第二天上课要讲的知识点,是难还是容易,哪些知识点要重点备课,哪些知识点可以轻松带过,老师能做到胸有成竹,从此告别熬夜备课。如我在执教初中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的“地图的运用”这一节时就通过“智慧学伴”进行课前的预测,了解到学生应用实践这一方面比较薄弱,所以在后面的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强化训练,也更好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此外,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很难当堂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换句话说,老师想知道学生在课堂上到底有没有听懂,怎么办?按传统办法也许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或也许布置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但这样做老师却不可能在课堂中能完全了解每一位学生对老师所教知识掌握的情况。而这些难题,“智慧学伴”却能很好的解决了,“智慧学伴”上的微测可让每一位学生当堂完成,并当堂生成诊断报告,老师也能有的放矢的调整教学策略了。这样学生不仅准确的把握住了重点、难点,还能将新旧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利用知识的迁移,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串联联系和并联比较。这样就能够做到“三分教、七分学”,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同时,还能够掌控全局,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设疑、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不再是纯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的小主人。整堂课中,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师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交流,激发了同学们对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最后是课后,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微测诊断报告进行分层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比如可按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三层次在“智慧学伴”进行分组并分派作业任务,不同组别的学生应完成的作业难易程度及任务类型都可有所变化,目的就是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利用“智慧学伴”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最大的收获。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线上学习平台“智慧学伴”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将“智慧学伴”的功能应用发挥到最大,让它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更好的启迪每一位学子。而“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对于这一基本的理念,也会因在这过程中借助了“智慧学伴”的辅助,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