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现状后,针对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高校大学生对双创教育的需求情况,结合学校学科优势,提出了发挥学科优势,构建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学科优势 双创 人才培养体系
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后,我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新浪潮,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更是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的一大重点。
一、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国内首个“创业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999年国家公布了《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提出了要求,提倡“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提出了高等学校应当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在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受传统文化、应试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较弱,我国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紧缺,尤其是关键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匮乏。我国高校目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经社会发展的需要,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大學生20%的创业比例。多年来,我国在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培养主体单一、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较少、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创新性不够、对学生价值导向失衡等问题,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解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促使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地适应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大学生感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取得各方面都满意的成果,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构建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高校大学生对双创教育的需求
我们采取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走访的方式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想法的来源绝大多数来自于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认为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是他们创新创业最大的障碍,需要学校在能力经验的培养方面给予帮助。有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高成功率小,需要学校进行风险评估方面的帮助与创新创业道路上的鼓励。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应具备的能力有丰富的社交经验,组织策划能力,出色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市场洞察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专业知识等。很多学生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育缺乏社会实践,大学教育中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相脱离,由于很多同学平时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不利于创新创业。有意于创新创业的学生需要社会实践和书本知识结合实践应用的机会。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政府部门和合作伙伴的支持。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中,税收的优惠减免,审批手续的放宽,风险评估成本的减免,免费的创业政策培训,优惠的银行贷款政策,相关法律的进一步完善需求比较多。
三、以学科优势构建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些相关的成绩和荣誉,如2017年7月,入选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我校是综合类大学,文、理、工、医各学科都有,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优势明显。通过前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分析,结合我校学科优势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依托学科门类齐全优势,构建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我校学科门类齐全,打通文理工医各学科的通识基础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以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交融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和思维方法的创新,训练学生从新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
第二、面向现实应用,构建“系统化,分层次”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在对学生做创新创业需求分析时,很多学生表示需要更多与实际相挂钩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时候,要发挥我们学科优势,让与社会实际联系较多的,应用于社会实际较广的专业课老师,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更多的同学,将这些课程系统化,分层次地开设出来,以使我校双创教育体系紧密联系实际应用,让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学科优势互补,构建交叉式双创教育平台。我校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较多,如果能将这些优势学科融合在一起,优势互补,构建交叉式双创教育平台,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彬彬:《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和体系构建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2] 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闽江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八期)研究项目:以学科优势构建双创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编号SCU8158。
【关键词】 学科优势 双创 人才培养体系
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后,我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新浪潮,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更是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的一大重点。
一、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国内首个“创业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999年国家公布了《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提出了要求,提倡“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提出了高等学校应当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在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受传统文化、应试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较弱,我国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紧缺,尤其是关键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匮乏。我国高校目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经社会发展的需要,同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大學生20%的创业比例。多年来,我国在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培养主体单一、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较少、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创新性不够、对学生价值导向失衡等问题,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解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促使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地适应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大学生感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取得各方面都满意的成果,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构建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高校大学生对双创教育的需求
我们采取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走访的方式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想法的来源绝大多数来自于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认为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是他们创新创业最大的障碍,需要学校在能力经验的培养方面给予帮助。有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高成功率小,需要学校进行风险评估方面的帮助与创新创业道路上的鼓励。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应具备的能力有丰富的社交经验,组织策划能力,出色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市场洞察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专业知识等。很多学生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育缺乏社会实践,大学教育中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相脱离,由于很多同学平时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不利于创新创业。有意于创新创业的学生需要社会实践和书本知识结合实践应用的机会。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政府部门和合作伙伴的支持。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中,税收的优惠减免,审批手续的放宽,风险评估成本的减免,免费的创业政策培训,优惠的银行贷款政策,相关法律的进一步完善需求比较多。
三、以学科优势构建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些相关的成绩和荣誉,如2017年7月,入选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我校是综合类大学,文、理、工、医各学科都有,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优势明显。通过前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分析,结合我校学科优势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依托学科门类齐全优势,构建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我校学科门类齐全,打通文理工医各学科的通识基础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以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交融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和思维方法的创新,训练学生从新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
第二、面向现实应用,构建“系统化,分层次”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在对学生做创新创业需求分析时,很多学生表示需要更多与实际相挂钩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时候,要发挥我们学科优势,让与社会实际联系较多的,应用于社会实际较广的专业课老师,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更多的同学,将这些课程系统化,分层次地开设出来,以使我校双创教育体系紧密联系实际应用,让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学科优势互补,构建交叉式双创教育平台。我校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较多,如果能将这些优势学科融合在一起,优势互补,构建交叉式双创教育平台,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彬彬:《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和体系构建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2] 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闽江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八期)研究项目:以学科优势构建双创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编号SCU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