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总是与社会的公平正义联系在一起的。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而制度的最大效用就在于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两者是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
  和谐社会需要制度来维护。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平地分配社会权益,使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但处于社会经济中的个人行为都具有对自己来说收益大于成本的合理预期。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预期收益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如果每个人想要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就必须在一定的秩序和制度下才能做到。正如罗尔斯所说:要调节人与人之间因为利益冲突所产生的矛盾,就需要一系列的原则来调节而达到一种有关恰当的分配份额的契约。
  制度是政府用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手段。公平正义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和进步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和合理的社会状态,社会公平正义不会自动生成,市场经济机制本身也无法完成维护社会公平的重任,只能由政府来完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而政府只能靠制度。在制度框架内,才能使每个人都拥有基本的权利,拥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为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公平正义的实现总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制度。我们所要维护的公平正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下维护和实现的社会公平正义,因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只有这样,才是从根本上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
  其次,从解决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出发,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加强和完善制度体系的建设。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和完善这些制度对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加快非正式制度的建设。非正式制度是人类在适应稀缺世界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成,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内容。正是由于具有经验性,非正式制度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因而非正式制度的形成与变化往往滞后于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且社会变化越快,这种滞后性越明显。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完善非正式制度,即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通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真正树立起公平正义的理念,营造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和氛围,使公平正义真正成为广大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价值目标,以真正发挥其在制度变迁中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 建立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其中人与人的和谐的基础是经济利益和谐。什么是经济利益和谐?作者认为经济利益和谐是差异性和谐、奋发性和谐、自比性和谐、相对性和谐和动态性和谐,并以此为基点论述了科学的经济利益和谐观。  [关键词] 经济利益; 和谐观; 经济利益和谐  [中图分类号] F1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
期刊
[摘要] 传统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实质上是小农经济的反映,就其主导思想而言是应批判而非理想化的。只有提出解决现代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与信仰问题的文化方案,才能将儒学丰厚的历史资源引入现代。  [关键词] 和谐; 价值; 法律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2-0017-02    传统的和谐理念在现代性视野中的命运如何呢?它是随着五四新文化
期刊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阶段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的认识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 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
期刊
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日子,从1997年7月1日零时五星红旗在香港夜空中高高升起的那一刻,香港历史就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十年后的今天,“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和基本法在香港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一个繁荣稳定的香港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香港回归十年,是“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成功范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以伟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胆略和智慧,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
期刊
[摘要]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在全国实行,换届后的区县党委领导班子实行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初显成效,也随之出现一些新问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和完善这些问题,必须从思想认识、领导体制、决策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领导班子; 领导体制; 专职副书记; 监督制约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
期刊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陕西考察期间,专门到农村看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向孩子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2005年我国农村有2000万留守儿童,目前这一数字已增至2300万。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
期刊
[摘要] 进城务工农民对中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使大量农民进城后面临就业、生活、教育、保障等诸多困难。合理、规范、有序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有赖于各级政府发挥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7)13-0005-04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
期刊
[摘要]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德庆县委县政府抓住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快速改变了农村面貌。其建设新农村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关键词] 德庆; 效益农业;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3-0047-02    历史上,广东德庆是个贫困山区农业县。这里资源贫瘠,交通不便,基础差,底子薄,全县财政收入较长时
期刊
[摘要] 农民健康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为保障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以及农村医疗机构萎缩等,农民群众存在“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对济南市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系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卫生; 健康保障体系;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 F323.89;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
期刊
[摘要]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开篇之年,国家的惠农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的总体形势,指出当前农村发展中的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2007年新农村建设的关注重点。  [关键词] “三农”形势; 新农村建设; 问题;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5-0009-02    2006年,国家对“三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