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纽约——纳粹德国远程轰炸机传说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888888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希特勒让纽约陷入一片火海的幻梦,“美利坚轰炸机”计划应运而生。但以纳粹德国之国力与资源,以及多线作战之窘境,这只能属于纸上幻想。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许多设想以及技术设计并未失传,而是被以美苏为主的战胜国所继承,并在它们各自的军机发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战时期,英美两国对纳粹德国的大规模战略轰炸是导致后者败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纳粹德国也有过要对英美两国,特别是美国进行战略轰炸之企图,只不过受制于种种因素,这种企图未能得逞。这种企图由形形色色的秘密武器计划构成,其中就包括一系列的远程轰炸机,它们有一个很唬人的名号——“美利坚轰炸机”。
  战略轰炸
  纳粹德国作为一个军事独裁政权,其领导层大多都有行伍经历,如希特勒在一战时期是一名蹲战壕的步兵;戈林在一战时期是一名飞行员。至于纳粹德国的高级指挥官,大多也都曾参加过一战,如纳粹德国初期空军负责人韦弗,一战时期是一名参谋;二战后期德军西线总司令凯塞林,一战时期有过步兵和炮兵部队作战的经历;潜艇部队指挥官邓尼茨,则在一战时期就已经是一名潜艇艇长。
  这几个人都与纳粹德国的远程轰炸机计划关系密切。德国是世界上第一批组建空中作战力量的国家之一。在一战时期,其率先使用大型飞艇对英国进行战略轰炸,随后又投入名为“哥达”的重型轰炸机,给英国人制造了巨大的伤亡和心理恐慌。这种全新的空中作战方式,刺激了一个名为杜黑的意大利军官,他逐渐形成了一套以战略轰炸为核心的空权论。
  杜黑的理论随后流传世界,各国的军事理论家其实也在探索关于空中作战力量如何使用的问题,他们依据各自国情从杜黑的理论中各取所需,发展出不同的流派。比如美国陆军航空兵和英国皇家空军在战略轰炸的路上越走越远,美国海军航空兵和日本海军航空兵则重点发展精确战术轰炸也就是俯冲轰炸机,苏联则将空中作战力量视为陆军的一个重要补充,发展出了空地协同战术,也就是飞机配合陆军,充当超机动炮兵。
  德国的情况比较复杂,这个处于欧洲大陆中部四战之地的国家,主要的威胁来自于陆上,故而其陆军的强弱至关重要。由此考虑,德国应该选择苏联模式,走空地协同的路子,搞一支配合陆军的超机动炮兵出来。
  这也正是戈林的想法,他在1935年3月9日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首次向外界披露纳粹德国已经存在有一支独立建制的空军,其实际的组建工作,则在两年前纳粹党刚上台时就已经展开。这支年轻的空军,主要由经历过一战的老飛行员与抽调自陆军的军官构成,所以在空军与陆军的关系上,没有出现其他国家的扯皮内耗现象,为发展空地协同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一年后的一份内部评估报告上,戈林对纳粹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任务进行了规划,主要包括夺取制空权,拦截作战,近距离支援地面部队等,基本上都是在走超机动炮兵的路子。
  但戈林效忠的老大希特勒却有不同的想法,根据这位独裁者的密友斯佩尔日记所披露,希特勒关注美国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如何让纽约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故而早早就开始幻想要对美国最大都市制定一些攻击计划。这些攻击计划包括派遣特工去搞恐怖袭击,用远程导弹进行轰击以及研发远程轰炸机。
  研发远程轰炸机并非是希特勒的原创,而是来自于纳粹德国初期空军负责人韦弗,此人虽位居戈林之下,却在空军事务上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权,可以面见希特勒陈述自己的各种想法。韦弗在一战时期服役于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按道理说他应该是空地协同的死忠,但他却在接触飞机之后离经叛道,转变为空军独大的一个鼓吹者。他对于纳粹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使命,有着与戈林截然不同的看法:主动出击,通过轰炸敌人的空军基地,将其空军消灭在地面上;通过轰炸摧毁敌人的交通系统,比如铁路、桥梁等等,阻滞敌军兵力调动;通过轰炸摧毁敌人后方的工厂,以降低其战争潜力……
  希特勒对韦弗的想法很感兴趣,并支持其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于是早在1933年,纳粹德国的远程轰炸机项目就已经启动了,其最初的名号还不叫“美利坚轰炸机”,而是叫“乌拉尔轰炸机”。乌拉尔乃是苏联境内巨大山脉与河流地区的称呼,也是苏联军工业集中之地,取这个名字,言下之意十分明显,那就是早在纳粹党上台时,就已经盘算着要对苏联动手了。
  1934年,“乌拉尔轰炸机”项目正式启动,启动方式是极其秘密的。韦弗绕过戈林直接出面,找来两家德国航空企业,一为容克斯,一为道尼尔,将军方所需技术指标告之,然后要他们火速拿出方案来。
  德国的航空企业,实力不能说不强,但其刚刚从一战后的长期萧条中复苏过来,各方面条件都还在完善中,加上长期受军备制裁,在大型飞机的研制上缺乏经验,仓促之间要上马一种全球皆无的远程轰炸机,还真是难为他们了。即便如此,两家航企还是在大约两年之后,就拿出了各自的原型机,并进行了一系列试飞。试飞的结果,没有发生奇迹,两家航企的产品性能都不怎么样,特别是在至关重要的航程一项上,都没有达标。军方要求能带两吨炸弹飞至少2500公里,容克斯拿出的JU-89勉强及格,但载弹量不足,道尼尔则是不带炸弹的情况连2000公里都飞不满。
  不满于两家航企之表现,在1936年,韦弗又发起一个A计划以替代“乌拉尔轰炸机”项目,并另寻一家德国航企,即亨克尔公司,希望它能带来惊喜。此公司由德国航空天才恩斯特就·亨克尔创立,设计思想上颇为激进创新,纳粹德国后来的许多超前战机都出自于此,包括喷气战机、火箭战机。以其能耐,要设计一款远程轰炸机,也并非不可能。
  不料,韦弗坠机了。1936年6月3日,在从柏林飞往德累斯顿的路途中,韦弗死于飞机失事。讽刺的是,他所搭乘之飞机,正是其寄予厚望的亨克尔所造。
道尼尔研发的远程轰炸机DO-19。

  韦弗一亡,戈林就全面掌控了纳粹空军,希特勒也在其诱导下暂时忘记了让纽约陷入火海的事。战略轰炸的声音绝迹于纳粹空军内部,精确轰炸或者说俯冲派成为主流势力,容克斯和道尼尔的“乌拉尔轰炸机”项目被戈林立即叫停,亨克尔的A计划则在最大限度满足了军方提出的新要求之后,得以保留。这些新要求包括要让一个16吨重、22米长的大家伙像一架6吨重、10米长的俯冲轰炸机那样去搞俯冲,以攻击地面上的一个要塞、一群坦克,而不是去做它该做的事:战略轰炸。
  在俯冲派的主导下,纳粹空军开始急剧膨胀,1935年戈林大放厥词时,其麾下战机不到一千,到1939年9月闪击波兰之前,这个数字就已经突破四千,为当时全球仅次于苏联空军的强大存在。
  当然这个强大是有时间限制的,当二战烽烟一起,纳粹德国的威风一过去,就开始转向疲于奔命与力不从心了,特别是当英美两国屡屡以千架以上的远程轰炸机对纳粹德国进行大规模战略空袭时,躲在柏林防空洞中的希特勒等人懊恼之下,就开始重拾当年的“乌拉尔轰炸机”计划以及让纽约陷入火海的幻梦,“美利坚轰炸机”应运而生。
  方案群起
  1940年11月到1941年5月之间,希特勒、戈林等人就“美利坚轰炸机”计划进行了研究。
  此时的国际形势,乃是纳粹德国与法西斯意大利在欧陆与北非全面占优势,旧日本帝国则在东亚地区横冲直撞,看起来轴心国是局面大好,但美国方面已经公开表态,要在武器等方面对英国进行支援,罗斯福总统则在他的第12次炉边谈话中,明确表示美国是不能容忍那些残酷侵略行径的。这些信号让轴心国有了强烈的危机感,旧日本帝国图谋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纳粹德国则图谋尽快结束欧陆战事,同时还着手研究一些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攻击计划。
  美国距离欧陆甚远,隔着一个大西洋,最短航程也在五千公里以上,以纳粹德国当时最能飞的飞机,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但葡萄牙独裁者萨拉查在1940年对纳粹德国的亲善态度,让希特勒等人看到了希望,那就是以葡萄牙控制下的亚速尔群岛为基地,用远程轰炸机攻击美国纽约等地。
梅塞施密特研发的远程轰炸机。

  霍顿兄弟本有三人,分别名为瓦尔特·霍顿、雷玛·霍顿和霍夫曼·霍顿,三人都是纳粹空军的飞行员,业余从事飞机设计,其中霍夫曼战死于敦刻尔克上空,沃尔特则是王牌飞行员。有着实战经验的霍顿兄弟,对于设计飞机这件事,有着与那些航企设计师截然不同的理念,他们认为就“美利坚轰炸机”计划而言,传统的飞机结构已经过时,需要一种全新结构的飞机,方能满足军方要求,直至实现希特勒将纽约化为火海的梦想。   这两位业余设计师拿出了一个飞翼轰炸机方案,何谓飞翼呢,就是没有尾翼,整体像一个巨大飞镖的飞机结构,今天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即属于飞翼结构。这种结构放在七十余年前可是相当惊人的,所以霍顿兄弟的方案最终只停留于图纸阶段。
  森格尔则是一位来自于奥地利的航空航天奇才,他在火箭技术方面有着许多惊人的成就,如果没有那场战争的话,他应该在航天中心设计宇宙飞船。战争让他成为了纳粹德国的一位军方研究人员,并根据纳粹德国的“美利坚轰炸机”项目,发展出了一种空天轰炸机方案。所谓空天轰炸机,就是轰炸机从地面起飞之后,直冲云霄,利用超高速飞行造成的特殊气体效应——激波,像冲浪一样,实现低能耗下的远程高速飞行。森格尔所属的纳粹德国火箭飞行研究中心赋予该方案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银鸟”。
  当然这个“银鸟”的命运和霍顿兄弟的飞翼一样,也是最终止步于图纸阶段。
  无稽传说
  1945年5月9日,纳粹德国投降,至投降之日,没有一架“美利坚轰炸机”在纽约投下过炸弹,这个计划的主要成果是几架破破烂烂的原型机和一大堆图纸,以及许多未经证实的传说,这些传说集中于JU-390之上,因为其完成度最高。
设计飞翼轰炸机的霍顿兄弟。

  飞机只是航空工业关键数据之一,另一关键数据是燃油,没有燃油,你造一亿架飞机也没用。这恰好是纳粹德国最致命的地方所在,也是旧日本帝国的软肋。二战爆发前,纳粹德国深知缺乏石油资源,寄希望于以煤炭为原料搞化学合成,并制定了自给自足的计划,但使尽了吃奶的力气,连一半的目标都没有完成。反观盟国,英国控制了石油丰富的中东地区,美国则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产油大国,至于苏联,也不缺油,希特勒还幻想能夺取它的高加索油田。
  纳粹德国的“美利坚轰炸机”计划属于纸上幻想,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许多设想以及技术设计并未失传,而是被以美苏为主的战胜国所继承,并在它们各自的军机发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霍顿兄弟天马行空般的飞翼轰炸机,就与美国此后所研发的B-2隐形轰炸机有着极为相似的外形设计,虽然霍顿兄弟之一的瓦尔特曾去研发B-2的诺思罗普公司求职未果,但谁又能百分之百地肯定美国人的这款作品是完全原创?又比如森格尔的“银鸟”空天轰炸机,更是给了美苏两国以巨大的启发,今天美国正在研发的“全球攻击平台”,本质上就是与“银鸟”同类的空天轰炸机。
其他文献
十八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工厂”。此时的德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分裂成大大小小公国,尚未统一。德国当时出口到英国的商品,只是些农副产品,如食糖、土豆和谷物等。至于制成品方面,能拿得出手的是产于黑森林地区的布谷鸟自鸣钟,还有手工织品。英国达格纳姆,福特汽车公司工厂内的汽车主要装配线。该汽车装配厂是于1931年投入使用,是当时欧洲最大的
期刊
近来,一些书院用戒尺来惩罚学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像“戒尺教育”这样的古代流传下来的教育方法,还是有意义。也有人认为,只要是体罚,就不可取。但是说起来,古代书院里的老师,真的要用戒尺来打学生吗?  “不打不成材”,大家都认可  说起戒尺,大家应该马上想到私塾先生用戒尺惩戒淘气的孩子的场景。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就有一条戒尺。但鲁迅接着说,“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
期刊
久病卧床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90年4月17日这一天,忽然起了床,请人帮他把床整理一下,以便他“死得像样些”,这天夜里十一点,富兰克林溘然长逝,享年84岁。  就这样,这个《独立宣言》五位起草人之一、唯一让华盛顿佩服的人走完了近乎完美的一生。他被安葬在费城宪法中心的一处教堂墓地,墓碑上刻着他在23岁的时候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  “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犹如一本旧时封面,内中书页已经脱落,书名
期刊
我国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个人的事情,同时也与两个家族的利益息息相关。传统婚嫁中,嫁妆是男女双方家族很关注的事宜,那么在古代,嫁女儿到底需要多少嫁妆呢?  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古代各项制度的典籍《周礼》有明确规定:“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这里说的“五两”是指“五匹”,意思是婚嫁中的男方女方送聘礼或嫁妆,总数不要超过五匹黑色丝帛的价值。可见,在2000多年前,国家为避免百姓婚嫁过度攀比是
期刊
钻石的昂贵不言自明,此物之贵,到了要专门发明一个专属计量单位“克拉”来计价的程度。一克拉等于0.2克,一克拉的裸钻价格通常上万元,再看看黄金,即使行情特别好的时候,一克也没有突破千元。  当然钻石的天价并非天生的,事实上那是一系列商业手段成功运作的结果,最初发起这些手段的,则是一家名为戴比尔斯的公司,或者可以用另一个名字来称呼它——“钻石帝国”的霸主。  南非淘钻热  在讲述戴比尔斯当上霸主的故事
期刊
由于化石记录匮乏,而且许多关键样本的实际年龄仍不确定,因此长期以来,智人(Homo sapiens)出现的准确时间和地点并不清楚。近期,古人类学家让亚克的科研团队在摩洛哥杰贝尔依罗发现了新的早期人类化石,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该科研团队报告了此次发现的化石的测年信息——至少五具可追溯至30万年至35万年前的遗骸,并发现了大量与早期或近期现代人类一致的特征,包括面部、下颌和牙齿形状以及较原始的脑颅和颅
期刊
陈毅在评价淮海战役后勤保障时曾形象地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而在辽沈战役中,东北大地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使解放军在机动性上可以同国民党军队一较高低,为战役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役前的铁路保障  1891年,清政府派李鸿章督办关东铁路,从古冶(今为唐山古冶区)至山海关再向关外修筑一条铁路,这是东北地区修建铁路的开始,也是中国官办铁路的开始。与此同时,沙俄借甲午战争后的《
期刊
每次假期的前一两天,总有一些朋友在朋友圈晒出特别爱工作的段子。人们读这些段子的时候会会心一笑,大家心照不宣,这样“爱工作”的段子,恰恰说明大家的心早已飞回家乡,飞向田野,飞往一切可以休假的地方了。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一位大师读这些段子会信以为真,并且被感动,他就是理查德·桑内特。他的《匠人》一书,扉页题字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何以解忧,唯有工作”。在他看来,热爱工作并且从工作中找到乐趣,这正是
期刊
程潜,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是矢志跟随孙中山的勇武悍将,是带领军队抵抗日寇的一级上将,是毅然率领全省和平起义的湖南省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为祖国的建设倾注了心血和智慧。  讨袁驱汤    程潜,名月如,字颂云,1882年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耕读世家。其父母对培养子女十分重视,不惜含辛茹苦,筹措资金让几个子女读书。兄弟姐妹中,程潜是学习最用功、成绩也是最好的一个。16岁时他考中秀才,18岁时经遴选
期刊
茶起源于中国,流行于世界,世界上目前最流行的茶饮,却并非产自中国,而是来自于英国,“立顿”“川宁”这两大品牌,皆为当今全球茶业市场巨头,销量惊人,并另成一套所谓的英国茶文化。  这背后一定有故事,这段故事,可从“川宁”讲起,这是一家很有来头的英国茶商。  伦敦茶馆    “川宁”乃是Twining的音译,Twining则是此茶饮品牌创始人托马斯·川宁的家族姓氏。  此品牌有句广告语为“源于17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