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记者采访技巧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局与深度
  
  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党性原则一直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有大局观。对这一大局观的要求,我们过去讲的大多是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可以报道,什么时候不可以报道,这无疑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笔者在这里说记者在采访中要有大局观,则是想强调这么一个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如果胸有大局,不仅能确定什么东西可报,什么东西不可以报道,而且一定能使自己的报道更有深度。
  现在一些年轻的记者写新闻,特别是写经验性的新闻,不是就事论事、就是浮光掠影,缺少应有的深度。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缺乏宏观上的(也就是大局上)的把握。他们没有学会或者说是忽略了把其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放在大的背景下去考察,去分析,因此也就较难发现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重大或深远的意义。所以,笔者认为,无论记者写的是一只产品,还是一个单独的企业,抑或一个看似孤立的事件,只要记者学会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放在当时的大市场、大行业、大背景下去考察,去发问,就一定能写出深度来。
  
  二、对比与出新
  
  新闻报道要出新,这是我们挂在嘴边上的话。也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在写作时对自己必须提出的要求。新闻报道要出新,当然首先是要求你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新鲜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是重复发生的,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能从陈旧中找出新意来。而“比较法”,就是许多记者在采访中屡试不爽的经验。比如春运购票难,比如个体私营企业老板拖欠职工工资等等,都是年年报道的“老大难”问题。但许多新闻媒介每年都能做出新闻来,主要就是记者在采访中会比较,比如,今年和往年有什么不同;今年与往年比,各地有无解决问题的新经验新办法。
  比较出新闻,问题的关键是要学会如何比。比如,采访企业,让他自己用现在和过去比,让他和同行业的其它企业比,让他把企业放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去比等等,都是“比”。
  
  三、陌生与熟悉
  
  记者的采访对象,一般说来有三种情况,生疏的,熟悉的,有所了解但了解不深的。这三种情况中,第三种情况搞不好虽有“烧夹生饭”的可能,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采访些,因为有所了解,就能找到话题;了解不多,又会有新鲜感,采访中容易激发出热情。而让记者比较头疼的采访对象,则是比较生疏和熟悉的这两种情况。
  生疏的采访对象,因为是第一回接触,别的渠道也搜集不到更多的材料,有时甚至是根本没有时间让你去做材料的收集工作。在这个时候,记者应该怎么办呢?我的经验就是甘当小学生,不懂就是不懂,不了解就是不了解,虚心求教就是了。有人会说,现在大家工作都很忙,“时间就是金钱”,采访对象那有时间来当你的老师呢?其实,记者要采访一个事件,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或一个人物,总是有一定的先期条件的,这些条件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为你采访生疏对象打下了接触的基础。可以肯定地说,除个别情况外,被采访者是不会把一个“学生”挡在门外的。因此,无论是对生疏的人物、生疏的企业或行业进行采访,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不懂装懂,而是就从不了解,从第一次见面说起,这样一定会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四、交流与讨论
  
  采访本来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一种交流。这种交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两者的交谈中完成的。但在采访中,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又不仅仅是一种“你问我答”的关系,更多的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就某一个问题和被采访者展开对话和讨论。这种讨论和对话被实践证明对深化采访是大有益处的,也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的。
  不过,记者的采访活动,从本质上说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一种索取行为,即记者通过对采访者的访问,获取自己报道所需要的新闻事实,而不是为了与被采访者争出个谁是谁非。现在一些年轻的记者在采访中恰恰容易忘记这一点,他们在采访中有时会与被采访者争个面红耳赤,有时甚至于要争出个高下来,致使采访无法深入,甚至于不欢而散。因此,记者一定在看到,在采访中开展对话和讨论,只是记者获取新闻资源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记者的目的。所以在对话和讨论中,一定要把握住分寸,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
  
  五、主动与被动
  
  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而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正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在主动的地位的。比如,他可以接受采访也可以拒绝采访;记者提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来个无可奉告。
  所以,记者在采访中对主动与被动要有一种辩证的看法,而且要力争变被动为主动。记者要掌握采访中的主动权,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主要是说记者要能够让采访对象配合自己的采访,让他提供给记者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另一层意思是说记者在采访中注意不要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避免因做了被采访者的“传声筒”而为他人所用。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记者在采访中不要过分注重自己是主动或被动的问题。因为记者在采访中主动或被动有时并不重要,只要能获取自己所需要新闻事实就行。
  当然,记者采访中的这种主动权的取得,不是用“无冕之王”的头衔去吓唬被采访者,也不是靠卑躬屈膝去乞求被采访者。正确的做法,一是要靠记者采访前的扎实而又细致的准备,多想出几个预案,多准备一些问题;二是要靠记者采访中的谦恭有礼、百折不挠的精神,努力获取对方的敬重。三是要靠记者在采访中的随机应变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着力找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牢牢掌握采访主动权,让被采访者能非常好地配合采访,最终取得采访的成功。
  
  六、提问与倾听
  
  “你问我答”,是记者采访的基本形式,记者的采访工作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也是在问答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记者能否正确处理提问与倾听的关系,往往能决定一次采访的成功与否。
  在采访中,一般来说,记者喜欢被采访者按自己的意思回答问题,并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新闻材料;同样,有的被采访者也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回答完记者的提问,好集中精力去做自己的事。但是,记者有记者的提问思路,被采访者有被采访者的回答思路,这二者间往往就会形成一种提问与倾听的矛盾。比如,有些记者在采访中只爱按自己的思路走,不爱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一旦认为采访对象已经回答了提问,就马上打断对方的话,提出第二个问题。个别记者还爱放“连珠炮”,根本不顾及被采访者的谈兴,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发问。这样便被采访者往往被搞得兴趣索然,以致采访难以深入下去。
  因此,记者一定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这不只是出于礼貌的需要,而且也是可以使采访深入下去的一个好办法。倾听,是记者争取采访对象配合采访的最好的方式。因为只有对方认为你对他的谈话感兴趣,他才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讲述。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时间允许,就不要轻易打断采访对象的话头,也不要在采访中用小问题来打断对方的讲话思路。有些一时没听清的问题,记者可以在采访本上记下来,待采访对象讲完一段话后再提出。
  七、材料与交谈
  
  到一个企业、单位或部门去采访,特别是那些名声在外的单位去采访,往往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接待者会说我们这里有材料,先看看材料吧,或者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先看完再说吧。也有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喜欢先要材料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听采访对象的介绍。
  对记者来说,要完成一次采访,关于采访对象的材料(无论是记者自己收集的,或是对方提供的)不能不看,但与采访对象的交谈则更不能不重视。主要原因是,材料是死的,是第二手的资料,而掌握第一手材料是新闻采访的根本要求;其次,与被采访者的交谈,不仅是获取新闻事实的一种重要的途径,而且进行感情交流,是建立双方友谊的极好机会,;在交谈中还会有思想和观点上的碰撞,这种碰撞往往会产生激发报道的灵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三勤
  
  一些新闻界的老前辈认为,记者在采访中要做到“三勤”,即“脚勤、手勤、眼勤”。脚勤,说的是要多跑,多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手勤,说的是要多记。“记者”从字面上看,即是“记录之人也”。更何况还有所谓好脑筋不如烂笔头之说呢;眼勤,说的是记者要学会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去观察。这“三勤”,脚勤是采访的基础,人们不是常说“新闻是跑出来的”么!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的确是写不出好新闻来的。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着重谈一点自己对“听”(手勤即“多记”,而“记”与“听”是分不开的)与“看”(眼勤)的关系。
  听采访对象的介绍,是记者采访中必不可少的。但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新闻采访中,“眼勤”不仅是把“虚”变“实”的需要,而且是“听”的补充和深化。“眼勤”,不是走马观花般的简单的看,而是指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去观察,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新闻事实来,用眼睛去“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国内外一些新闻名家的实践充分证明,好的新闻报道是离不开记者的对新闻事实的细致观察的。可以这样说,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也就不可能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当然也就不会有好的报道的产生。因此,记者在采访中,正确处理好“听”和“看”的关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综上所述,做好一名记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实实在在的报道一个事件 、一个人物、一个企业等,允许添油加醋,但不能改变事实的本质。
  (作者地址:新疆库尔勒市文体广电局,新疆库尔勒,841000)
其他文献
一、教学设计     1 、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
期刊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不倦,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培养和激发,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多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摸索。    一、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感情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任务
期刊
在目前经济改革大潮中,英语已是人们互相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语言之一了,然而只有正确运用英语知识,才能达到交际的顺利进行,在现有的英语课堂中,通常教学环境与条件比较狭窄,难免造成语言教学与生活环境脱节,导致“聋哑”英语的产生,让英语教学,全方位开放,不受时间、空间,教材所限,我们就不难做到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又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由注重教育结果转向注重教育过程,从而将素质教育落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再只是一次文本的变换,而是我们与新课程的共同构建。“迎接新课程,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和理解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而教育的创新在新课程背景下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
期刊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案,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境地尴尬,多少教师千篇一律照抄教参、教材,多少教师把案头沿用多年的教案,奉若珍宝,多少教师把教案看作“作业”,教学与教案全对不上号,多少教师教案仅仅是为了凑节数、凑字数,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了事,这种教案有何实用性!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教学软件纷纷
期刊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398例剖宫产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疼痛处理和观察该组患者均为妊娠38~42周的孕妇,无肝肾功能异常,均采取硬膜外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1.2 方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0例给予主动止痛,对照组198例给予被动止痛;两组均给予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用药次数、用药后的止痛效果、效果产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及患者术后活动和泌乳情况,进行对照观察。
期刊
一、引言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毋庸置疑已是人们的共识。认为外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别是在于他们所掌握的词汇数量的差异也是人们的普遍看法。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学生能够记忆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4千左右单词,但是不少学生无法做到熟练的听、说、写。我们的学生认识4千词汇与本族语使用者的小学生的4千词汇有天大的差别。因此英语词汇教学还应该注意词汇知识的另一面,即词汇知识的
期刊
一、转变观念和角色     新课程所反映的课程共建文化,要求重新对教师进行角色定位,重新诠释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来,从一个传统意义的“塑造型教育”的灵魂工程师、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心目中的圣人,“沦落”为一名实施“服务型教育”的组织者、工作者、服务者、学习者,“研究型教育”的探索者与合作者。 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
期刊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为八项: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业务,我们应当深刻体会其实质内涵,并对减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