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特校:让残疾孩子拥有美好未来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勤耕耘,服务特教,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抓住机遇,特色发展,在美丽的苍洱之间辛勤地浇灌着残缺的花朵,为社会分责,为残疾家庭分忧。
  办学条件日臻完善
  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82年,是滇西地区开办最早,主要招收聋哑生、盲生、智障生的十二年制全寄宿公办学校,设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三个部。学校占地面积20.25亩,校舍建筑面积14 000平方米,设有文化课教室、专业课教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康复训练室、多功能报告厅等。现有在校学生395人,教学班27个,其中学前教育2个班20人,义务教育19个班301人,职业高中6个班74人。在编在职教职工77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具备“一专多能”,学历达标100%,办学规模及层次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级同类学校中位居前茅。
  学校从2008年起,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改造。一是建盖学生宿舍楼,总建筑面积2 178.2平方米,总投资265.95万元;二是建盖综合大楼4 200平方米,总投资900多万元;三是建盖职教楼3 006平方米,总投资560万元;四是建盖实训大楼3 106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五是改造宿舍、操场、绿化等,总投资300多万元。
  目前,学校被中国残联定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被省教育厅定为“大理州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针对残疾儿童实际,开展“医教结合”教学工作,探索实验,一边康复治疗,一边学文化学技术。结合学校实际,把省特教资源中心建设和“医教结合”两个项目资金合并使用,对原用的教室进行改造,购置了部分特教设备共200多万元。
  学校在开设好文化课的同时,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开设了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推拿按摩、中餐烹饪、工艺美术、园林绿化、音乐器乐、体育艺术等职业教育专业。学校还承担全州的盲人按摩、盲人电脑、电子商务、文艺体育和聋哑、智障、自闭症等儿童及家长的培训工作,年培训达200多人。学校被省人民政府残工委评为“助残先进集体”,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文明学校”,被州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教育教学彰显特色
  近年来,大理州特殊教育學校特色彰显,荣誉加身,舞蹈《竹韵》《鼓声咚咚》《泉水叮咚》《踏青》,歌曲《我的好兄弟》《麻雀调》等节目分别荣获云南省残疾人文艺会演一等奖、金奖,声乐《山恋》《美丽的大理我的家》分别荣获云南省残疾人文艺会演二、三等奖。职高班段海亮等4位同学的绘画作品被选入《美丽云南 大爱无疆——云南省首届文化助残书画作品展作品集》。十多名各类残疾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举办的残运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夺奖牌,获得了丰厚的奖金,为家庭解决了经济困难。
  社会关爱惠及学子
  2017年9月起,学校不收学生的任何费用,伙食费也全免,食堂每天每餐保证“四菜一汤”,按需打饭菜。学校千方百计关爱学生,为学生争取各方资助:一是“美国妈妈”联谊会资助困难学生150名,每生每年补助500元,学生宿舍建设及床铺设备购置费29万元,三年来共争取到“美国妈妈”联谊会捐款近100万元;二是州扶贫基金会、州民政局、州侨联、州妇联、“万德福”公司等单位捐赠钱物共计30万元;三是州政府的补助。
其他文献
2017年9月10日,下关第一中学豪情满怀地迎来了70华诞。  70载苍洱韵,70载风华歌。在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辉的照耀下,下关一中,守提高教育质量方略不移,遵提高教育质量规律不懈,抓提高教育质量准绳不悖,行提高教育质量路径稳步向前。  在全州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大理州委、州政府始终把下關一中作为全州基础教育的旗帜和窗口给予重点扶持,全面推进校园硬件设施建设。蔚为壮观的教学实验楼、学生
期刊
连绵百里的老君山横亘在滇西北。这座“母亲山”养育了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彝族、傈僳族、白族、纳西族同胞,也成了当地人致富的一个屏障。剑川县羊岑乡地处老君山腹地,月亮坪、旧栗坪、金子沟、华山、春场等10来个村寨的30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老君山深处。这里的老百姓全部是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低,1 300多村民中约60%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仅为小学。以华山村为例,全村78户、307人都是傈僳族,其中大专文化2人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后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聚焦主要矛盾,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
期刊
龙开口镇后山小学,离镇政府50千米,是一所藏在大山皱褶里的寄宿制小学。汉、苗、彝、傈僳等民族杂居,偏远、闭塞、落后几乎是她的代名词。交通不便,出行困难,学生难教。  校舍简陋,有D级危房,功能室不全,运动场不达标,图书匮乏,网络不通,控辍保学难,老师待不住……虽然学校在不断发展,但步子缓慢。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遇,给学校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的后山小学占地面积3 870平方米,学校篮球场、
期刊
近年来,随着大理经济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大理务工经商,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愈加受到关注。  大理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了让大量涌入开发区的外来人口子女上好学,开发区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大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先后新建、改扩建了一批新学校,增扩学生容量达1 000多人,有效地增加了全区中小学的容量,提高了接纳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的能力。  大理经济开
期刊
大理州实验中学是2005年在百年师范沃土上孕育而生的一所云南省一级二等高中,学校立足自己的传统和优势,传承百年深厚文化底蕴,瞄准高中教育发展的动态前沿,借鉴吸收,扬长补短,不断拓宽新形势下高中教育改革的渠道,始终坚持走规范加特色的多元化办学之路,以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体、艺术教育为特色,已成长为个性突出、育人全面、发展和谐的云南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  百年师范铸就雄厚的艺术师资队伍。大理
期刊
大理州民族中学创建于1982年11月,是一所面向山区少数民族招生的全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共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 638人,少数民族学生占79.35%。2002年秋季开始,学校承办了中央“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宏志班”的办学任务,招收滇西七州(市)品学兼优的贫困农民子女和困难下岗职工子女。  民族团结共繁荣  作为一所省定民族中学,学校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办学理念
期刊
母亲就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自小和母亲朝夕相处,杨玉红无数次见证过简陋的校园里,每一次和学生擦肩而过时,学生都会对母亲报以崇敬的目光。母亲和学生在一起的那一抹甜笑,成为杨玉红童年生活里最难忘的记忆,她从此更是被母亲辛勤执教的形象所感染,从小便坚定了当一名教师的理想。高中毕业后,她毅然报考了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便成为一名普通的中职教师。16年来,从走上大理财校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始终热爱教育事业,时刻不
期刊
大理州财贸学校成立于1979年1月,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第一批信息化试点单位”,省、州级“平安校园”。学校占地130.3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总投资11 003万元。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8人,全日制在校学生58个班 3 030人,开设有会计、金融、计算机、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7个专业,办学以普通中专、五年制大专、函授专(本)科为主,同时开办财会短期培训班,承办大理州及滇西片
期刊
坐落于苍山洱海间的大理州实验小学(原大理师范附小)创办于1959年,是白州唯一一所省级实验小学。“办学目标明,育人环境优;队伍素质好,教育质量高;学生负担轻,学习能力强”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大理州实验小学的中肯评价。学校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办学思路,提出“树三风”“创三优”“争一流”的奋斗目标。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