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叮咚!叮咚!”随着淘宝旺旺发出的买家提示音,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乡丁楼村的张金超手指飞速敲打键盘,回答买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张金超很忙,电话不断,旺旺上头像跳跃,订单和汇款的通知也响不停。
或者说,丁楼村的人都很忙。网上客服、拿货、写地址、打包、快递,充实着村里家家户户每一天的生活。村头田间,“打工东奔西跑,不如创业淘宝”“足不出户掌握天下商机,键盘轻敲完成四海交易”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从2010年起,丁楼村就已踏上电子商务的节拍,成了名副其实的“淘宝村”。截至2013年底,丁楼村拥有14 家快递公司,280 户开设淘宝店,7000 多家网店销售,年销售额近亿元。全村 95%以上的家庭都有自己的网店,被誉为山东第一“淘宝村”。
近年来,一股声势惊人的电子商务大潮席卷中国乡村,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的网络创业途径。
按照阿里研究院的标准,“淘宝村”指的是网商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 以上,且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落。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下称“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全国已发现淘宝村数量增至211个,包含活跃卖家数量超过7万家。根据农村网商的家庭经营特点,按每个网店约4个从业者计算,预计淘宝村整体带来直接就业达28万人以上。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中国农村的面貌。
淘宝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淘宝村”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以在淘宝网上开店为生,形成了不折不扣的农村网商生态。“空巢”现象、儿童教育等问题也得以改善。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同质化竞争、电子商务知识缺乏、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又成为村民们遇到的“新坎”。
农民升级成店主
山东菏泽市曹县丁楼村,90年代便开始有人从事摄影服饰生产加工。2010年,有村民在淘宝上注册了一家网店,从此电子商务开始了爆发式增长。
“这比在外打工的时候挣得多。”张金超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张金超毕业于一家职业技术学院,曾经在上海打工两年,但是2011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的变化,萌生了在家开网店的想法。现在他的网店已经是“皇冠”级别,月收入过万元。在丁楼村,和他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很多人。
中国农村还是典型的“熟人社会”,而相较于其他的创业模式,开淘宝店“一台电脑、一根网线”的门槛接近于“零”,也为淘宝村的发生、发展和复制提供了可能。淘宝村反过来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获得的数据显示,在丁楼村的辐射下,周边村庄迅速跟进集聚发展,目前周边又有5个村具备了“淘宝村”特征,近万名村民从事服饰加工和网络营销,已形成较大型加工企业60余家,开设网店3800多家。
2014年,淘宝村已经形成了集群效应。中国涌现出19个淘宝镇。
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陈亮表示,网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土社会的重构。记者了解到,2013年,丁楼村所在的大集乡约有2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160多名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他们带回的成熟技术、先进理念与原有产业基础迅速融合,有力推动了产品质量提高和网店经营水平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周锋认为,淘宝村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返乡创业和就业提供了有效手段,还可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遏制农村“空巢现象”的蔓延,促进农村就业和社会稳定,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也能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这种新业态对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很有意义。”
淘宝村这一新业态也不断迎来政策利好。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2014年,农业部就开展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计划在北京、辽宁、吉林等10个试点省市简称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站;商务部也推出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示范规划,决定在3年内在全国创建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县。
阿里巴巴集团去年也宣布推出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题的农村战略,称将在未来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也推出了各自的农村电子商务计划。
阿里研究院报告预计,在淘宝村自然复制和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力下,未来5?10年,淘宝村的数量在中国将继续快速增长,并最终实现常态化。即电子商务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常规生产力要素,从而完成农村经济竞争力的一次重要升级。
农民面临新难题
农村发展新一轮浪潮正被互联网推进,但也遇到了新问题。
浙江义乌边郊的青岩刘村在2005年就率先尝到“淘宝”高速发展的甜头,并因此被称为“淘宝第一村”。但是,也是这个村,现在却体会到了痛感。
“竞争太激烈了,利润一直在下降。”一名刘姓淘宝店主无奈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介绍称,2005年的时候,青岩刘村开始做木质家具生意,淘宝上同类竞争对手少,一天可以接几百单甚至上千单,生意风生水起。外地的淘宝商很多慕名而来都想进青岩刘村。
但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同样做木器家具生意的“淘宝村”越来越多,市场瞬间局促,交易量一直在下降。再加上宏观经济大环境在往下走,需求持续不振,人力、物流、原材料成本却在不断上涨。 “现在一天只有几单生意,利润也越来越薄。”刘姓店主说。
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淘宝村也始终未能摆脱“原罪”的阴影:假货泛滥、虚假交易、刷信用等等……
丁楼村的一名店主已经连续几天没有生意了,因为盗用网上的商品图片被举报,部分“宝贝”被删除了。“现在很多都借用别人的图片,棚拍、后期做图动辄数千元,成本负担不起。”
淘宝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生态现象,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扰和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农民开淘宝店,大多数都是散兵游勇,没有系统的电子商务知识。他们常常听说,某村开网店发家致富了,或者政府要出台什么利好的政策……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是凭直觉,甚至道听途说来调整经营思路。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认为,村民在高利润下的模仿热情,一方面可能使同村店与店之间陷入价格战,另一方面可能使单个村子的淘宝热波及镇域乃至县域,使最本土的产品不再具有专有特色。
此外,也有一些靠仿制为生的淘宝村,随时面临着知识产权纠纷。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淘宝村店主都期待品牌化、规模化经营,这其中就需要政府的引导,淘宝村也需要转型升级。
大集乡党委书记苏永忠表示,今年将为当地淘宝商家提供专业的电商精英培训课程;建立演出服饰电子商务经济园区,实现各加工户由零散的家庭作坊式向集群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企业转变;促进淘宝企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今年地方“两会”也有更多代表委员把目光投向了农村电商,提出政府应该在其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湖北省政协委员吕春建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应鼓励推广以淘宝村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改善农村交通、物流、电信、电力基础设施。
湖北省民盟则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应加强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涉农电商发展。
而云南省“两会”上,也有多个提案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发展电子商务,让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产品进一步“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