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须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来源 :江南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对企业的发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企业实力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60年代就实现了经济起飞,靠的就是人才。用他们的话来说,即使日本成了废墟,只要人还在,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就能重新造一个日本。比尔·盖茨也说过,他的财富并不是帐面上的资产,而是办公室里的那些人。在国外,优秀的人才都在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资本的价值在下跌,而人才的价值却扶摇直上。所以,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为员工创造富有挑战的机会。
  
  优秀的企业,人才环境各不相同,但最基本的是,它能给人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会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机会提升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使二、三流的人变成一流人才。日本有一项资料表明,员工受教育水平平均每提高一个档次,新技术革新者平均增加6%,技术革新成本降低5%,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创造和推广先进管理技术可降低成本30%以上。成功的企业尽可能从内部提拔人才。因为对公司来说,它并不是雇个人去做一份活,而是尽可能帮助员工努力在公司内部开创他的事业。美国花旗银行制定了一项"人才库计划",它追踪着全球一万名员工:他们表现如何?他们需要提高哪些技能?公司的哪些职位可能更适合他们各自的发展?等等。
  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一个哲学家要摆渡,他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说:"我不懂。"哲学家说:"那你等于失去了一半生命。"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又说没有。哲学家遗憾地说:"那你等于失去了一半生命。"话音刚落,一阵风浪把小船掀翻了,两人都落水了。船夫很着急:"哲学家,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我不会。"船夫说:"那你将失去整个生命。"其实对任何人来说,掌握生存的本领,是最基本的最要紧的哲学。
  
  二、鼓励员工大胆尝试,允许失败。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时代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创新是最大的赢家,新经济使创新精神变成了主流价值观。创新失败不是耻辱,相反,不创新才是耻辱。如果没有创新,没有对惯性的打破,要想获得发展是不可能的。美国《财富》杂志评出了当今全球19大行业中最成功、最受推崇的公司,如波音、可口可乐、丰田等。它有九大指标参数:创新能力、整体管理水平、长期投资效益、对社区和环境的贡献、招揽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财务业绩的稳定性等,其中头一项就是创新能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曾经很有感慨地说:中国学生学习刻苦,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国内的学校过多强调书本知识和应试能力,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励明显不足。他认为,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一点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好而创新能力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美国硅谷的雅虎公司就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几个学生创立的,因为他们的导师有一个不在学校,他们几个人自己建公司搞开发,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就,对互联网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0多年前,秦国商鞅以惊人的勇气和胆略实行变法,失败后遭受车裂之刑。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敢于触及禁区,大胆尝试。郑和下西洋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壮举了,它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了整整87年。郑和的船队有近200艘船,20000多人,船只最大载重超过1000吨,而哥伦布、麦哲伦的船队只有三四艘船,最大载重仅120吨。当时的中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全世界的制海权,甚至可以独占南美和北美。中国在15世纪初放弃制海权是一个千年之谜。其实,永乐皇帝派谴郑和下西洋,只是向印度洋沿岸诸国表明自己威加四海,同时缓和朝野对他武力夺取皇位的不满,根本没有想到什么制海权问题。
  而同样一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将军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在一个城市安营扎寨。他听说城里有一个著名的神谕:谁能解开城里那个复杂的"哥顿神结",谁就能成为亚细亚王。可他尝试了几个星期,都无法找到结的两端。他茫无头绪,又不甘罢休。思来想去,突然顿悟:我为什么不自己定一个解结的规则呢?于是他一剑把结砍开两半,彻底解开了那个神秘的"哥顿神结"。东西方的差异,本质上并不是技术上的距离,更多的是思维方式方面的不同。
  据说在所有物种中,鲨鱼是几乎没有进化的极个别例子。几千万年来,沧桑巨变,物是人非,而鲨鱼始终保持着它创世之初的形象。其中的奥妙就是:鲨鱼没有天敌,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它用不着费心去应付适者生存的环境。孟子说过:"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这方面也有不少教训。胜家公司是美国首家国际性公司,它生产的"胜家"牌缝纫机是风靡世界的名牌产品。然而,由于过分依赖传统产品,固步自封,直到1985年,胜家出厂的仍是19世纪设计的产品,到1986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不再生产赖以成名的胜家缝纫机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不可能象鲨鱼一样一成不变,而应该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在企业中,我们应该逐步形成这样一种机制,即允许你失败,但不允许你不尝试。
  当然,鼓励创新并不是不守规则,可以不负责任地蛮干一气。有鼓励也要有约束。就象汽车,要行驶必须要有发动机。但仅有发动机,一直往前冲是要出问题的,还必须要有刹车装置。也就是说,每个人对他自己的行为要负责任,要受到约束。但从总的来讲,我们要以鼓励创新为主。
  
  三、以时间来培养对企业的忠诚。
  
  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金钱就不再发挥多大的激励作用。当然,我们必须吃饭、穿衣、住房子,而且都希望得到更多的报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金钱不是唯一的。一个公司不可能在一两个月里就可以培养出一批忠诚的员工,或者仅仅用高薪就可以使员工对企业绝对忠诚。有些员工并不是没有本事,并不是不想跳槽,而是觉得已经做得相当顺手,没必要去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从头做起。最主要的是,他会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很好的酬赏,得到了认可。忠诚是双向的,终生雇用是公司企业向员工表示对他们的忠诚的方式之一,员工愿意留在企业,也是他们表示对企业忠诚的一种方式。这种雇用关系表明,员工的命运已经同企业的兴衰不可分割。
  当然,最重要的并不仅限于此。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员工对职业的忠诚,也就是敬业。现代市场经济面临着六个方面的精神升华:一是要把贪欲财富的物质冲动与单纯谋利动机,升华为一种社会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全民族的经济行为有一个更高尚的动机;二是要把重商主义、流通致富意识升华为一种工业精神与实业精神;三是要把单纯重视货币资本的意识升华为一种重视人力资本的意识;四是要把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意识升华为一种互惠互利意识,在经济交往中崇尚一种正义健康的经济精神;五是要从只把自然当成劳动对象、资源对象的意识升华为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体的现代环境意识,提但生态伦理精神;六是在大量财富面前,在强大的获得财富的手段面前,要把安逸、享乐意识升华为一种追求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超越精神。一个企业要发展,不在于一时的荣光,而在于不断的超越自己,进而引导职工超越自我,与企业共存共荣。
  
  
其他文献
周丕振同志,是新四军老战士,括苍游击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曾任括苍游击支队支队长,浙江省军区司令部顾问(副军),他于二〇〇二年九月一日因病逝世,这是浙南人民不可弥补的损失。乐清市党史研究室、乐清市新四军研究会于二〇〇四年三月联合出版了周丕振纪念文集“括苍一兵”,这是浙南人民悲中见喜的大事,产生了广泛影响。捧读之后,感慨万千。特为文一抒衷怀。  全书分“纪念文集”,“文化交往”,“遗作选辑”三大部
期刊
社会学一直是个冷门。经济学接触财富而社会学只研究社会底层的真实情况。改革开放二十年, 中国几乎所有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在关注温州的变化。温州的确是现代中国的缩影。我们生活在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感同身受,获益匪浅。  温州人项飙在北京“浙江村”进行了六年的社会学调查,写山了一部《跨越边界的社区》专著。所谓“浙江村”是指一个天然的地域性聚居区,地处北京丰台大红门地区,覆及二:十六个自然村。本地人只有
期刊
从龙湾博物馆出来,沿着海滨街道宁村路一直往东走,过了桥,快到十字街口时,有立壁般巨大的“福”字在路南,而路北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这就是汤和庙,永强人称之“城隍庙”。在庙门一侧立的龙湾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文上,我们知道民族英雄汤和。汤和,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与比他小三岁的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因战功,洪武十一年由中山侯封为信国公。十七年奉命巡视海防,部署筑城抗倭;十九年决心建立卫所要
期刊
中国的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从长远和宏观的视野分析、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让农民变市民,“乡下人”变“城里人”,即实现农民市民化,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意义  实现农民市民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04年1月,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意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式,突出强调了增加农民
期刊
每次,我把《站着写人生》送人时,都嘱咐说:发现错别字就告诉我,到现在为止,反馈过来的和自己发现的共十个错字,305U·字的书,只有这几处错字,够意思了,但我仍不满意。  最使我难受的是两处错字,一处是把“南”郭先生印成“东”郭先生, “滥竿充数”的音乐家换成了救负心狼的书呆子,使这一句话变得莫名其妙,不过,这是笔误或手笔之误, “东”“南”两位先生的差别,我是清楚的。另一处错误,却使我很惭愧。
期刊
人生第一次呱呱坠地之后,一生要经历的第一次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朝代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我从长江边上一个江南小镇每一次来到了一个让人瞩目的地方温州。这里的一切令人长期生活在内陆闭塞小镇的我耳目一新,然而,对于一个身无长物的人来说,这里的一切又是那样使人无所适从。初来乍到的我,为了生计,想找一份工作,整天徘徊在职介所、劳务市场等处,总因年龄、文凭等缘故碰了不少壁,遭了不少白眼。  那年春天的
期刊
《江南视野》自1998年10月创刊以来,风雨中艰难而又硕果累累地走过了五个年头,值得庆贺!《江南视野》设有“社会论坛”、“读书生活”、“文化沙龙”、“东瓯旧事”、“旧史沉沟”等多个栏目,并在此基础上按时代发展要求适时更新。《江南视野》高品位,高起点,视野开阔,观点新颖,图文并茂,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身,信息密集,视野开阔,新潮温馨,极具时代和社会生活气息,文化和社会特色。如
期刊
温州市委发起"革命"    7月22日,温州市委在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郑重提出,要在全市机关部门开展一场"效能革命",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解决机关效能不高的问题。同时向机关部门发出"四项禁令":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违令者,严惩不岱!  8月1日上午,温州市委又一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推动"效能革命"的具体措施。  8月8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
期刊
五年前,《江南视野》创刊之时,我正在读温州市社会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在温州教学点的行政管理研究生课程班,于是也就成了她最早的读者之一。  读《江南视野》,的确,有一种令人视野大开的感受,那图文并茂的版图,那丰富多彩的栏目,那扣人心弦的文章,帮助人们把目光从温州投向浙江、全国乃至世界。从零星琐碎的微观引向大干世界的宏观,从社会的表面现象认识的内在本质。  我特别喜欢读诸如《人物春秋》、《百姓茶座》
期刊
2003年是温州社团蓬勃发展和显示力量的一年。作为社团组织的主力军行业商会,尤为活跃。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应诉欧盟反倾销的CR法案,凯旋而归,成为中国加入WTO以后,行业应对国外组织反倾销诉讼胜诉的首例,轰动了全国;瑞安汽摩配协会为行业拿下了“中国汽摩配之都”的“金名片”;温州合成革与瑞安服装协会通过协会运作,也分别夺得了“中国合成革之都”和“中国男装名城”的称号,为行业发展与区别品牌的树立作出了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