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撮黏土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29224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在一条河边有这么一撮黏土。说来也不过是很普通的黏土,质地粗浊;但它对自己的价值却抱有很高的看法,对它在世界上所可能占有的地位具有奇妙的梦想,认为一旦时运到来,自己的美德终将为人发现。
  头顶上,在明媚的春光里,树木正在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讲述着当纤细的林花和树叶开始吐放,林中一片澄澈艳丽时它们身上所沾沐的无尽光辉,那情景,宛如无数红绿宝石粉末所形成的朵朵彩云,轻柔地悬浮在大地之上。
  花儿看到这种美景惊喜极了,它们在春风的爱抚中探头欠身互相祝贺:“姐妹们,你们出落得多可爱啊,你们真是给白日增辉。”
  河水也因为增添了力量而感到高兴,它沉浸在水流重聚的欢乐之中,不断以美好的音调向河岸喃喃絮语,叙述着自己是怎么挣脱冰雪的束缚,怎么从积雪覆盖的群山奔腾跑到这里,以及它匆忙前往担负的重大工作——无数水车的轮子等待着它去推动,巨大的船只等待着它去送往海上。
  黏土懵懵懂懂地待在河床,不断用种种远大理想来安慰自己。“我的时运终将到来,”它说,“我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世间的种种光彩、荣耀,在适当的时候,终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一天,黏土发现它自己挪了位置,不在原来长期苦守的地方了。一铲下去,它被挖了起来,然后和别的泥土一起装到一辆车上,沿着一条似乎很不平坦的碎石块路,运到遥远的地方去了。但它并不害怕,也不气馁,而只是心里在想:“这完全是必要的。通往光荣的道路总是艰难崎岖的。现在我就要到世界上去完成我的重大使命。”
  这段路程非常辛苦,但比起后来所经受的种种折磨痛苦却又算不得什么。黏土被抛进一个槽子里面,然后便是一番搀和、捶打、搅拌、践踏。真是不堪其苦。但是一想到美好崇高的事物必将从一番痛苦中产生出来,也就感到释然了。黏土坚决相信,只要能耐心地等待下去,总有一天它将得到重酬。
  接着它被放到一只飞速转动着的旋盘上去,而自己也跟着团团旋转起来,那感觉真好像自己即将被甩得粉身碎骨。在旋转中,仿佛有一种神力把它紧紧抟捏在一起,所以尽管它经历一切眩晕痛苦,它觉着自己已经开始变成一种新的形状。
  然后一只陌生的手把它投进炉灶,周围烈火熊熊——真是痛心刺骨——那炽热程度远比盛夏时节河边的炎阳要厉害得多。但整个期间,黏土始终十分坚强,经受了一切考验,对自己的伟大前途信心不坠。它心想:“既然人家对我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我是注定要有一番锦绣前程的。看来我不是去充当庙堂殿宇里的华美装饰,便是成为帝王几案上的名贵花瓶。”
  最后烘焙完毕,黏土从灶中取出,放在一块木板上面,让它在蓝天之下凉风之中去慢慢冷却。一番磨难既过,报偿的日子也就不会远了。
  木板之旁便有一泓潭水,水虽不深,也不很清,但却波纹平静,能把潭边事物公正如实地反映出来。当黏土被人从板上拿起来时,它这才第一次窥见了自己新的形状,而这便是它千辛万苦之后的报偿,它的全部心愿的结果—— 一只普普通通的花盆,线条粗硬,又红又丑。这时它才感觉到自己既不可能登帝王之家,也不可能入艺术之宫,因为自己的外貌一点也不高雅华贵;于是它对自己那位无名的制造者喃喃抱怨起来:“你为什么把我造成这等模样?”
  自此一连数日它悒郁不快。接着它给装上了土,另外还有一件东西——是什么它弄不清,但灰黄粗糙,样子难看——也给插到泥土中间,然后用东西盖上。这个新的屈辱引起了黏土的极大不满:“我的不幸现在是到了极点,让人装起脏土垃圾来了。我这一生算是完了。”
  但是不久,黏土又给人放进了一间温室,这里阳光和煦地照着它,而且经常给它喷水,这样就在它一天天静静等待的时候,某种变化终于开始到来。某种东西正在它体内萌动——莫非是希望重生;但它对此毫不理解,也不懂得这个希望会是什么。
  一天黏土又给人从原地搬起,送进一座宏伟的教堂。它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它在这世上的确是有所作为的。这时空际仙乐阵阵,四周百花飘香。但它对这一切仍不理解。于是它便向身旁和它一模一样的另一黏土器皿悄声问道:“为什么他们把我放在这里?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向我们张望?”那器皿答道:“你还不知道吗?你现在身上正怀着一棵状如王冠的美丽百合。它那花瓣皎白如雪,它那花心有如纯金。人们的目光都集注到了这里,因为这株花乃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而花的根就在你的心里。”
  这时黏土心满意足了,它暗暗地在感谢它的制造者,因为虽然自己只是一只泥土器皿,但里面装的却是一件稀世珍奇。
  题解
  亨利·范·戴可(1852—1933),美国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小溪》等。
  粗浊普通而心存高远的黏土,受尽苦难,最终变成了一只粗糙的花盆,失望之余,忽然迎来苦尽甘来的果实——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对照人的一生来读,寓意不难看出:华贵的花朵,看似是别人种下,其实,是生发于最初的梦想与信念。粗浊和高贵,虽相距遥远,但梦想和执著,却将这两极成功接通。(宋璞)
其他文献
十三岁的玄奘在洛阳剃度以后,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佛典的学习上。在十九岁以前,一直随着二哥长捷法师在洛阳修习佛经。  他先从景法师那里学习了一部《大般涅槃经》。这是玄奘正式拜师学习的第一部经,主要讨论佛性问题,为他日后西游种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玄奘后来西游的目的之一,就是探究佛性问题、探究涅槃的可能性。  紧接着,玄奘又跟从严法师学习了第二部经——《摄大乘论》,这是一部把大乘佛教所有经义汇集起来的重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系列之“敬业”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敬业的传统。敬业,作为公民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体现的是个体对其工作、职责的态度。具体包括:对职业价值和意义的高度认可,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勤业、精业的业务素养。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团队事业的成功与组织目标的达成、个人作为与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此。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期刊
母亲今年85岁了,自小因家里非常穷,没有上过一天学,是个文盲。但在当儿子的我看来她却十分聪明,民间俗语掌握很多,口头语言非常丰富,对我一生的成长进步影响很大,某种意义上算得上是我的“语文老师”和“德育老师”,特别是后者,至今她还用她的民间俗语启导着我的为人行事。这真是“家有一老是一宝”!  勤奋工作。母亲说“生就的那个虫,钻就的那个木”,“年轻人,气力使了气力在”,必须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她
期刊
四川阆中、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被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去阆中古城,一定会去参观阆中贡院,这是古代专门供学子们考试的地方。贡院监考大堂红匾高悬“旁求俊乂(yì)”,如果用百度搜索,这四个字经常被写成“旁求俊义”,一点之差,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旁求俊乂,语出《文心雕龙·议对》:“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选贤要术也。”旁求即广求的意思,俊乂
期刊
有知识的文学课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此书如同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思考文学的局限。在这里陌生的典籍扑面而来,稀奇的事物俯仰皆拾。在作者笔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有文学;衣、食、住、行世俗之事亦见文学;鸟兽草木虫鱼更有文学。作者以意出尘外之思,颠覆了传统文学的讲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有文化的文学课  寻常所见,要么是介绍作家作品,要么是以历史分期法看文学,本书却重建了我们丢失的文
期刊
春节将至,外出的游子纷纷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在汉语中,一般用“桑梓”指代家乡,《诗经·小雅·小弁》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见到了桑树和梓树,就会怀念家乡的父母而顿生恭敬之心,“桑梓必恭”一词即来源于此。桑梓本是两种树木,为什么能用来指代家乡呢?  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崇尚男耕女织,家家户户在家中自己养蚕,蚕虫靠吃桑叶长大。桑树结的果子叫“桑葚”,可以食用,也可以
期刊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东汉廉臣杨震在推却故友赠金时,果断地说出了这八个字,从此名扬千古,成为“不欺暗室”的典范。  有父如此,其子如何?  杨震之子杨秉,少传父业,博通经史,善于著述,尤以通晓《京氏易》闻名遐迩,过着隐居教授门徒的生活,直到40多岁才应召步入仕途。  据《后汉书·杨震列传》:“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三
期刊
孔子曾言:“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说话作文没有文采,便不能流传长久。孔子亦曾言:“不学诗,无以言。”在老夫子生活的春秋时期,《诗经》是说话作文的经典范本,“引诗”是贵族士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见“引”,正是增加文采的重要途径。  近日,习近平同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上的讲话,多处引用古文名句,如“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唐太宗《帝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
期刊
长安秋夜  〔唐〕李德裕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期刊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wā,凹陷的样子)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南朝宋人)《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