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略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课程知识体系并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是战略管理课程教师所面临的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将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工具应用于战略管理教学的整体研究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和思维导图的概念
1、问题的提出
战略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知识扩充与巩固是战略管理课程教师所面临的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课程知识体系,仅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够的,教学内容应依据某种更符合思维接受的形式呈现。如何有效开展战略管理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从而解决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见木不见林的问题,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新颖而独特的工具。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思维导图的研究极为丰富,相关研究者将思维导图描述为发挥大脑潜能的钥匙,作为视觉表征知识的工具和思维图谱外化的表达、作为可视化教与学的有效方法、作为知识精细加工和思维教学的有效策略等,笔者认为其在战略管理这门综合性课程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2、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思考方法[1]。他认为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球体表现出来,从这个中心球体可以放射出成千上万的联想,每个联想又都有其无限的连接及联系,非常适合构建体系性的知识结构。
二、该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设阐述
1、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该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
1)认知结构是学习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学习者在某一领域的全部知识及其组织,它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结果,对于我们认识学习者的知识系统构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知结构理论从产生至今,经历了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心理学家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其内涵也得到扩展并逐渐成熟[2]。
2)工作记忆理论指出外界刺激过多,需加工信息过多时,学习者会选择性的注意某些剌激而忽视其他刺激[3]。因此,思维导图的设计应尽量可视化、图解化从而扩展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
3)知识建构(Knowledge Building)理论是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Marlene Scardamalia和Carl Bereiter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建构理论认为:一般的建构主义教学以完成一系列任务和活动为导向,学生对为什么进行这些活动缺乏理解和掌控,属于浅层建构主义;而知识建构理论推崇的是深层建构,它以发展学习社区内的公共知识为目标,学生是积极的认知者,须共同承担认知责任[4]。
2、研究目标
笔者认为该研究的研究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
1)通过研究厘清思维导图的含义、结构类型、功能和本质;
2)通过研究确定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方案;
3)通过采用实验班与控制班对比实验的方法,结合对学生的试卷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探索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和传统教学分别在学生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及对师生影响方面的差异;
4)通过研究提出在本科战略管理课程中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实施策略。
3、研究假设
笔者认为该研究的研究假设有以下三个:
1)假设存在学习内外部动机。思维导图设计者能了解学习者对战略管理课程学习的需求、学习特征和认知风格等。思维导图能有效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注意力的持续性和广度等。
2)假设思维导图能强化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稳固性、可分辨性和可利用性,从而强化知识的系统性。
3)假设存在学习记忆容量限度。思维导图利用可视化、图解化的语言呈现一个系统性的信息,使扩展学习记忆容量。
三、该研究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阐述
1、研究方法
笔者认为本研究应该包含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对于理论部分主要使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相关文献以了解思维导图的已有研究成果,对思维导图的内涵、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整理,为构建基于思维导图的本科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在教学实验部分,研究采取实验班和控制班对比教学实验方法,使用试卷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临床访谈收集实证研究数据,并对研究数据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讨论,最终得出研究的结论。尤其对于前测、后测以及两个班的對比测试,采用项目反映理论、教育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性检验,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与归纳。
2、技术路线
笔者认为应本着实践——理论——实践的路线来开展此类教学实证研究,其教学实验的具体路线如下:1)将研究对象如工商管理本科班分成两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分组的时候考虑班级学习水平的相当程度;2)将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和基于传统方式的教学作为自变量(原因),将认知与行为的测验作为因变量(结果);3)对比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具体的技术路线图见图1。
图1:本研究教学实验部分的技术路线图
3、实施步骤
笔者认为,进行该研究应包含以下6个步骤:1)明确主题,例如:基于思维导图的本科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证研究;2)进行思维导图的理论探讨:思维导图的内涵、本质与功能;3)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理论探讨:教学理念、教学功能和设计思想;4)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验方案设计;5)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验实证研究;6)总结归纳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0.
[2]张国仁,杨金花.认知结构的概念形成及其理论发展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100-101
[3]张小竹.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期刊关于工作记忆理论的述评[J].才智,2012,(12):136
[4]张义兵,陈伯栋.从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知识建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9):5-12
一、问题的提出和思维导图的概念
1、问题的提出
战略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知识扩充与巩固是战略管理课程教师所面临的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课程知识体系,仅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够的,教学内容应依据某种更符合思维接受的形式呈现。如何有效开展战略管理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从而解决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见木不见林的问题,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新颖而独特的工具。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思维导图的研究极为丰富,相关研究者将思维导图描述为发挥大脑潜能的钥匙,作为视觉表征知识的工具和思维图谱外化的表达、作为可视化教与学的有效方法、作为知识精细加工和思维教学的有效策略等,笔者认为其在战略管理这门综合性课程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2、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思考方法[1]。他认为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球体表现出来,从这个中心球体可以放射出成千上万的联想,每个联想又都有其无限的连接及联系,非常适合构建体系性的知识结构。
二、该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设阐述
1、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该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
1)认知结构是学习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学习者在某一领域的全部知识及其组织,它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结果,对于我们认识学习者的知识系统构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知结构理论从产生至今,经历了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心理学家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其内涵也得到扩展并逐渐成熟[2]。
2)工作记忆理论指出外界刺激过多,需加工信息过多时,学习者会选择性的注意某些剌激而忽视其他刺激[3]。因此,思维导图的设计应尽量可视化、图解化从而扩展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
3)知识建构(Knowledge Building)理论是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Marlene Scardamalia和Carl Bereiter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建构理论认为:一般的建构主义教学以完成一系列任务和活动为导向,学生对为什么进行这些活动缺乏理解和掌控,属于浅层建构主义;而知识建构理论推崇的是深层建构,它以发展学习社区内的公共知识为目标,学生是积极的认知者,须共同承担认知责任[4]。
2、研究目标
笔者认为该研究的研究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
1)通过研究厘清思维导图的含义、结构类型、功能和本质;
2)通过研究确定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方案;
3)通过采用实验班与控制班对比实验的方法,结合对学生的试卷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探索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和传统教学分别在学生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及对师生影响方面的差异;
4)通过研究提出在本科战略管理课程中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实施策略。
3、研究假设
笔者认为该研究的研究假设有以下三个:
1)假设存在学习内外部动机。思维导图设计者能了解学习者对战略管理课程学习的需求、学习特征和认知风格等。思维导图能有效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注意力的持续性和广度等。
2)假设思维导图能强化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稳固性、可分辨性和可利用性,从而强化知识的系统性。
3)假设存在学习记忆容量限度。思维导图利用可视化、图解化的语言呈现一个系统性的信息,使扩展学习记忆容量。
三、该研究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阐述
1、研究方法
笔者认为本研究应该包含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对于理论部分主要使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相关文献以了解思维导图的已有研究成果,对思维导图的内涵、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整理,为构建基于思维导图的本科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在教学实验部分,研究采取实验班和控制班对比教学实验方法,使用试卷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临床访谈收集实证研究数据,并对研究数据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讨论,最终得出研究的结论。尤其对于前测、后测以及两个班的對比测试,采用项目反映理论、教育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性检验,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与归纳。
2、技术路线
笔者认为应本着实践——理论——实践的路线来开展此类教学实证研究,其教学实验的具体路线如下:1)将研究对象如工商管理本科班分成两个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分组的时候考虑班级学习水平的相当程度;2)将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和基于传统方式的教学作为自变量(原因),将认知与行为的测验作为因变量(结果);3)对比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具体的技术路线图见图1。
图1:本研究教学实验部分的技术路线图
3、实施步骤
笔者认为,进行该研究应包含以下6个步骤:1)明确主题,例如:基于思维导图的本科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证研究;2)进行思维导图的理论探讨:思维导图的内涵、本质与功能;3)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理论探讨:教学理念、教学功能和设计思想;4)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验方案设计;5)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验实证研究;6)总结归纳基于思维导图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0.
[2]张国仁,杨金花.认知结构的概念形成及其理论发展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100-101
[3]张小竹.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期刊关于工作记忆理论的述评[J].才智,2012,(12):136
[4]张义兵,陈伯栋.从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知识建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