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护士朱庭萱:病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2009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用行动告诉人们:危难来临之际,也是英雄挺身而出之时,95后,不会退缩。她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95后护士朱庭萱,在疫情未知情况下,第一批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她的脸上,永远都挂着笑容。这两天,朱庭萱的经历再次被《人民日报》点赞。
  “第一批,总得有人上”
  朱庭萱是2020年1月7日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的。从女儿告知她的那一刻起,母亲黄明奎的心就一直揪着,她明白,女儿执着,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朱庭萱现在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的一名护士。
  由于武汉的新冠肺炎患者增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收治压力倍增,不得不向其他医院借调医护人员。今年1月7日上午,朱庭萱接到单位的任务,派她和另几位医护人员去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
  朱庭萱没有同往常一样与父母视频,而是直接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果然,一向支持她的母亲这次破例反对了。母亲的话说得直白:“我不反对你去,但我不支持你第一批去。”朱庭萱轻柔地对母亲说:“妈,第一批,总得有人上吧。”
  病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1995年出生的朱庭萱,和一群穿着白大褂的可爱的姑娘们一起,走进了金银潭医院。朱庭萱坦言:“我不能退缩,更不能当逃兵。护士这份职业告诉我,病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为了防止感染,她们工作的时候都是全副武装,不仅要戴上口罩、手套、鞋套和护目镜,还得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时间长了,身体吃不消。有时她闷得感觉鼻子吸气都跟不上,要张大嘴使劲呼吸才行。
  一天下来,脱下防护服浑身湿透,手被汗水泡胀了,同伴中有的人脸上甚至压出了水泡,这些她们都还能接受。
  但最难接受的是沉重的心理负担———已经有医护人员被传染了,谁敢说自己就不会是下一个?她们担心,甚至想哭,可是她们不能哭,甚至不能有丝毫的表露。减压,加油,挥挥手,道一声珍重,问一声平安。尽管,那个声音只有自己才能听到,但彼此的眼神,大家都懂!朱庭萱说:“金银潭医院里有不同省市不同医院前来支援的医务人员,他们相互不认识,穿上防护服可能就只露出眼睛,彼此不知道叫什么,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子,但都会互相帮忙,帮助对方穿好防护服。”每当她帮同事穿好防护服,她都会抓着同事的胳膊说一句:加油!
  做患者的家里人,让他们安心
  朱庭萱不仅每天为自己和同伴们减压,也不忘尽力安抚病人。朱庭萱说:“轻症的病人刚住进来的时候,看我们穿着那种防护服,内心会恐惧,我们随时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不安。待后面各项指标都开始恢复的时候,他们才变得安心。”
  善良的朱庭萱总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我们不能让病人感受到恐惧,他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跟家人见不到面,每天面对的又是‘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所以,我们必须要做他们的家里人,让他们安心。”
  这个时候,朱庭萱和她的同事们已经顾不得自己身处险境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救治病人,让他们少几分痛苦,早日恢复健康。


  “会好的,都会好的。”这句简单的话每天她都要说上不知多少遍。它既是人们在特殊时期的互相鼓励,也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无论在哪里,脸上永远是笑容
  朱庭萱乖巧,每天下班后第一时间就与母亲通话,有时是视频。在父母面前朱庭萱报喜不报忧,每天的母女对话是她们最开心的时候,也是她们相互减压的方式,她们心里都牵挂着对方,却又不让对方发现自己的担心。
  央视记者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朱庭萱也接受了采访。节目在电视上播出,镜头前,朱庭萱镇定自若的回答和自信的笑脸,讓电视机前的观众眼睛一亮。她身处险地临危不惧,消除了许多人的恐惧,更增添了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及战胜疫情的决心。
  朱庭萱告诉母亲,后续支援的医护人员已经到达金银潭医院,安排她开始休息。出于安全考虑,她还不能回到随州家中,就在武汉居家隔离两周。虽然暂时离开岗位,但她依旧时刻准备着再上前线。朱庭萱对母亲心怀感激:“妈妈无论多担心,都不会表现给我看。我也要像妈妈那样,无论在哪里,脸上永远是笑容。”
  这一天,完成隔离后的朱庭萱,接到了召集的电话,她将再次奔赴抗疫前线。
  据《中国妇女报》整理来源《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
其他文献
3月14日上午,记者获悉,老红军秦华礼于当天凌晨与世长辞,享年108岁。14日上午,秦华礼的女儿秦志红在朋友圈发文悼念父亲:我敬爱的老父亲不幸于今晨5时06分与世长辞,享年108岁。遵照老人遗嘱,后事一切从简。向长期以来关心关爱父亲的亲朋好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加长征,曾是南邮首任院长  秦华礼,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1932年参加红军,他曾三过草地,在长征中多次负伤。他曾担任红四军军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2月17日下午,86岁的肖道清老人入住泰康同济医院感染八科,伴有全身乏力胸闷等症状,是病区年龄最大的重症患者,除了接受心电监护、持续吸氧,一天还需要十几个小时不间断输液。刚入院时,老人担心身体吃不消,加之思念家人,情绪有些不稳定。  那天上午,轮到我值班,队友告诉我,老人不愿配合扎留置针,得想办法劝劝他。我无意中看到老人床头的军棉帽,灵机一动问道:“大爷,您当过兵吗?我是武警部队的医疗队员,也是军
期刊
电视剧《新世界》用70集的篇幅讲了一个发生在22天里的故事。很多观众都批评该剧“注水”现象十分严重。忽然就想到了李保田。  在演艺圈,早有“李保田是‘戏霸’”的传言,且不说他在演戏时,会为了对一个角色的理解,与导演争得面红耳赤,还几次因不满制片方往剧中“注水”而走上公堂,这样的做法,让他在圈里显得很“另类”。  对于被贴上“戏霸”的标签,李保田倒是不以为意,因为在他看来,“方便面有面霸,洗澡有浴霸
期刊
彭银华走了,这位29岁的呼吸科医生,再也无法牵着他心爱的女孩的手,走进婚礼的殿堂了。2020年2月20日晚,江夏区卫生健康局发布公告,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21时50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如果不是这场疫情,他从年前就应该忙碌着试婚纱、订酒店、发请柬,在正月初八办场热热闹闹的婚礼……
期刊
作为影坛公认的“拼命三郎”,凌子风导演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大量作品,开创出一条将知名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成功之路,尤其是他晚年的《骆驼祥子》《边城》等作品,更是使他迎来了自己导演事业的巅峰。但是,这位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为了追求理想远赴他乡,从战火中走来的艺术家,一生所经历的,远比他拍摄的任何一部作品都要丰富和精彩。  第一笔生意是捏泥人  凌子风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凌家原是满族正蓝旗,祖辈都在大清
期刊
小津安二郎是著名的电影大师,扬名世界。不久前,我有机会再度造访了东京镰仓茅崎市的百年民宿茅崎馆,这是小津安二郎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他已经是第五代传人  那天,我们从东京出发,车程还是一个半小时。司机小孔事先已经给茅崎馆主人打了电话。去年初次造访时也是小孔开车,他对这条线路已是驾轻就熟。在狭小的巷子里,我们的车竟然妥妥地停在了茅崎馆的小场院中。  熟悉的茅崎馆又出现在眼前。我们先在那棵大树下的茅崎
期刊
65年前一种怪病降临中国,一位年轻科学家以身试药,一剂疫苗庇佑了三代国人!直到今天,我们孩子都还在用。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就是顾方舟。  3月3日晚,《新闻联播》报道了一条好消息,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已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就像科学家们预言的,新冠病毒很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样,最终与人类共生,而人类唯一能有效防御它的手段,就是疫苗!然而,疫苗从研发到被广泛接种,却是一项极其复杂、
期刊
17年前,抗击非典,她戰斗在一线,经历了1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灾,她是医院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队员。在北川县陈家坝,她和战友们救治了101名伤员。5年前,援非抗埃,她奔赴利比里亚,在异国他乡战斗了59天……一次次出征,一次次战斗,为她赢得了“战地玫瑰”的美誉。如今,这朵“战地玫瑰”又一次绽放在抗疫一线。她,就是来自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
期刊
杜江霍思燕是娱乐圈出了名的模范夫妻,两人从结婚至今,令许多网友十分羡慕:  “如何才能给爱情保鲜?看看杜江和霍思燕你就懂了!”  “他俩的爱情是那种不用刻意去秀,但是看着就很满足的。”  “他们看对方时的爱意真的太浓了,几乎没有说过对方任何一句不好,就连吐槽,也是带着宠溺和爱。我想了想,除了情侣间自带爱的滤镜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很善于发现彼此身上美好的部分。”  杜江  山东人,本是银幕硬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