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乐美游 “玩”美儿童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r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更是立足于幼儿的发展需要,以游戏为载体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激发对美术的兴趣,感受美、欣赏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从而使其成为乐“玩”、会“玩”的“玩”美儿童。
  一、“玩”材料
  材料是美术创意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作为老师如果能多维度发掘、利用材料的潜在价值,那么我们的美术游戏会更具生命力。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玩”的乐趣,也能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拥有“慧眼识材”的能力,善于发现材料、运用材料、变换材料。面对丰富多元的材料,教师可以巧妙地赋予它们艺术的生命与价值,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从而玩出兴趣。
  (一)代替纸张的材料
  自然材料和生活材料一般都有大有小,或是有凸有凹,将这些材料表面利用起来,代替传统的纸张,一方面会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另一方面,材料特有的纹理会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与美感。如自然中树叶经脉的纹理、竹片的弧度、鹅卵石的光滑等,生活中餐桌上的纸盘、包装礼物的纸盒、喝完的饮料瓶,饭勺等都可以代替纸张,成为作画材料。
  (二)代替画笔的材料
  敢于尝试,就能让很多材料发挥画笔所达不到的功能。比如:生活中的各种蔬菜,如包菜、芹菜、青菜等,将青菜根部切一刀,让幼儿蘸色拓印出形象逼真的玫瑰花;将包菜一切为二,能拓印出富贵的牡丹花。幼儿的玩具也能成为画笔,如雪花片、小汽车、积木,还有孩子们喜欢的溜冰鞋等。用方形积木拓印,让幼儿轻松创作出汽车的外形;画布上喷洒各色颜料,穿上溜冰鞋,让幼儿随心所欲地玩耍,创作出意想不到的线条抽象画。废旧物品,如报纸、棉花、玉米芯等,蘸上颜料在纸上滚动,产生斑驳的纹理。只要稍加处理,材料就能像马良的神笔,创作出任何画笔也难以画出的效果。
  (三)代替色彩的材料
  只要你想得到,不怕你找不到,生活中有许多材料在老师的眼中都可以巧妙地变成幼儿手中的颜料。比如:糨糊中加入颜料,装入自制的裱花袋中,供幼儿任意挤捏;面粉中渗入颜色,加上适当的醋,将其调成糊状,就可以成为任意涂抹、玩耍的颜料。有了这样的创意思维,还有什么能为我所用呢?不妨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将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饮料作为颜料,绘制一幅属于孩子们有“味道”的画册,赋予绘画作品更多的趣味。有可能一本有“味道”画册,就形成独具特色的“气味博物馆”。幼儿在画一画、看一看、嗅一嗅中,感受色彩与味道,促进幼儿多感官的发展。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还能找寻到除此之外不是颜料的颜料,比如:沙子、五谷杂粮、马赛克等,数不胜数。
  二、“玩”过程
  玩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在游戏中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投入与参与。如何能够让幼儿有情趣地投入其中,体验创作过程带来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适合幼儿的多种情景游戏玩法和手段,而情景也正是诱发幼儿创作动机的催化剂。故事情景法、游戏情景法、实验情景法,有了这样的过程引导,孩子们就能乐于接受并能感受到美术创作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一)故事情景玩法
  故事情景法大多都是以儿童文学作品为背景,如国外的绘本故事,或园本课程中的诗歌、故事,将这些与美术表现融为一体。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儿童文学作品都是要经过再设计才能有效应用在美术活动中,并使它的价值得以最大化。
  以《会动的房子》为例。故事讲述的是小松鼠无意间在小乌龟的身上建造了自己的新房子,在新房子里,小松鼠每天都能打开窗户欣赏到不同风景的故事。
  在设计这节美术游戏时,以儿童文学作品《会动的房子》中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呈现的不同风景为线索,充分挖掘拓延故事中蕴含的文学元素,将故事贯穿于整个美术游戏中,并借助游戏化的语言带动艺术创作的灵感,使文学与艺术有效整合、相得益彰。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体验,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种种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堆积,他们的认知、技能、情感等各方面的能力在故事情景中得以发展。再加之在表现的方法上的创新,利用废旧物品的重组,将瓶盖和海绵有机结合,成为幼儿新颖的作画工具——海绵球,饼干箱的出现,让幼儿感受到平面作画变成立体作画的乐趣。这些都为美术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孩子们随着故事情境的变化,不断丰富创作画面,在听中想,玩中创,收获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二)游戏情景玩法
  游戏情景法,将美术活动以游戏的情景串联起来,使美术活动与游戏情景融为一体。大班美术创意活动《自由自在的口水》就是以玩色游戏为情景线索的美术活动。
  在设计中,为了满足幼儿喜欢玩色的需求,并让大班的玩色有别于小班与中班,巧妙地利用地垫的多用性,让孩子们或蹲或坐,在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中,逐步感知“自然流淌”的新颖作画方式,并借助辅助材料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一玩、试一试的过程中,轻松享受个性创意作画的乐趣。
  整个美术游戏我是这样设计的:借助白板的特殊功效制作了许多的美食,这些美食都能随心所欲地被吃掉。有趣的游戏环节,一下子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起来,为了想玩这个有趣的游戏,孩子们自发地学起了玩游戏的道具——大嘴巴。待孩子们完成大嘴巴的制作后,就可以进入到喜欢的环节——美食游戏大家玩。吃到什么美食,口水就能变成相应的颜色,孩子们进行自由流淌的创作,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整个游戏过程,孩子们都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放松,每个人创作出的作品都各自不同。以至于活动结束孩子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去,这就是游戏情景的魅力。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游戏情景设计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将美术的表现方法、幼儿的表达、表现和情感串联在一起,使活动富有情趣和生命力,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之中,并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体验。
  三、“玩”作品
  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不可能像成人的作品那样细腻美观,但细细解读,你也能从中惊喜地发现这些稚嫩的作品所孕育的童真和灵性。教师应当视幼儿的作品为一件件艺术大师的作品,用艺术性的手法巧妙地将作品呈现,使作品的呈现更具有美感,更加富有情趣,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中班孩子的棉签点画“樱花”,传统方式我们都会将孩子的画作一一张贴,只起到展示的作用。如稍加改变,你会发现玩中的价值。或是将孩子的画作固定在如同A3般大小的化妆盒上,使樱花树立式呈现,折叠成为“樱花林”;或将幼儿的樱花树剪下,组成“樱花林”,再将幼儿游玩的自画像摆放其中,形成“林中漫步”,同时孩子们还可以在这片“樱花林”中找到一起出游的好伙伴,一起相约走入生活中真实的“樱花林”,感受自然之美。除此之外,还可将幼儿的作品视作游戏道具,如之前讲到的《会动的房子》,孩子们在纸箱上用海绵球进行点画创作出不同的风景,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请小朋友进行搭建,将创作出来的作品根据自己的需要搭建成一堵堵风景墙,孩子们再手戴纸偶进行有趣的续编故事,一边续编,一遍能欣赏到同伴的作品,自己的作品也能得到同伴的认可。通过作品重组,使原本单一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好玩,从而他们的审美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此时此刻,幼儿的作品不再是静止的,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在活动延伸中发挥独特的魅力,从作品到道具,再由道具引发新的创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游戏中,幼儿的美术表现兴趣得到激发,创作潜能也得以发挥。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利用游戏这一形式,用玩乐的方法抓住幼儿的兴趣,走进幼儿,运用游戏化教学的特殊形式,采用寓知识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帮助幼儿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美感,鼓励孩子异想天开,激发艺术潜能。当美术遇到游戏,相融相生,产生催化剂,不断生成、不断扩展,成为教师与孩子自由互動、共同玩乐、共享愉悦的创作过程。
其他文献
磨刀不误砍柴工,走好第一步对于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至关重要。《基于STEAM教育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正是抓住这一关键期,以自学、沙龙等形式组织组员认真进行文献搜索和学习,交流分享心得,以此来吹响课题研究的集结号。  主持人:各位知道,加强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前期我们已将推荐的相关资料以及研讨的话题发在群里,供大家自主学习和思考。本次沙龙,我们将对此一一
期刊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种植活动正是这样一个能够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能帮助幼儿建构有意义的数学概念和经验。  【关键词】种植 建构 数学经验  大自然——幼儿最好的实习场,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说
期刊
【摘要】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自主学习、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和热情维持的时间总是比较短暂,很多时候都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持久的观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教育建议中也提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1]作为幼儿园
期刊
恋物是指幼儿由于亲子依恋缺失而产生的对某种熟悉物品的特殊偏好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恋物”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缓解焦虑情绪,但严重的“恋物”行为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还容易形成“恋物癖”,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分析幼儿恋物的根本原因,提出具体有效的策略,帮助孩子尽快改掉恋物的习惯,能积极愉快地投入集体生活,养成开朗的性格,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当前阶段,幼儿园教育教学各项活动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创新投放策略展开一定的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一、新时期幼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结合各
期刊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是在不断推进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努力追随着改革推进的步伐,將新的理念积极落实在一周课程设置中。一日生活里处处都是幼儿的课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提倡将微课程合理运用到一周课程设置中,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我们提出了微主题的概念。  一、什么是微主题  通常教师总是提前将一周主题设置好,按照设置好的一周课程来完成教学任务。但现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游
期刊
乡村幼儿园接待的家长绝大部分都是祖辈,他们虽已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幼儿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目的等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负担幼儿教育的任务。”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完全有义务、有能力去改善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
期刊
幼儿园的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对孩子而言,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应该关注生活,捕捉孩子的兴趣点,通过谈话、观察、体验等方式以游戏化的形式系统性地开展育儿实践,丰富孩子的经验;另外,我们要充分挖掘周边的资源,大自然是真正的活教材,它丰富多彩,神秘莫测,我们带着孩子沉浸其中,感受它的美妙,探索它的奥秘,在玩中学,这才是幼儿园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
期刊
【摘要】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学校生命教育被拉入人们的视野。作为教育系统根基的幼儿园教育,如何引导幼儿坦然面对、理解和接受死亡,成为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案例中,笔者抓住生活中幼儿经历的有关生命的话题为教育契机,尝试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让幼儿用客观的态度看待生命,知道生的可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关键词】疫情 幼儿园 生命教育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  生命教
期刊
【摘要】儿童画作为一种图语,具有与口语相似的性质和功能,是幼儿认识世界和交流的手段和工具,幼儿可以通过绘画表达其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面对幼儿纷繁的画作,不能简单地把幼儿的画作与儿童的智能、情绪焦虑做出一一对应,也不能理解为大脑简单“输出”的资料,而是要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与幼儿“对话”,透过幼儿的画作看到幼儿心灵深处,将作品与幼
期刊